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对许多孩子来说就如同梦魇,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也是倾尽全力:
“人家的孩子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全都是借别人的还在好好学习,我家的孩子要是有一半这样好学习的劲头就好了”
“我家的孩子宁愿挨打,也不想学习。”
是啊,“孩子,不上学,你以后要干什么呢?”成为了每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最常问的一句话。
父母与其跟孩子讲“读书论”的道理,不如陪孩子看这样的一部纪录片。
这档栏目叫做《穷富翁大作战》,顾名思义,是一群有钱人的游戏,但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游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玩”。
田北辰,两千集团的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管理系的商界精英。
用他的话说:“没有努力不能摆平的事,只是你不够拼。”
初来乍到,田北辰信心满满,看到只有一张床的笼屋时,没有考虑过有一天会被环境所困。
讽刺的是,这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条件差,甚至有的厕所上面还住人。
同邻居老伯聊天,问觉得这里的环境怎么样?
老头只是无奈笑笑:
“差不多吧,说不上什么环境,我们没有选择。”
一切才刚刚开始。
拿最低的回报,吃最便宜的饭,却要打工17小时。
最后,才体验两天,他决定提前结束这次贫穷生活的体验,一身疲惫地说:
“很奇怪,我这两天只是考虑吃东西,我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我以前逛街,看到地下很干净,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大不了······
是的,在节目的开始田北辰偏执地认为,不努力,是穷的原罪。
或许,你拿着月薪8千或者一万的工资,却依旧躲不过起早贪黑的工作。
大概是为了保住一份工作,为了下个月的信用卡、花呗、白条,不得不努力工作;是为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几口人、为了孩子进一个好的学校,不得不忍受起早贪黑。
你努力了吗?
是的,没有人会质疑,毕竟看起来真的很努力。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上学真的是你唯一的出路。不上学,你就永远只能呆在底层看底层的世界。
很残酷,也很现实。
在节目的最后他说了一句:这个社会是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横跨半个多世纪,记录了14个孩子的生活影像。
7岁时,私立学校的贵族孩子读金融时报,接受严格的精英教育。而公立学校的工人孩子,则是把打架、玩游戏当成全部。
之后每7年一次的拍摄,都能看到不同的孩子之间,学习差距越来越大,人生差距也越来越大。
那些接受精英教育的贵族孩子,在几十年后,依然是上层精英。而那些早早辍学的孩子,无不经历着早婚、多子、失业的底层命运。
唯一例外的是农家孩子尼克,他一直坚持读书,靠获得的奖学金读完了牛津大学,如今已经成为大学教授。
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成功创建了微软帝国,是名满全球的成功人士。
许多人视其为榜样,把他的“退学事迹”当成心灵鸡汤,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无用、学历无用……
可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比尔·盖茨真的是“不爱读书的辍学者”吗?别闹了!
许多人只看到了盖茨退学,却没有看到盖茨的学校是哈佛大学,而且是是随时可以回去继续上学的。
许多人认为盖茨是“辍学者”,便妄断“读书无用”,可是盖茨在学校读了海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知识。
学历无用论,不知在什么时候起,成了孩子不再努力的借口。
“在这个世界上我还没有看到有什么能比读书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资。”
为什么山区里的孩子要努力读书,就是因为他们过早的承担起了生活的压力。
孩子,谁不知道读书很苦,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真的轻松多了。
孩子,你不愿意吃读书的苦,那么你就要吃生活的苦。
“读书无用论”是这个世界上最荒谬的谎言。
现在的我,会努力学习教养的方法,尽力引导我的孩子爱上读书,我已经吃过了读书的苦,所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未来面对社会时也感到无力。
于是,在教育专家的推荐下,我找到了这本书——《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比起长篇大论的说教,这本书非常实用,它没有“烂鸡汤”,而是简明扼要的告诉孩子,读书,永远是改变命运最快的路,更是通往世界最好的路。
让孩子明白,学习虽然枯燥,但是比如社会的残酷而言,显得太过轻松。
你是哪里来的自信?不上学、不读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如果没有,就请脚踏实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正在狠狠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点击下面商卡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