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首页休闲益智兰尼越狱更新时间:2024-04-26

西方哲学是指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和著作。从历史上看,这一术语是指西方文化的哲学思维,始于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哲学”(Philosophy)一词本身起源于古希腊词汇“φιλοσοφία”,字面上是“爱”和“智慧”。

一、古代西方哲学

古代西方哲学的范围包括今天所理解的哲学问题;但它也包括许多其他学科,如纯数学和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

苏格拉底以前

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对宇宙学很感兴趣;宇宙的本质和起源,而拒绝对这类问题的神秘答案。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世界的起因或首要原则。

第一个公认的哲学家,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公元前625年生于爱奥尼亚(Ionia)。他把水确定为“本源”,声称“一切皆水”。

爱奥尼亚(Ionia),小亚细亚(Asia Minor)西部是‬早期希腊哲学的发源地。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年出生),来自爱奥尼亚海岸外的萨摩斯岛,后来住在意大利南部(大希腊)的克罗顿。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皆数”,与之前的爱奥尼亚人相比,他们给出了正式的解释。这个团体在音乐中发现了辅音音程,使和谐的概念在哲学中得以确立,这说明对立的事物可以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他们也相信轮回,灵魂的转世。

不像其他相信本源可以转化为多种事物的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认为,世界必须是单一的、不变的和永恒的,而任何暗示相反的东西都是一种幻觉。

埃利亚的芝诺(Zeno)阐明了他著名的悖论,通过证明它们是不可能的,来支持巴门尼德关于多元化和变化(在运动方面)的幻觉的观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声称一切都在不断变化,著名地指出,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恩培道克勒斯(Empedocles)可能是巴门尼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共同成员。他声称,本源实际上是由多个来源组成的,从而产生了四大经典元素模型。这些又被爱和冲突的力量所作用,创造了构成世界的各种元素的混合物。

另一种关于本源受外力作用的观点是由同时代的阿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提出的,他认为是理性,精神造成的。

留奇珀斯(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原子论来解释宇宙的基本本质。乔纳森·巴恩斯(Jonathan Barnes)称原子论是“早期希腊思想的巅峰”。

除了这些哲学家之外,诡辩家还包括修辞学老师,他们教学生就问题的任何一方进行辩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没有具体的观点,但总体上提倡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最具影响力的诡辩哲学家之一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暗示不存在客观真理。这也适用于伦理问题,普罗泰戈拉认为法律不能被认真对待,因为它们总是在变化,而安提芬(Antiphon)则主张传统道德只有在社会中才应遵循。

古典时期

古希腊哲学的古典时期以苏格拉底(Socrates,470-399 BC)及其后两代学生为中心。

苏格拉底经历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情,他的朋友凯勒丰(Chaerephon)拜访了德尔斐的神谕所,在那里,皮西亚(Pythia)告诉他,在雅典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了解到这一点,苏格拉底随后花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雅典询问任何愿意接受他的人,以调查皮西亚的主张。苏格拉底发展了一种批判性的方法,现在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来检验人们的观点。他专注于人类生活的问题:幸福、正义、美、真和美德。

虽然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什么留传下来,但他的两个门徒,柏拉图(Plato)和色诺芬(Xenophon),写下了一些他的对话,尽管柏拉图在一些对话中也把苏格拉底作为虚构的人物。这些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显示了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来考察哲学问题。

苏格拉底的质疑为他招来了敌人,他们最终指责他亵渎神灵,腐蚀年轻人。雅典民主审判了他,被判有罪,并处死刑。尽管他的朋友们愿意帮助他越狱,苏格拉底还是选择留在雅典,遵守自己的原则。他的死刑包括喝毒芹。他死于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Plato,428/427 或者424/423-348/347 BC)创立了柏拉图学派和柏拉图哲学。正如苏格拉底所做的那样,柏拉图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这使他产生了关于什么是知识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认识论问题。柏拉图认为感官是虚幻的,不可信,用洞穴的寓言来说明这一点。他认为知识必须来源于永恒、不变和完美的对象,这导致了他的形式理论。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声称“哲学是柏拉图的脚注”。

