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鱼获多必须先打窝,不论是自然水域也好黑坑、池钓也罢,对于钓鱼人来说打窝是影响本次钓获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野钓想要一个好的收获,窝料的诱鱼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渐渐地在钓鱼圈中也就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打窝诱鱼变成了拼窝料拼窝量的无目的性打窝,到了钓点不分析不考察就是一顿猛打,收获好了就认为自己的窝料对路诱鱼效果好,收获不行就认为窝料味型不对鱼不喜欢吃,换个窝料继续打,可是越打越没有鱼好多钓友就特别奇怪,自己打了这么多窝料并且换了味型窝料打为什么还是不上鱼呢?
其实造成你窝内没鱼的原因并不是你的窝料味型不对口诱不到鱼,而是自己在打窝过程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窝料诱鱼追求的是质量而非单一的窝量,不注意不分析,窝内有鱼你也难钓到,今天我们就阐述一下打窝中常见的错误操作,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打窝并不是随意撒窝打窝的方式有很多,长杆打窝器定点打窝、饵勺远近距离打窝、打窝船定点打窝、手抛窝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要数手抛窝和饵勺打窝,相比较定点打窝这两种打窝方式更为便捷方便,所以被大多数钓友采用,但同时它们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打窝方式,没有长时间的打窝经验很难做到精准投放,大多数钓友采用以上两种打窝方式都会造成窝料不集中,导致钓点窝料过于分散鱼不聚窝。
昨天钓鱼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钓友,到了钓位直接用饵勺东一勺西一勺的往窝点打了半盆玉米,粗略的看了下他的窝点直径最少在2米以上,玉米因为颗粒比较大不能聚拢成团,用饵勺很容易就在半空中分散开来,等落到钓点已经成片的分散了,因为水的阻力等落到水下窝点成倍的变大,所以这个钓友最后仅仅钓了几条小鱼就惨惨收场,而我这边全是大个体的板鲫,在按平方计算的窝点中找寻很小的钓饵对鱼来说就像是大海捞针,能钓到鱼只能说是用幸运两个字来形容了。
无论是饵勺打窝和手抛窝都会有投入点与钓点距离有偏差的问题,所以在打窝的时候大咖建议大家可以事先用面粉玉米粉搅拌,收拢成团后使用铅皮带窝的方式进行定点投放,这样既能缩小窝料的分散面还能减少手抛窝造成的异响更容易聚鱼;随着秋天的继续深入,好多钓友开始使用酒米类的小颗粒进行打窝,相比较大颗粒的窝料小米比较很轻,无论是手抛还是饵勺都会出现到不了钓点并且分散严重情况,大家可以使用长杆配合打窝器定点打窝或者比例的参在饵料中进行诱钓结合的钓法,如果觉得以上两种方式比较繁琐,可以使用卫生纸包裹进行手抛窝,卫生纸遇水即化可以准确的到达窝点,前提是自己手要足够准别打歪了。
打窝要考虑窝料的时效性时效性是窝料的一大特征,因为制作过程、原材料及味型的不同导致诱鱼的生效时间也大不相同,窝料按照诱鱼的生效时间、雾化状态及物理状态分为三类雾化性粉状窝料、雾化性颗粒窝料及非雾化颗粒窝料。常见的雾化性粉状窝料有麸皮、豆腐渣、散炮等成粉状的窝料,雾化性颗粒窝料有红虫颗粒、魔球等,非雾化性颗粒窝料主要是玉米、小麦等。即使属于同类的窝料因为状态和味型的区别生效时间也会有很大差异,就好比天然风*老玉米和发酵过得老谭玉米,发酵的后的老谭因为带有天然的酵香,在水下具有很强的穿透效果,一到两个小时就会诱鱼进窝,而相比较风*老玉米则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把鱼诱过来。
有过长时间作钓水库的钓友对这方面最有体会,到了自然的天然水库想要钓大鱼,老玉米这种天然的食物最能吸引大鱼的光顾,曾经有一次作钓水口水库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时钓的位置三天前有个钓友在里面打了50斤玉米,本来是想守大货的,但是在这钓了两天一条大的也没见到,最大的鱼没超过4斤,到的时候我朋友就将,这个位置不要钓窝子被前些天的一个钓友打死窝了不出鱼,当时我就认为打的老玉米怎么会死窝,本着试试看的太多开钓,果不其然哪是死窝啊,明明是刚开始发窝,钓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上了条12斤重的鲤鱼,当天更是破荒的钓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破纪录的20 的草鱼。
其实这个例子也说明了时效性的重要性,有时候不是因为窝料诱鱼效果不好还有可能是窝料诱鱼效果还没生效,我们要学会予以辨别和有目的的耐心等待,不是所有的窝料都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它的诱鱼效力,想要快就使用高雾化的窝料进行动态雾化诱鱼,想要诱鱼的同时留住鱼,可以在粉状窝料中加入一些粗颗粒的非雾化固体窝料,想要钓大个体的鱼种就需要使用大颗粒和玉米一类的大颗粒窝料。
窝料诱鱼不好再换一款效果只会更差窝料在钓鱼过程中目的有三个诱鱼、聚鱼、留鱼,而最先发挥作用的是诱鱼过程,诱鱼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即使同样的窝料也会受到天气变化、鱼情变化的影响。
好多钓友在钓鱼过程中只认第一次的使用情况,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了时间发现浮漂没有动作就开始着急认为窝料不起作用,开始更换其他味型的窝料进行补窝,殊不知很有可能是大鱼进窝只是还没找到你饵料的位置,亦或者是因为天气变化导致窝料发窝产生了延迟,中途更换窝料的味型只会让原有的窝点发窝更慢甚至死窝。窝料和饵料的使用是一样的,都需要注意味型的统一性,中途更换窝料味型会造成窝点味型不统一,导致窝点的味型混杂,鱼主要是通过嗅觉进行辨别食物,当味型复杂时它们的危险意识会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觅食从而造成死窝。
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先通过逗钓的方式确认下窝内情况,是不是存在有鱼但是没吃饵的情况,其次根据天气的变化分析窝料的生效时间会不会延迟,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的秋季,白天半小时就会有鱼进窝到了晚上可能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
写在最后打窝并不是靠窝量制胜,关键的是方式方法要掌握,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操作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打窝方式,根据鱼情、水情、天气变化等条件分析窝料的发窝时间,要记得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的窝料诱鱼效果不好,很有可能是它还没有生效,最后强调万不可在作钓过程中更换或者着急补窝,那样只会让你更难钓到鱼。
一个酷爱野钓的江湖少侠【垂钓大咖】,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