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湖北人才分布

明清两代湖北人才分布

首页休闲益智庚辰云梦更新时间:2024-06-17

湖北境域在先秦时曾是楚国的核心地区,也是灿烂辉煌的楚文化的中心,至宋代,在金、元的不断袭扰,战争不断,湖北则“ 本朝二百年之间,降为荒落之邦,北连许、汝,民居稀少,土产卑薄,人才之能通姓名于上国者,如晨星之相 望;况至于建炎、绍兴之际,群盗出没于其间,而被祸尤极。”(见《宋史》)两宋时期湖北文化的萧条与落后,人才之凋零与东南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清人顾祖禹所言:“论湖北之人才,春秋楚为首,三国时次之,明又次之。”明代是湖北历史上人才产出的三大高峰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处华中之中,毗邻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六省市,号称“ 九省通衢”,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湖北大地上自古名人辈出, 先秦有屈原; 东汉有刘秀; 三国有马谡、马良; 唐有陆羽、皮日休、孟浩然; 宋有米芾; 明代诞生了张居正、李时珍、公安三袁、黄安三耿、嘉鱼二李等著名人才; 清有陈銮、熊赐履。近代湖北人“ 敢为天下先” 的英勇气魄, 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一举终结了两千年的帝制。现代湖北红安县更有“ 两百个将军, 同一个故乡” 的美誉。这些都是历史时期产生的湖北人才,代表了湖北文化的地域形象。

明清时,湖北省内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己移至武汉周围的黄州、武昌、汉阳。清代湖北在全国各省中居中等偏上的地位,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等科举发达省,同时也不比安徽、山东、江西等省的进士数,与湖南、广东、福建、直隶进士数大体相当。弘治至崇祯的160年间所中进士人数几乎占了明代进士总人数的80%,而明前期的120年间的进士人数仅占进士总人数的20% 。清代湖北共产生1262名 进士,到道光朝的约200年间,全省共中进士960人,咸丰以后的60年间则有302人。地域分布上虽有变化,但未能改变明代以 鄂东为重心的基本格局。

明代(嘉靖十年)湖北行政区划表

一、明史人物分布

《明史》106名湖北籍列传人物分布在全省40地,覆盖三分之二的县域面积。县域分布上,麻城8人居40县之首; 黄冈7人,江夏7人居其次; 嘉鱼6人,公安6人,江陵5人, 咸宁、钟祥、景陵、孝感均有4人入传; 京山、随州、黄安、黄梅分别有3人入传;武昌、蒲圻、石首、夷陵、黄陂、蕲水、潜江、安陆、应城、襄阳、宜城、谷城等均有2人; 松滋、汉川、罗田、蕲州、沔阳、云梦、应山、郧西分别有1人,余下汉阳等22县无一人入传。

从府域地域看黄州府有28人入传,数量在全省排第一位; 武昌府有24人居次; 荆州府19 人,承天府14人,德安府13人次之; 襄阳府6人,汉阳府和郧阳府均只有1人为最少。三是鄂东的黄州和武昌两府共有52人,占全省48%强。黄州府、武昌、荆州、承天、德安五府有98人,占近91%,优势明显。四是黄州、武昌、德安三府属于鄂东地区; 荆州和承天两府属于鄂中南区; 襄阳府和郧阳府属于鄂北地区。

清代(顺治三年)湖北行政区划表

二、清史人物分布

府内排名第一的均为府治所在地,如武昌府的江夏,汉阳府的汉阳,黄州府的黄冈,安陆府的钟祥,荆州府的江陵,德安府的安陆,施南府的恩施,襄阳府的襄阳。清代列传人物共6 0 人,1人籍贯不详。其中安陆、谷城、鹤峰、黄陂、江陵、罗田、麻城、沔阳、施南、松滋、通山、武昌、兴国、宜都、应城等15地有1人;大冶、恩施、黄安、荆门、蕲水、天门、咸宁、孝感、钟祥等9 地有2 人;黄冈有4人;黄梅有3人;襄阳有5人;汉阳有6人;江夏有8人。与明代列传人物相比,江夏、黄冈仍为人才发达县, 汉阳和襄阳的地位上升而麻城的地位下降了。

《清史稿》列传湖北籍人物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府域方面,八府一直隶厅一直隶州均有人入传,郧阳和宜昌两府无人入传,1人籍贯不详。清代列传人物集中在武昌( 15人) 、黄州(13人) 和汉阳(10人) 三府, 共计38人,占全省63% 。襄阳府6人,安陆府4人,荆州府和施南府分别有3人,德安府和荆门直隶州分别有2人,鹤峰直隶厅有1人。可见,鄂东地区的武昌府、黄州府河汉阳府为清代列传人物发达区; 鄂北的襄阳和鄂中南地区的安陆府为次发达区。襄阳府在明代列传人物并不突出, 而清代的襄阳府有余际昌、刘宗洙、刘恩广、刘青藜、李复新、单懋谦6 人入传,排在全省第4 位,属次发达区。