苏格拉底还有其他几个学生也建立了哲学学派。其中有两个是短命的:埃雷特里安学派,由埃利斯的斐多(Phaedo)创立,和麦加拉的欧几里德(Euclid)创立的麦加拉学派。另外两个学派是持久的:由安提西尼斯(Antisthenes)创立的犬儒主义(Cynicism)和由阿里斯蒂普斯(Aristippus)创立的昔兰尼主义(Cyrenaicism)。犬儒主义者认为生活的目的是在美德中生活,与自然相一致,拒绝一切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传统*,过着一种不受所有财产支配的简单生活。昔兰尼主义提倡一种几乎与愤世嫉俗者相反的哲学,他们赞同享乐主义,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尤其是即时的满足;人们只能知道他们自己的经历,除此之外,真相是不可知的。

古典时期最后建立的哲学学派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 BC))创立的逍遥学派(Peripatetic School)。亚里士多德广泛地写了哲学关注的话题,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动物学、形而上学、美学、诗歌、戏剧、音乐、修辞学、政治和逻辑。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第一类型的逻辑试图分类每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他的认识论包含了经验主义的早期形式。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是诗意的隐喻,其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对变化的解释。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四个原因模型来解释变化:物质、效率、形式和最终,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为所动的动者”。

他的伦理学观点将“幸福”定义为终极的善,因为它本身就是善。他认为幸福可以通过按照人性生活来实现,即与理性和美德一起生活,并将美德定义为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最高的艺术,因为所有其他的追求都是从属于改善社会的目标。国家应该致力于通过休闲、学习和沉思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追求理性和美德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教导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古代西方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希腊化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对后来几乎所有的西方和中东哲学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希腊和罗马哲学

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延续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和犬儒主义,并出现了新的哲学,包括皮隆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新毕达哥拉斯主义。柏拉图主义也继续发展,但有了新的解释,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学术怀疑主义和帝国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希腊哲学传统对罗马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帝国时代,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主义尤其流行。

不同的哲学流派提出了不同的、相互冲突的获得幸福的方法。对于一些学派来说,它是通过内在的手段,如平静、静心、无欲或冷漠、这可能是由于时代的不安全感增加造成的。犬儒主义者的目标是要有勇气和自我控制,按照自然而活,反对传统。这直接启发了斯多葛主义的创始人,基提翁的芝诺,他接受了坚定和自律的犬儒主义理想,但将冷漠的概念应用于个人情况,而不是社会规范,从对后者的无耻蔑视转变为对社会责任的坚决履行。“顺应自然生活”的理想也在继续,这被视为通往幸福的途径,在这个例子中,它被定义为摆脱恐惧和*的自由,需要选择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因为生活质量是建立在人们对它的信念之上的。

古利奈人和伊壁鸠鲁人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昔兰尼人是享乐主义者,他们认为快乐是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美好,尤其是身体上的快乐,他们认为这种快乐比精神上的快乐更强烈,更令人向往。伊壁鸠鲁的追随者也把“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确定为人生的最终目标,但指出“我们不是指挥霍或感官享受带来的快乐……我们指的是身体上没有疼痛,精神上没有烦恼。这将享乐主义带回了对静心的研究。

后古典西方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思路是怀疑论的问题。艾利斯的皮洛(Pyrrho)是一位德谟吉特哲学家,他跟随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前往印度,皮洛在那里受到了佛教教义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三大存在标志。回到希腊后,皮浪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皮洛主义。皮洛主义认为,一个人对不明显的事物(即教条)的看法,会阻止他达到静心的状态。皮洛主义使用“暂停判断(epoché)"来达到静心状态。在阿西拉斯成为学院院长后,他将怀疑主义作为柏拉图主义的核心原则,使柏拉图主义几乎与皮洛主义相同。

