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这篇文章1918年5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上,抨击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作者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书名:《觉醒时刻》
作者:鲁 迅等
出版:中国画报出版社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我们熟悉的鲁迅、胡适、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瞿秋白等先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今天的这本书有16位先生的48篇经典作品,有小说、随感、诗歌、论文等,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他们。除了鲁迅、胡适、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瞿秋白,还有闻一多、邓中夏、梁启超、易白沙、赵世炎、沈尹默、高一涵、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先生犀利的文风,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愤怒,他们对年轻人的麻木心急如焚,恨铁不成钢,他们对当局的昏庸无道痛心疾首……
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在那危急关头,提醒年轻人:“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最黑暗的时刻,胡适鼓励大学生们,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他鼓励年轻人: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谈到教育,蔡元培说:教育者非谓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高一涵则说:无人民不成国家,无权利不成人民,无自由不成权利。
读史使人明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迷信的同时,提出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对中华民族来说,便是最伟大的功德。
作为先知先觉者,他们不惧生死,探寻救国之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纵使不明归途,仍不惧险阻。
这些开天辟地、振臂一呼的先生们,史书上寥寥几笔,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生。对于这些伟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