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不仅有高校,还能人人都住大别墅!一文带你感受山东农村发展

村中不仅有高校,还能人人都住大别墅!一文带你感受山东农村发展

首页休闲益智钉子户大战拆迁队正版更新时间:2024-06-19

时间被犁过,玫瑰是泥土。

缓缓的漩涡中,沉重而轻柔的玫瑰;

玫瑰的重与轻编成双重花环。

——曼德尔施塔姆,《昨天的太阳被黑色担架抬走》

山东是农业大省。这个“大”,无疑是具有碾压性的。

2018年2月,《农业日报》评定发布“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名单。排名依据的是参评企业的2016年营收,最终入围门槛定在6.11亿元,营收介于15亿元~45亿元的企业有188家,高于45亿元营收的企业有103家。

统计之后,人们发现入围企业最多的省份是山东,一共80家企业,占了总数的16%。《农业日报》评选完后,由于山东个别市县入围企业太多,他们又各自搞了一些当地龙头农企排名。

这些500强背后,往往都有一座村庄。或者说,许多企业本身就是一座村庄。比如西王集团之于西王村,得利斯集团之于得利斯村,南金矿业之于南金村……

2011年,学者熊培云写了本畅销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试图通过记忆中的家乡兴衰透视中国。他笔调悲情,踽踽独行,常常追问“故乡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最后,他总结道:“我看到乡村在沦陷,也看到乡村在生长。”

不知道该不该庆幸,他没有去山东。

假如他来到临沂的沈泉庄村、威海的西霞口村、寿光的三元朱村……他看到的必将是另一个中国,他的“悲情”或许常常无处安放。因为那些隐藏在村庄里的500强,已经深刻改变了村庄的模样。

有人开玩笑说,在发展中的城市有“城中村”,但在崛起的村庄竟然也有“村中城”。

我们走访了山东最富裕的10个村庄,看到了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村民住着别墅,出入工厂打卡上班;一个巨型企业,为村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有个村子有高尔夫球场,而另一个村子有一家肯德基和本科高校;一个村子有铝材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而另一个有矿石开采、加工的产业矩阵;人们谈论旅游开发和股权分配,讨论精细化管理和技术的核心战略地位……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从这10个山东的500强村庄里,我们找到了一些共性:

(1)一个转型的大时代。

(2)一个能折腾的人。

(3)一个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迈进的营生。

(4)一种能团结松散村民的财富分配机制。

(5)一条通吃上下游的产业链。

(6)一个包含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7)以村民住进一套别墅作为企业成功的标志。

……

从这个逻辑来梳理那些深植在齐鲁大地之上的累累果实,从500强入手来观察山东乡村的巨大变化,我们或许更能读懂鲁商,甚至是中国企业家的原生动力,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深依恋。

第一节 村庄里的高尔夫球场

对于位于胶东半岛的龙口市南山村,那个转型的时代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席卷全国,也同样改变了这个贫穷的村庄。

而那个能折腾的人叫宋作文,1978年他当选前宋村(南山村前身)三队的队长,拿出与东北朋友贩运木材赚取的5000元现金作为本钱,带领全队56户村民开始发展副业。

南山村胜利的标志性时刻,最早出现在1987年。这一年,村民们都住进了别墅。

但宋作文或许会认为2006年才是最具标志性的胜利时刻,因为这一年,经过三次动工,南山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竟然建成了拥有225洞的国际高尔夫球场。每到周末,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客人都会到南山村打球。

之所以说“最具标志性”,是因为这些高尔夫球场每年为南山村挣得数十亿元资产。这意味着,曾经在土地里翻腾挣钱的村民们,居然甩开了第一产业,开采了第三产业的金矿。

造就这一奇迹的是宋作文。

在这一过程中,南山村合并了周围50个自然村。这些村庄,随着宋作文的南山集团一步步壮大,最终一起走向了通往第三产业之路。

如今,南山村是与华西村齐名的著名富裕村。甚至在华西村呈现明显下滑之势时,南山村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它拥有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村级肯德基,第一个村办大学——烟台南山学院(二本),第一个村办五星级酒店南山国际会议中心,被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指定为国家高尔夫球训练基地的高尔夫球场。

据媒体报道,201...

