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闯龙门
2017年3月底,我和海龙前往衢州进行龙门大环线(豹C线)穿越被困求援,衢州红十字队历经一昼夜奋战才帮助我们逃离险境。事后总结,严重低估线路难度加上准备欠缺导致了穿越失败。几个月来我准备着,只等一个机会再战豹C。
-----------
--三月豹C穿越之旅
-----------
通过上回涉险,深刻认识到天脊龙门一带地形复杂艰难,准备工作细节不容有失。隐忍数月,只因此地多蛇,春夏秋三季极易狭路相逢。据了解已有三批队员遭遇毒蛇甚至蟒蛇。经查询当地主要的蛇类12月初全部进入冬眠期,这一最大的隐患可以排除。
至于兽类,“豹C”得名之所谓豹者上世纪80年代已确定绝迹,按70头梅花鹿养活一只豹子的理论,重现江湖已不可能。但这里确有许多野猪、麂、獾等动物。兽类怕人,听声闻味,它们一般退避三舍。如果运气好到直面野猪或其他大型兽类,则诸如保持对视慢慢后退,敲打金属强闪手电,上树等措施恐怕意义已经不大。话虽如此,想到多年前有女同事无聊之际在几百平米大办公室试防狼喷雾剂导致人群大规模*乱。于是我买了一支180ml小罐防狼喷雾,正好符合铁路规定的下强压缩液体200ml规定。但不知有用否?
行前最关心的是天气,毕竟气候对普通穿越难度加成就不小,对需要攀缘的技术性线路尤甚。上上周朋友四人小队在当地向导带领下穿越豹C,因遭遇雨天和向导迷路等突发情况,最终导致了失温和坠崖的惊心一刻!
衢州气象网站的资料表明,这座城市是当之无愧的浙江雨都--年均降水全省第一,平均雨日第一。至于12月份,近年也多降雨。一周复一周何时到头?眼看冬日渐寒,再拖下去山上夜间温度将跌破冰点,意味着必须重装。全路段陡坡加无数障碍物,这条线真的不适合重装。于是我决定尽早出行--中国气象网显示12.2周末无雨。计划周六抵达当地,周日上山,虽然幻想一日穿越,但露宿山间是大概率。
行前一周密切关注每日降水,估计山路湿滑情况。
偶然发现一款不错的彩云天气APP,预报精细,有兴趣的朋友平时也不妨试试。
另一款“浙江降水发布”APP用来察看降水预测和前三日的降水实况。
每天数次查看,到周四得出结论:可以按计划成行。
当然,连日少晴预示大多数山坡将有潮湿浮土。路注定艰难。
-------------
--天气软件和衢州气候分析
-------------
曾纠结要不要带根伞绳备用。最后还是决定减重。
照明设备全带上--手电大小两只,头灯一只,配三套电池。充电宝一只。
新旧手机共三只,两只比对导航,一只备用应急。
夜宿山林的准备:救生毯,应急睡袋及夜晚御寒的羽绒服,无睡袋。
几次在火车站被没收小 dao后,这回折了段美工刀刃藏在手机套备用。
原打算买些户外丝带留作记号,发现必须上千条批发,也就作罢。
至于登山杖,很明显在需要双手攀援的情况下双杖将会是累赘,只带一根。
最后买一份户外意外伤害险,物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如此。
路书环节根据上次经验略去2014年以前中段山谷线的错误走法。找了几条备选下撤路线。当然,下撤线路有些是当地达人探路或训练的轨迹,某些险要处人家放绳通过,你跟着走不免自陷囹圄。因此对冷门的下撤路线一定要了解背景,不到迫不得已尽量避免循迹,否则反而更加危险。
最终遴选出6条主干道轨迹,把它们拉到最大精度从头到尾看几遍,发现五六个结点处极为纠结。一般情况除非是营地或观景平台人员走动拍照,没理由在小局部如此反复,这类迷踪节点必须引起警惕。
其中龙门阙附近一处疑点,无论是在户外助手还是谷歌地球上都看不出名堂。特意让两周前去的白鲸届时留意,结果他们的队伍走到该处已经天黑,并且在这里看不清路迹从而开启了药王山方向夜路迫降。
事后表明,在这几处疑点我的确是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全程主要的时间精力几乎一半用在了这几处的突围。户外运动疏于准备必然是死路一条,可光靠准备那也是纸上谈兵,事到临头还得拼啊!
