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鼠年春节的欢乐气氛还没有进入高潮便戛然而止。接下来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开始了“闭门不出”的生活,孩子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定的走亲访友和各种出游计划忽然取消了,孩子们日常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没有了,连户外活动也基本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新闻里、大人口中种种与冠状病毒有关的信息,还有人们谈起病毒时言语中表情里所透露出的焦虑和恐慌。偶尔必须出门要戴口罩了,大人对自己洗手的次数和时间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而这样的状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
为了让学前儿童安然并尽可能快乐而有意义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帮助家长在家开展游戏活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编写了本《指南》。我们在相应部分注明了编写者的姓名、单位信息,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未能调动更多的人参与编写工作,深表遗憾!
几点说明:
本《指南》并没有提供自主游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主张自主游戏。我们希望,家长能够首先保证学前儿童自主游戏的时间。虽然我们强调亲子游戏,但我们更强调儿童自己游戏。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尽可能避免中断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开展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更大的游戏的现象。
本《指南》中的“游戏”,不包括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我们希望本《指南》,能够帮助家长减少学前儿童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而不是“粘”在手机、电脑、电视上。我们希望真实游戏成为孩子的基本活动,而不是虚拟游戏。
本《指南》不是游戏大全,不是对所有游戏的收集、汇编。我们希望基于特殊时期家庭的特殊需要、室内游戏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支持。
本《指南》不是“课表”,不是要家长从头到尾、一个接一个地开展所有游戏。我们希望家长面对众多的信息(包括本《指南》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有所分析、有所判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开展。
本《指南》中的游戏不是“教案”、不是“上课”,不是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游戏。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尊重孩子游戏的自主性,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
本《指南》只涉及“游戏”,但并不是说孩子一天到晚只有游戏、只有某种游戏。我们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彩地生活。
资料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第一部分 0-3岁亲子活动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而我们相信,聪明的头脑是可以培养的,其关键在于父母。本套丛书就是为婴幼儿的父母而写,教你如何做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父母。
《聪明宝宝从这里起步早教系列丛书》由华爱华、茅红美领衔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原卢湾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现上海市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中心)科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早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丛书以0~3岁婴幼儿家长为主要读者群,内容源于家长在教养实践中的真问题、真困惑,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表现形式上强调图文并茂、以图达意,尊重家长的阅读习惯。首期丛书共有8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亲子阅读》、《牙牙学语》、《宝贝涂鸦》、《童谣唱游》、《数形空间》、《饮食哺喂》,每本围绕婴幼儿教养的一个主题,基于婴幼儿生理成长与心理发生、发展规律,有理论探讨,有案例解析,有方法指导。
(本部分由上海学前教育信息中心的茅红美老师选编)
新型冠状病毒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也会给不能外出的学前儿童造成一些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心理创伤。长期待在家里,缺乏亲朋好友聚会的热闹,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难免出现焦虑、恐慌、不安等负面情绪。学前儿童则容易表现出吸吮手指、紧握拳头、掐手指,身体不自觉地保持一种警觉的僵硬状态,严重的甚至会表现出神情恐惧、害怕、做噩梦或半夜惊醒,心不在焉或发呆、走神、孤独、无助,胆小、不敢独处,缺乏安全感,甚至变得易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等等。针对学前儿童在疫情中的种种表征,通过专业性的游戏,让学前儿童放松肌肉和神经,缓解紧张、恐惧和压抑等情绪。
1.通过游戏,鉴别和判断学前儿童受到的心理伤害程度,及时疏导。
2.帮助学前儿童放松身体各部分肌肉,减轻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紧张感等负面情绪。
3.宣泄焦虑、压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的力量,慢慢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4.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感受亲子游戏的乐趣,体验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本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老师编写。