高尔夫球场是南山村通往第三产业的营生,但在此之前,宋作文和南山村摸索了许久。

最早是玻璃纤维厂、棉纺厂等村办企业,由于市场时机把握得当,前宋村三队生产的腈纶枕巾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同时也为集体积累了财富,让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别墅。

1989年,南山集团成立,从此进入“投入、发展,再投入、再发展,大投入、大发展”的循环。

有媒体如此描述南山村的经营模式:“宋作文采取了一种被称为‘链式运作’的经营模式,即把集团的主导产业不断地向后、向前延伸,形成既有原料基地,又有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使各种经济要素得以最优化配置。”

以南山集团的当家产业铝业为例,1992年,南山集团上马铝型材项目,随后又上了氧化铝、轻质铝合金等项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先后建起两座热电厂,自发电以节省能耗成本。

2001年,前宋村改名为南山村;南山集团也逐渐成为享誉全国的著名企业,如今南山集团已是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村企合一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形成了工业、金融、航空、房地产、高新技术、教育、旅游、老年健康养生等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

在2014胡润百富榜中,宋作文家族以145亿元身家,位列83位,居山东第4。

在龙口,南山集团不是第一个依托村集体发展起来的企业。提及宋作文,人们总会去对比同在龙口的龙喜集团王景胜。20世纪80年代,当宋作文还在艰苦奋斗时,王景胜贷款300多万元建起印染厂,挖到了第一桶金。

王景胜也在村里建起了高档楼房,但与南山村不同的是,这些楼房不是给村民改善生活用的,而是准备用来奖励工厂优秀工作人员及吸引外来人才。在建楼过程中,由于土地纠纷,王景胜被村民不断上访,甚至演化为“龙口最血腥钉子户大战拆迁队”的严重事件。

作为具有村集体基因的企业,当发展起来以后,如何合理分配财富,成了考验带头人的重要关卡。除了派发别墅,宋作文还发明了一个“加成手册”。

“加成手册”主要记录的是南山人年薪、奖金、加成和股份四项内容。

年薪和奖金,是南山人当年所获得的现金收入。

加成,数量上相当于年薪,但只存入加成手册,不发现金,每年计息。这笔加成由集团公司统一存储,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流动资金。员工如有买房、买车、结婚、看病等急需,申请批准后亦可从中提现。

股份是按个人贡献将加成部分再扩增5~10倍的货币性资产,作为内部持股,不能变现,但可以定期提取股息。

依托加成手册,宋作文将南山村的每户村民都牢牢与南山集团捆绑,形成统一利益共同体,也同时为企业发展预留了充足的资本。

提及“富豪村”,人们有很多对比项,比如“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甚至“首富村”大邱庄。华西村在“能人”吴仁宝带领下走向富裕,而大邱庄在“狂人”禹作敏带领下走向动荡。它们同样带有强烈的集体经济色彩,村企合一,有对户籍、婚姻、工作、养老等细致规定的管理制度,也同样因为这种独特的经济形态饱受争议。

南山村的未来如何?是超越“华西”,还是滑向“大邱”?我们不得而知。

但相较于吴仁宝或禹作敏,宋作文作为山东企业家,明显低调许多。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甚至连政府颁发的荣誉也时常婉拒。

一位见证了宋作文整个创业历史的县委*对此的总结是:“胶东半岛的乡镇企业曾经红红火火,但乡镇企业家们多有浮躁,经不起名誉与利益的诱惑,热衷于捞取政治资本,所以无暇专注企业发展,当市场变化后,他们已经不适应市场了,因此一个个倒下去了。”

第二节 火腿肠风云

2006年,当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南山村刚刚建好225洞的国际高尔夫球场之时,距离其200多公里之处,位于诸城东北、潍河平原的得利斯村正在庆祝他们更名10周年。

这里有一家以生猪屠宰、冷却肉、低温肉制品为主业务的大型食品专营企业——得利斯,这也是山东的第100家上市企业。得利斯村即得名于这家企业。

这又是一个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村庄。

猪是山东饲养量最大的家畜。在农村,几乎家家有猪圈,户户养生猪。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已订婚的准女婿有定期上准岳父岳母家挑猪粪的传统。当农业产业化大势兴起,猪肉加工自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事实上,山东的猪肉加工名企,大多经过了生猪供应——猪肉供应——生猪深加工的过程,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中国排名前五的火腿品牌中,三个来自山东:金锣、波尼亚和得利斯。如果算上烟台的龙大火腿,山东火腿产业堪称坐拥“火腿四天王”。

