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文化的他者讲述道阻且长。
《功夫熊猫3》作为功夫熊猫动画系列的续集,延续了“中国功夫 熊猫”的基本叙事元素组合,在书法、气等一系列中华文化的加持下呈上一出东方视觉盛宴,而细腻的画风和细致的汉语口型也为这部韩裔导演吕寅荣自己的续作赢得了不少的好感。在这次的故事中,阿宝再一次面对强大的反派天煞,在其吸收了武林各大师的灵气意欲称霸凡界之时,急需强大自身成为真正的气功大师,才能够抵御天煞保卫一方安宁,而在自己的家庭和熊猫族人的帮助下最终打败反派,寻找到作为钦点的神龙大师的意义,成长为一个英雄,真正的神龙大师。看似是又一次的英雄个人成长故事,其中实则暗合了儒家思想,同时又展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各取所长与君子不器
《功夫熊猫3》作为一部从题材和元素上看十分中国的动画电影,在其故事内核中也兼具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影片中,大反派天煞在吸取武林各大师的灵气后即将进攻熊猫谷,而作为天选之子的阿宝却尚未完成作为气功大师的修行,临危之下,他利用族人们身上的不同特质,化特点为武器,竟成功击退了天煞的第一波进攻。看似无法成立的事件逻辑却暴露出作者对于个人能力和集体力量的积极鼓励和充分肯定。影片的背后实则承载着这样的逻辑:每个人都是非英雄的普通人,但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这些形色各异、不拘一格的闪光点标记了个人的存在价值。
在中华文化中也有对之类似的表述。论语中讲到“君子不器”,也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多向度的考量。其中的“器”与“道”相对,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意在强调个别与一般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君子不会将自己拘泥于分散的、具体的位置,而是去掌握多样的、一般的本质,发挥出个人适应和掌握复杂事物的能力。在现代工业文明主导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成为量化的数据和用以衡量的类型,工具理性掩盖了个人的多样价值。由此,多向度的个人发展站在了这种倾向的对立面,既对抗了资本工业的侵蚀,也回溯了儒家哲学的思辨。这种共通于《功夫熊猫3》中或可一见。
二、寻找自我与回归集体
在阿宝跟随真正的父亲回到熊猫谷学习气功时,父亲告诉他需要学着做一只真正的熊猫才能学会所谓的“气”,而教学采用的方法则是教他像熊猫谷的其他熊猫那样以一只熊猫的方式生活:打滚、睡懒觉、粗犷地吃饭等等。尽管这样的方法并没有把阿宝的“气”调动出来,但间接地表露出所谓的“气”,其实藏于每一个天真活泼的个体里。回到熊猫谷以及最终借助族人的气功战胜天煞的过程可谓是阿宝自我找寻的过程。建构自我的任务也直接被放置在《功夫熊猫3》的剧情中。阿宝迷失在神龙大侠的称谓中,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面对师父的让权也无所适从,这些都被师父归因于“不知道神龙大侠意味着什么”的自我迷失之中。自此,寻找自我这一条叙事暗线便加入到故事发展的脉络中。然而对于自我找寻这一概念,则是完全的西方哲学命题,对此有着源久的研究。
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其一方面从唯心的角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另一方面则奠定了针对自我维度的思考和个人主义的盛行。相对于重家国与重集体的儒家传统,在氛围浓厚的东方视觉世界中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属实有些跳脱。如此明显的文化嫁接痕迹非常直接地让两种文化产生碰撞。
比较而言,西方哲学的自我偏向于实体的自我,而东方儒家哲学的自我概念则和“气”的境界有关,偏向于精神意象的自我。一个是强调自我的个体性,一个是强调自我的关系性。在阿宝成为大师的过程中,既有自我的认知完善,也有集体自我之间的协作。也因此在这一点上,既能看到东西方哲学自我建构的差异,也可以看出《功夫熊猫3》在气的拯救性使用上遵从了儒家文化的深度内涵。只不过在片中元气输送式的气功汇聚让人联想到许多桥段,这一点在《青春变形记》中也有着同样的形式,说明对“气”的呈现仍颇停留在表层概念的复现而非本质表达。
作为同样是利用和解读中华文化的、带有传播和吸引性质的西方制作的影片,《功夫熊猫3》中的世外仙谷、失落的族人和天生自带的灵力似乎在与“功夫”相关的影片中颇为常见。去年的商业大片《尚气与十环传奇》中,来自竹林深处的母亲族人拥有着抵御邪恶的血液,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和异禀的功夫渊源,它们成为了一种神秘而有效的正义势力,帮助主人公成长、完善和铸造自我,并最终拯救世界。相似的故事架构和同样形象与地位的仙境隐喻实际上都是创作者缥缈的印象,与现实中被观看的东方形象类似,宁愿神化和虚化出一个假想,来一遍遍重复既有的认知,来架空的云端拍手叫好。
《功夫熊猫3》对于系列主题的延续客观上说并没有翻车,也保证了单片的完整和独立性,即使没有看过前作也可以感受到创作的诚意,在文化的交融方面采取各取所长的策略。不过文化的他方讲述想要恰当属实不易,道阻且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