-----------
--轨迹物资筹备
-----------
天气和轨迹解决天时、地利的问题,至于“人和”,户外单人行动是大忌,更何况龙门大环线这样集迷路、滑坠、野兽袭击等危险于一体的标准探险级野线。
短短十三公里,潜在的危险何止上百,任何一次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而一个人行动意味着行踪将无法被人知晓,一旦出事就必然会造成扰民。当地居民和一些老驴对我们这些外地驴友颇有微词,其实非常可以理解。
但龙门环线这条原始次生林技巧型线路的确难得,比起那些纯体力的跋涉长线,深山老林的穿梭才最能激发我爬山的乐趣。如此宝贵的线路,值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而这过程如果独自一人固然辛苦危险数倍,但也会细腻深刻许多。
单人活动原本就没什么退路可言,我的方案就是通过牺牲速度来确保稳当。集体活动虽然在可以互相援手,但个体行进中容易失去自己的节奏。三年独立活动,我花了许多时间吸收户外知识经验,对于自己身体能力的评估--上肢力量和协调力不错,下山能力不错;体力平平,爬坡能力一般。
在我看来,户外运动的理念、经验和知识储备决定了个体下限,缺乏科学观念可以让你或你的队员伤亡。而决定上限的是个体能力尤以体力为重。既然体能一般,我就不奢望独立穿越长线,但对于短线还是较有把握。
===============================
二.到达天脊龙门
12.2,周六,出发。
11:15的高铁,一路看去皆是阴天,心情难免随之沉重。
一点半到达衢州,出站坐7路公交十分钟到达南湖广场。
斜穿南湖广场有一片发往衢州市郊各地的中巴班车。
等了一刻钟,直达天脊龙门景区的车子来了,也就五六个乘客。
从市区到天脊龙门小车四十来分钟,中巴得开一个多小时。
双向末班车均为下午16:00,班次间隔约三刻钟。
路上经黄坛口乡有小学生上车。原来中巴还兼作当地校车,司机和学校保安签字交接完,把车一停回去去拿东西了,原来他家就在此地。
趁这功夫我下车活动腿脚。但见右侧一片水库,一村民正把鸭群赶下水,远处三两垂钓的人影映在泛着波光的水面。村口两个男人正一招一式认真地切磋武艺,车上两个老乡和边上小店老板聊着天,乡情满满。
相比户外队伍包车直达目的地的快捷省心,我每次出行都要花不少功夫交通。好在一路的所见总有惊喜,旅途倒也不寂寞。
昏睡中感觉车停了。我以为到了,一看却是在一处急折弯双向堵车。
司机下车去前面指挥,我也跳下车去帮忙拦住后面开上的车。
再启程,两侧山脉全被雾气笼罩。凉帽铺,里树坞,孔家山,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下午四点到达目的地天脊龙门景区停车场。百余辆大巴小车,本地车牌居多,看来此处也是衢州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
三.误入
目的地到达,这次行动计划--
龙门大环线,C(向左开口)是徒步线路形状,两端的北侧是孔家山村,南侧为下呈村。天脊龙门景区大门也就是我下车点位于原点位置。第二天要从住店翻过一座小山坡到达孔家山村上山口,而下山后再从下呈村绕回天脊龙门景区。这样,整个线路构成O形状,这就是线路也被称为豹O的原因。考虑到明早摸黑上路,我决定先去孔家山上山口走一趟摸清情况。停车场边小土坡往上走一段就看到了往孔家山的指示牌,于是顺着走上。