在阿西西劳斯之后,学术怀疑论与皮洛主义分道扬镳。学院派的怀疑论者并不怀疑真理的存在;他们只是怀疑人类有能力获得它。他们的观点是基于柏拉图的《斐多篇》,其中苏格拉底讨论了知识对凡人来说是不可获得的。

随着阿斯卡隆的安条奥库斯(Antiochus)学派的怀疑主义时期的结束,柏拉图思想进入了中柏拉图主义时期,吸收了逍遥派和斯多葛派的思想。更极端的融合是由阿帕美亚的努米纽斯(Numenius)完成的,他将其与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结合起来。同样受到新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首先是普罗提努(Plotinus),认为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宇宙有一个单一的原因,因此必然是单一的精神。因此,新柏拉图主义本质上成为一种宗教,并对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世纪西方哲学

大约从5世纪持续到15世纪后期(中世纪),西方哲学大致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延伸到文艺复兴。它的定义部分是由于古典希腊和希腊哲学的重新发现和进一步发展,部分是由于需要解决神学问题,并将当时广泛传播的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教义与世俗的学习相结合。这一时期讨论的问题包括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上帝的存在和统一、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对象、知识、共性和个体化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一个杰出人物是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西方基督教中最重要的神父之一。奥古斯丁采纳了柏拉图的思想并把它基督教化了。他的影响主宰了中世纪哲学,也许直到该时代的结束和亚里士多德的文本的重新发现。在13世纪之前,奥古斯丁是大多数哲学家首选的出发点。在他的哲学中涉及的问题是邪恶,正义的战争和什么是时间。关于恶的问题,他认为恶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必然产物。当提出的自由意志和神的预见不相容的问题时,他和波伊提乌都通过论证上帝没有看到未来,而是完全站在时间之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是经院哲学,它与其说是一种哲学或神学,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因为它非常强调辩证推理,通过推理来扩展知识和解决矛盾。经院学派的思想也以严谨的概念分析和仔细区分而闻名。在课堂上和写作中,它通常采取明确的辩论的形式;从传统中引出的话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给出对立的回答,提出反对意见,反驳反对意见。由于强调严谨的辩证方法,经院哲学最终被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的研究。

经院哲学之父,坎特伯雷的安瑟姆(Anselm,1033-1109)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通过本体论论证中显而易见的逻辑结论得到无可辩驳的证明,根据上帝的定义,上帝是可想象的最伟大的事物,既然存在的事物大于不存在的事物,它必须是上帝存在,或者不是最伟大的可以想象东西(后者的定义是不可能的)。马尔穆捷(Marmoutiers)的哥尼罗(Gaunilo)对此进行了反驳,他将同样的逻辑应用到一个想象中的岛屿上,认为在某个地方一定存在一个完美的岛屿,使用同样的推理步骤(因此会导致一个荒谬的结果)。

波伊提乌(Boethius)还研究过共性问题,他认为共性并不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独立存在,但他仍然相信,与亚里士多德一致,它们存在于特定事物的实体中。另一个经院哲学的重要人物彼得·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将其扩展到唯名论(Nomalism)。唯名论指出(与柏拉图完全相反),共性实际上只是特定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的名称。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年3月7日),一位学术哲学家和托马斯主义之父,在中世纪基督教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受到新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并致力于调和他的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为了发展对灵魂的理解,他被引导去思考关于物质、事物、形式和变化的形而上学问题。他把物质实体定义为本质和偶然特征的结合,本质是物质和形式的结合,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人类来说,灵魂是本质。同样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他认为灵魂是不变的,独立于肉体。

