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庄 | 北漂青年,何以回乡

我和我的村庄 | 北漂青年,何以回乡

首页休闲益智何以回家更新时间:2024-05-09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重在记录那些与“三农”密切关联的人同村庄的关系,呈现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经历、思考和奉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示范引领。

“坦途走的人很多,易走但很拥挤,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了。而难路走的人很少,前路空旷,能走得更长久。”2023年2月16日,28岁的汪义治决定放弃自己熟悉的教培行业,坐上了从北京回昭通的飞机,回乡投资农业。

不改创业初心

对汪义治来说,回乡创业的动因很复杂。

“小时候的尾嘴有很多水田,站在尖山顶,踩着沙坝河的波涛往上看,层层梯田犹如一块块明镜,映衬着山峦,倒映着蓝天。”2023年6月,一篇题为《尾嘴,是多少镇雄人魂牵梦绕的故乡》的纪实散文经当地媒体刊发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文章中的尾嘴,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汪义治的家乡。

2007年,汪义治12岁。一次,学校让交10元的费用,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跑了5公里去外婆家借钱。返回学校的途中,汗如雨下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于是就在田埂上刻下了“好好学习”4个字。走出大山、摆脱贫穷的意愿也刻在了这个“90后”少年的心中。

2017年,汪义治从兰州大学毕业,开始了长达6年的“北漂”生活。他从不敢偷懒,积极储备各种知识技能,他把这段经历当作“创业助跑”期,在北京积淀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他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7月4日晚,远在北京的汪义治接到朋友赵文的电话,邀请他回昭通做农业咨询。咨询服务、管理经验、农村出身,所有关键词重叠后,他的创业方向逐渐明朗。

“我这一生要想有所成就,那一定是在乡村振兴领域。”汪义治捕捉到了机遇。

农业咨询困境

2023年2月16日,汪义治正式回到昭通创业。然而,农业咨询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

2023年5月,一家濒临*的企业向汪义治的公司寻求帮助。通过调研,汪义治和他的团队为该企业制定了解困的方案,但该企业按照他们所提供的方法逐步摆脱经营困境后却以资金困难为由拒绝付费,且这并非孤例。

“目前,大家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很低。”汪义治分析了农业咨询业务受阻的原因。

要如何摆脱农业咨询业务的困境?

汪义治开始积极寻找破题的机会。5月16日,汪义治注册了抖音短视频账号“乌蒙新农人”,讲述创业的初心,记录回乡创业的历程,希望能从互联网中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价值信息。6月29日,他偶然从种植中药材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白及的广阔市场,立即决定带领团队前往昭通水富市调研白及种植的可行性。

“我们到的时候,水富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唐主任本来已经下班了,没想到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走就走的行动力让我感受到昭通干部的拼劲。”汪义治说,正是这种拼劲,让他看到了在昭通创业的前景。

3天后,由公司工作人员、复兴村村民组成的考察小队前往大理白及种植基地考察。经考察,白及适合在昭通种植,有两位农户主动提出试种。

2023年8月17日,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汪义治对50余位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培训。在互动阶段,汪义治发现大家对市场营销话题很感兴趣,但对经营管理普遍缺乏系统的概念。这让他意识到,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只有造就更多人才,创业环境才会得以优化。”在乡村振兴这个“新赛道”,汪义治“北漂”时积累的经验、知识找到了“释放”的地方。

之后,汪义治重新调整公司业务布局:通过直播带货等短期项目维持公司运转,打造以白及种植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长期项目,同步为农业企业提供管理培训服务。

从直播带货到拍摄抖音短视频再到管理培训,这些变化让汪义治意识到破题必须要回到土地上。

从土地开始亲近农业

2023年6月的一天,汪义治到鲁甸县新街镇邓家山村,与村民蒋开勇家商量流转土地种白及。55岁的蒋开勇看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些怀疑:“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全然没有种地的架势。”出于这样的担心,他主动帮忙,在流转土地、招工用人等方面都热心地给予建议。

“不仅仅是帮他们,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希望他们能够成功种植白及并推广,这样就能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还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蒋开勇的话语道出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渴望。

在和土地真正打交道的日子里,汪义治对农民这一群体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蒋开勇的主动帮忙也让他意识到,公司的成长不是最终目的,联农带农才是意义所在。于是,他们通过产前提供农咨服务、产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产后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个体种植。

“白及苗的根和叶要各修剪四分之一,要间隔20厘米,要从垄上往两边栽……”9月16日,在鲁甸县龙树镇龙翔社区白及种植基地,汪义治头戴草帽,裤腿挽得老高,鞋上裹满泥巴,皮肤黢黑,穿梭在地里,俨然一个地道庄稼人。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的认知问题,要提高他们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这是汪义治想做的事。

10月1日,汪义治又到基地查看情况。从他拍摄的抖音短视频里可以看到,几场秋雨过后,145亩白及长势不错,汪义治掩饰不住内心的自信和快乐。

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而他们刚种下的白及正蓄势待发,等待着绿满田野。正如,汪义治回乡创业的梦想正破土而出,等待着结出累累果实。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昭通日报社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李怡

策划:曹阜金 汪舒 刘建忠 谭光吉

文案:田朝艳 汪舒

编审:李怡 刘宝琦 邓茜

图片:谭光吉 毛利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