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翻书|假装读书

夜翻书|假装读书

首页休闲益智假装读书更新时间:2024-05-13

读书,请从假装开始。

读书,还要装吗?恐怕是的。生活条件好了,有人装着收藏酒、字画,当然也就有精装一面或若干面书墙、收藏各类名著的。从心理补偿的角度说,一个人越是缺少某种东西,便愈加对外宣示自己拥有;而一旦真正拥有,视之淡然,反而不会在意外在形式与表达。国人之年平均阅读量近几年虽有攀升,但总量仍不容乐观;即便算上大量的“准”阅读,如手机、电脑、ipad等数据流量,阅读对我们来说,依然属于稀缺品。

钱钟书说:“调情可成恋爱,模仿引发创造,附庸风雅会养成内行的鉴赏,世界上不少真货色都是从冒牌起的。”其实,几乎每个人走进书本,都是从装开始的。近年来“装读书”在各色群体中蔚然成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因为市场注意到了这一稀缺,而重视其价值。

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大家转而重视对精神食粮的追求,阅读就是其中的重要目标。我很乐见装读书之人,毕竟其已有了模仿的意识,知道生命在表面的物态逻辑、丛林生存外,还有深层法则,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叫意识的“深层语法”。但模仿并不等于“装”,尤其从“装得像”发展到“像装的”更是难上加难。前者还是初试者,只求其形,后者则是老戏骨,常常入戏太深,装得已无关表面的形质,而是试图揣摩、了解、把握作者的根本内在,如含蓄的表达、复杂的感情、隐秘的思想等。

既然装得这么辛苦,又何苦来哉?其究竟于人们有哪些助益呢?我以为至少可换得三样“硬通货”:

一者,是不被轻易地忽悠。这个时代的知识太多,当其不加筛选地涌入大脑,多使人变成冗余或有毒信息的牺牲品,成为精明、博闻、熟练的知识盲流,被集体无意识所奴役。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环境中能砸开一道自我救赎之路。我们读书,不是因为书上写着真理,而是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时,多一双审慎而智慧的眼睛。“不妄信,一信即假;不妄说,一说即错;不妄断,一断即错”,有了这样的自我警醒与觉知,生命与思想,就会具备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

二者,是用理性去还原周遭的世界。每个人的基因里均自带理性,但这终究只是狭隘的、有限的、自私的。读书给我们打开的理性之门,往往具有时空的追溯性和事实的还原性,它将个体生命代入到宏观的历史价值坐标中,使我们有“根”、有“养”、有“魂”。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字源学角度,揭示出汉文化的特点;《黄帝内经》蕴藏了中医的医理、医道、医术之源;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描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与原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道出了宗教与经济、社会的隐秘逻辑,如此等等。

当我们涉猎了各个领域内的巅峰、元典之作,对事物有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高度观感,那么,个人的理性大厦将点滴构筑。这几乎是个人精神的“二次出生”(卢梭语),意义非同寻常。

三者,是重构个人的生命。读书一旦读通、读全、读透了,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生命质量和追求都完全不同了。以明代大儒王阳明为例,我们在这一“主题阅读”下会发现,以时间为轴,王氏的“心学”最早可追溯到孟子“人之四端”,乃至整个儒家体系;以空间为界,可看对比东方哲学的“悟”与西方哲学的“智”,陆九渊的“吾心即宇宙”到了康德那里,就成了“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所以,我们在这个人身上,是不是看到了历史、哲学、教育、政治、军事的融合如一?读书能“装”成这般,就到了冯友兰说的“天地境界”,到了鲁迅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火候。如此,我们才算认清了自己;这假装读书的勾当,才算做到了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