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商业智慧有哪些?」查理芒格最重要的三场演讲系列

「最有用的商业智慧有哪些?」查理芒格最重要的三场演讲系列

首页休闲益智立方塔冲浪者更新时间:2024-04-29

这是我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的第二篇三场演讲的的系列,我还整理他的生平以及非常好的通用性观点以及他的书单,可以点击查看,适合反复阅读

如果只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硬凑起来,那么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所以始终一直在说的多元模型,有哪些分类呢?

1.数学,除了复利原理,还有基本的排列组合,显然还是会计学,

2.硬科学和工程学,大多数人没必要精通统计学,我虽然不能准确说出高斯分布的细节,不过我知道它分布形态,工程学里的断裂点理论非常强大

3.生物学和生理学,我们大家毕竟在基因构成方面都是相同的。

4.心理学,人类的感知器官有时候会短路,大脑的神经线路并非是畅通无阻的,那些懂得如何利用这种缺点,让大脑以某种错误方式运转的人能够使你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双规分析,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一种方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另一种方法是评估哪些因素造成潜意识结论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结论。

微观经济学,经济确实很像生态系统,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微观经济学首先说了规模优势,举了几个例子

1.几何学得以证明,建造一个油罐,油罐表面所需的钢铁以平方速率增加,油罐的容量以立方速率增加

2.广告,有足够财力使用新的广告手段,你卖出的产品多,才能够承担高昂的广告费,你的规模优势,是一种信息优势,别人知道你,你获得了知悉与信任的背书,你促使你的品牌或者产品在比竞争对手贵一点的情况下,也愿意选择你

但同时,这种规模优势来自心理学,他带来的是社会认同,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也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3.经过长期竞争之后,一方会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我的发行量占到了绝大多数的份额,我就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广告,因为我拿到了绝大多数的广告,进一步扩张我的发行量,达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4.规模优势也有劣势,对方更加专业,他们的效率就会比我们高,形成一个更有效的系统,从名字上你都可以听出来,就是《星期六晚报》*了,但是《越野摩托》有自己的粉丝,他们关注它,对他们来说,它就是生活的意义,成为他们的必需品,它的利润会让你们流口水,所以缩小规模,加强专业化程度能够给你带来巨大优势,大未必就是好

企业变大之后,就会出现官僚机构的作风,这种作风会造成敷衍的情况,这是人类的本性,比如西屋电器,愚蠢的放出几十亿美元贷款给房产开发商

顺带还提出来一条心理学原则——巴甫洛夫联想,如果人们说了你不想听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生出抵触情绪,你必须训练自己摆脱这种反应,比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刚出现的时候,整个市场都由他主导,他不喜欢逆耳忠言,他的手下很快就发现这点,你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编织的世界里,这绝对不是唯一的例子,企业高层严重失控的情况很普遍

5.规模经济的优势,连锁店非常有趣,连锁店的发明,你得到了巨大的采购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降低商品的成本,那些连锁店就像大量的实验室,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实验,你变得专门化了。

沃尔玛在这个连锁店的游戏里,玩得比谁都努力,实际上他没有创新,他只是照搬其他人做过的所有聪明事,他更为狂热地去做这些事,更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员工,在他身上看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多大的威力

6.在这个模式下,有一个问题我们很困惑,许多市场最终变成两三个甚至五六个,有的市场当中每家都能赚到钱,有的市场下,没有一家能赚钱,像机票这个行业,航空公司一直是负利润,而像麦片行业,几乎所有公司都能赚到15-40%的利润,很明显,麦片行业里存在着品牌认同的因素,这是航空业所缺乏的

当然,在微观经济学里,你们还会看到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概念,我年轻时,觉得专利权很不划算,投入的钱比得到钱多,法官倾向否认专利权,很难判断哪些是创新,哪些是仿造,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法律没有变,管理部门变了,现在非常支持专利权

当然,商标向来给人们赚很多钱。如果有个很著名的商标,对一个大企业来讲那可是件很棒的事情。

特许经营权,在机场开设了唯一的一家食品店,还有专属的客户,那么你就拥有了某种小小的垄断。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大多数人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但像巴菲特这样的家伙就想通了。

比如当初我们做低端纺织品,那种无特性的商品,有天有个人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纺织机,是现在纺织机效率的2倍,巴菲特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只有把工厂关掉了

