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说玉兔——那些中秋应节服饰中的细节

中秋说玉兔——那些中秋应节服饰中的细节

首页休闲益智锦绣罗衣游戏更新时间:2024-04-30

月中阴影想象图

长久以来,夜空中的明月以其柔美的光亮和周期性的盈亏变化不断激发着人类对它的想象,中国古人看到月上的阴影,便认为必有瑞兽居于其中,

《楚辞·天问》说:“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云:“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王逸将“顾菟”理解为“顾望之兔”,后世学者多持此说,洪兴祖《楚辞补注》进一步解释道:“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博物志》云:“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故《天对》云:“玄阴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类。”闻一多在《天问释天》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列举多条理由论证“顾菟”并非指兔,而是“蟾蜍”之异名,汉初《淮南子·精神训》也说:“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不过,到西汉时人们已普遍相信月中是蟾蜍和兔二兽并存,刘向《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闻一多认为蟾蜍之“蜍”与“兔”音近易混,由“蟾蜍”变为“蟾兔”,于是出现了二兽之说。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复杂,无论是蟾蜍还是兔,都是古人根据月中的阴影想象而来,这些阴影是月球表面低洼平坦的大平原,称为“月海”(还有月湖、月湾、月沼等),绝大多数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有着各自的名称。古人仅靠肉眼观察很难辨别这些月海的边界范围,只能大概分成两块,一块由风暴洋、 雨海、 汽海、 湿海、云海、中央湾等组成,面积较大,被想象成腹大头圆、高举双臂的蟾蜍;另一块由澄海、静海、丰富海、酒海、危海等组成,面积稍小,被想象成一只飞奔的野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绘有日月图案,日为一赤轮,内画黑色踆乌,月为新月,斜立一只蟾蜍,口衔流云,身旁有一只奔兔。蟾蜍与兔的形态、位置都和月中阴影十分接近,只是由于构图的需要,蟾兔均作了镜像处理(左右翻转)。磁涧西汉墓壁画中的月图则更加直观地反映出蟾兔传说与月表阴影间的关系,在蟾蜍右边还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从位置来看,它的灵感很可能来自第谷环形山及其壮观的辐射纹,可见古人对天体的观测是极为认真细致的。

在与月亮有关的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当非“嫦娥奔月”莫属,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中有两支残简,系《归妹》卦辞,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嫦娥奔月”神话的文献,简文分别为“《归妹》曰: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奔月,而攴(枚)占……”,东汉张衡《灵宪》记录了较为完整的版本,其内容可能源自《归藏》旧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嫦娥(姮娥)奔入月中后变成了蟾蜍,这似乎暗示出古人对同一块月表阴影曾有过不同的想象,既有看作蟾蜍的,又有看作人形的,因而产生了各种传说,晋人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从中仍能看到“人形说”的痕迹。在蟾蜍或蟾兔说占据主流地位后,嫦娥入月似已无处安置,将她与蟾蜍合二为一算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此外,嫦娥奔月之前曾服用西王母的“不死之药”,而蟾蜍也是长寿的灵物,葛洪《抱朴子·内篇》说:“蟾蜍寿三千岁。”又说:“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 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玄中记》亦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在神仙思想盛行的汉代,嫦娥化为蟾蜍并没有多少惩罚的意味,反而更加强化了她“长生不死”的仙人特质。《抱朴子·内篇》还说:“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因此月中之兔也被视作长寿的象征,常画成白色,后人遂呼为“玉兔”。

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便是西王母神话,西王母作为掌握不死药、能赐人长生的女神,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广泛的崇拜。画像石里的西王母大都采用正面端坐的姿态,神情严肃,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仙人瑞兽,其中就有持杵捣药的神兔,它们很显然与“不死之药”关系密切。西汉至东汉早期的画像石中,玉兔多为奔跑状,东汉中期之后,受捣药兔的影响,玉兔也出现捣药造型,并最终成为了玉兔的标准形象,乐府古辞《董逃行》有“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之句,魏晋人傅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

西汉磁涧墓室壁画的月图 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 T 型帛画(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东汉西王母与玉兔捣药图画像石(拓片) 绥德县博物馆藏

东汉早期月图画像石(拓片) 枣庄市博物馆藏

东汉月图画像石(拓片) 淮北市博物馆藏

捣药玉兔取代奔兔,意味着人们对月中场景的描绘不再受月表阴影的局限,原本外形就不怎么讨喜的蟾蜍退居次要位置,嫦娥则摆脱了化为蟾蜍的命运,被塑造成掌管月宫的仙女。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两枚唐代的月宫图铜镜,都为八瓣菱花形,镜背做出内凹的正圆形月轮,一枚以桂树居中,树干隆起为镜钮,桂树右侧绣带飘舞的仙人当是嫦娥,左侧是正在捣药的玉兔,玉兔下方有一只小小的蟾蜍;另一枚正中饰龟钮,钮之右上方为桂树,左上方是嫦娥,一手托果盘,一手擎着书有“大吉”二字的方牌,龟钮下方是一泓海水,上有“水”字,右侧是蟾蜍,左侧是玉兔和捣药的杵臼。嫦娥、蟾蜍、玉兔皆与长生不死有关,龟亦被认为“寿可千岁”,两枚铜镜上的月宫图像应属于庆寿题材,很可能是唐玄宗时群臣在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诞辰)献给皇帝贺寿的“千秋镜”,而“千秋节”又被很多学者视作“中秋节”形成的前奏。