其他中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包括约翰·斯考特斯·埃里尤金纳,吉尔伯特·德拉·波雷,彼得·隆巴德,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罗伯特·格罗塞特斯特,罗杰·培根,波纳旺蒂尔,彼得·约翰·奥利维,马格德堡的梅克赫提尔德,罗伯特·基尔瓦比,阿尔伯特·马格努斯,根特的亨利,邓斯·斯考特斯,玛格丽特·波雷特,但丁·阿利吉里,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奥克姆的威廉,让·布里丹,奥特库尔的尼古拉斯,梅斯特·埃克哈特,锡耶纳的凯瑟琳,让·格尔森和约翰·威克里夫。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7世纪,出现了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和圣托马斯的约翰等人物。

在中世纪,西方哲学也受到了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和格尔索尼德斯的影响;还有穆斯林哲学家阿尔金德斯、阿尔法拉比、阿尔哈曾、阿维森纳、阿尔加泽尔、埃文斯普斯、阿布巴塞尔、伊本·赫勒敦和阿威洛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

文艺复兴(15-16世纪)是中世纪和现代思想之间的过渡时期,古希腊哲学文本的恢复帮助哲学兴趣从逻辑、形而上学和神学的技术研究转向对道德、语言学和神秘主义的折衷调查。对经典和人文艺术(如历史和文学)的研究,在基督教世界中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学术兴趣,这种倾向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取代了中世纪对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兴趣,追随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使人性及其美德成为哲学的焦点。

从文艺复兴到早期/古典现代哲学,对话作为文艺复兴哲学家的主要写作风格,比如佐丹奴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年1月或2月-1600年2月17日)。他是意大利的多米尼加修道士、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宇宙学理论家和赫密斯神秘主义者。

四、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哲学”一词有多种用法。例如,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有时被认为是第一位现代西方哲学家,因为他将系统的方法应用于政治哲学。

相反,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 1650年2月11日)经常被认为是第一个现代西方哲学家,因为他的哲学基础是知识的问题,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启蒙哲学,其特点是越来越独立于传统权威,如教会,学术界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对知识基础和形而上学体系构建的新关注;从自然哲学中产生的现代物理学。

现代早期(17和18世纪)

西方哲学在其现代早期(也称为古典现代)时期的一些中心主题包括心灵的本质及其与身体的关系,新自然科学对自由意志和上帝等传统神学主题的影响,以及道德和政治哲学世俗基础的出现。这些趋势首先在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对扩大知识的新经验主义纲领的呼吁中明显地结合在一起,并很快在机械物理学和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笛卡尔)中找到了极具影响力的形式。

笛卡尔的认识论是以一种叫做笛卡尔怀疑的方法为基础的,在这种方法中,只有最确定的观念才能作为进一步探究的基础,进一步思想的每一步都要尽可能谨慎和清晰。这使他得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exist/cogito ergo sum)的格言,尽管以前的哲学家也提出过类似的论点。这成为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因为从个人意识世界到外部存在的现实的需要被广泛接受,直到20世纪。然而,他思想的一个主要问题仍然是身心问题。

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由巴鲁克·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提出的,他认为精神和身体是同一种物质。这是基于他的观点,即上帝和宇宙是同一的,包含了存在的全部。

另一个极端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他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体物质组成的,称为单子。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被认为是早期有影响力的理性主义者。

与笛卡尔相反,托马斯·霍布斯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认为一切都是物理的,他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感觉,而感觉是由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物体所触发的,思想是一种计算。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另一位经典的经验主义者,他的论证帮助经验主义超越了理性主义,成为普遍青睐的方法。他们和大卫·休谟一起,构成了“英国经验主义”的核心。乔治·伯克利同意经验主义,但他不相信创造感知的终极现实,而是主张唯物论和世界的存在是感知的结果。相比之下,剑桥柏拉图派继续代表着英国的理性主义。

在政治哲学中,争论通常始于对人性的首要原则的争论通过对没有社会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实验,一种被称为自然状态的情景。霍布斯认为这将是一种暴力和无政府状态,他称这种状态下的生活“孤独、贫穷、肮脏、粗野和短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他认为国家的主权者应该拥有无限的权力。相反,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个人享有自由的状态,但在形成社会时必须放弃一些自由(不包括那些被自然权利所覆盖的自由),但不会放弃到绝对统治的程度。

