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惊人艺,货卖帝王家”。从他老爹萧顺之开始,已经辅佐萧齐王朝(萧道成),萧衍也不例外。
在萧赜病重后,大臣王融想拥立萧子良接班,结果失败被*。而当初拒绝此事的萧衍成功躲过了一劫。
而当萧鸾决定废除不务正业的萧昭业时,萧衍站在了萧鸾的一边——这次他又“赌”对了。
萧鸾想除掉“文武兼备”的荆州萧子隆,而萧衍却说:萧子鸾徒有虚名,只要利诱其左膀右臂,萧子隆立刻就会束手待毙。后来,果然如此。
萧鸾继位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三十万军队来犯。主将王广之畏战不前,萧衍孤军深入,重挫拓跋宏。
两年之后,北魏再次来犯,这次萧衍又碰到了一位猪队友。本来说好的一起突围,结果对方扔下萧衍,自个儿偷偷的溜了。身处死地的萧衍居然全身而退,捡回了一条命。
战败后的萧衍开始驻守雍州,而这也成了他后来起兵的根据地和资本。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萧鸾死后,他的儿子东昏侯萧宝卷胡作非为。此时的萧衍未雨绸缪,做了一件后来看无比正确的事。他秘密的砍伐了大量的竹木,藏于溪中,又暗中招募数千工匠、数万兵士。
后来,当萧宝卷*了他哥哥萧懿后,萧衍很快造就战船,顺江而下,一举拿下建康,建立了萧梁王朝。
所以说,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道理的。
2全才文人萧齐、萧梁一脉,继承了祖上萧何的优良基因,只是萧齐一族猪皇帝居多,白白的糟蹋了好的智商。
萧衍自小就很聪明,又很喜欢读书,和同时的沈约(文史学家)、谢朓(“小谢”,李白的偶像)、范云(文坛领袖)等人一起被称为“竟陵(湖北天门)八友”。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萧衍,以及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等人的引领之下,南朝的文化蓬勃发展,俨然又是一个“曹氏小建安”。
萧衍的才华不局限于文学方面。他更是一个杂家、一个全才。
经学方面,他亲自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问答》等二百余卷,后又组织人编写了“五礼”一千余卷;
史学方面,他认为《汉书》等写得很差劲,所以主持编撰了《通史》六百卷,并自信放言:《通史》若成,众史可废(可惜的是此书到宋朝时失传了);
佛学方面,萧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潜心佛学,亲自著述了数百卷佛学著作。并创立了儒释道“三教同源说”,在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书法方面,他的书法师法于钟繇、王羲之,造诣非常高(绝对不是老干部体)。他留下的《草书状》等四部书法理论著作,成为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他与当时的陶弘景(杂家,擅长行草)讨论书法的对话被整理成《与梁武帝论书启》,也是书法史上的经典;
绘画方面,他经常和当时的著名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那位)探讨作画之事,而他自己则擅长画花鸟走兽;
音乐方面,萧衍对音乐很有研究,“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隋书》),他亲自创作了包括佛教音乐在内的很多乐曲,创制了音准标准器。
此外,他在骑射、阴阳、卜筮……等多个方面都很精通。
关键是,人家还是个皇帝。
一个人的才学竟然可以牛X若此。所以,你不得不承认,老天有时候真的是很垂青某些人的。
当然,即使若此,勤学仍然非常重要,一切的才学都需要时间的堆积。萧衍“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
有着诸多爱好的萧衍,想必也一定是个有趣味的人,一个好玩儿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萧衍棋艺非常高超,称帝之前就时常通宵的下,称帝之后仍然兴趣不减,像朱异之类的不少大臣都是他的棋友。对弈至兴奋之时,便不复君臣之别。一次,他又和到溉下了一个通宵,到溉最后坚持不住竟然睡着了。萧衍见状哈哈大笑,于是写了句诗嘲讽他:“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
如此才学,做个学界大咖或江湖散人该是何等风流,非得蹚浑水做那个劳什子皇帝!
不过话又说回来,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被皇帝”也是常有的事。
3一个有人情味的皇帝自古帝王多残暴。往往为了权位而置亲情友情于不顾,致使大开*戒血流成河。眼前的刘宋、萧齐不大都如此吗?
