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郭香玉)黑龙江拜泉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俗称“北大荒”。随着过度开发,风剥地、侵蚀沟随处可见,严酷的自然环境已经威胁到拜泉人民的生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年来,拜泉生态造林,还原了“北大荒”景象。
还原北大荒景象
拜泉县旧名巴拜泉,蒙古语巴拜布拉克,“巴拜”意为“宝贝”、“贵重的”,“布拉克”为“泉水”,合称为“宝贵的泉水”,是水草丰美之地。
史书上记载,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曾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拜泉县林场三北工程后又见野生梅花鹿
随着人口增加,掠夺式开发、毁林毁草开荒加剧,全县黑土层厚度由垦殖初期的1米锐减到30厘米,许多土地已经是“破皮黄”,坡地年跑土1400万吨,相当于流失一个村的耕地,全县2.7万条侵蚀沟每年侵蚀土地相当于半个乡的面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夹脚,马夹蹄,趟地下不去犁”,这是当时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拜泉县新生乡兴安村丁家沟63岁的温尽庄说,为了增加土地耕种,就得要坎树。树坎多了,风沙就大。土壤遭到破坏,土地产生恶性循环。一亩地产玉米150斤,大豆70斤,小麦120斤。
“七八十年代,村里人住的草房子,晚上被风一吹,全散架了。待早上一看,光秃秃的只剩房盖了。”温尽庄感慨的说,每年修房子也得修补几回,不仅耗体力、物力、财力,冬天更了不得,实在冻人。那年头,自家种的15亩黄豆和谷子,一点也没剩下,全被沙子埋了。
大风侵蚀,导致拜泉每年春季毁种、补种两三次,治沙却收效甚微。村里有些人没有办法,迁移到了外地讨生活。温尽庄没有走,他深有感触的说,“地是老百姓的命,若地都不要了,上哪里生存?”。
拜泉县实施三北工程造林
他决定留下和没有迁走的乡亲们一起种树。种树,钱从哪里来?有没有补贴?温尽庄说,“即使国家没给栽树的费用,为了庄稼能成活,为了房盖不再被大风吹跑,也得义务栽树,并不是说非得给钱才干。”
为充分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拜泉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村集体“谁造林谁拥有林木产权、收益归谁”的政策。鼓励农民治理荒坡、荒沟,坚持“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合同期限为30-50年,对农民贷款一律低息,对治理后的荒坡荒沟种果树、种水稻和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的农户,在有关税费上给予减免优惠。
生态造林助脱贫
1978年,国家实施三北工程防护林建设,拜泉县抢抓时机,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为了丁家沟百姓切身利益,乡亲们也参与植树造林,贷款承包土地,不久便掀起了绿化拜泉大地的热潮。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建设之初,拜泉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屯穿裙子路镶边,围着大届造一圈;五百米一个块,屯字中间扎腰带;沟塘营造薪炭林,实现户均三亩柳”。
根据全县不同的地形地势,规划了三种建设类型区和模式,即东部丘陵区、中部漫川漫岗区、西南平原区。三北防护林四期、五期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营造接班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庭院经济林和林业产业上,突出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变,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拜泉县林业局局长李英歌说,拜泉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采用“十子登科法”(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主体开发办场子、综合经营抓票子),以河渠、沟系绿化为重点,坚持生物、工程、农艺等措施相结合。自2000年以来,拜泉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林接班林,全县共营造针叶树林带8000多条11万多亩,栽植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1200多万株。
拜泉县生态造林还原“北大荒”景像
公开数据显示,拜泉县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无霜期122天,年均降水量490毫米。全县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19.7%。
“现在村里都变了,日子好过了。经过几十年的土地整治,黑土地又回来了。黑土层由原来三十公分以下,转变到六十公分左右。”温尽庄兴奋地说,他们一家五口人,种了40多亩大豆,60多亩玉米,现在每亩地产大豆300多斤,产玉米1500斤,产量了增长十倍,平均年收入有二万多元。以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都回家乡致富了。
当地百姓说,以前兴安村里什么也没有,没有树,没有吃的,连野兔、黄鼠狼都看不到。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到处种的是树,这些小动物时常出没。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年来,拜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造林还原“北大荒”景象。截至2017年末,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4.2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182个,形成了具有拜泉特色的农防林、水保林为主体,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循环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