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位于墨西哥的生产线,大众集团宣布这一历经80余载的经典车型正式停产。邦哥不禁感慨:我还没攒够钱,甲壳虫就停产了。
最后一辆甲壳虫汽车在大众汽车墨西哥Puebla工厂下线
在这个人人都爱怀念的时代,伴随而来的是网友们的一阵阵情怀风,就在最近,“曾经很火但消失的品牌“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第5,数10万网友参与讨论,热搜值近150万。
时光飞逝,时代变迁。产品不断迭代,品牌也在持续更新。近几年,见证了拼多多、抖音等新兴品牌的野蛮生长,也发现不少品牌也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但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还存在于80、90后的脑海中。为什么这些曾经知名度如此之高的品牌,就这样悄咪咪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呢?
TOP5:万能充
巅峰时间:2013年,几十万批量试单仅三天销售一空
原因:被时代淘汰
万能充可以说是80、90年代人的独特记忆的物品之一,无论如今发展怎样,也能够瞬间激起大家的时代记忆。
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在2003年10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用户,已经分别达到了2.59638亿户和2.55139亿户,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在国内首次超过了固定电话的用户。
同时期,中国的手机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较为大众所知的比如有:海尔、联想、TCL等等。并且,当时国产手机大部分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青睐。
由于各种各样型号的手机的电池千差万别,相当不统一,导致消费者几乎每换一台手机就必须更换一个充电器。手机配件的不完善自然就成为了国产手机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正是为了抓住这个商机,2003年,手机万能充电器问世,也被大家称作"万能充"。
令企业始料不及的是,这个看似十分简单、外观独特的充电器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的畅销。企业方为此还表示,“第一次推出的几十万批量试单,在短短三天内便全部售完,完完全全出乎意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厂家为了让手机更轻薄、增加用户换手机的频率,因此现在很多的智能手机都不支持拆卸电池了,如此一来,万能充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此外万能充对手机电池有一定的损害,而不可拆卸电池避免出现电池松动和接触不良的现象,安全性相对较高。再加上现在各种充电宝产品的出现,人们不会选择随身再带一款备用电池,万能充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相关人士分析表示万能充的消失或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淘汰所致;二是当时万能充达到了鼎盛时期,就应着"傲者必败"的千古道理,未及时跟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对自身产品进行创新开发,而被市场所淘汰。
在这里,邦哥想起了网上曾流传有这么一个富含哲理的段子:曾经它叫万能充,现在它却什么都充不了。所以说,不要老拿自己过去当回事,世界在变,你如果不变,也会像万能充一样,曾经的万能,成为现在的无能。
TOP4:波导手机
巅峰时间:2000年销售70万台手机,夺国产手机销售第一
原因:创新问题;时代淘汰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2007年春晚,“白云”和“黑土”又一次登上央视舞台,在小品《策划》中,宋丹丹这句源自“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经典台词,成为波导手机最后的热闹与辉煌。
一转眼12年过去,“白云”和“黑土”早已不再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而那句经典广告词的主角——波导手机,也在激烈的竞争中掉下队来。
第一代国产手机中波导无疑站在潮头。2003年的波导占据全国手机市场销量的头名,并将第一保持了7年,也是国内第一家跻身全球前10名的手机品牌。但如今,在华为、OV、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光芒下,波导的身影早已不见。
1999年,第一台波导手机上市,请来国际知名歌手李玟为其代言,又花4000万在央视投放广告,迅速打响知名度。这款外形、性能内外兼修,口碑与宣传齐飞的手机,为波导赢得开门红。据市界报道, 2000 年,波导年销售 70 万台手机,夺得国产手机销售第一。
同年,波导完成了在上海交易上市。2001年,波导首次超越所有国际品牌,占据国内手机市场最大份额。2003年,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公布的2004年度全球十大手机供应商名单,波导位列第八,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手机品牌。2005年,凭借1393万台的销售量,波导手机第六次成为国产手机销售冠军。
尽管此时的波导看起来风光无限,却潜藏着许多危机。
据市界报道,2003年波导在广告宣传费上的支出高达2.58亿元,而研发费用却不升反降,仅为广告费的1/5。长期核心技术研发的缺位,导致曾打败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波导,很快遭遇国际品牌和山寨手机的联合狙击。
