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准备得非常充分,但赛课时还是惨遭淘汰,讲课也需要气氛组

本来准备得非常充分,但赛课时还是惨遭淘汰,讲课也需要气氛组

首页休闲益智抖音特工跳一跳更新时间:2024-05-07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 Star 编辑|燕子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01

你好,我是Star。

之前我写文章提到,自己要去赛课,有点紧张,当时很多读者问我,赛课结果如何?

真的很不好意思,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赛课连区里都没冲出去。

我回顾了整个准备过程和赛课过程,反思失败的点,分享给你们。

我的讲课题目是《孔颜之乐》。出自齐鲁书社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

这一课要重点解读经典:“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讲课对象是外校四年级孩子。

拿到题目后,要用三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准备好。我规划了一下时间,一晚上理出思路,一天出详案,一天做ppt,一天找学生试讲一下,进行调整,第四天比赛。

在理思路的时候,我就费了不少劲。

我先是精读了课本,试图从文本中理解“孔颜之乐”的意思,课本给出了上面说的一条经典,接下来用两个故事例证孔颜之乐:一个是黔娄安贫乐道的故事,一个是徐本禹支教边远山区的故事。故事讲完了,联系生活,找寻自己的孔颜之乐。

读完课本后,我从经典中理解到的孔颜之乐是“学习使人快乐”,黔娄的故事让人感觉孔颜之乐是“安贫乐道”,徐本禹的故事在昭示“助人是快乐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孔颜之乐?我又翻找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上语焉不详。我只觉得稀里糊涂的,没有清晰的线索。

我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啊。我得先明白什么是孔颜之乐。

我上百度查“孔颜之乐”的知识词条,这个知识词条是一些精简过的内容,没有知识背景读完不是很明白,没什么参考价值。

我接着去知网上查论文。搜了很多论文,其中广西师范大学王南萍的一篇硕士论文《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写得比较清晰,对孔颜之乐的到底“乐”什么进行了系统梳理。

“孔颜乐处”主要观点有:周敦颐的“乐”在“诚”中说;程颢的“乐”在“仁”中说;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乐”在“理”中说;以王守仁、陈献章为代表的“乐”在“心”中说。

看到这些哲学家的人名,我感到莫名的亲切。在大学时,我为了深入理解理论心理学,曾自学过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做过好多本笔记。这些哲学家我都记得,还对他们的基本观点有隐约的印象。

周敦颐是第一个提出“孔颜之乐”的人。他说孔颜乐在“诚”。“诚”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伦理道德的本质属性。

“孔颜之乐”境界是一种在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遵循中所体验的愉悦感。

程颢的乐在“仁”,指的是自己在心中体会到人类与万物、自我与他人都是一个整体,是一种超越了自私的大爱。

程颐、朱熹的乐在“理”中,说的是当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以及社会的制度和规范,不须勉强了,“乐”便自然产生了。

王守仁、陈献章为代表的乐在“心”中说,指的是内心完全无事,悠然自适的安畅,不为外物所累,超越物我的自由的乐趣。

读到这里,我心中有数了:孔颜之乐是超脱了一般物质享受的乐趣。

02

做完功课后,我明白了课本的编写意图。课本里面颜回“好学”的求真态度是乐在“诚”的体现,黔娄“安贫乐道”的志向是乐在“理”的体现。徐本禹的故事体现的是乐在“仁”。

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清晰了。教学目标是明白孔颜之乐的意思,学以致用,找寻自己的孔颜之乐。

先读熟经典,再用颜回、黔娄、徐本禹的故事理解孔颜之乐的含义,即乐在“诚”中,乐在“理”中,乐在“仁”中。

可是对四年级学生讲“诚”“理”“仁”,他们未必能明白。我在想,如何把它改成学生能听得懂的话呢?

然后,用颜回的故事讲乐在求知,用黔娄的故事讲乐在求道,用徐本禹的故事讲乐在助人。

我还考虑到徐本禹这个人物后期有争议,决定只强调他支教的经历,略略地处理。在课本之外补充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体现的大爱精神的“仁”。用袁爷爷的故事讲乐在爱人。

就这样,思路就理出来了。孔颜之乐,乐在何处?

