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江堰市二王庙归属(下)
(内容提要:二王庙是历史古迹,同时又汇集了许多现代故事,下面展示的只是很少部分。)
20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灌县人流传着一个自编自创的歇后语。叫着“二王庙的当家——味道(卫)道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来在二王庙大殿右边一座茶楼,它依山而建可以俯视滔滔岷江。进茶楼要走过一道圆型的月光门,门的上方有一道黑色木板扁额。长约3米、宽约1.5米以上,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宏扬道法”,落款为卫道长。这就是“二王庙的当家——卫(味)道长”的来历。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卫:味同音;长:长通读。卫道长在群众口中,成带嬉戏口气的味道长了。
二王庙下山门,上面有“玉垒仙都”的题词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见过卫道长。他通常是俗家打扮,身穿普遍的干部服装;只有斋醮的时候,才着道家的那一套行头。那个时候他是县上在编拿工资的人员,俗家打扮进出政府部门,办事可能方便一些。卫道长很少讲话,只要在外面就是一副忙匆匆的样子。
这时二王庙的道众们不多,只有6、7单人。乾道就是卫道长和一个姓包的师爷,坤道则有姓唐、姓庄的等3、4个人。那位包师爷不论什么时候,总是一身道服鹤发童颜,深谙道家的养生之功。包师爷每天都要自己关在房中,修练一番雷打不动!所以活了一百零几岁才升天仙逝。卫道长活到八十八岁,虽然比包师爷少一些,但仍然是高寿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放还没有改革,灌县1972年即开始接待外宾,由国家定为对外开放县。二王庙接待外国来宾,要从机关干部中临时,选派一些人去掺茶送水。笔者当时只有20岁多一点,因为在县委机关工作,也就有时候被选派去服务。在二王庙这里,我曾经见到华国锋、陈永贵、谭冠三等人。还见过著名的英国作家,英籍华人韩素英等,他(她)们喝茶的地点都在东客堂!和全国县级地方相比,灌县最特殊的是抗战期间,民国蒋委员长来过。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长住青城山建福宫。再到新中国建立,所有的国家领导,即一、二把手都来过。
*同志1952、1979、1980、1982年一共来过四次。1982年小平同志那次来,是接待和陪同朝鲜*金日成。之前的其中之一次留下“造福万代”题词,现在放大后雕塑在二王庙山门的照壁上。在二王庙领导们休息的地方即东客堂!1980年那次小平曾经在这里,和陪同的县委谢盛耀*谈话。他们曾谈到全县人平分粮多少斤?当得知由于试行包产到户,全县人均有800斤的时候,小平同志表示出极大的高兴。
改革开放后二王庙新建的秦堰楼,进楼向下还有5层之多!
因为我和这时的谢盛耀*,在县委机关同院子居住。当天下午即听到谢*说,小平听了他的汇报高兴腾了。东客堂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陈设,是木刻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1975年9月1日,时任副总理的华国锋,视察二王庙、都江堰。东客堂喝茶休息时,华国锋曾仔细端详这副木雕作品,时间长达几分钟……。
青城山天师洞翠云楼那里,也有同样的诸葛亮出师表。天师洞的为40多块石刻,按那时候纸张的大小雕刻在石板上。史载此书法作品,原创地为河南南阳,由南宋岳飞写成。近千年来全国好几处地方,包括武侯祠等,有类似青城山的复制品。岳飞兼资文武,能诗善书;前后《出师表》字体行草,一气呵成。二王庙木雕同样内容的作品,还有成都青羊宫也有类似木雕作品,最后都署名“岳飞”。那是将刻在40多块石板上的字,缩小在一块木板之上的。
据市上搞接待工作的同志称:2000年后曾经有国务院领导视察的时候,对青城山石刻《出师表》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字不是岳飞写的!?这位领导说岳飞去世时才39岁,小时候家境贫穷,长大成人后主要时间都在打仗!他不可能写出如此功底的好字。因为毛笔字要写好很不容易,没有10年以上的时间办不到。
后来有专家们考证:青城山石刻每幅大小,与明代纸张大小一致。上面有朱元璋题写的“纯正不屈,书如其人”。类似“纯正不屈”的题字,朱元璋还写给自己的么爹,出家在崇州市街子古寺的悟空大师。与青城山天师洞的几乎一样!这些都说明当年朱皇帝,也参与这次假冒岳飞的操作?