鄂东地区有40人入传,集中了清代全省三分之二的列传人物,为人才高产区。其次是江汉平原的鄂中南地区有9人; 鄂北地区仅有6人; 鄂西南仅4人。

总结:明清两代正史列传人物集中在黄州、武昌、荆州、承天、德安、汉阳六府, 其中黄州、武昌、德安、汉阳四府属鄂东地区;荆州、承天府属鄂中南地区。鄂东低山丘陵及沿江平原为明清时期湖北出人较多的地方,其次是江汉平原次发达区;鄂北和鄂西南为明清列传人物较不发达区。

三、明进士分布

《湖北通志》收录明代湖北进士1132名,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他们分布在全省除施州卫外的八府,除长阳、兴山、郧西、保康三县外四十九县均有进士产生,平均每县得23名。体现出各地区人文水平的高低、演变及其经济发展的损益。

1、县域分布

明代湖北进士人才数量最多是麻城县104人,最少的当阳、竹山、上津三县均仅有1人,相差100倍之多;而仅就第二名的黄冈86来看,麻城也比它多18名,麻城县人才发达可见一斑。超过平均线23名的县有麻城、黄冈、江陵、江夏、蕲州、石首、襄阳、京山、蕲水、兴国、汉阳、蒲圻、孝感、公安、沔阳、崇阳、潜江、安陆、应城等19县,共计815名,占全省72%的进士。

在以上19县中,黄州府有麻城(104) 、黄冈(86) 、蕲州(40) 、蕲水四州县(36) ; 江夏(64) 、兴国(36) 、蒲圻(35) 、崇阳(28) 四州县属武昌府; 荆州府有江陵(67) 、石首(40)和公安(31) 三县; 承天府有京山(37) 、潜江(26) 、沔阳(30) 三州县; 德安府有孝感(33) 、安陆(24) 、应城(24) 三县; 汉阳府仅府治汉阳县(35)一县; 襄阳府仅府治襄阳县(39)一县。

明代湖北进士集中在黄州府的麻城、黄冈、蕲州、蕲水; 荆州府的江陵、公安、石首; 武昌府的江夏、蒲圻、兴国; 承天府的京山、沔阳; 襄阳府的襄阳; 汉阳府的汉阳; 德安府的孝感等地。黄州在明代己一跃为文化名人辈出的文化大邦; 麻城在历史舞台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全省范围内奠定了黄州、武昌两大文化大邦的基本格局。明代湖北约25% 的县集中了63% 的进士,其中特别发达的是麻城和黄冈县,占据16.8%,其次发达的江陵、江夏两县也不过11.6%,一般发达的县亦占据34.6% ,说明明代湖北进士人才基本上呈中间小两端大( 上端比下端小)的近“ 哑铃型” 形状分布状态。

2、府域分布

府域分布上黄州、武昌、荆州、承天四府拥有全省近80% 的进士,加上德安府竟高达89.3% ;第一位的黄州府进士比第二名武昌府多96人之多。黄州府堪称明代湖北第一进士府,在其一州八县的领域内,共产生330名进士,平均每州县得进士近37名;武昌府以234名进士位居第二,府内平均每州县得进士23名,高出省平均数,两地均为进士高产地区。汉阳府以两县得进士42名; 承天府以5县2州得进士147名,两地平均每州县得进士21名,为进士次高产地区。德安府以5县1州得进士110名,平均每州县18.3 ; 荆州府以11县2州得进士190名,平均14.6; 襄阳府6县1州得进士69名,平均9.8 。为明代进士低产区。进士数前五名府中,鄂东地区有黄州府、武昌府和德安府;鄂南地区有荆州府;鄂北有承天府。鄂东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3、地区分布

再看地区分布,一是鄂东地域以734名进士高居第一位,是鄂中南286名的2.5倍 ;是鄂北91名的8倍;是鄂西南21名的35倍。二是鄂东地区培养出明代湖北高达64.8% 的进士,若加上江汉平原上的中南地区, 则拥有明代湖北90% 以上的进士。这也印证了张笃勤的观点,即“明清时期, 鄂东地区文化勃兴,人才蔚起,黄州府科甲兴旺更名列各府第一。这种文化地理的变动,彻底改变了湖北文化重心长期徘徊于江汉地区的格局。”三是鄂北和鄂西南地区进士人才数量少,产出不高。

明代湖北产生一批科举精英。其中有2位状元,他们分别是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襄阳人任亨泰、明万历八年庚辰科江陵人张懋修。一甲二名有3 人,分别是万历五年丁丑科榜眼江陵人张嗣修,万历八年庚辰科会元、榜眼汉阳人蔡良友,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榜眼江夏人贺逢圣,文渊阁大学士。一甲三名有2 人,是永乐十九年辛丑科探花监利人裴纶和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探花石首人曾可前。由此可见,明代湖北科举精英的7 人中,江汉平原占4 席,有2 来自鄂东地区,鄂北地区襄阳府有1 人。从明代进士的地区分布来看, 武昌周边的黄州府、汉阳府、德安府均是人才发达区, 这是与湖北政府中心确立在鄂东地区不无关系。