学前儿童天性好动。他们特别喜欢到户外去走、去跑、去看、去听。我国幼儿园也有“户外活动不得低于2小时,体育活动不得低于1小时”的规定,可见户外、户外运动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然而,特殊时期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大家要呆在家里,尽量不要外出。不少家长抱怨,一直呆在家里,孩子的活动量不足、胃口变差、作息不规律,或者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管不了,甚至因此产生矛盾、纠纷。
得让孩子动起来!即使是呆在家里,也要动起来。与户外相比,室内空间通常面积更小、空间更低、形状不规则,如何能够让儿童动起来,如何让走、跑、投掷、平衡等大肌肉活动得以开展?为此,我们邀请了成都市学前教育教研联组健康组的部分老师,特定创编了一些室内体育活动,并拍摄、录制了视频,以便于理解和开展。我们还邀请了研究室内体育活动的成都双流实验幼儿园,将他们室内(幼儿园的教室、寝室、过道)运动案例,进行筛选、改编,转化为家庭可以开展的亲子活动。
室内游戏案例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bpDVrAzSqT0ISdfgfsKjA
提取码:fu38
家长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回忆一下你觉得小时候最好玩的事情。那些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得忘记了“正事”的事,那些你从别人那里看来、听来的“不教自会”的游戏,大多都是民间游戏。那些源于日常生活并且在一定时间与空间流行的趣味性活动,就是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甚至不用材料,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非常容易开展。
湖南师范大学曹中平教授领衔的“中国民间游戏应用研究”合作幼儿园提供了这些民间游戏。其中,湖南省浏阳市湘鹏幼儿园专门录制了游戏视频(游戏案例1),湖南长沙市万婴幼儿园提供了“游戏案例2”中的30个案例。民间游戏非常繁多,我们选择了相对容易开展的一些游戏,供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名称的民间游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其玩法可能有所差异。家长朋友不必拘泥于游戏玩法的不同,重要的是玩起来,玩出水平,玩出智慧。家长朋友们可以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好玩的民间游戏,与自己的孩子玩这些民间游戏。家长自己的经验与智慧,是开展民间游戏的基础。
第五部分 规则游戏规则游戏是指那种至少有两人参与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规则游戏通常有着明显的规则约束,游戏前会商量规则或已默认游戏的规则。规则游戏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竞赛性,游戏参与者会有输赢。正因为规则游戏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对儿童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非常独特。比如,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及其执行规则的能力,站在他人、对方思考、看待问题的能力,面对输赢的态度,游戏的策略,等等。大多数规则游戏都特别适合在家里进行。
我们从美国学者凯米和德弗里斯的《学前儿童团体游戏----皮亚杰理论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一书中,摘录了部分规则游戏,供大家参考。
第六部分 一物多玩游戏材料是孩子们游戏的工具,家庭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游戏的材料。材料的玩法单一,孩子们玩几次后就可能失去兴趣。如果能赋予同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话,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会更持久,孩子们的思维会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同时,还能让现阶段有限的家庭物品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
我们邀请了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的黄敏娟老师,编写了“一物多玩”,以期能够启发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快乐游戏。
第七部分 特殊时期的特殊活动(一)病毒爆发期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首先,面对新冠病毒,学前儿童因免疫力尚在发展中,故而比成人具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因此他们更需要被密切的观察,也需要更严格地执行洗手、消毒等卫生措施。其次,因为生活方式的短期改变,学前儿童的户外活动被大比例取消,这对于习惯了日常户外活动的南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室内空间限制意味着学前儿童的运动量减小,而运动量减少的结果便是大量家长所观察到的学前儿童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变差,甚至部分学前儿童出现了短期快速增重。此外,疫情使部分家庭的食品采购受影响,食品选择面变窄甚至牺牲一些食品的新鲜度。所以学前儿童的饮食质量也可能有所下降。
(二)疫情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挑战。
因为经验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学前儿童对于新冠肺炎的危害没有成人那样清楚的认识。但毫无疑问,他们可以从生活的突然变化、媒体的信息、甚至成人的语气和神态里感受到人们的焦虑。他们也很容易被这种弥漫的负面情绪所感染。然而学前儿童无法向大人一样多方收集信息,也无法通过与各种人交流来排解情绪,所以他们会比成人更加感到无助。更糟糕的是,不少的成人仍持有“孩子吃饱穿暖玩好就幸福”的观念,意识不到学前儿童在心理上面对的挑战,而这种对学前儿童心理状态的漠视和心理支持的缺失又增加了学前儿童面临的风险。
(三)疫情的防控措施对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和成人同样有社会交往的需求,和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学前儿童,特别是处在学前儿童段中后期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为了防止病毒传播,绝大多数的孩子在防疫期间过着闭门不出的日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几乎消失。很多大人通过社交媒体与亲戚朋友交流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那么没有玩伴的学前儿童的日子则更加难过。