连接两村的路有青石台阶,连续阴雨加上常年竹荫遮盖,台阶长满青苔。才走两三步,脚上的Moraine GTX就打滑导致一个趔趄。登山鞋防滑和耐磨不能兼得,这双鞋已经几次证明在湿滑石面上不忍直视的摩擦力,但考虑到强悍护脚的优点,我想在陡坡上会比较有利所以纠结很久还是穿来了,效果如何看来是一次赌博。一个人走容错率很低,摔倒的代价是滑坠、受伤、乃至丧命。看来明天得走得慢些,踩实每一步。
过一座亭子下去就找到了孔家山村入山口,看看时间大约在一刻钟。现在回天脊空门找预定的旅店去。
这时路边蹿出了五六条狗,我想到了防狼喷雾决定试试。掏出小罐子哧地一喷,只有可怜的三十来公分水雾,还被风倒吹了回来。狗群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更加焦躁狂吠起来。我暗骂一句赶忙就地捡了根竹仗护身而走。看来指望这东西吓唬野猪是没戏了,并且这一试晚上还让自己吃了点苦头。
原路回到天脊龙门景区,星星点点数十家旅店,按门牌找到自己在艺龙预定的旅店。发现这位置怎么有点眼熟?恰好老板就在门口,一打招呼,这才发现老板也眼熟得很。
走进大门,猛然想起来这不是上回被救援后下来休整的店吗,这老板不就是当地的村支书吗,右手那间房还是我和海龙接受他教育的地方。心里瞬间蹿过万匹马去,大小几十家店,竟然预定了他家,这自投罗网的命中率也是没谁了。
所幸时隔八个月,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加上我这回特意换了衣服,把蓝色头盔事先藏在了包里,老板倒也没认出来。等进了屋,把门反锁扔了竹仗坐倒床上,心想,爬个山还特么爬出了地下党进村的感觉。
拿出家里带来的牛肉鸡蛋和火车站买的原味鸡块,就着方便面一顿囫囵填饱。房间空调坏的,我也懒得交涉,万一被认出了平白多事。脱了件外套盖上被子和衣而睡。旅途稍有悸动的心情从下车的一刻彻底静了下来。
=================================
四.水门尖
两点闹钟响起,虽然有些困怠还是立刻爬了起来。吃点东西收拾停当出发。摸黑走到楼下,想不到大门的锁打不开,干脆搬了张椅子从边上窗子跳出去走人。
打开头灯手电出发。循着昨天踩点的路径一路走到孔家山上山口,途中狗群又出来吼了一通。上山口是片墓地,再往上竹林小道,竹林带结束海拔基本也超过千米了。
事先查了当地天亮和日出时间分别是6:16和6:43分,控制步幅同时尽快赶路。
孔家山到水门尖的攀登很顺利,六点整已经来到了主峰的标志石碑边,海拔1452米,耗时三小时,对夜路来说速度不慢。
此刻天际稍明但尚未天亮,我打着头灯手电分别给测量标志、控制点和纪念碑拍照后,旋即天光放亮。卸去照明装备赶往下一站龙门阙。
途经山顶豁口,站在两块巨石往东南望去,连绵不断的山头埋在浩瀚的雾气中。眼看接近日出时间,我决定就地等待,结果等了十多分钟天空也没有一丝泛红的迹象,看来又是个阴天了。那就继续上路,大约一小时左右下到龙门阙。
这里有块前人留下的木牌,还有不少驴友合影的一排石阶。人家队伍正向穿越到了此处那是艰险已过,即将大功告成。而水门尖的登顶和到达龙门阙,对我只是热身而已。
--夜虫纺织娘
==================================
五.迷途龙门阙
正是在龙门阙,我遭遇了第一次迷路。
大多数山地环境里,借助路书结合些经验,要想迷路也难。但此地情况复杂,甚至找路,探路,就是龙门环线的特色。如果只想从头至尾走一遍,那么跟着过客话梅宝马汤米叔叔这样的达人,自己应该可以12小时走完。不过自主穿越的诱惑不可阻挡,好容易来一趟龙门环线,不尝尝迷路的滋味怎么行?