四、清代进士分布

1、县域分布

分析湖北进士县域分布可以得知,清代湖北出进士最多的县是黄冈,得进士122名,最少的郧西、利川、南漳、东湖、长阳、郧县、房县、竹山、宜都等9 地仅有1 名,悬殊之大可以想见。进士第一名的县有122位,江夏以115位排在第二,悬殊不大,但却和第三名孝感的80名拉开了差距。就清代进士县域分布来看,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黄冈县赶超了麻城县,占据鳌头; 江夏从明代的人才次发达县上升到清代的发达县,两地人才成长快。麻城从明代的第1 位掉到清代的第9 位,为一般发达县。清代襄阳和京山两地人才掉出发达县之列,有衰落趋势。

2、府域分布

清代湖北进士数排在前三位的府为黄州府、汉阳府、武昌府,占全省近70% ,其中黄州府达339名,汉阳府284名,武昌府273名。这三府为进士人才数第一梯队,可见清代这三府进士的富集程度。安陆、荆州、德安三府进士数为第二梯队,分别有121 、107 、98名进士。前六府共有1222名,拥有全省95% 的进士,为进士发达区。襄阳、施南、郧阳、宜昌四府、荆门直隶州和鹤峰直隶厅仅占5% 的进士,为进士不发达区。进士数前六位的府与后六位的府州厅差距很大,后六位的地区中,鹤峰直隶厅没有出进士,其余五府州得进士58人,前六府有1223名进士,是后六府的21倍之多。清代湖北进士发达六府中,有鄂东地区的黄州、汉阳、武昌、德安四府;鄂南的荆州一府;鄂北的安陆一府。与明代相比鄂东地区的汉阳府进士人才地位上升快。

3、地区分布

鄂东地区有991名进士,占全省77.4% 以上; 鄂中南地区有246名,占全省19.2% ; 鄂北地区有31名,占2.4% ; 鄂西南地区仅有13名,仅占1%。从人口人才密度看,鄂东地区人口约有1168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进士85名; 鄂中南地区346万人口,每百万人口约有71进士; 鄂北地区有258万人口,每百万人口约有12名进士; 最少的鄂西南有175万人口,每百万人口中拥有7名进士。

统计的清前期全国各省殿试会试历科首选人数,湖北以3名状元、3名榜眼、4位探花、1位传胪、3位会元排在第六位。清代湖北产生的3 名状元中,他们是清顺治六年己丑科黄冈人刘子壮、清嘉庆十六年辛未科天门人蒋立镛、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蕲水人陈沆。鄂东地区就占据两席, 可见人才质量之高。

总结:清代湖北进士集中在黄州、汉阳、武昌三府;次高产地为安陆、荆州、德安;进士不发达地区为襄阳、荆州、施南、郧阳、宜昌府和鹤峰厅。

明代进士与《明史》列传人物的府域分布基本一致,即黄州、武昌、荆州、承天、德安五府排前列。而清代进士与《清史稿》列传人物则有较大差别,一是清代进士数量比明代多,但入传人物则减少了43%,说明清代湖北人才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如明代。二是清代湖北进士高产府为黄州、汉阳、武昌、安陆、荆州和德安六府, 而《清史稿》入传人物则是武昌、黄州、汉阳、襄阳、安陆等府排在前列,与进士有所出入的是襄阳府,从全省来看,清代襄阳府的进士人才并不突出。

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的大背景给湖北带来了发展机遇。对于明清时期的湖北来说, 政治中心的转移到鄂东的武昌是促使鄂东人才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鄂东地区的武昌府、黄州府、汉阳府、德安府( 除随州) 地理区位都是围绕在武昌这一政治中心, 可获得最优质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 有利于人才的成长。鄂东地区之所以成为明清时期湖北文化中心、人才中心,是历史时期人才的成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区域文教发展特性、地区行政变迁、移民等因素综合选择的结果,鄂东人才发展的最为直接原因是江西移民给地方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都是基于两湖地区这个“中转站”,湖北成为江西移民的流入地和中转地。而鄂东地区占据区位优势, 成为最先接纳江西移民的地区。江西自宋代以来即成为文化发达地区,因此江西移民既提供了富余的劳动力,又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得鄂东地区率先得到开发和发展。鄂东地区本就有蕲水、浠水、巴水、举水、倒水等五水与长江、汉江相连, 形成了辐射四周的便利交通网络,加上政治中心的吸引,移民所携带来的异邦先进文化又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开阔了视野,“ 尽得风气之先”,培养了许多人才,成为明清时期湖北人才的高产之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