同时,让-雅克·卢梭认为,在自然界中,人们生活在一种和平舒适的状态中,社会的形成导致了不平等的上升。

现代早期的接近尾声通常被认为是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的系统尝试,他试图限制形而上学,为科学知识辩护,并将二者与道德和自由调和起来。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来自于先天推理,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知识来自于后天感官经验。康德认为,心灵使用先天理解来解释后天经验,以此来调和这些观点。休谟的哲学启发他采取了这种方法。休谟认为,心灵的机制赋予人们对因果的感知。

许多其他的贡献者是哲学家、科学家、医生和政治家。其中包括伽利略、皮埃尔·加森迪、布莱斯·帕斯卡、尼古拉斯·马莱布兰奇、安东尼·范·列文胡克、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艾萨克·牛顿、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孟德斯鸠、皮埃尔·贝勒、托马斯·里德、让·勒隆·达朗贝尔和亚当·斯密。

近代晚期(19世纪)

通常被认为始于关键的1781年,当时戈特霍尔德·伊弗雷姆·莱辛去世,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19世纪开始出现了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传统之间的分歧,前者更感兴趣的是形而上学的一般框架(在德语世界更常见),而后者专注于认识论、伦理学、法律和政治(在英语国家更常见)。

德国哲学在本世纪发挥了广泛的影响,部分原因是德国大学系统的主导地位。德国唯心主义者,如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和耶拿浪漫主义的成员(弗里德里希Hölderlin,诺瓦利斯和卡尔·威廉·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通过坚持世界是由理性或类似思维的过程构成,改变了康德的工作,这是完全可知的。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认为,历史是宇宙意识走向自我实现和自我实现的辩证旅程。灵魂的自我意识是绝对的知识,它本身就带来了完全的自由。他的哲学是以绝对理想主义为基础的,现实本身就是精神的。他的遗产分为保守的右派黑格尔派和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后者包括大卫·施特劳斯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主张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这启发了卡尔·马克思。

叔本华受到康德和印度哲学的启发。他接受了康德将世界划分为本体(真实的)和现象(表面的)现实的观点,但他不同意前者的可达性,认为它实际上是可以达到的。意志的经验是如何接近这个现实的,意志作为整个自然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表象。而弗里德里希·尼采认为这种意志的挫败是痛苦的原因,他认为权力的意志是授权的,导致成长和扩张,从而形成道德的基础。

杰里米·边沁创立了功利主义,这是一种基于"为最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的结果主义伦理,这是一种借鉴自凯撒·贝卡里亚的思想。他认为,在这方面,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吉祥微积分的应用来衡量其价值。他的助手詹姆斯·密尔的儿子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随后继承了他的思想。然而,与边沁对纯粹快乐的评价不同,密尔将快乐分为更高和更低的种类。

逻辑学开始了一段自该学科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进步时期,随着数学精度的提高,乔治·布尔(George Boole)和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工作为形式化推理打开了整个领域。其他的哲学家,他们开创的思想路线将继续塑造20世纪的哲学,包括:

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和亨利·西奇维克(Henry Sidgwick),他们分别在逻辑学和伦理学方面的工作,为早期分析哲学提供了工具。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们创立了实用主义。

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和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为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

五、当代(20世纪和21世纪)

当代学术哲学的三种主要途径是分析哲学、大陆哲学和实用主义。它们既不是详尽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

分析哲学

20世纪应对的是哲学话语中关于知识基础的一系列冲突所造成的剧变,古典确定性被推翻,以及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逻辑问题。20世纪的哲学为改革、保存、改变或废除旧的知识体系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影响深远的人物包括伯特兰·罗素、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埃德蒙·胡塞尔、马丁·海德格尔和让-保罗·萨特。胡塞尔的《逻辑研究》(1900-1901)和罗素的《数学原理》(1903)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的开端。20世纪也见证了该学科的日益专业化和当代哲学时代的开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哲学主要分为分析主义和大陆传统哲学。前者在英语国家传播,后者在欧洲大陆传播。大陆学派和分析学派之间的冲突仍然突出,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这种区别的有效性。