做了皇帝的萧衍,虽也疑心重重,但并没大肆*戮。对于范云、沈约之类开国元勋也只是不予重任而已,对于其他的皇室高族,更是照顾有加,甚至简直就是纵容。
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这个萧宏做事不行,却敛财有道,他搜刮的金银财宝足足装满了上百间屋子。萧衍看后说了一句话:嗯,挺善于理财的!
后来,这个萧宏竟然和自己的亲侄女(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人密谋篡夺皇位,甚至还派了刺客去刺*萧衍。就这样,萧衍都没追究他。
另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萧衍在灭了东昏侯萧宝卷后,顺手牵走了其妃子吴淑媛,7个月后萧综出生。对于这个捡来的“儿子”,萧衍并不介意,反而封他为王、做了将军。
后来萧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利用和北魏开战之机投降了北魏。萧衍为了感召他回来,专门派人给他送去了小时候穿的衣服,但萧综终于没有回来。而萧衍以德报怨,恢复了他已经撤销的封号。
萧衍的心够大的了,这在帝王之中极为罕见。
萧衍是一个好人,简直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
滥好人也是好人,总归好于丧失了人性的滥*。
4虔诚的佛教徒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信佛。
也许是看厌了刘宋、萧齐的骨肉相残,也许是因为四十得子却又早夭的痛苦,也许是女儿、儿子背叛的打击……总之,他信佛了。
信了佛的萧衍不近女色,“五十外便断房室”。
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衣服也是洗了又洗。
吃饭更是简单,每天一顿饭,只吃些蔬菜和豆类,太忙的时候甚至就只喝点粥充饥。
后来他从佛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不能吃荤,一律吃素(汉传佛教自此形成吃素的传统)。
他还要求祭祀宗庙时也要用素食,不能用猪牛羊(后改为面捏成的牛羊)。
萧衍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建寺造佛造运动,而且穷极宏丽。杜牧曾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实际上,萧梁时仅建康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全国佛寺2846所,僧尼十数万众。萧衍的一次讲经会就吸引了道俗五万余人。
萧衍崇佛是全身心的,由其亲著的大量的佛学著作可见一斑。
另外,20年间萧衍曾4次舍身出家。最后一次是在他死前的两年,时间也最长,他一共在寺里呆了37天。
每次都是大臣们向寺庙捐钱把他赎回。有人说,萧衍这么做是为了捞钱,我说:呵呵。国家都是他的,再说,他要钱干嘛?
5侯景之乱 萧衍之死已经85岁的萧衍无论就年龄还是在位时间,在古代帝王中都已经名列前茅了,也算是功德圆满了。然而,他的生命中,还缺一劫,还缺侯景这一劫。
生于北魏的侯景,先是追随高欢(北齐创始人),后又投靠魏宇文泰,在不被信任之后,又来投奔萧衍。
年老昏聩的萧衍接纳了侯景,引狼入室。
后来,侯景反叛萧梁,进攻建康。而把守城门的萧衍的侄子、曾经的养子萧正德居然成了内应,打开了城门(萧衍这都是养了一帮什么样的“亲人”啊)。
紧接着,侯景又围困了台城(宫城)。几个月后,当台城被攻破时,避难于其中的十几万军民只剩下了几千。
面对残暴的侯景,已为阶下囚的萧衍镇定自若,没有失去自己、和作为皇帝的尊严。他半个多世纪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优秀的个人素养以及半生向佛的修炼,使得在和侯景对话时仍然心如止水,却又透着摄人心魄的威严,而对面的侯景则战战兢兢满身是汗——这就是气质,这就是差距!
忧愤交加的萧衍终于一病不起。在一次求食不得之后,被饿死台城。
有人说萧衍的悲剧源自于侯景之乱,有一定道理,可又是什么导致了一个泼皮无赖就能把国家搅了个天翻地覆?
有人说萧衍崇佛致使经济凋敝、民无所安,所以侯景才能一呼百应。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未必是主旨。因为同时期的北周北齐崇佛远比萧梁夸张——其僧尼居然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取代萧齐的南陈在崇佛方面比萧齐毫不逊色。
其实,一旦为帝,便是主业,其它都是“斜杠”。 萧衍称帝之初,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冬天甚至把手都冻裂了。
“斜杠”本不是什么坏事,但“斜杠”太多了也容易迷失自己。
当萧衍一心向佛后,他也就同时抛掉了所应承担的治国责任和信仰。
尸位素餐、颟顸昏聩、任用奸佞、祸国殃民、失去人心……最终失去江山。
历史总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轮回。
人人知道,却总不能避免。也许,这就是天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