2007年前后正是智能手机整装待发的时代,手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然而波导却在此时“玩起了”汽车,先后投资宁波神马汽车与长丰汽车却严重滞销,被车“伤了心”,又开始关注房产,理财投资。
“三心二意”的波导就是不肯集中精力在主业手机上,2008年还因与萨基姆之间的摩擦终止合作,失去技术迭代支持,亲手把自己拉下了国产手机第一阵线,错过智能手机的发展机遇。
2007年到2008年,波导股份分别亏损5.94亿元、1.67亿元,被戴上“ST”的帽子。其创始人徐立华还因战略失误获得了2008年7月《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非国有)上市公司最差老板排行榜的“头名”。
如今波导传统的手机主板及整机业务整体低迷,业务模式逐渐转变为简单的委托加工,曾经的“国产第一”沦为“代工厂”。
其年报显示,2018年波导实现营收6.07亿,同比减少62.5%。波导不得不靠投资收回手机业务的亏损,2018年波导通过资产征收获得处置收益及银行理财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达到3751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113%。
曾经的第一代国产手机最强者,早已“泯然众人矣”。
TOP3:小霸王游戏机
巅峰时间:1995年,年营收10亿元
原因:创新问题,转型失败
《魂斗罗》、《坦克大战》、《马里奥》...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玩游戏都是插卡玩的——小霸王游戏机又叫红白游戏机,对于8090而言,小时候的记忆绝对少不了它的存在。
在沉寂多年后,2018年4月,有消息称小霸王预借VR之力回归游戏机市场,曾让不少人对其充满期待。
但由于难以在基本固定的市场中撼动头部品牌的地位,其回归之路充满坎坷。在去年8月初的ChinaJoy展会上,小霸王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游戏电脑Z ,一度成为游戏领域热点话题。
这款本应当去年8月与消费者见面的产品,在ChinaJoy展会短暂亮相后便销声匿迹。邦哥发现,小霸王Z加游戏机官方网站已无法正常访问。
等来的却是小霸王新主机团队的解散和欠薪风波。5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小霸王游戏机项目团队已于5月10日解散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小霸王上海分公司也已经遣散。
成立于1987年中山市的小霸王公司,一开始是主为少年儿童的学习设定的,运营两年后亏损200万元,当时接手小霸王的就是如今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在任天堂带来的游戏机浪潮中这间小厂果断转型游戏机,模仿当时售价昂贵的任天堂FC主机,制作售价较低的小霸王系列游戏机,推出一系列的游戏,同时借助明星效应,小霸王很快便家喻户晓。
小霸王最辉煌的时刻源于电视机文化盛行。当时人们很多的讯息都是从电视机上获取的,大到新闻资讯小到百姓购物。
初代的小霸王就像是最初的任天堂游戏机一样,将手柄与屏幕相结合,只能够玩一些黑白画面的简单益智游戏,新一代的小霸王改成了游戏机 游戏磁盘 显示器 手柄的组合。其中,新一代小霸王显示器被独立分隔开,可以将游戏机连在任意具有DVD接口的显示器上,比如家家户户必备的电视机。
小霸王将自己的游戏机与电视机紧紧连接在一起,这款游戏机也变成了小霸王的吸金利器。
据公开报道,小霸王在1994年营收超过4亿元,销量突破百万,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到了1995年,小霸王年度营收翻升至10亿元,和娃哈哈相当。
但是成也电视机败也电视机,由于小霸王游戏机与电视机捆绑之后的效果太好,导致游戏开发商没有注意到已经悄然兴起的电脑游戏。
随着3D技术的兴起,让电脑游戏的风头完全盖住了风光一时的手柄游戏,游戏厂商也开始开发出来了3D画面游戏,其中代表就是CS。而手柄想要进军3D游戏可是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1995年,段永平出走带来的人事动荡,给了小霸王重重一击。随后,小霸王在产品市场策略上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追求“多元化”的经营,开始做VCD、复读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游戏机上的投入和品牌建设。
而2000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其中提出为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停止一切游戏机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小霸王也开始转向下沉市场,消费主力实现向乡镇和农村的转移,但同类竞争产品进入市场,使之面临更加残酷的激烈竞争,小霸王游戏机逐渐走向末路。
2000年的这一纸禁令,也直接导致中国的国产游戏主机市场,受到长达15年的冷落。直到2015年,这一禁令才彻底的放开,但是小霸王再也回不来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硬件技术的发展,手游、端游冲击下,主机市场在不断萎缩。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统计,2018年我国的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26亿人,整个中国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 2144.4 亿元,其中手游、端游和页游分别占据游戏收入的62.5%、28.9%、5.9%,而主机游戏仅仅占据了0.5%的市场份额。
各类产品的纷纷出现,小霸王游戏机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也无法与当前的电脑游戏相抗衡,终将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TOP2:柯达
巅峰时间:1973年,迷你型匣式柯达相机销量达1000万台