而中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即以火腿肠为风向标。如今大众已十分熟悉这种产品,但其在中国的历史并不久远。

火腿肠最早源自日本和欧美。1986年,在一个国际食品博览会上,洛阳肉联厂代表高凤来等人看中了一套日本火腿肠生产样机,这套设备后来被他们买走。

1987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春都诞生。其母公司河南春都集团也是中国历史上引进第一条火腿肠结扎生产线的企业。

接下来群雄并起,火腿肠很快成为中国肉制品市场的主导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前期,河南“双汇”“郑荣”异军突起,“豫肠”独霸江湖。

到了1996年,南京“雨润”、山东“金锣”开始突围。

正是这个时候,西老庄人自豪地把村庄名字改成了得利斯村。而要追溯其发展历史,还需要往前再推10年。

1986年,得利斯村还叫西老庄,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逢年过节时能饱餐一顿肉汤煎饼或肉馅饺子。

在这个村里,积极迎接猪肉加工产业变化的人叫郑和平,他在两年前被选举为村委副主任,牵头在村里办了一家面粉厂,给村里带来第一桶金。

“青年是个好青年,就是不怎么本分。”村里人这么形容能折腾的郑和平。“不本分”的表现之一是,他没有像西老庄的大部分村民一样种地养猪,而是跑去做了个剧团,创作了许多剧作,比如话剧《马》《潍河岸边》,吕剧《芦苇颂》《联合》等。

后来郑和平被誉为得利斯村的“屠夫”,他回忆说,年少时的理想,其实是“要么当个将军,要么当个作家,要么当个记者”。

那一年,郑和平刚满35岁,理想正被现实一点一点磨砺。他和几个同伴挤在寒风呼啸的货车厢里,走遍了胶东海岸,为了御寒,他们不得不随身带着棉被。风餐露宿归来,十几个青年拿出准备盖房、娶媳妇的钱,下决心要在西老庄办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郑和平亲自写报告,一连写了30份,才终于感动县领导,帮助他们说服银行贷下了29万元,用于建厂。

当时西老庄也有很多养猪大户,但卖猪难同样是个大难题。郑和平牵头筹办的这家西老庄食品工业公司在当年正式投产,屠宰生猪16000头,牛1000头,赢利近70万元。这不仅解决了卖猪难的问题,也给西老庄的猪肉加工产业化发展开了个好头。

当中国第一批火腿肠正在洛阳春都的生产线上隆隆降生,卖向大江南北之时,郑和平正在北京一场西式肉食研讨会上,为一种德式火腿的鲜美口感啧啧称奇。他第一次了解到,这种产品是低温肉制品,比中国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高温肉制品营养更丰富、更美味。

第二年他便找到一家德国企业,订购回一套价格不菲的洋设备,大胆地在西老庄上线了低温肉制品——得利斯火腿。

得利斯这个名字来源于英文Delicious,意思是美味的、芬芳的,音译成中文,又带点“洋味”,符合郑和平说的“名字一定要新、奇、特,要上口、响亮,给人一种新鲜感。我们的产品是受外国人启发生产出来的,起个带点洋味的名字怎么样?”

而汉语也有讲头:“斯,在汉语里有‘这’‘此’的意思,我们就是得利于此,得利于这种产品,得利于质量,得利于市场!”

随后便是得利斯精彩的全国市场拓展之战,这批来自西老庄的农民,聪明而大胆地选中青岛初试牛刀,他们学习南方人卖梳子的“赊销法”——今年给每家每户送木梳上门,明年再来收钱,顺便还带来其他新鲜玩意儿。“信义、情义都有了,大家买你的东西就放心。”

他们把一车车的得利斯火腿拉到青岛,每家商场挨个送:“不要钱,送给你们尝尝。好,以后再买;不好,从此拉倒!”

