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体积越大的害虫越容易被消灭,而像蚜虫、蓟马、粉虱等体积越小的害虫,反而像“打不死的小强”,让生产者甚为头疼。虽然通过轮作倒茬和改善通风等栽培环境条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危害程度,但是在长期施用农药,造成一些体积较大的天敌昆虫数量大幅萎缩的背景下,施用药剂进行防治,就成为便捷高效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蚜虫取食
小虫子的生存法则蚜虫、白粉虱、蓟马这些小型害虫,之所以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类灭虫火力的压制下,仍能子子孙孙千秋万代,很大原因在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
比如蚜虫,食物充足并且温湿度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可以繁殖10-30代,每一只蚜虫在完成生命周期之前,产卵量可达到30000只,这些卵孵化出来之后绝大多数都发育成雌性蚜虫,而这些雌性蚜虫可以在不和雄性蚜虫交配的情况下,通过孤雌生殖来继续繁衍后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由此给蔬菜造成的威胁不言而喻。
在优胜劣汰的残酷自然法则之下,蚜虫不仅进化出了适应高温和严寒等严酷自然环境的能力,而且在与人类生产相伴的过程中,也进化出了与*虫剂斗智斗勇的能力。大家会发现,啶虫脒、吡虫啉等这些防治小虫的常规药物,在喷施一两次之后,往往效果就出现明显下降。
瓜蓟马
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比如基因突变,在抗药性较差的个体被消灭后,在庞大群体数量背景下,原本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对药剂抗性较强但数量较小的个体,很快会通过强大的繁殖能力壮大成优势种群,这样一来原来的药剂,就会面临功力尽失的问题。
除了基因突变以外,为了逃过农药的打击,蚜虫自身的免疫力也会在世代交替中逐渐得到加强,同时自身的解毒功能也会提升,还会会通过加厚表皮来阻挡药剂侵袭,小虫子的求生欲可谓拉满。
蓟马成虫
小虫子,大隐患蚜虫、蓟马、粉虱,三种典型的小型害虫,迁飞能力不同,生活习性也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刺吸式口器,喜欢取食营养丰富、鲜嫩多汁的嫩叶嫩茎,因此蔬菜的幼嫩组织也就常常成为它们聚餐开派对的重要场所。
被取食后的叶片,叶肉组织遭到破坏,叶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光合作用能力随之下降,生长速度严重下降甚至停止,进而造成受害组织部位营养不良,叶片颜色变浅、发黄、呈点状坏死,并伴有卷曲,叶片变薄,幼嫩果实停止发育或较大果实失去光泽降低商品性。
蓟马危害叶片
在蚜虫和粉虱取食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油状排泄物,随着群落的加大,这些排泄物会布满它们取食的部位,这样就会导致蔬菜的叶片无法接收到光照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结果就是蔬菜因缺少有机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而生长受阻、产量形成受阻。
这些刺吸式口器的小虫子,除了自身危害蔬菜以外,还是传播更令生产者头疼的病毒病的主要帮凶,植物病毒病的传播需要植株上新鲜的伤口作为入口,而蚜虫、粉虱等在取食过带有病毒的组织后,在迁移到健康组织上进行取食,就完美完成一个病毒传播过程,而病毒病,一旦发生是无法通过喷施药剂等手段来进行灭除的,药剂防治,也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用好“*虫一哥”事半功倍目前从药剂防治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害虫来说,效果较为理想的是烟碱类*虫剂噻虫嗪,不过,要让天资过虫的噻虫嗪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用法上,就不能局限于常见的叶面喷施,通过滴灌入土和土壤处理,是更为高效彻底的选择。
噻虫嗪在进入土壤溶液后,可以随着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进入到蔬菜植株体内,以此可以实现药剂在植株体内的均匀分布,蚜虫、粉虱、蓟马不论是在哪个部位取食,都能起到*灭作用,具体用法是在发现有害虫危害迹象时,结合者田间供水,每亩地用250ml的30%噻虫嗪悬浮剂,注意要确保先将药剂稀释均匀后再加入。
这种方法是在蔬菜秧苗定植或播种整地时施用,具体做法是每亩用约3斤的噻虫嗪颗粒与营养土充分混匀,然后均匀撒施在起垄前的地面或者定植穴内,这种方法对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有一定作用,并且药效可以持续大约半年,基本上覆盖了大多数蔬菜的整个生长采收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栽培过程中的虫害防治压力,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防治方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