原因: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
胜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来描述柯达最合适不过了,即便是现在的人们提起柯达都是一片惋惜之声。2012年1月19号,这个日子对于柯达来说尤为重要,柯达正式宣布*,作为曾经摄影界一代巨头的柯达是怎么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1880年,柯达创始人伊士曼用他的技术生产了“照相干片”,随后他开了一家小公司来生产这种类型的干片,这就是柯达公司的前身。
1886年,以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名:“柯达”。这种“老少皆宜”的相机上市之初便销售了750万台,创下了相机销量的世界记录;1973年,迷你型匣式柯达相机诞生,推出后全国销量达1000万台。
随着电子市场、科学技术的不断壮大,胶片受到了新兴电子行业的冲击,但柯达的*依然坚持将重心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公司行业的主力。
直到2003年,柯达的胶卷业绩急剧下降,柯达的*才宣布放弃胶卷业务,将发展重心转到数码产品上。
2004年,柯达推出了姗姗来迟的六款数码相机,并迅速的收购了许多的数字技术公司。
2006年时柯达更换标识,似乎意味着柯达跟传统的胶卷时代说再见。但在当时的数码相机市场中,早已是一片红海,以索尼、佳能、康尼为首的巨头们凭借柯达发明的数码影像技术而发展起来并在数码行业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柯达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并一直持续着亏损,直到2007年才是盈利的,缘于当年的柯达出售了数码业务,又用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身的业务。
从2011年起,柯达被多次传出*的消息,导致其股价急剧下降,最终只能在2012年1月正式提出*申请。
创新是未知的,一旦走错,将满盘皆输,柯达选择固守阵地,继续这一成不变的将数码技术当作胶卷销售的附加业务,而不是将数码技术当作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无视市场的变化,原地踏步的生存与经营模式,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原地踏步只会带来死亡。
TOP1:甲壳虫
巅峰时间:1972年,超2150万辆的总销量
原因:无论销量还是产品竞争力,甲壳虫都在被边缘化
圆滚滚的流线造型辨识度极高,扔在如今那些让人脸盲的新车型里,一眼就能认出来——邦哥几乎无法相信,它诞生于上世纪上半叶。
1938年,第一代甲壳虫车型正式诞生。1972年,甲壳虫销量突破1500万,打破T型车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车型之一。据新京报称,81年里,甲壳虫创下了超过2150万辆的总销量。而就是这样一辆横跨两个世纪、风靡整个世界的小车,最终在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上败下阵来。
青山刚昌故乡馆门前也停着阿笠博士的甲壳虫图/《名侦探柯南》
邦哥了解到,这不是甲壳虫第一次宣布停产了。早在1974年石油危机后,因不敌更加经济实用的日本小车冲击,大众就曾宣布停产甲壳虫,并推出了替代品高尔夫。
但大众集团似乎并不想放弃甲壳虫剩余的商业价值,于是在此后的几年内,多次“复出”甲壳虫,售卖情怀。
在眼下的年代,“情怀”早已经大大贬值,最终“*死”甲壳虫的正是惨淡的销量。
2017年,甲壳虫在美国仅仅售出一万多辆,比2015年下跌了四分之三,对于家大业大、车型众多的大众来说,实在没有理由继续生产甲壳虫。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一,进化太慢,性能一般。
甲壳虫从1938年到现在只经历了三次换代,以双门轿车与敞篷车型为主的甲壳虫车型不忘经典,将圆弧形设计贯穿始终。
截至目前,甲壳虫车型先后共计拥有多达23种外观色彩,32种内饰风格以及13种不同的发动机配置。同时,还先后推出过19款特别版车型。
1998年和2012年推出的两代新甲壳虫虽各有创新,但再难复刻初代的奇迹。这几年《变形金刚》电影席卷全球,人人都知道了酷炫的机器人大黄蜂,变身前是一辆帅气的科迈罗。
电影《大黄蜂》里,恢复了甲壳虫的设定
还有多少人记得,三十年前《变形金刚》动画刚刚推出时,大黄蜂还是一辆圆滚滚的黄色甲壳虫?
《变形金刚》动画
甲壳虫的经典外形能经受时间考验,但在整体性能上,甲壳虫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在消费升级的进程中,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懂得了车内空间的重要性。比如在空间上,甲壳虫仅有两门,后座的空间很难坐人。
其二,性价比低于竞品。
甲壳虫当初是以物美价廉风靡市场的,然而这个优势却在逐渐消退。
1974年,大众推出了空间更大、价格更低的高尔夫车型,将其定位为追求个性的精品小车。高尔夫的发动机、马力和甲壳虫差不多,但价格只有10-14万,大幅低于甲壳虫20多万的售价,因此销量也远远超过甲壳虫。
和其他品牌车型比起来,甲壳虫也不具备性价比。花20多万买一辆甲壳虫,不如选择一辆迈腾帕萨特或者本田雅阁,又或者,再加一点钱就可以买宝马的mini了。
总而言之,进化太慢的甲壳虫,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市场,更多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而存在,因此停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写在最后
品牌更新换代,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消费者体验等等,自然会被淘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拥抱变化,才能拥抱未来。
文:彩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