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明奇
孩子们的游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上世纪60、70年代,南充的娃儿们玩的一些游戏富含方言元素。除了划甘蔗的游戏给出了“吃豁皮”一语的来源和本义外,以下几个儿戏也可挖掘、玩味一番。
【打洋块儿】
打洋块儿是一种竞技游戏,可称作“土保龄球”。土保龄球的球瓶叫“洋块儿”,是用比较硬撑的纸(比如课本用纸)折叠呈瓦房的屋顶状而成,只是坡面更陡。将若干个洋块儿紧挨着摆成一行(有时大娃儿为了提高难度,会摆成其他队形),然后从十余步外贴地掷“球”击打,以击倒的洋块儿数量多少来确定成绩。土保龄球的球则是经过挑选的“马凉谷”(即鹅卵石,蓬安方言又作“鹅凉棒儿”),形状以扁平为宜,既利于贴地滑行,又要拿着上手。呈杵状的马凉谷最不好用,档次最低,叫做“蒜棒槌儿”。
“洋块儿”可能跟另一种泊来游戏多米诺骨牌有关,骨牌就是一块一块的,而且洋块儿被击倒的情形跟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相似。
至于“马凉谷”的书写和释义,现目前硬还莫得说得圆泛的意见。西华师大杨小平教授发现长沙方言中鹅卵石为“磨南鼓”,从发音相近推判“马凉谷”可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带来的词汇,给出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
【吹叫叫儿】
南充人把哨子说成“叫叫儿”。这是一种把表物功能或特性的动词叠用再加儿化音的造词方式,比如,把轮子叫“滚滚儿”, 把灶鸡子(蟋蟀)叫“跳跳儿”,把小娃儿用的围裙叫“绷绷儿”(绷音如“奔”),把黄牛党叫“窜窜儿”。对娃儿们来讲,铁制的叫叫儿是挂在体育老师胸口子上的,借不来也买不起,所以,他们都吹竹制的叫叫儿。切一段细竹棍,一头切成斜面,在斜面中间剖缝,嵌入一小片竹叶作簧片,竹叫叫儿差不多就做起了。吹不吹得响,就要看制作工艺是否到家,也要看吹奏技巧是否娴熟。
【逮阳麻钉儿】
南充人说的“阳麻钉儿”,就是蜻蜓,也就是成都人说的“钉钉猫儿”。大概是因为其尾部的形状、花纹有点像带纹路的麻钉,就直接叫它“麻钉儿”;前面加“阳”,或可归因于昆虫喜阳,蜻蜓总在阳光灿烂时最为精蹦(蹦在此音如“笨”)。阳麻钉儿分两类,一种身形较小,分别呈红、黄、黑、褐等几种颜色,被娃儿们视为平头百姓;另一种体型较大,呈碧绿色且光泽亮丽,被娃儿们封为“总统阳麻钉儿”。
逮阳麻钉儿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徒手去捉,条件是阳麻钉儿停留的位置合适捉得到,要领是动作轻、稳、准,此法总体来讲成功率较低。二是用桃胶去粘,桃胶裹在细竹棍顶端,把竹棍伸出去就可以粘住较远处停留的阳麻钉儿。此法的优点是扩大了捕捉范围,缺点是可能伤及阳麻钉儿的翅膀。三是用网兜去网,在竹棍顶端绑一个网兜,在空中舞来舞去,去网飞起的阳麻钉儿。此法对身高、力量、技巧和预判都有较高要求,只有大点儿的娃儿才有法操作。四是用“美人计”诱捕,把一只“母阳麻钉儿”用细线栓起,细线的另一端拴在细竹棍顶端,挥舞起来,色诱“公阳麻钉儿”来爬背(爬音如“巴”),然后将其拖到地面擒获。听大人说阳麻钉儿要吃蚊子,所以娃儿们都把捉来的阳麻钉儿放在蚊帐里头,当灭蚊器用。
【办锅锅肴儿】
办锅锅肴儿不同于过家家。过家家只是假吧意思做做样子,办锅锅肴儿那硬是真吃。之所以叫“锅锅肴儿”,是因为办锅锅肴儿除了锅之外,不要其他任何炊具、餐具,锅中食物熟了,娃儿们就用树枝、竹条挑,甚至用手抓,塞进嘴里,大快朵颐。至于锅中食物,有荤的有素的,有家的有野的,有挖来的也有捉来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娃儿们太缺油水了。
【冚麻雀】
冚,盖的意思,古音为kam,后来分化,北方话发音为kan(砍上声),南充话发音为kang(康去声),南充人把“盖上”和“盖着”都说成“冚到”。冚麻雀源自古老的狩猎行为,所谓张罗捕雀。冚麻雀一般用筛子,把筛子倒扣,用一根细木棍或竹棍支起筛子沿,棍上栓一根细绳绳儿,在筛子下撒些米粒或豆子,筛子上再压一块石头,然后牵着细绳埋伏一旁,耐心等待。一旦麻雀啄着米粒或豆子进入筛子底下,就迅速拉动绳子,令筛子扣下冚住麻雀。麻雀抓来做啥?多半是用来办锅锅肴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