得利斯从青岛一路打开了整个山东市场,两年后进军北京,得利斯专程聘请了一批“专职宣传员”,让他们每天在北京各城区,跑20家以上的商场和副食店,点名买“得利斯火腿”。靠着这一招反向营销,得利斯很快打开了北京市场。

经济界人士曾用了这样一句评语评价得利斯人开拓北京市场的手法:“有真正的现代营销艺术,又不乏农民式的狡黠。”而这正是鲁商在巨头环伺之下,也能突围而进的智慧。

山东另一家“火腿天王”金锣,它能够冲破“豫肠”的铜墙铁壁,靠的也是营销智慧。当时,金锣用一句“比一比,尝一尝,金锣火腿肠”,硬是从老大哥们那里比出了一席之地。

同时,金锣并不盲目投广告,宣传投入和销售紧密挂钩,使得每次广告都有的放矢。每一次广告播出,金锣就要让经销商品尝金锣的产品,同时分批将产品运到商场和零售店,借机推销。在经销商们刚刚动念头要进货时,往往就发现金锣已经在市场上铺开了,为了不落人后,只得加紧卖金锣。

生产技术或是营销艺术,是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勇猛突进的利器,而对于金锣和得利斯这样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而言,与土地和乡村的关系,才是其得以长久稳定的基础。

金锣曾在2000年时将总部从临沂市半程镇迁往上海,但两年后又回到了临沂农村。其掌门人周连奎感叹:“金锣做国内行业的老大,关键就是切中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命脉,金锣要想保持住老大的地位,不能离开农村、离开农民。”

周连奎本人也是个典型的“不安分”的农民企业家,他年轻时结拜了十几个兄弟,组成一支“屠宰游击队”,在乡村里四处收购生猪,很快在十里八乡打出了名声。

后来他接管老家半程镇的肉联厂,厂长周连奎跟着兄弟们下车间,吃在一起,加班也一起。据金锣的员工说,周连奎总是随身带着一双破靴子,只要外出回厂,他必须换上靴子去生产线上干几个小时,这样才能安心从事别的工作。

而后的发展上,金锣比较注重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总体上稳扎稳打,在巩固既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逐渐外扩。曾有人总结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基础产业优势,围绕主业加工延伸产业链,走一条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产品创优和技术创新为先导,“资源型起步、链条式延伸、循环式发展”的稳健发展道路。

目前,其加工分支机构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地,其中,仅山东省的生猪资源就占到了金锣整个资源的1/3,整个产业链条覆盖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商品猪饲养技术服务、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等一系列领域。

如今,金锣已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13390亿元的营收,在中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居179位。

而金锣的业务线,以肉类深加工、大豆深加工、污水处理这三大产业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总资产达140亿元,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而得利斯也将企业与村民的关系视为成长的关键。

《齐鲁晚报》曾采访郑思敏——郑和平的女儿,她从2015年起接班担任得利斯董事长——她在回忆当年父亲创业的细节时谈道:

我们家后窗玻璃几乎每天都会被人砸破一块。当年父亲为建面粉厂向村民集资,有一对兄弟背着家里把攒的几百元钱集上了,结果第二天凌晨4点钟他们的父母就来了,站在院子里骂父亲是个骗子,把孩子们辛苦攒的钱骗走了,经不起村民又骂又哭又闹,父亲无奈,又把钱给退回去了。

那时自家院子里几乎每天都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当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有求着给孩子找工作的,有后悔当年退出集资不能享受分红的,还有绑着炸药去家里敲诈勒索的。

转变意识不易,而在形势大好之后团结并非紧密结构关系的村民,更是不易。但郑和平和得利斯团队最初就制订了“村企融合、同步发展”的规划。

1996年西老庄改名得利斯村,便是“村企融合”的一个象征。

2017年,得利斯集团现有员工6500余人,其中1200多人都是得利斯村的村民,另外村里还有三四百人从事得利斯集团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

《农民日报》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山东得利斯村:村企融合打造幸福家园》里,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村民同乐宫、灯光球场、购物中心、花园景区、游泳池、阅览室、图书馆、医院、宾馆……这些设施,由得利斯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满足着新时代得利斯村人的多元化需求。

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也是得利斯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是一座实现了“教师信息化办公、学生信息化受教”的现代化学校,在校师生有350多人。

在得利斯村,凡是进入得利斯公司的员工,符合条件者,公司都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村里每人每年能领到400斤面粉,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有100块钱的补贴,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有150块钱的补贴;孤寡老人均由村集体敬老院集中供养,并每月发放生活费……