为什么?新技术会为你节约多少成本,但是并意味着你利润将提升,如果你不断购买一些三年内可以收回成本的新玩意,做了20年之后,你的年均回报率只有4%,并不是机器不好,只是节省下来的钱没有落到你手里,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初级,可是经常被人忘记

微观经济学中还有个模型也很有趣,当新的行业出现,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如果你是先行者,就会遇到一种冲浪模型,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在那里,他就能够冲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

这里举一个例子,帕森特是一个小零售商,没赚到什么钱,有一天,有人卖给他一台早起的收款机,他把它放到商店的收银台,立刻扭亏为盈,店里的职员想偷钱就难多了,帕森特非常聪明,他的想法就是我要做收款机生意,他冲上了浪尖,他拥有最好的销售系统,最多的专利,其他一切都是最好的,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大猩猩也能明白,在当时入股帕特森的

公司完全是百分百赚钱的事情。当然,这正是投资者寻找的良机。在漫长的人生中,你只要培养自己的智慧,抓住一两次这样的好机会,就能够赚许许多多的钱。总而言之,“冲浪”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式。

沃伦和我都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拥有任何大的优势。实际上,我们认为我们很难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科技行业的发展的实质。所以我们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正视我们个人的知识缺陷。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用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讲完普世智慧,接下来说说选股的艺术

很难有哪个选股人能够光靠聪明和勤奋而获得比市场的平均回报率高出很多的收益。确实,平均的结果必定是中等的结果。从定义上来说,没有人能够打败市场。正如我常常说的,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答案是:市场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

举一个赌马的例子,一匹负重较轻、胜率极佳、起跑位置很好的马,非常有可能跑赢,赔率是2赔3,一匹胜率糟糕、负重过多的马,这个道理就算是傻子也能明白。劣马的赔率是1赔100,而好马的赔率是2赔3。那么利用费马和帕斯卡的数学,很难清清楚楚地算出押哪匹马能赚钱。股票价格也以这种方式波动,所以人们很难打败股市。

然后马会还要收取17%的费用,一个赌马的人再精明,就算他每个赛马季能够赢10%的利润,扣除上缴的17%的成本之后,他仍然是亏损的。不过确实有少数人在支付了17%的费用之后仍然能够赚钱。他们投注的次数不多,只在发现定错价格的赌注时才会出手。

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他们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起初是格雷厄姆的信徒,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慢慢地,我们培养起了更好的眼光。

格雷厄姆使用了私人拥有价值的概念,也就是说,应该考虑如果整个企业出售(给私人拥有者)的话,能够卖多少钱。在很多情况下,那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然后,你再把股价乘以股票的份数,如果你得到的结果是整个售价的三分之一或更少,他会说你买这样的股票是捡了大便宜。即使那是一家烂企业,管理者是个酗酒的老糊涂,每股的真实价值比你支付的价格高出那么多,这意味着你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你如果得到这么多额外的价值,用格雷厄姆的话来说,就拥有了巨大的安全边际。

人们逐渐变得聪明起来,那些显而易见的便宜股票消失了。你们要是带着盖格探测器在废墟上寻找,它将不再发出响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信徒们作出的反应是调整他们的盖格探测器的刻度。实际上,他们开始用另一种方法来定义便宜股票。

但是请注意,你看IBM不能或者不去这么做。看看当年IBM由于世界上主流科技发生变化,加上它自身的市场地位下降,决定削减员工的规模时,它的资产负债表上是没有资产的,也就是说现金流,账面金额不足以做股票金额的支撑,也就不存在这种便宜股票的说法了。

我们发现,有的股票虽然价格是其账面价值的两三倍,但仍然是非常便宜的,因为该公司的市场地位隐含着成长惯性,它的某个管理人员可能非常优秀,或者整个管理体系非常出色等等。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对于个人而言,做到长期持有几家伟大公司的股票而什么都不用做的地步有许多巨大的优势:你付给交易员的费用更少,听到的废话也更少,如果这种方法生效,税务系统每年会给你1%~3%的额外回报。

如果你们打算进行一项为期30年、年均复合收益为15%的投资,并在最后缴纳35%的所得税,那么你们的税后年均复合收益是13.3%。每年赚了15%之后缴纳35%的所得税,那么你们的复合回报率将会是15%减去15%的35%——也就是每年的复合回报率为9.75%(15%-15%×35%=9.75%)。所以两者相差超过了3.5%。而对于为期30年的长期投资而言,每年多3.5%的回报率带来的利润绝对会让你们瞠目结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