乐在求知、乐在求道、乐在助人、乐在爱人。

对于大部分的四年级学生,这个内容难度大约是 “跳一跳,摘个桃”的水平。

为了给课程增添些趣味性,胖锅帮我想了一招,用学生最喜欢的集卡模式,设置课程形式。

最后,我决定,课程设为五关(乐在求知、乐在求道、乐在助人、乐在爱人、学以致用),每答对一关的题目,发给学生一张相应的人物卡(颜回、黔娄、徐本禹、袁隆平、孔子)。

因为不能提前见讲课班级的学生,我心里没把握,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预习,所以我没有设置小组合作竞争形式。

我把详案写了出来,ppt做好了,第三天在我们学校试讲。我目前教三年级,借了四年级三个班试讲。

我考虑得很周全,一个班布置预习了,另外两个班没布置预习。其中一个班学生普遍很稳重,另外两个班级学生很活泼,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模拟一遍。

三个班试下来,效果都很好。学生简直爱死了集卡这种模式。尤其以得到袁隆平爷爷的人物卡片为荣。

三个班的课堂回答问题非常活跃,都动了脑子了。讲完课,孩子们还围着我,给我看卡片,和我絮叨:“就差一张就集齐了,可惜呀。”

这时我就有些飘飘然了。看来,学生的脉门好抓,不管你是活泼的,还是沉稳的,不管你预习不预习,都吃集卡这一招。

03

就这样,我胸有成竹地去赛课了,结果万万没想到,遭遇了滑铁卢。

我赛课的这个班级,平时管控极严,孩子们上课发言举手的就很少。

我下午第二节讲课,下午第一节是他们的体育课,班主任怕他们跑得呼哧呼哧的,影响第二节课,取消了他们的体育课。

这还不够,班主任还怕他们听课答不出来,提前把这一节课讲完了。

课堂的前半部分还好,因为就是读熟背诵经典,属于不容易出错的简单任务,他们还举手。

等到后面需要动脑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就只有零星的几个孩子举手,即使有卡片的诱惑,他们也没有表现得很积极。

更尴尬的是,到了小组讨论环节,讨论的声音加起来,还没有我讲课的声音大。

真的是,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啊。

当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简直措手不及,也被情绪浸染了。这场课的整体效果就平平淡淡的。

胖锅后来给我分析说,这个时候,你该临时插播几个课程相关的小段子,调剂情绪,及时缓解尴尬。

好在,也不是全无收获。这个班有个学生,一开始很腼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是细如蚊蝇的。

我鼓励她,说她可以声音再大点。后来提问她,她声音大了一点,我继续鼓励她,她果真越来越好。后来的课,别人都不举手,她也举起了手。

但他们真的不喜欢这堂课吗?我想也不是。

讲完课,一个男生走到我面前,像是和特务接头的样子,压低声音和我说,他知道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覆盖全球梦”。

他们放学后,我到旁边超市买水,遇到了一个学生,主动和我打招呼。我没认过来。她对她妈妈说:“这是今天给我们讲优质课的老师。”一脸高兴的表情。

他们对课程应该是比较喜欢的。那为什么这堂课的后半段呈现的效果这么沉闷呢?

我反思了一下,主要还是因为对学生性格、班级整体风格把握不到位,没有随之及时调整讲课策略,让学生放开胆。

遇到班级整体风格比较闷,怕主动发言答错的,我已经调动起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那个时候应该以点带面,乘胜追击,大力表扬鼓励发言的孩子,甚至是夸张地表扬,让他们放松下来,告诉他们答错没关系。

比如:“你的声音真好听,像黄莺的歌声。”

“你的声音真宏亮,像嘹亮的狮子。”

当学生说错时,也要抓住他答得比较好的一点激励他:“老师欣赏你回答问题的勇气。某一点答得非常到位,但是哪里哪里没有考虑到。继续努力。”

同时,为了调动积极性,还可以增大集卡的吸引力,比如集齐三张就可以兑换一本书。

提前进行风险预判也很重要。我以前遇到的班级都太配合了,对风险预判不足。这一次,我在自己的经验值上增加上几条有可能导致讲课失败的风险点。想了一些应对之策。

比如准备好应对学生冷场的方法,需要提前准备几个暖场的技巧,可以是一些互动的游戏,也可以是一些小段子,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

这次赛课虽然没有再往上冲出去,但是给了我无尽的收获。我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淀自己,争取下次有所突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