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金坛刻纸

「江苏非遗」金坛刻纸

首页休闲益智剪纸天才更新时间:2024-06-29

杨兆群

千姿百态人堪颂,如痴如醉“纸花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 杨兆群


刻纸作品

刻纸作品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浓缩了众多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在剪纸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艺人开始用刻刀代替剪刀,在特制的油盘上刻制纸花,世代沿袭,逐渐形成了刻纸这门独特的民间工艺。早在隋唐时期,双喜、灯花、鞋花、花鸟虫鱼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刻纸艺人

常州市金坛区地处江南水乡,民风淳朴,是中国剪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经历代传承发展,金坛刻纸手法博采众长,既有精致匀称的线条,又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展现出了一幅幅独具江南水乡风情的优美画卷。

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局部

2008年,一幅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金坛巨幅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回信,对作品的创作者表示祝贺和感谢。而这幅巨作的主要创造者杨兆群就是金坛刻纸的代表性人物,半个世纪的刻纸生涯,也让他见证了金坛刻纸从默默无闻到蜚声海内外的光辉历程。


夏腊凤

1955年,杨兆群出生在金坛竹林镇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在浴室做挑水工,母亲烧茶水炉,这是一个看似和刻纸没有任何瓜葛的家庭。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杨兆群却和刻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杨兆群的邻居住着一位老太太叫夏腊凤,以剪鞋花售卖为生,当年就是她带着杨兆群走上了剪刻纸的道路。

剪纸作品

杨兆群很快就被这项民间手艺迷住了,但是一件刻纸作品的完成并不容易,要经过构思、画稿、叠纸、刻制、装裱等诸多工序,不懂的时候,杨兆群就到处请教,夜以继日的练习,让他的刻纸技艺日渐熟练。

1973年,金坛文化馆举办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杨兆群突发奇想,用当时流行的戏剧人物为素材,创作了一套人物刻纸作品。最后这张作品入选了金坛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而且是摆在最前面的一幅。这次获奖,使杨兆群顺利进入金坛文化馆学习。

1976年杨兆群获奖

1976年,凭借作品《大干促大变,普及大寨县》入选全省农民画展,杨兆群崭露头角,也让金坛文化圈看到了刻纸的美好前景。

《水乡盛开大寨花》获奖

《江南抗日之春》获奖

伴随着金坛刻纸的繁荣,作为刻纸的主创人员,这一时期也成了杨兆群创作的高产期。1977年,杨兆群参与创作的刻纸作品《水乡盛开大寨花》入选当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江南抗日之春》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被江苏美术馆收藏。

1982年,杨兆群开始考虑婚姻大事,但是因为在城里没有住房,杨兆群不得不回到老家,在当地电影院做管理和宣传工作,但是杨兆群对刻纸依旧初心不改。他创造性地在幻灯片上面刻的一幅计划生育主题的作品《春到十里湾》,获得了了江苏省的二等奖。

1992年,金坛服装厂经营困难,因为在基层电影院的出色表现,杨兆群被调进了服装厂做管理工作。1995年,企业改制,杨兆群华丽转身,凭借出众的经商能力,几年时间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工作上离刻纸越来越远的杨兆群,仍然不忘继续关注和支持金坛刻纸的发展。

杨兆群

2000年以后,企业经营步入正轨,杨兆群把服装厂交给了弟弟打理,自己则创办了金坛剪刻纸文化公司,开始专心从事刻纸技艺的研究和刻纸产品开发。杨兆群刀法细腻、刻工娴熟,绝少有废品,很快就在当地圈内赢得了”杨一刀”的雅称。

镂空玻璃

杨兆群刻纸作品《晚作》

专利证书

出国表演期间,杨兆群发现,西方建筑的彩色玻璃花窗有一种独特的镂空视觉效果,值得借鉴,于是,他创造性地设计了立体感强的剪刻纸作品装裱镜框,并且申请了专利证书,这让中国的剪刻纸作品第一次真正实现了镂空的艺术效果。