对于乡村,郑和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得益于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咱们村庄和企业实现了发展共赢,农民不离村就变成了产业工人,率先过上了好日子。但是你看这些年,其他地方新型经营主体纷纷涌现,发展现代农业干得风生水起。咱们农民,不能忘了生养咱们的土地,得利斯村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要选择‘再出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再蹚新路。”

如今,得利斯已发展为集良种猪繁育、标准化饲养、饲料生产、兽药防疫、生猪屠宰、肉品加工、生物工程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团,目前下辖26个分公司。2016年其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利税6.1亿元,总资产达68亿元。

在山东,还有更多的区域经济发展样本值得研究。

第三节 西王村玉米油大王之争

距离南山村以西300多公里,我们在山东邹平西王村发现了更多能折腾的人。

从2005—2012年,这个小村庄竟然诞生了4家上市公司:西王糖业、中国玉米油、西王食品和西王特钢。此外,村里还有6家民营企业,15家三产企业,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10万元,从“摇篮”到“坟墓”所需要的上学、工作、养老都不需要花一分钱。

值得一提的是,西王村有两个特殊的品牌:长寿花玉米油和西王玉米油。

乍看上去,二者如同双生儿一般:厂址同样位于邹平县西王工业园内,办公楼外观也几乎一模一样,高层管理人员均姓王,甚至公司网站的设计风格也一模一样。

在地图上,长寿花和西王直线距离仅有2.8公里,如此短兵相接,双方在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甚至形象代言人的选择上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换个角度来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也成为两家企业力争上游的活力源泉,助推它们成长为食用油市场里玉米油细分市场的有力角逐者。

毕竟,这是一场“玉米油老大”之间的“上位”竞争。

山东是中国粮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油”仓——食用油。除了长寿花和西王在玉米油上的成就,还有鲁花这个花生油第一品牌。

山东的“油”品牌都是后来居上。在20世纪90年代,鲁花、西王和长寿花诞生之前,中国食用油两大品牌金龙鱼和福临门,一个背靠外资的益海嘉里,一个有央企中粮当靠山,稳坐市场,席卷全国。

后来,鲁花靠独立研发的物理压榨技术,独辟蹊径进入花生油第一品牌序列;而西王和长寿花则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跻身上游。

两家玉米油品牌都是从玉米淀粉加工开始的。1998年,王明峰在为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安装调试机器时,意外得知玉米胚芽油渍很多,后来王家三兄弟一起创办了三星公司,将全部身家投资到了玉米油上。差不多同一时间,西王集团前身“邹平西王福利棉油厂”也成立了,主营业务逐渐从玉米淀粉加工转移到玉米油深加工。

二者崛起的机会,来自为巨头代工小包装玉米油。10年代工磨砺,长寿花和西王最终脱离巨头,开始为自有品牌发力。

一方面是代言人之战。脱离巨头之后,西王推出自有品牌的时间较晚,代工比例更高,销量始终略逊一筹。2010年,他们便花重金请来张国立夫妇作为西王的形象代言人,当年便收效显著,销量飙升。

长寿花反应迅速,邀请当时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山东青岛人的倪萍担当代言人,一年之后,两家企业不相上下,但总体都呈上升之势。

在营销上尝到甜头的西王和长寿花,开始了维度更大的“战役”。

先是村支书王勇的西王推动西王村成为“中国玉米油城”,再是长寿花推动“中国玉米油之乡”落户邹平。

2014年前后,西王的“小燕子”赵薇,又对上长寿花的“范爷”范冰冰,双方还都在广告语中剑指对手。

类似的产品线和销售渠道,步调一致地从代工到自有品牌,再到打进高端市场,西王和长寿花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的抢位战,同时也助推玉米油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为这个细分行业开天辟地。

《新京报》曾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据中国粮油学会的数据,2015年中国玉米油产量在180万吨左右,邹平县占据1/3,约60万吨。而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长寿花玉米油销量为17.28万吨,西王小包装玉米油销量也达到了14.39万吨。这意味着,仅这两家来自邹平县的企业,便占据了全国玉米油17%以上的市场份额。”

时至今日,玉米油产业仍然有发掘潜力。不过,双生儿一般的长寿花和西王,也逐渐分道扬镳,走上属于自己的赛道。

2018年,长寿花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以“航天标准”为榜样引领生产,继续强化产品品质,同时也高调进军调味品行业。而西王通过收购北美保健品品牌龙头企业,开始跨界进入万亿市场规模的大健康产业。