唐月宫纹镜 直径一四·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仙女玉兔菱花纹镜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之后,蟾蜍逐渐从月中消失,玉兔成为月宫的主要“代言人”。如皇帝冕服所用十二章的月纹,在传为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里,还沿用了汉代以来的构图,满月正中有一棵桂树,树下两旁的模糊阴影当为蟾蜍与玉兔,到了元代《增新类聚事林广记》中,“冕服十二章图”的月纹就只有桂树和玉兔捣药了,此后直至清代皆相沿不改。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藏

元《增新类聚事林广记》十二章插图

桂兔纹妆花纱,以两行毛色不同的蹲兔为单位纹样,一行左向,口衔桂花,一行右向,口衔灵芝,兔间饰以牡丹和菊花。明神宗定陵出土的红织金妆花奔兔纱匹料则为正向的奔兔与回首的“顾兔”,所衔灵芝上分别托着“卍”字、团鹤以及变体寿字,意为“万寿”,相间排列,每四行一个循环。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与定陵奔兔纱图案完全相同的明代经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晚期灵芝兔纹锦也属于同类题材。

明宣德黄地桂兔纹妆花纱 长四七厘米宽四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灵芝玉兔纹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玉兔卍寿纹经皮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到宋代,“中秋”成为正式的节日,《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并随之出现了很多与明月、玉兔有关的节物、风俗。明朝时,人们每逢时令节日都要穿着华丽的吉服,在衣身点缀应景的图案,如元宵用灯景、端午用五毒艾虎、七夕用鹊桥、重阳用菊花,中秋则用玉兔。这些节日图案通常做成补子,或圆或方,装饰在衣服的前胸、后背处。女性对襟衣上常饰方补,前胸补子因开襟需要而裁为左右两半,图案完全对称,《传统织绣纹样:珍禽瑞兽》中的一件明代玉兔补子即为此类,两边均以一蹲兔居中,兔旁饰盛开的菊花,顶部有彩云与新月,底部为寿山福海,间饰杂宝。《锦绣罗衣巧天工》里也有一件玉兔方补,补子中央饰一“顾兔”,眼睛望着天上的满月,周围饰菊花、蕉叶、山海和杂宝等,图案风格与前件基本一致,恰可成对。宫中使用的吉服补子更强调皇家元素,往往将龙、凤纹样置于醒目位置,玉兔等节日图案被缩小后放在底部或一侧,仅仅作为点缀。

明玉兔纹方补 图片取自《锦绣罗衣巧天工》

明玉兔纹方补 图取自《传统织绣纹样:珍禽瑞兽》

明刺绣玉兔龙纹圆补 图片取自《锦绣罗衣巧天工》

明刺绣玉兔龙纹方补 图片取自《锦绣罗衣巧天工》

明神宗朱翊钧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由于皇帝的“万寿圣节”包括前后三日在内,所以神宗的生日实际上与中秋节是重叠的,宫中常将两节并提,故有“时值中秋,天开万寿”之语。两节期间都要穿吉服,而具有中秋与庆寿双重寓意的玉兔自然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除了前面提到的奔兔纱匹料,还有明神宗棺内随葬的一对镶紫晶兔纹金簪,簪首以金托镶嵌紫晶兔,伏卧回首口衔金灵芝。孝靖皇后有一对金环镶宝玉兔耳坠,金耳环宛如一轮圆月,下垂白玉雕琢成的捣药玉兔,足踏镶宝金云朵,十分精巧可爱。另一对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也属于孝靖后,簪首为如意云头,中心嵌蓝宝石,云头上饰一株小灵芝,两边各立一只奔兔,簪脚上部刻镂花纹,并焊三片方形金托,一片嵌白玉“万”字,另二片上的文字缺失。刘若愚《酌中志》说内官在节日时于官帽中央插戴铎针,俱用应景样式:“中秋则月兔……遇万寿圣节则万万寿、洪福齐天之类。”由此可以推测,鎏金银簪上镶嵌的很可能是“万万寿”三字。孝靖后还有一件织金缠枝莲妆花纱“玉兔万寿”补方领女夹衣,衣为对襟式“比甲”,内衬纱里,前胸与后背缀有梯形方补,胸补分两片,各绣相向玉兔一只,口衔一朵大灵芝,上托盘金“寿”字,两侧边缘各绣一升龙抢珠,龙爪握灵芝,托着金“万”字,四周饰彩云、寿山福海、杂宝及四季花卉。背补为一整块,中间绣一正面大玉兔,背托灵芝及盘金“寿”字,左右各绣一升龙,龙爪托举灵芝与金“万”字,其余图案和胸补相同,这件“玉兔万寿”补夹衣应是孝靖皇后在明神宗万寿节期间穿着的。

明镶紫晶兔纹金簪 ( 一对 ) 定陵博物馆藏

明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一对) 定陵博物馆藏

明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定陵博物馆藏

此外,清代宫廷各节令都要演出月令承应戏,如中秋承应《草木衔恩》,是二十出的大戏,其中第十九出“欣瞻景运驾星轺”和第二十出“共庆清秋呈艳舞”,有十二月花神同台出场,立于戏台仙楼。扮演八月花神的演员所穿花神衣(戏衣,参见本文压题图),纹样突出中秋主题,衣身及缘边刺绣玉兔、桂花以及佛手、瓜瓞纹等,每只玉兔外用平金线做八合如意圈边,左右对称排列,玉兔或奔或卧,形态逼真。

明织金缠枝莲妆花纱“玉兔万寿”补方领女夹衣 (复制件)及原件背面局部 定陵博物馆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