在英语世界,分析哲学成为20世纪的主导学派。“分析哲学”一词大致指的是一组强调详细论证、注意语义、使用古典逻辑和非古典逻辑和意义清晰高于所有其他标准的哲学方法。尽管这场运动已经扩大,但在本世纪上半叶,它还是一所有凝聚力的学派。分析哲学家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强烈影响,被哲学问题可以而且应该通过注意逻辑和语言来解决的观念所统一。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和摩尔(G.E. Moore)经常被认为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他们从拒绝英国的理想主义、捍卫现实主义和强调分析的合法性开始。罗素的经典著作《数学原理》、《论表示》和《数学原理》(与艾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合著),除了极大地促进了数学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外,还为早期分析传统的许多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强调如下问题:关于专有名词的指称,关于"存在"是否是一种性质,关于命题的性质,关于确定描述的分析,以及关于数学基础的讨论。这些著作还探讨了关于时间、物质本质、精神、持久性和变化的本体论承诺和形而上学问题,罗素经常借助数学逻辑来解决这些问题。

戈特洛布·弗雷格的《算术基础》(1884)是第一部分析著作,根据迈克尔·达米特(1993年《分析哲学的起源》)。弗雷格采取了“语言学转向”,通过语言来分析哲学问题。一些分析哲学家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误用语言或对人类语言逻辑的误解。

1921年,曾在剑桥师从罗素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版了他的《逻辑哲学论纲》,对语言和哲学问题作出了严格的“逻辑”解释。几年后,他推翻了他在《逻辑哲学论纲》中提出的许多立场,例如他的第二部主要著作《哲学研究》(1953)。“普通语言哲学”的发展主要由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和J. L.奥斯汀(J. L. Austin)推动。

与此同时,在美国,威拉德·范·奥曼·奎因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论文是《经验主义的两条教条》。在那篇论文中,奎因批评了分析性陈述和综合陈述之间的区别,认为分析性的清晰概念是无法实现的。

奎因大学的著名学生包括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和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罗素的后期作品和威拉德·范·奥曼·奎因的哲学是20世纪下半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主义方法的有影响力的范例。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析哲学的多样性是不容易概括的:奎因及其追随者的自然主义在某些领域被一种可能世界的“新形而上学”所取代,正如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那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中所述。近年来,实验哲学运动试图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重新评价哲学问题。

当代分析哲学中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有: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约翰·塞尔 (John Searle),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希拉里•普特南 (Hilary Putnam),迈克尔·达米特 (Michael Dummett),约翰·麦克道尔 (John McDowell),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彼得·范·因瓦根 (Peter van Inwagen)和帕特丽夏·丘奇兰德(Patricia Churchland)。

分析哲学有时被指责对政治辩论或传统美学问题没有贡献。然而,随着罗尔斯的《正义论》和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问世,分析政治哲学获得了尊重。分析哲学家在他们的美学研究中也表现出了深度,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等人将这一主题发展到目前的形态。

欧洲大陆哲学

欧洲大陆哲学是一套来自欧洲大陆的19世纪和20世纪的传统哲学,如德国唯心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现代解释学(解释的理论和方法)、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都属于这个松散的范畴。在确定所有这些思想流派中任何非微不足道的共同因素必然会引起争议的同时,迈克尔·E·罗森提出了几个共同的大陆主题:自然科学不能取代人文科学;思想家受到经验条件的影响(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位置和时间);这种哲学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形而上学或对哲学本身的方法和性质的反思,是哲学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Edmund Husserl)试图从第一人称的视角研究经验的意识,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则借鉴了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尼采(Nietzsche)和胡塞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非传统的存在主义本体论方法。