这场发生在西王村的“玉米油大王”之战,在新的市场变局下,还将以全新的维度和形式持续下去。

第四节 卖化肥的“李县长”

山东人吃晚饭有个传统:19点32分看天气预报。而看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仪式,就是听节目冠名商的广告。这些广告,不出意外的话基本都是化肥广告:陈佩斯代言的史丹利,宋丹丹代言的金正大,《乡村爱情》“刘能”代言的施可丰……

巧的是,这三袋肥全部产自山东沂蒙地区。

如果说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具区域特色的产业,恐怕非沂蒙地区的化肥产业莫属了。仅临沂地区,就有322家化肥厂。其中的史丹利、金正大、施可丰、金沂蒙、亿大利等品牌,更是中国化肥的头部品牌。

明星代言、电视广告这种玩法,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种并不稀奇,甚至有点过时的营销方式,但在村庄里——就如同如今互联网巨头下乡,仍要靠刷墙来做推广,明星代言也是一门“本土化”的“土味”学问。

更何况是化肥这样的“土产业”。从资源上来看,山东并非优势省份,它远离无烟煤生产基地,磷矿、硫铁矿紧缺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然而,山东却仍然创造了多项化肥生产的全国纪录,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化肥大省。

不得资源眷顾的山东化肥民企的发展之途,政策扶持的推动、相关鲁商在技术创新上的勇敢进取和品牌营销上的“土味”推广,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东以临沂地区为中心先后诞生了鲁西化工、山东红日集团、山东绿源肥业、山东鲁北等十几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后来又陆续出现了史丹利、金正大、施可丰、金沂蒙、五洲丰、山东远东、山东联盟、烟台众德、山东迈金农、谷丰源等几十家具有影响力的复合肥企业,形成了多个“集群式”的复合肥“航母”编队。复合肥已经成为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复合肥总产量为3300多万吨,山东全省产量为10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仅临沂地区实际产量就达到了860多万吨,约占全国的1/4。

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山东化肥民企的发展也呈现出时代共性:一个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的市场,一个能折腾的人带领企业跨步向前,攻破一个或几个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而化肥产业的特性,则还要加上一位明星和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对于史丹利来说,这个能折腾的人就是高文班。

高文班家里有兄弟6个,他是老大。就像所有传统的乡村穷苦家庭一样,让一家人吃饱的责任天然地落在了老大的肩膀上。年轻时的高文班去药厂扛过活、脱过砖坯、拉过煤,硬是喂饱了一家人,成为乡里有名的能人。

后来公社成立鞭炮厂,还聘他当技术员。没想到的是,因为拌药时意外发生爆炸,高文班腿被炸伤,全身1/3被烧伤。

人生受如此严重的打击,也没能让高文班“安分”。伤愈离开医院后,他又开饭店、卖农副产品,最后在公办的供销公司当经理……这些折腾的经历,磨炼了高文班的意志,也培养出了他的商业敏感度。

供销公司也贩肥料,当时卖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货。高文班偶然发现,其中一种复合肥,不就是把三种原料掺混在一起吗?而对比原料的价格,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于是,靠着几把铁锹、几个编织袋,高文班走上了创业之路。从此之后,高文班和他创立的史丹利,不断地开创着山东乃至全国化肥行业的先河:农民办厂;与美国史丹利农业科技国际集团合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后来还创造了“四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条尿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中国第一代最高含量54%的复合肥;中国第一家拥有农化飞机的化肥企业;中国第一家在国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的化肥企业。

作为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高文班并没有很高的起点,但他的优势在于兼具扎根土地的智慧、顽强的意志和朴素的现代商业意识。他没有安于掺肥,而是办厂;没有甘于跟随,而是孤注一掷投建先进的生产线;在营销上,又能敏锐地抓住潮流。

邀请明星代言肥料,并不是鲁商最早。但将之发扬光大,形成“代言现象”的,绝对是鲁商。

千禧年之初,赵本山代言贵州西洋肥业,用东北口音的“西洋复合肥,种啥啥丰收”开启了明星代言化肥的时代。

很快,刚刚完成与美国公司合作的史丹利,就立马跟进:聘请同样具备深厚观众基础的陈佩斯为代言人,靠着一句“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的广告语,据称广告投放仅半年就实现了高达10亿元的销售收入。