滋味说来就来。休息两分钟后起身转了两圈,我突然发现怎么也走不到轨迹上去了。这里的轨迹错综复杂,还有篇游记提到在龙门阙找路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时简直不敢相信。通常情况循路迹走,看不清路迹循轨迹走;然而初冬时节满地厚厚的落叶腐枝几乎把泥土全部遮盖,路迹根本就是不存在。而轨迹的凌乱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再四处搜索丝带、废弃水瓶,竟然一个都没。
眼前巨大凸起的山崖,凭直感就是从右侧绕过才对。然而无论怎样紧贴走过,都会显示偏移到了轨迹右侧。由于紧贴崖壁,我所带的三个手机的GPS导航方向竟然都不一致!如果说轨迹漂移尚可以接受,那么方向不明可真崩溃。我到处走动想找远处的山头作参考物,如果能看到和尚顶就能判断山梁的位置和大方向。然而当天大雾,能见度低得发指。
想到有攻略提到下到龙门阙是几乎垂直的直陡坡,莫非我需要攀到这块几乎垂直的石体上去找路走上山脊线?背着大包,偷懒畏难占据上风便没做这样的尝试。想想不甘,前后又绕了两圈朝岩峰上方望去,实在找不到有攀上去的缺口。
在这里绕上一圈可不轻松,基本是攀高溜低,观察山势的同时还要四肢并用留意脚下。眼看探路丝毫没进展,身上却已经开始冒汗。折腾不起了,最终决定沿着大致方位先走一段。哪怕要犯脱离轨迹的山野大忌。但是目前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找到上山脊捷径,此外现在卫星信号受阻,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判断方位走向,反正凭可怜的能见度还是可以断定200米内没有断崖,想法边走边尽力靠近轨迹也许可行。
稍事休息我开始按设想的大方向前进,所谓前进其实就是挪动。这条线路特点是坡陡,除了在山脊线,其它任何地方的移动都基本处于随机状的密林横切状态,更由于前几日降雨和当天90%的湿度,土坡乃至树干落叶,所有的接触面都是湿漉漉的。
我谨慎而缓慢地进行每一次移动,始终遵循三点支撑,精密计算每一跨步后支撑点的位置和可靠性。或粗或细的树干、地下凸露的树根、草茎石块都是手抓的着力点,尽可能减少身体晃动幅度,同时凭感觉判断每次位移需要提供多大的抓力。有些树干很粗,却是一碰就折断的黑腐朽木,如果把身体重量交给它可就惨了。需要找那些泛着青色的富有活力的枝干,把身体重量交给它之前要用手指力量探一下才行。不少情况下干脆膝盖跪地,通过增加摩擦力来稳住身体。反正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能爬能跪。。。
各种障碍不胜其扰,带刺的枯藤在你以为通过之际勾住背包硬生生再把你拽回来。
关键位置移动前我都要把落脚点厚厚的黑色浮土和枯叶蹬干净,确保吃准支撑。
大多数时候纯依靠手指和手腕力量,搭上一个树干就做个引体向上吊上去。
两侧不时出现几米或十几米高的落差,或者是更加危险的垂直石壁。
偶尔蹬落的石块可以一路滚下坡直到听不见声音,提示着自己千万小心。
谁让我没能找到入口提前走上山脊线呢,山脊线下的平行推进势必遭遇更多险阻。
这段路消耗体力精力非常多,以至于如此湿度还是口渴难耐,喝下了大半瓶脉动。
如果有多人队伍走在这样的地形,恐怕很容易发生被队员蹬落的石头、登山杖或其本身误伤的情况,必须严格保持前后队员的间隔。
边走边想,为何这条线路标志丝带数量如此之少?
