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温岭市温峤镇第三小学一如既往地上着每周一次的垃圾分类劳动实践课。从2018年开始,学校每周都开设了一节劳动实践课,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期间,学校建设了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和易腐垃圾堆肥基地。2023年,学校被评为台州市垃圾分类的示范学校。
垃圾分类游戏,易腐垃圾的再生,环保制作……实践课内容丰富,既通过游戏的方式将繁杂垃圾分类知识化繁为简,又通过实践的方式将垃圾回收带入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将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入生活”。
分类知识游戏化
学习更添趣味性
红、蓝、绿、灰,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垃圾,当老师说到易腐垃圾,学生快速地踩到绿色位置,说到有害垃圾,快速踩到红色位置……林小刚老师发明的“拉风”版手脚协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pk中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拉风”版舒尔特游戏让学生精准地识别垃圾种类,通过游戏方式,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又掌握了分类技巧,将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温岭市温峤镇第三小学五(2)班 邱思佳:“拉风”版舒尔特游戏让我收获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如说插线板是可回收物并不是有害垃圾。比起路边的宣传标签,游戏的方式更能让我记住垃圾分类的知识。
环保制作、垃圾堆肥
学生动手实现垃圾再创造
玉米、坦克、火箭……各种垃圾通过在再创造的方式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摆在学校的格致苑内。当天下午,老师带着学生将废弃玻璃瓶DIY成装饰品,挂到学校的角角落落。
➤温岭市温峤镇第三小学副校长 陈君英:环保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成品在学校各处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除了环保制作,实践课上学生还动手制造肥料。
“我们今天的堆肥,实际上简单的讲就是制造肥料,我们利用垃圾变成资源。”科学老师郑金华带着学生将学校的易腐垃圾通过发酵的方式制作成肥料用于学校的树木灌溉。郑金华老师表示,2018年开始,学校就开发了《易腐垃圾的再生》校本课程,目前该课程是温岭市精品课程。
➤温岭市温峤镇第三小学科学老师 郑金华:堆肥是五年级的课,书本里只讲了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我们把堆肥的课从课本移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环保意识。堆肥还强调了易腐垃圾的利用,把垃圾回收的范围扩展开来了。
➤温岭市温峤镇第三小学校长 蔡剑锋:通过多年实践课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理念。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带动更多的家庭来投入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去,从而使绿色环保理念,能够深入到全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