前面我们讲过的“扒大皮”的金正大公司,在能折腾的万连步的带领下,2006年终于在山东沂蒙山区落成了自主设计的年产80万吨的控释肥生产线。

在此之前,控释肥被称为“贵族肥料”,国内没有能力生产出合格的控释肥成品,一直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垄断经营。

而金正大这条生产线的产品,只需要国外同类产品一半的成本。从此金正大逐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

金正大选择的明星是宋丹丹,在2002—2006年这十年间,金正大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分别以94.84%和138.79%的速度递增,荣膺中国肥料百强成长力企业第一名。

另外,还有朱时茂代言的金沂蒙,孙海英代言的天山丰耘等等。而后随着一些草根明星的崛起,化肥产业的鲁企也迅速跟进,金龙珠化肥拿下了山东单县的“大衣哥”朱之文,青岛华维生物聘请了“草帽姐”作为巧颗粒产品形象代言人。

青岛华维生物的总经理李令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许多企业除了靠产品质量外,必须要创新营销服务方式。用农民兄弟喜爱的草根明星代言接地气,会快速拉近与农民兄弟的距离,把销售服务工作做精、做细,充分整合公司资源。”

“接地气”,这正是山东化肥民企对于乡村营销精髓的把握。而沂蒙的化肥企业中,还有一家的“代言”营销方式值得一提。

那就是老板亲自上阵的施可丰——施可丰的商标就是其董事长解永军的头像。

施可丰不但聘请明星代言,近年来还频繁与本山传媒等影视公司合作,投资影视剧的拍摄,把施可丰广告植入大量中国热门的乡土剧。比如《女人当官2》《乡亲乡爱》《温暖的村庄》《俺娘田小草2》……

而解永军本人还常常在一些剧作里客串,他在《乡亲乡爱》中扮演了剧中最大的领导李县长;又在《乡村爱情8》里扮演他自己,本色展现了施可丰投资村庄的一段故事。

有趣的是,我们纵观世界,发现另一位热爱在影视作品里客串,进行自我营销的企业家,叫作艾隆·马斯克,他在中国最知名的公司叫特斯拉。

马斯克曾在美国科幻电影《钢铁侠2》、大受欢迎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等影视剧里扮演他自己,展示自家企业的高科技属性。尽管行业大相径庭,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中异曲同工的妙处。

2015年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临沭共有复合肥开工企业26家,有机肥开工企业13家,年生产能力1800多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30%以上,成为国内品种最全、产量最高、品牌最响、规模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好肥料,临沭造”誉满大江南北。

成就一个地域产业,榜样的力量和行业内部的竞合必不可少。我们可以看到从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鲁商扎根土地把营销“土味”化,同时仰望星空把技术尖端化的过程。

卖化肥的“李县长”这样的形象,也许可以视作山东化肥企业的一个经典形象。

附录 山东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及特产

众所周知,山东是农业大省,有8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农机总动力、农业出口总额。如果仅停留在这句简单介绍,很难确切感知这个“大”的内涵。

山东省是中国农作物发源地之一,粮、棉、油、烟、菜资源极其丰富。

比如果树,山东栽培、半栽培的野生果树有90多个种及变种,隶属16科、34属,近3000个品种或类型;落叶果树地方品种之丰富,名、特产品种之多,居全国首位。

比如桑柞,山东省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蚕区之一。推广应用的主要品种有湖桑、鲁桑两大品系。鲁桑又分黑鲁、黄鲁、大鸡冠、小鸡冠等品种。

比如茶树,山东省自1959年开始引种茶树,到目前全省茶树品种约有31个。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可分为东南沿海、胶东半岛、鲁中南三个不同类型的茶区,其中以日照、莒南、胶南等沿海县(市)发展较快。

比如药用植物,山东省约有800多种药用植物,分布全省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香附子、薄荷、泽兰、车前、茅根、柴胡等;产于各山区的有射干、丹参、远志、乌头、杜梗、白头翁等。此外还有昆嵛山、崂山等山区的四叶参、山椒、紫草;蒙山的何首乌;莱阳的沙参;烟台、潍坊等地的夏枯草;临沂、泰安地区的防风、栝楼。进行人工栽培的有金银花、沙参、川芎、牙皂、牡丹、芍药、玫瑰、茯苓、黄连、黄芪等数十个品种。