二王庙内的戏台,朝庙会的时候,上面有精彩表演。
朱元璋当皇帝时曾倾全国之力,收集印刷制作成的——《道藏》为当时最先、最多、部头最大的书籍。因为朱皇帝么爹的原因,制作仅两部的《道藏》,存放一部在街子古寺这里。朱元璋这部《道藏》,由街子古寺僧人称之为“洪武真经”,“洪武”即朱皇帝的年号。刚解放时由四川省图书馆收存,成为现在也是镇馆之宝。
据当地传说:几十个农民先用挑子担书下山,然后用鸡公车各自拿两只麻布口袋装书,共计推运6000多本书。这些古典书籍,都运送到距离街子20多里的怀远。当时这里有公路通崇州和成都,再由两辆美国道奇大卡车,经崇州运送到成都市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省图书馆归还一套复印件给街子古寺。听寺庙的僧人说,也是用两辆载重汽车运了过来,重新放置于藏经楼上。这里民国书法大师,于佑仁题写的“藏经楼”三个大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接待工作的原因,笔者和二王庙卫道长、包师爷,以及其他一些坤道师父们都有些接触。从中了解到卫道长的来历,可以说名不虚传。
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一把天火把二王庙烧了一大半!仅残存灵官殿到河畔山门一带是原来的。其时年仅30多岁的卫道长,四方化缘八方求情。艰苦奋斗10多年,终于把二王庙恢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前面说了:据道众们讲仅二王庙大殿的,48根楠木柱头,就花费水田40亩地价的银子。可见其相当不容易!1985年新修的《灌县志》,里面也记载卫道长,恢复重建二王庙的功德。正因为有二王庙的衬托,都江堰的山和水才更加灵气秀峻。卫道长恢复重建二王庙的功劳,应该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民间俗话说“道不问名,僧不问姓”。1991年版《灌县志》上,有卫道长的名字。可能是他重建二王庙功劳太大,地方政府破例为之。
二王庙沿岷江内江边,道路旁的两道山门,即沿观江亭上面的那道山门。1933年被上游茂县叠溪地震,积聚起来的江水冲毁。这年的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7.5级地震,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
1933年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灌县境,洪峰流量约每秒1.02万立方米。冲毁都江堰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因为这次洪水影响了灌县的水稻栽插,起事的灌县农民成群集队来县衙门请愿!其中有人用锄头,挖坏了衙门议事召集用的大鼓……。20世纪70年代之前,堆放在玉带桥头、蒲柏桥头、天乙街口的沙石,就是这次抢修都江堰挖掘的。被冲毁的二王庙上山门,则由县内的某董姓大户人家出资恢复。
(茂县叠溪那里,至今仍然保持着长12公里,最深处达500米的1个大海子。存水量约3亿立方米!新中国建立由都江堰管理局看守,时常要做些检查和加固的工作。笔者曾听都江堰管理局的同志讲,如果溃缺海子以下的地方,包括都江堰市城区也会被淹没。所幸的是紫坪铺水利枢纽建成后,最大储水量12亿立方米!这悬在都江堰市人头上的威胁不再存在。)
二王庙大殿,耸立的都是楠木柱子。
……。
回头再说二王庙,阅者看到这里也许要问,什么叫观江亭?那是二王庙江边山门里面左边的一处亭阁,能俯瞰足下的都江内江。上山门右边石砌墙壁上,有人工凿成的几处孔叫拴马桩。古时候清明放水节时候,成都来的官员在观江亭察看放水。
当上游几百米处的拦河的杩叉砍开,江水顺河而下流到观江亭足下。官员立即解绳上马,以最快的速度骑行到成都。如果官员能够做到,在江水之前到达省城,那么今年就可能风调雨顺!官员也能留下勤政的好名声。(文庙山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