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首唐诗为何让你学到上头

48首唐诗为何让你学到上头

首页休闲益智乐乐太空杀更新时间:2024-11-14

上映4日,突破2.86亿元票房,豆瓣评分达8.1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自7月8日正式上映以来,话题不断。这部长达168分钟的动画电影以全新的思路,呈现出一幅由唐诗浸染而出的绚烂画卷,并于其中探讨了颇具深意的人生旅程。

让人诧异的是,《长安三万里》热映,掀起一股学习唐诗和历史的热潮。一时间,“学习型观影”成了人们观影的统一姿势。影片中,48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使观众在观看中得以不断吸收盛唐文化和唐诗名篇。

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更能感受到这部影片的“后劲”有点大:《观前小知识,长安三万里中的48首诗,整理出来了!》《读完这两本书,更能看懂长安三万里》《长安三万里诗词汇总》……各种关于影片的“预习”“复习”资料层出不穷。

一部动画片,怎么就突然点燃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有人说,只有通过“学习型观影”,才能理解影片中的人生况味;也有人说,这样的观影体验,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看剧情、看画面、看热闹……无论如何,《长安三万里》的出现,让“学习型观影”这种独特的观影方式浮出水面。

是观影更是上课

当李白、岑夫子、丹丘生等人如精灵般恣意飞向彩云之时,“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有了画面感;当恢弘的盛唐长安,呈现在眼前的时候,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一部《长安三万里》,让多少儿时背诵的唐诗,就此幻化成了眼前的实景。或许,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换一种方式,重读唐诗——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从高适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与李白之间跨越数十载的情谊,以及在那个璀璨的大唐盛世下诗人们寻梦理想的壮美篇章。观众看到传统文化在瑰丽动画场景中的一次盛放,也望见李白、杜甫、王维那一串熠熠生辉的名字从书中走进大银幕铺开的文化长卷。

主创团队表示,历史文化是很立体的,承载了很多精神和故事。这些大诗人们曾经也年轻过,他们也一路成长、在波澜壮阔的盛世大唐背景下追求理想,遇到挫折。他们都是鲜活的人。主创团队希望,通过电影让大家看到创作这些千古名句的诗人们各自的情感和故事。

导演谢君伟提到,自己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一次在背“春眠不觉晓”,他自然地接上“处处闻啼鸟”,一代一代人因为这些文化产生了很多共鸣。7月8日晚8时,记者来到杭州滨江的一家imax影厅观看电影,两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相约而来。“早就听说片中有很多古诗词,想着带孩子来看看。”

集合海量的诗词资源,许多观众自发做起了“观影笔记”。

网友hanyuen提到,如果把《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教材来看,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在看电影前进行课前预习,然后观看电影,“课”后对里面的诗再进行巩固理解。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整理出全片中出现过的48首唐诗,互相分享“自制教材”。

它不仅是文学课,更是一堂人生课。电影在扬州点映时,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将它作为送给毕业生最后的一节课。她说:“它有很多来自我们书本上的人物和历史。我想告诉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就像电影中的高适一样,‘莫愁前路无知己’,只要你们坚持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

电影这样传播知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影视作品第一次点燃人们的学习热情。近年来,不少影片让观众有过观前预习、观后复习的体验。

比如2014年上映的科幻片《星际穿越》,就引发了人们对于虫洞、时空穿梭、引力波、相对论的兴趣。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呈现的太空电梯、引力弹弓、量子计算机等,也引起广泛讨论。

这些科幻片的热播,让看似枯燥的物理知识走入大众视野。影片热映时,不仅有热心影迷专门从教科书、网上梳理相关科学知识对更多人进行科普,更有网络博主专门就其中的一些热门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流浪地球2》热映的时候,B站博主“做视频的洛唐”就专门制作一个视频,分析太空电梯的建造原理。

如果说上述影片可能是为了讲好故事而“无心插柳”,那么有的影片则纯粹是为了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表达而“有心栽花”。

人类的情绪,是怎样产生和运作的?皮克斯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将人的情绪具象化为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等5个小人,他们在小女孩莱莉的脑海里共同生活。一部动画片,就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心理学教程。它让我们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并左右人的选择,更让我们知道只有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将注意力从剧情转移到影片中的知识点上来,或许,这正是“学习型观影”的真谛。回到《长安三万里》中,有影迷甚至提出了一套“学习型观影”的方法论——

首先,及时记录。遇到知识点,随时记录下来。

其次,查找资料。对影视作品中感兴趣的或第一遍没有看懂的知识点,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或请教专业领域人士的方式,及时弄懂弄通,拓宽知识面。

最后,巩固标记。如果发现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在书本或课本上出现过的知识点,可以把剧名标注在旁边,记得更牢。

怎样的影片让你爱上学习

人们为什么热衷在影视作品中学习,值得探究。

在记者看来,“学习型观影”首先有一个大前提:主创人员对于知识必须有着足够的尊重,甚至是敬畏。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文学、科技,甚至心理学,创作者都应有一定的素养和专业精神。

比如,《星际穿越》聘请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作为科学顾问。《星际穿越》中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的黑洞,正是根据基普·索恩提供的公式制作出来的。而他本人更在影片上映3年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头脑特工队》也专门邀请研究情绪的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作为科学顾问。

《长安三万里》在创作过程中,也充分尊重史实和传统文化。该片通过大量历史考证,还原唐代的礼仪、服饰、建筑、社会风俗等细节。为打造出千年前的大唐盛景,主创团队不仅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观摩长安城的复原图,查阅唐代文化相关书籍,拜访专家、学者,同时还前往潼关等地采风,力求通过这部电影带领观众“梦回大唐”。比如,身姿丰腴的玉真公主,身上的项链、头饰有出土文物作为参照;片中的叉手礼、柘枝舞,甚至李白和高适在野地里的相扑,都是有史料可循的。

因此,只有知识点够硬,才能经得起推敲和反复探讨,经得起“学习型观影”的考验。

其次,不能忘了影视创作者的老本行——讲好故事的能力。要让观影者心甘情愿地学习,就要让人们主动走进电影院。《长安三万里》诵的是诗,讲的却是长安和那个时代。影片没有拘泥于古诗本身,而是通过高适和李白各自不同的际遇,讲述了一个恢弘、浪漫又跌宕的岁月故事。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说,电影充满了血性与率性、诗意与诚意。在电影里,我们不仅看到李白、杜甫、高适这些熟悉的诗人,更看到中华文化的精神。我们都是沉浸在中华文化中的一分子,所以电影里很多唐诗的细节能激起我们的情绪共鸣、文化共鸣,让我们感动。

事实上,这也给了当下不少科普题材读物、科教片很好的启发。如果书中的卡通人物只是机械地讲解科学知识,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和情节,那就无法引起孩子们足够的阅读兴趣。

最后,“学习型观影”也是创作者和观众的一次双向奔赴。它不仅提高观众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需要创作者深度参与到这种学习中来,提高互动性。为了配合《长安三万里》上映,官方专门编制3本配套读物——《长安三万里艺术画集》《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长安诗选》。其中,《长安诗选》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韩潇撰写,收录了影片中的40多首诗,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盛唐繁华和长安气象。

《流浪地球2》上映后,也出版了《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书中不仅有电影制作全记录,更有用10万字阐释的“流浪地球世界观”,这部分内容集结清华大学、中科院等20余位科学顾问的智慧。

“学习型观影”的出现甚至走红,正说明人们乐于学习,而恰恰是《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这样尊重历史文化、敬畏科学知识的影片还不够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经得起”学习的影片涌现。

作者:陆遥

来源: 浙江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