作品:《丰收的喜悦》

作品-鹊相会

就这样,在保留了金坛刻纸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杨兆群广泛学习、吸取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各种技法,创意别出心裁,构图精巧雅致,造型生动简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他的作品,也就此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


《从雅典到北京》,他让金坛刻纸蜚声海内外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杨兆群萌生了为奥运献礼的想法。2004年,他组建了一支5人创作小组,开始长达4年的巨幅刻纸创作。为收集第一手资料,杨兆群多次自费赴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实地考察。

刻纸作品《从北京雅典》局部1

刻纸作品《从北京到雅典》局部2

萨马兰奇回信原件

收藏证书

经过5位刻纸艺术家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2007年12月,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终于创作完成。这幅长29米、高2.008米,构筑了百年奥运灿烂历史的作品一经展出,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2008年7月29日,这幅巨幅奥运长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金坛刻纸《龙城古运河》亮相首届运博会非遗展

刻纸作品《大运河》局部

奥运长卷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杨兆群做巨幅刻纸作品的决心。

2018年,杨兆群开始策划百米刻纸长卷《大运河》,他将大运河沿线四省两市的十位剪纸艺术家组织在一起,通过剪纸的形式和不同的地域特色,丰富呈现出大运河壮观的历史风貌。2019年5月,其中的常州段作品《龙城古运河》在江苏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一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证书

杨兆群被评定为金坛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近半个世纪的刀耕不辍,传承创新,以杨兆群为代表的金坛刻纸艺术家,在创作道路上闯出了一条新路,让金坛刻纸这朵乡土奇葩变得更加绚丽夺目。2008年6月,金坛刻纸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杨兆群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


和时间赛跑,他用影像记录濒危的民间刻纸艺术。

寻访现场

寻访现场

寻访现场

2010年,杨兆群开启了寻访100位中国民间剪纸老艺人行动计划,搜集他们的剪纸精品,并用影像记录他们的剪纸技艺。

2012年,在甘肃开会的杨兆群得知83岁的陕西的剪纸老艺人刘兰英身体状况不太好,连夜赶往570多公里外的陕西延长县,寻访这位老艺人。遗憾的是,就在杨兆群离开陕西延长后不久,刘兰英老人就去世了。这也让他更加意识到时间的紧迫,不得不加快了寻访的脚步。

近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十余个省份,寻访了61位老艺人,其中多位剪纸老艺人已相继离世。一路走来,杨兆群累计行程达数十万公里,花费资金数十万元。寻访的过程异常艰辛,年过半百的杨兆群却乐此不疲,动力十足。

老艺人作品

老艺人作品

老艺人作品

创办《当代剪纸家》

经过多年的寻访,杨兆群搜集、保存了大量珍贵素材和45000多张剪纸作品。收集来的每一份作品,他都要拍照、整理归类,出版成册。杨兆群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让这些作品得以妥善的保存。

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开幕

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现场

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

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

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

2018年6月,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展开幕,展出了包括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人高凤莲、张华女等众多剪纸老艺人的作品,很多藏在深闺无人知的精美剪刻纸作品的出现,让观众对中国剪纸有了全新的认知。

2018年11月,因为在抢救民间剪纸艺术上所作出的突出奉献,杨兆群当选“中国好人榜”。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收藏证书

获奖证书

杨兆群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剪刻纸博物馆,让他收藏的大量剪纸艺术品能够散发出更大的光辉。让人欣慰的是,2019年,剪刻纸博物馆已通过当地政府的立项!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一个集中展现中国剪刻纸技艺、传播剪刻纸文化的胜地。

刀耕不辍著巨作,万里寻访人未歇。

学艺、传艺50载,不变的是一份执着和毕生的坚守。

杨兆群说,刻纸就是他的“女儿”,他会守护一辈子。

作品:《华厦一家亲 同为圆梦人》,作者:杨兆群

作品《八节康宁》 作者:杨兆群

作品-道法自然 作者:杨兆群

作者:杨兆群

作品-四季花仙子 作者:杨兆群

作品-友好城市 作者:杨兆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