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身上的这件头面,是杨海燕祖母曾经穿戴过的。
红色的玛瑙密密成行,别致的金饰镶嵌其上,底端缀着齿白的海贝和珍珠……经过草原风雨的吹打和时间的洗刷,这件裕固族头面上曾经璀璨夺目的珠宝饰品光泽虽已不再,却系着杨海燕对祖母的深情怀念和她的“非遗情缘”。“这是我奶奶结婚时穿过的,我结婚的时候也穿着它。”“70后”杨海燕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裕固族“绣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服饰省级传承人。她说,祖母心灵手巧,能刺会绣,是十里八乡制作裕固族服饰的“能手”,许多牧民都慕名而来。
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服饰是这个草原游牧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留纯手工制作,样式独特,其中裕固族女性佩戴的红缨帽、头面是裕固族服饰中最为出彩之处。头面用料考究,做工也相当精细。用红色珊瑚珠、白色海贝壳、玛瑙珠、珍珠、银牌穿缀,用红布、青布或红色香牛皮做底,黄、绿、红等诸色丝线合股滚边,用各种珠子穿缀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裕固族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图为杨海燕在展示自己穿戴的裕固族头面。
裕固族服饰作为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醒目和鲜活的表现形式,包涵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蕴和美术内涵,将裕固族人的历史、现实和理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008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为裕固族服饰上的刺绣。
2015年,杨海燕和家人一起创办了一家裕固族服饰私人博物馆,并将祖母传承下来的头面陈列在了里边。如今,博古馆里收藏了上个世纪以来的裕固族民族服饰八十套(件)。据介绍,裕固族女子一般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按季节分为夹棉和皮衣。衣领高齐耳根,衣领外面边沿用各色丝线上劲合股,模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精心绣成波浪形、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图为杨海燕在介绍裕固族服饰。
以游牧为主的裕固族同胞,往往将家中的财物折换成珠宝做成头面随身携带。每一个裕固族的女性都有一套价格不菲的服饰,这是父母亲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积攒起的,用家里的牛羊换几颗珠子,有了闲钱买些丝线、布匹等,一套姑娘出嫁的服饰可能父母要准备十几年,一套嫁衣不仅是父母亲的深情厚意,还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图为杨海一家创办的裕固族服饰私人博物馆中收藏的裕固族服饰。
在服饰图案色彩搭配使用上,裕固族使用传统的染色材料,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草本植物蓝靛为主要染料,染织出深浅不同,明度不同的色纱。图为杨海燕和家人创办的裕固族服饰博物馆里收藏的裕固族饰品。
裕固族还喜爱对比强烈的暖色调,这样显得富贵艳丽,绚丽多彩,如红、橙、黄等。图为杨海燕和家人创办的裕固族服饰博物馆里收藏的裕固族饰品。
随着祖母的头面传承下来的,还有制作裕固族服饰的传统手工技艺,可这并不是杨海燕的“初心”。虽然从小就成长在一个专长裕固族服饰手工技艺的家庭里,但是最初她并没有想过去当一名成天和针线、剪刀打交道的“绣娘”,“那时候,也坐不住,就想着要跑出去玩”。直到1997年高中毕业,她开始在母亲和姑妈的小店里帮忙,才慢慢喜欢上了缝纫、刺绣,“好像天生就会,妈妈扔过来一片布料,要什么样的花样,基本都能绣个八九分”。图为杨海燕的姑妈正在制作裕固族服饰。
从很少做针线活,到习得母亲传授的传统手工技艺,成为甘肃省“刺绣艺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裕固族服饰传承人,除了天赋以外,其中经历的各种心酸苦楚,只有杨海燕自己能体味到,“会绣和绣好是两回事儿,要不断地练习。流过泪,也经历过挫折和煎熬,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杨海燕也迷茫过,“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定位”。直到2005年,在一位记者的“点拨”下,她才豁然开朗,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所做的这件事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杨海燕说:“就是把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传承下去。”从此,她专攻本民族服饰的研究、保护和创新发展。图为杨海燕的妈妈和姑妈正在制作裕固族服饰。
“我们做服饰研究与传承不仅仅是凭兴趣爱好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在传承保护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2008年4月,杨海燕和家人成立了一家手工作坊,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服饰的传承和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开发,并承担起裕固族服饰和刺绣的传承培训。图为在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里,一名缝纫师正在为衣服匝边。
杨海燕说,每年采取以会代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全县有志于发展裕固族传统文化的人进行传承培训。图为在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里,正在忙碌的手工师傅。
她说:“做民族服饰,其精髓就在于纯手工制作,一套传统民族服装,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要两个月才能完工。而新招的工人也要从最初的学习针法、串珠开始,最早也得半年才能独自上手。”图为手工作坊一角。
2011年,杨海燕专门开办了刺绣培训班,每年3到5期,对学员进行苏绣、裕固族刺绣、图案设计等内容集中授课。图为在手工作坊里,杨海燕的姑妈正在制作裕固族服饰。
图为在手工作坊里,正在忙碌的手工艺人。
图为手工作坊一角。
图为在手工作坊里,正在忙碌的缝纫师。
图为在手工作坊里,杨海燕的妈妈正在用划粉和木尺画线。
图为制作裕固族饰品所需的五颜六色的珠子。
红缨飘扬的帽子是裕固族女性的帽子,也是裕固族民族特征最为鲜明的代表。白色毛毡或芨芨草制成的帽坯,上面缀满一圈鲜红的缨穗,风吹或者转动头部,舞动的红缨穗便成了草原上最为靓丽的一抹风情。图为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制作的红缨帽。
手艺人制衣,从纺线开始到最后的成品,全套的工艺都会。每一寸布料的得来,每一件传统服饰的制作,都全部由手工完成。刺绣,是重中之重。图为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制作的裕固族服饰配饰。
裕固族刺绣内容丰富、构图严谨,讲究图案的对称和自然流畅;针法多样并注重运用剪绒、打结、锁边、圈金、打眼等辅助工序。图为杨海燕一家创办的裕固族服饰博物馆里陈列的鞋子。
裕固族的刺绣主要表现在服饰、领带、帽子、布鞋、袜底后跟、鞋垫、腰带、荷包、香包、等物品上,刺绣内容大多是花鸟、龙兽、家禽、太阳、月亮、山川和各种几何图案,而且构思采用形象与夸张化的奇妙手法,显得绚丽、美观、大方、自然。草原民族粗犷豪迈,刺绣婉约细腻。原本不同的工艺,却在裕固族的传统服饰上得到了完美融合,裕固族服饰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艺术品”。图为裕固族荷包。
作为传统民族工艺品,裕固族服饰能不能也“时髦”起来?杨海燕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裕固族服饰的保护传承路上,颇有美术功底的她自己设计草图,不断地融入时尚元素,让更多的人喜欢穿戴裕固族手工艺品,“比如这条项链既融入了裕固族服饰元素,又可以当毛衣链”。图为杨海燕设计的时尚感十足的毛衣链。
图为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制作的裕固族摆饰。
图为杨海燕家的手工作坊制作的裕固族摆饰。
自2008年以来,杨海燕带领手工作坊的“绣娘”们开发生产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裕固族服饰工艺品3大系列380个种类,其中,40多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注册的“红缨帽”商标已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认定。“未来,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让裕固族服饰工艺品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她说。(文/宋燕 信江 图/陈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