第一,标志丝带是前队给后队留的标记,商业队人多,但一般不来走这样的线路。
第二,AA队一般会控制人数,如果20人内就没必要分作前后队。
第三,荒野林深处坡陡地险,扎丝带只怕腾不出手站不稳脚。
第四,大环线属探险性质,并非原住民打猎采药通商的需要,因此这里本无路。开路者自己都在摸索,自然无闲心也无把握系标志带。
第五,这里终年潮湿,树干腐烂极快,本就寥寥的丝带大多也随树枝化入土中了。
一番艰辛摸爬滚打总算重和轨迹交汇,这也意味着在南北走向第一次上到了山脊线。
看了下时间,一日下山的幻想已经打破,今晚准备好露宿山林吧。
--脚下随处是数米的落差
--喘口气再走
六.入夜
头几公里的山脊线虽然险峻,可对于体力精神的消耗不大,简直可算是边走边休息。
直到过了环线的三点钟方向,需要避开山体特殊的石壁而离开山脊,由此下降,开始了一段剧烈的横切之路。随着对这里地形的认知,对以往严格循路的观念也作了一些改变。总之是不必死找路径,把握大方向前进就行。重新上到山脊后已接近黄昏,临近冬至,五点半就要彻底天黑了。
这时来到了一个哑口,有几平米的一小块空地。不过我担心晚上哑口风大,也生怕这里是兽道必经之地。于是抱着侥幸想看看前面有没有更好的夜宿点,没想到往前走着尽是灌木,眼看天幕渐暗无奈停下。脚下灌木里倒是有一道缝隙,前后二三十度的坡度,左右则基本平缓。我带的应急露营装备只能保命,不能在里面睡觉,既然不睡觉就不需要大块平地,那就这儿吧。迅速装好手电头灯,取出带来的汽车遮阳板当防潮垫坐在其上。然后拆开一次性睡袋,其实就是个薄薄的单层铝箔大口袋,脚朝里身体藏了进去,再拿另一块同样材质的救生毯往身后空档一堵,大致封住大口袋的缝隙。整个人有点像个大螺蛳,折腾完毕,天也全黑了。
其实薄如蝉翼的这一层东西本身没有任何取暖作用,不过可以保持住周身80%的热量流失,倒也很管用。我蜷缩着身体,借着头灯照明开始吃干粮,喝事先装在矿泉水瓶的红牛。现在是晚上五点半,到明日六点半天亮还有足十三个小时的长夜。
一个人走夜路、过夜很多次,由于通常错峰出行,一夜,一山,一人是常态。潜在的危险来自于歹人、野兽和突发恶劣天气。现在的位置不会有人,至于野猪,就现在的状态如果遇到猪老爷只有随它心情了。大雾天总是少风,这倒是利好。
入夜的山很静,从大口袋里露出来看四周,星月被迷雾笼罩。头灯射光里快速漂浮着活跃的大颗粒雾分子。不一会儿感觉阴冷难耐,又把头缩了进去。穿上了带来的备用羽绒、贴身背心。呼出的热气很快就把口袋内侧打湿,膝盖由于直接顶着也湿了。怕膝盖湿冷一晚太伤,我把餐巾纸包隔在裤子的膝盖部位以作缓解。用手擦抹嘴巴后感觉嘴唇热辣,揉了眼睛又是一阵剧疼,才想起防狼喷雾一早对着狗群那销魂一喷,现在终于起效了。
由于所处地形恶劣艰苦,躺倒自然不能,倚靠甚至坐得舒服也是奢求。每隔一个来小时都得用手撑地面让屁股活活血,否则第二天怕是动弹不得。边用充电宝给导航手机补电,边有一没一地听预先下载的有声读物。
以往山旅途中走得枯燥之际常备的提神法就是听歌听评书。二十多分钟一段听完就想想白天走过的路,间杂着听听歌再继续各种天马行空的想,然后继续听小说周而复始。困得不行就倚在膝盖眯一会儿。当然不能睡着,否则身体暴露在大口袋外新陈代谢减缓是可能造成失温的。
城市里坐在自己的小车上,哪怕车窗外风霜雨雪也不在意;山林中帐篷就能带给你这样的安全感。前后十来次单独露营,唯独此山两次没有帐篷。
天体,山体和人体之间隔着的,仅仅一层铝箔。
事后朋友问我那晚是否恐惧绝望过,想想除了坐得难受和极度无聊,倒还挺淡定。
现在这状态,不由想到公安审讯犯人常用的不给睡觉的招数。不过比起一趴一夜的狙击手,好歹还有个口袋罩着免去风吹虫咬。平日总是磨蹭很晚才睡,到了此刻方能体会到一张热床的幸福。百转周折之际,竟然也熬过了五更,眼看不久就要天亮了。
===================================