山东省是中国主要畜产品产地之一,畜禽地方良种很多,以养猪和大牲畜为主,还有羊、鸡、兔、鸭、鹅、蜂等。

比如大牲畜,山东大牲畜主要类型是牛和驴,其次是骡、马。牛以黄牛为主,约占大牲畜总数的61%;驴是仅次于牛的重要役畜,约占大牲畜总数的25%,历史比重曾经达到35%~40%;马的饲养量,占牲畜总数的8%左右,全省约有12个地方品种,主要优良品种有渤海马等。

比如猪,猪是山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家畜,品种多样,特色优良品种有莱芜猪、垛山猪、崂山猪、昌潍白猪、平度黑猪、安丘猪、沂南猪、曹县猪、木碗头猪、莲花头猪等。

比如羊,山东省的羊数量多,质量比较好,品种也较为齐全。主要有菏泽、济宁、聊城一带的小尾寒羊,济宁、菏泽的青山羊,临沂的大黑山羊,崂山的奶山羊等数十个品种。

比如家禽,山东省饲养家禽以鸡为主,饲养量占家禽饲养总量的87%,鸭和鹅各占6.5%。鸡的饲养品种有45个,优良鸡种有寿光鸡、琅琊鸡、济南花鸡、荣成元宝鸡、济宁百日鸡、日照麻鸡等。

山东也是中国主要水产品产地之一,其沿海渔区的面积达(40米等深线以内)17万平方公里,又是寒暖流交汇区域,沿海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滋生繁盛,既是鱼虾产卵、生长、栖息的良好场所,也是越冬洄游性鱼类的必经之路;可养淡水面积400多万亩,其中湖泊200多万亩,水库130多万亩,坑塘50多万亩,河道10多万亩。

山东海洋鱼虾有260余种,主要经济鱼虾类30多种,青鱼、鲅鱼、鳓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比目鱼、黄姑鱼、马面鲀、对虾、鹰爪虾、毛虾、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主要海珍有扇贝、鲍鱼、刺参等,贝类、藻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此外,还有海豚、鲸、海狗、斑海豹、海蜇等海洋生物。其中,已能大规模人工繁殖的主要水产品品种有:海带、贻贝、对虾、扇贝、裙带菜、梭鱼、鲍鱼等。

淡水鱼主要捕捞基地是南四湖、东平湖,盛产鱼、虾、蟹、贝等。湖中鱼类70余种,主要鱼类20多种,鲫、鲤、鳊、鳇、鳜、鲶、乌鳢、鳖为主要渔获物。黄鳝、鳗鲡、鲚、黄鱼、银鱼、秀丽白虾、中华新米虾、日本沼虾、甲鱼也有一定产量。湖中水生植物也比较丰富,有芡实、苇、蒲、藕等。坑塘水面遍布全省,重点分布在沂河、黄河两岸及微山湖滨,主要养殖品种有鲢、鳙、草、鲤、鲂等。另外,山东省还有大、中型水库176座,小型水库5389座,沿海、沿湖、沿河荒碱洼地面积400万亩,可开发鱼池100万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银鲫、罗非鱼、虹鳟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等。

总体来看,山东传统优势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新兴优势特色农产品迅速崛起,优势特色农业开发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产业体系,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2月,《农民日报》组织评定“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评选主要参考营业收入和利润,按照2016年营业收入进行排名,入围门槛为6.11亿元。名单中高于45亿元营业收入的龙头企业有103家,营业收入为15亿元~45亿元的龙头企业为188家。入围企业最多的省是山东省,共80家企业入围,占了名单总数的16%。

这与山东农业大省地位是相称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群发展,与近年来山东特色农产品区域的布局不无关系。

目前,山东初步形成了以金丝小枣、冬枣、渤海黑牛等为主的鲁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优质板栗、大姜、莱芜黑猪、蒙山金银花等为主的鲁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金乡大蒜、菏泽牡丹等为主的鲁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优质水果、水产等为主的胶东特色农产品产业区。

据统计,山东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商品生产专业化基地40多个。

(附录内容据公开资料整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