(一)屏蔽虚假负面信息,呈现真实正面信息
媒体的信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孩子的甄别能力有限,成人应该帮助他们筛选媒体信息,视频、图片和口头语言呈现的信息都应有所筛选。对于缺乏证据的,涉及过激情绪和阴暗面的信息,出于保护孩子的初衷,请谨慎地把它们曝光给儿童。而那些真实的,正面的又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信息则可以多让学前儿童听一些。让孩子相信爱,是整个社会的心愿与责任。
(二)倾听学前儿童的声音
学前儿童有表达的权力,也有表达的能力,他们在构建对世界的理解,当然也对身边的种种有所认识、有所体会。作为成人,我们除了为孩子做尽可能好的安排,也不要忘了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怎么看待这场危机?他们在担心什么?倾述和对谈有益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如果他们说不准确,请不要匆忙打断和评论,多揣摩一下,多给他们一些通过绘画、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成人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爱他们。
(三)重视和回应学前儿童的紧张焦虑情绪
冠状病毒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四处蔓延,有信息来源有丰富经验的成人尚且常常说“害怕“、”担心“,幼小的孩子何尝不是。不同的是,他们可能不像成人能够清楚地表达,也无法通过调侃和主动获取信息等方式来纾解紧张和焦虑。所以,成人应留意冠状病毒危机给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带来的影响,理解和认可他们的负面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安慰等方式帮助他们排解紧张和焦虑。在外出受限的日子里,成人要当好学前儿童的心理咨询师。
(四)用恰当的方式传递适宜的知识和技能
冠状病毒纵然带着危险和困难而来,却也为孩子开启了一些特殊的学习机会。这个时间正是帮孩子理解“喷嚏、口罩和抵御病毒”之间关系的好时机,也是教他们学习正确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习惯的好时机。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学习的应是最基本,最贴近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成人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而不是术语来给他们教知识,尽可能地用讲故事、做游戏、配合视觉刺激的有趣的方式来带领学前儿童学习。社会中的热心人士、专业人士已经开发设计了很多以学前儿童为受众的冠状病毒资源,比如各种给孩子的图鉴手册,写给孩子的冠状病毒故事等等,我们可以搜索、选择和使用。
(五)保持学前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
冠状病毒危机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学前儿童的生活方式,但成人仍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帮学前儿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人要注意保证他们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在购物受限的情况下保证学前儿童均衡膳食。即便户外活动无法保证,成人仍然可以运用家里的现有场地和材料发明一些活动让学前儿童锻炼身体。像在客厅打气排球,在阳台跳绳,在走廊套圈,这些都是很好的点子。同时,我们不要忘了,孩子也有社交的需要,即便不能和小伙伴在一起玩,有机会和朋友通通电话,和小伙伴视频聊天,甚至发上几条图片语音信息,都是让他们体会交往快乐的好方法。
(六)引导学前儿童关注他人和未来
冠状病毒危机降低了人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我们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这时候成人应避免带着孩子陷在当前的困境里,而应该引导他们适当地看到“他人”和“未来”。告诉他们小朋友减少出门聚集就是在对抗病毒扩散,带他们给周围独处的人打个电话来体验安慰别人的成功感,有条件时和他们一起做一些捐赠帮助疫区的人。同时,带学前儿童谈论疫情过后的规划也是成人向学前儿童传递信心,让他们确认自己能力的好方法。
(七)给学前儿童做好示范
危机面前,成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学前儿童最好的榜样。成人所表现出的平和冷静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成人对于疫情的积极防控措施就是在向孩子示范应该如何行动。成人对于不明来源信息的谨慎鉴别,追问求证就是在教学前儿童“科学精神”。因为有孩子,我们更需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在非常时期给孩子积极温暖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一)学前儿童的游戏充满力量
儿童自出生起便是充满好奇的个体。他们渴望学习、也渴望了解世界。在人生的前五年,学前儿童的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他们的早期经验塑造了他们的大脑,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做好准备。他们用脑越多,他们的大脑越强大。在游戏时,学前儿童的大脑用得最充分!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游戏对他们来说自然发生,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他们在游戏中接受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机会。小婴儿会和成人玩“藏猫猫”的游戏,两三岁的学前儿童会模仿你读故事的样子给她的布娃娃读故事,三四岁的儿童会在你递来的纸上写写画画然后骄傲地说:“我会写名字啦!”
有时候游戏看上去没有什么价值,往罐子里扔东西在成人看来是很乏味的,把积木搭高又推到对成人来说毫无意义。但是儿童的丰富的学习机会就蕴藏在这些游戏里。当学前儿童游戏时,他们动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听、去看、去尝、去摸、去闻,他们学着谈话,学着思考,学着操作,学着去收集关于世界的信息。稍大一点他们会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他们把这些信息呈现在他们的图画中。通过各种游戏,学前儿童发展他们的新技能,学习了解他们自己,与他人共处,探索身边的世界。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游戏就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工作”!