七.重回山脊
六点刚过,天色微亮我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口袋。活动下筋骨,浑身直冷得发抖。
四周是茫茫大雾,左侧隐约露出二十多米高一座岩峰,其余方位皆是长满灌木的斜坡。
收拾东西动身,万万没想到一出发就遭遇了和龙门阙非常相似的情况--同样的绕岩峰,同样的GPS漂移,同样的轨迹右偏,只是此刻雾更重,视线更短,四顾一片阴森森的树林。还是来回绕圈找缺口,还是一个来回半小时,天色倒是越来越亮,半天没挪地儿。
某次探路中计算失误,无奈侧身单手抓着一棵树干,整个人和包悬于单臂,找了半天终于也没能发现下一落脚点。看脚下两三米不算太高,虽然满心不情愿也只能放手,短暂绝望的自由落体后,整个人毫无声息地跌扑在一堆落叶覆盖的黑土里。万幸没有石头,定定神检查没有受伤,只是满头满脸黑土,后来到火车站照镜子才发现连鼻孔都黑了。
想到昨天的脱困过程,无奈之下我如法炮制开始在山脊线西侧下方平行推进,按这个趋势走下去,将在绕开和尚顶不久后上升再交汇至山脊线。这段路虽然距离不算太长,也就一公里左右,但又是在极陡坡上横切,为了避开断崖、悬崖和凹坑,还要不时地见机上下,强度委实不小。
渐近中午时分,笼罩了一天多的大雾散去,眼看左侧上方接连两个巨大的石质山体若隐若现,更大更远的那一座就是和尚顶了。三月那次走到和尚顶因为雨后湿滑,选择了从东侧绕开,这回则被动从西侧绕了过来。有位当地达人说过和尚顶两侧可绕行,西大绕东小绕,我算是分别走了一遍。就这样一边留意脚下,一边关注左侧,一路披荆斩棘咬住海拔不降,遇到阻挠顺势迂回一段。
有时遇到较大落差的土坡,往上还好,下坡就必须四肢并用了,这时不得不把登山杖先行抛下以便腾出手,每回瞄准下一个落脚点,可能四五米也可能七八米,就把登山杖扔下去。有两次拿捏不好扔过了头眼看它缓缓朝深渊滑下,心想这回要打仗打到丢了兵器,好在最终都悬崖勒杖失而复得。如果扔浅,则可能在下降途中被杖尖戳中误伤。
眼看左上方和尚顶越来越近,暗自高兴之际眼前路势陡然一高,只见一道深谷横亘眼前。顿时懵了,这特么啥情况?向上爬一段探头看,壁立千仞。折回向下十几米,同样不可能跨过深谷。准备工作时对西侧地形大致的感觉就是山谷山脊交错剧烈,所处这道深谷由于在谷歌地球上非常突兀还有点印象,没想到兜兜转转竟然真的走到了这里。
从昨天傍晚开始推进缓慢,两三次找路探路,已经花费七八小时。这回我不再多犹豫,结合周遭很明显身前这段三米长半米宽贴着悬崖的小路就是通向山脊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步。左侧石壁光溜溜长有几蓬茅草,扯了下,似乎承受不了太大的抓力。
右侧深谷,一眼看去深达几十米的谷底有点眼晕。路中间生着两根枯藤,我担心背包被挂到失去平衡,如果腾挪中失足。。。为了不倒在胜利曙光下,干脆选择最稳妥的方式--
降低重心,四点支撑,我把背包整理束紧,趴下身缓缓地爬了过去。。。
站起身回头看,真的好险!现在安全了,左侧已然贴近山脊,往斜刺一番猛冲,随着眼前豁然明朗,终于重新站到了山脊线上。心中石头落地,龙门大环线至此难关尽过,一马平川。
--与树同高
八.重回神僧渡,再上巨龙顶
朝着巨龙顶的方向大步流星赶了几十米,突然想到两次龙门环线都没有近距离接触和尚顶,岂不莫大遗憾?于是卸包往地上一扔,一路奔到这块赫赫有名却总也擦肩而过的巨石下,近十米高突兀的石体光溜溜的果然像和尚脑袋,顶端斜怏怏一块圆三角石头若即若离,又神似一顶歪戴的僧帽。
想到和尚顶横切,干脆上去走几步。裸露的岩石面干燥无比,踩下非常踏实。看来天好时并不难走。返回端详红色的书法题字--“神僧渡 点石题”,比起和尚顶,神僧渡之名可要风雅得多。又想到既然此地早已无豹,“豹C”改称“龙C”岂不更为恰当!
好奇这题字过程。是从巨石顶端放绳垂下,还是从下架竹梯而上,或者这位点石高僧轻功上乘,伏石而作?但见字迹刚虬利落,无半点多余漆痕。寥寥数笔给巨石平添灵动生气!
稍作感悟,折回马不停蹄重新上路,拿到背包后沿山脊线疾步如飞,眼看着前方高耸的那就是此行的最后一站巨龙顶了。
虽然这段依然有些升降,不过比之一路走来的辛苦几可忽略。不消几个起伏就来到了巨龙顶。重回故地难免又一番感慨!想八个月前和海龙踏着泥泞,从下呈村花费了近五个小时上到这里“一笑巨龙顶”后,不知不觉身陷丛林剿*。
如今再踏上这几十平米被树丛围裹的平地,终可断定大功将成,接下来就享受最后的下山之旅吧。此刻老天似有所动,拂去迷雾乌云,毫不吝惜赏赐了大片的阳光,山上一切瞬间生动起来,岂不是此刻心情的写照。
下山路有两条,北侧山脊,南侧山谷。我选择走山脊--难得阳光露面,抓住机会最后欣赏一下此地群山。看景不走路,拍照不看景,山势依旧险要不可太过大意,只是经历了一波波大劫,这些似已不在话下。彻底走下山梁开始快速海拔下降。这路也太过粗暴,毫无曲折地从布满树林落叶的斜坡笔直而下数百米。
虽然我以往自负下山飞快,不过今天一来坡度是真陡,其次专注力和腰部应激反应已明显减缓,脚底打滑很难再站稳,更别想飞奔下坡,膝盖已无力承受。
反正已满头满身尘土,再多点又何妨;今天不仅要屁降,兴致来了,鄙人还要躺降。。。
于是双脚一前一后,左手在后撑地保持方向,右手擎登山杖在前制动,借着陡峭的坡度一溜就滑下几米。一些明显不会有凸石的坡面干脆躺着滑下。落叶厚且松软,加上背包的保护倒也安全。如果从远处看,一个人裹挟一阵滚滚尘土落叶扑跌坐卧而下,姿势酷似高山滑雪。爬了几十次山,在原始丛林滑草还是头回体验,这感觉实在太爽。
直下到路尽头左折,才露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小径,重新恢复直立行走的人类状态。最后的路段想重新提起了精神,还是因为踩到小滚石跌了两跤,好在并无大碍。
九转十回后,终于赫然出现的连片葱绿竹林和乡村小道昭示着到达了终点站下呈村,龙门大环线完成了!
沿着乡间小路走回起点天脊龙门,达成一个完整的O型穿越,却感觉刚出发不久。
而实际从周六凌晨三点到周日下午三点,整整36小时,其中包括20多小时的跋涉和山顶不眠之夜。虐途36小时,上次如此,这次亦然,巧合还是天意?
龙门大环线是条不折不扣的探险级线路,稍有不慎就会被它吞噬无疑。
自己并非无知无畏的玩命之徒,对风险非常清楚。即便准备周密笨鸟先飞,即便途中极端谨慎,一路又岂止上百次遭遇意外的可能,单人行动只要兑现一次就将被绝*。最终平安落地,还得感谢此地的山神!不过,刀口舔血的每一米推进,岂不正是追求的极致体验。
在景区买了一贯竹筒饭粗粗下咽,这时当天倒数第二班发往市区的班车恰好来了,还是来时的那位司机。见到我浑身沾满泥巴枯叶,司机也很疑惑为什么去趟景区会变这样吧。车上只有两三人,晒着午后阳光斜倚在车窗边,许是不会再来了?那就最后再看一路龙门的好山水罢。
--大环线全貌
--这标记人工成本不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