(二)游戏在特殊时期有特殊意义
在新冠肺炎爆发的特殊时期,游戏对学前儿童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游戏不仅能让不能出门的孩子更快乐,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特殊时期学前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特殊需要。
户外活动虽然无法保证,但大肌肉运动的游戏在室内仍可以开展,而且可以充满趣味性的开展。把家里的餐桌餐椅组合排列牵上绳子,便是孩子很喜欢的“穿越火线”游戏场,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肢体控制能力。把小件物品摆在地上做套圈活动,便可以锻炼孩子投抛的能力。此外阳台上跳跳绳,走廊里打打保龄球,足不出户,学前儿童的身体也可以得到锻炼。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学前儿童进餐睡眠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研究证明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重要的心理疗愈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游戏治疗在世界广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游戏中学前儿童更放松,借助于扮演,他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这为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提供了机会。其次,家长在游戏中给学前儿童的陪伴让他们感觉安全,在大环境危险的情况,家长提供给学前儿童的安全和温暖意义格外重大。最后,通过游戏中的适当冒险学前儿童可以感受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这也是学前儿童在当前时期尤其需要的。
游戏还为学前儿童提供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家庭中的扮演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更多与兄弟姐妹或父母互动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成人能够为学前儿童安排一些与同伴游戏的机会,则他们在特殊时期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一)因地制宜玩游戏
适合学前儿童开展的游戏数量繁多,它们需要的场地材料等条件也各不相同。在学前儿童绝大多数时间都被限制在室内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成人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游戏。家里的茶几餐桌可能就是孩子的乒乓球台,家里的地垫卷起来就是孩子的钻爬筒,家里的床单可以做成“彩虹伞”供家长带着孩子玩,家长坐在床上伸直双腿便是小小孩的滑梯……所以成人首先应该简单地观察和分析一下现有条件,然后选择适当的游戏提供给学前儿童。对于那些学前儿童喜爱但在室内却无法开展的活动,成人可以考虑调整玩法。举例来说,在家玩抛接球不太容易实施,但是把皮球换成气球在室内就可以玩了。
(二)多开展真实互动的游戏
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可以娱乐儿童,也能够短暂地解放家长。但是,我们要知道学前儿童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他们需要和人及事物进行真实的互动,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因此在陪伴学前儿童游戏时,成人应该重点选择能够给儿童真实体验、能引发儿童主动活动的游戏,与他们下棋,和他们过家家,和他们搭积木,而不是简单地、长时间地把他们交给电子设备。
(三)游戏中保护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
学前阶段正是儿童建立对世界的信任,建立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个焦虑、紧张情绪弥散的阶段,成人要特别注意在游戏中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例如经历了亲人被感染、被隔离的这部分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对医院医生的游戏主题感到不适,成人观察到这样的反应就应避免这样的游戏主题。有的学前儿童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愿冒险的态度,那么成人应该理解并选择他们能接受的游戏。在特殊时期,成人陪同学前儿童游戏需要把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放在首位。
(四)游戏安排动静结合
学前儿童的神经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开展的游戏活动应该动静交替。于是在安排游戏活动时,成人需要把涉及大肌肉活动的游戏和相对安静的游戏轮流安排。有的学前儿童或许可以静坐玩一上午的积塑,但是成人应该意识到这样的安排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要适时提醒或者带动学前儿童玩一些需要运动的游戏。
(五)不只是陪孩子玩,还可以观察
游戏时是了解学前儿童的好机会,所以除了陪玩,成人还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观察学前儿童。透过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他们正在进行的学习,还可以看到他们下一步的需要。比如你观察两岁孩子玩彩泥,便可以看到孩子对颜色的认识情况,可以看到她对小手肌肉的控制情况,可以看到她如何通过搓、揉来感知彩泥的质地,这些信息或许能提示你接下来是时候带着她做“彩色饼干”了。这种通过观察而选择的游戏活动,显然能更好地支持学前儿童的发展。
(六)调整变化让游戏保持吸引力
漫长的在家时间让很多家长觉得家里游戏材料的吸引力已经耗尽。其实,正因为学前儿童的学习是相对基本和开放的,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太多专门化的游戏材料。成人发挥创造力,对现有的游戏和材料进行一些调整,很多游戏又会焕发生机。比如有家长把家里的塑料高餐椅倒过来变成了孩子的平衡板,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有家长把家里的抽抽乐玩具变成多米诺骨牌便让孩子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下午。“跳出盒子来思考”是特殊时期成人让孩子玩得开心的重要本领。
(本部分由四川师范大学的鄢超云、魏婷撰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