以现象学为导向的形而上学支撑了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莫瑞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加缪以及最后的后结构主义:德勒兹,让·弗朗索瓦·利奥塔(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表达而闻名),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以发展了一种被称为解构的符号分析形式而闻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雅克·拉康、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等人的精神分析著作也对当代大陆思想产生了影响。相反,一些哲学家试图定义和恢复旧的哲学传统。最值得注意的是,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和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都以不同的方式复兴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统。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这个术语适用于一些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的哲学家的作品,尽管他们在教义上有着深刻的分歧,但他们都相信哲学思考始于人类主体,不仅仅是思考的主体,而是行为、感觉、活着的人类个体。在存在主义中,个体的起点特征是所谓的“存在态度”,或在面对一个明显无意义或荒谬的世界时的一种迷失和困惑感。许多存在主义者也认为传统的系统或学术哲学,无论是在风格和内容上,都过于抽象和远离具体的人类经验。

虽然19世纪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没有使用这个词,但他们被广泛视为存在主义之父。然而,他们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存在主义思想。

德国理想主义

德国理想主义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它是在18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中发展起来的。

康德所主张的先验唯心主义认为,可以理解的东西是有限度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在客观判断的条件下无法带来的。康德写了《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试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并为形而上学的研究奠定新的基础。尽管康德认为,对世界的客观知识需要心灵在纯粹的感官数据流上强加一个概念或范畴框架,一个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的框架。他坚持认为,事物本身独立于人类的感知和判断而存在;因此,从任何简单的意义上说,他都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康德对物自体的解释既有争议又非常复杂。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和弗里德里希·谢林继续他的工作,摒弃了世界独立存在的信念,创造了一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

绝对唯心主义最著名的著作是G. W. F.黑格尔1807年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承认他的思想并不新颖,但之前所有的哲学都是不完整的。他的目标是正确地完成他们的工作。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双重目的是解释人类经验中明显的矛盾(例如,这些矛盾产生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假定矛盾),同时,通过在更高的检验层面上显示它们的相容性来解决和保存这些矛盾(“存在”和“不存在”通过“成为”来解决)。这种接受和调和矛盾的方法被称为“黑格尔辩证法”。

受黑格尔影响的哲学家包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他创造了“投射”一词,指的是人类无法识别外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而不将自己的品质投射到这些事物上;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英国的理想主义者,特别是T. H.格林,J. M. E.麦克塔格特,F. H.布拉德利和R. G.科林伍德。

在英国理想主义消亡后,20世纪的哲学家中很少有人信奉德国理想主义的核心原则。然而,也有不少人信奉黑格尔的辩证法,最著名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亚历山大·科耶夫 (Alexandre Kojève),让-保罗·萨特(在其《辩证理性批判》中)和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德国唯心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合法性,仍然是21世纪后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争论点。

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经济分析方法,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它以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和辩证的社会转型观来分析阶级关系和社会冲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方法影响了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考古学、人类学、传媒研究、政治学、戏剧、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史和理论、文化研究、教育学、经济学、地理学、文学批评、美学、批判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学者都采用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在当代哲学中,“批判理论”一词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发展起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人类解放的主要障碍。

现象学与诠释学

埃德蒙·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尝试,试图为解释一般意识经验的结构奠定基础。胡塞尔现象学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表明,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指向或关于客观内容,胡塞尔称之为意向性。胡塞尔在他的一生中只发表了几部作品,主要是在抽象的方法上论述现象学。但他留下了大量未发表的具体分析。胡塞尔的作品立即在德国产生了影响,慕尼黑现象学学派(Munich phenomenology)和哥廷根现象学学派 (Göttingen phenomenology)的建立。现象学后来通过哲学家海德格尔(前胡塞尔的研究助理和解释学现象学的提出者)、梅洛-庞蒂、萨特等人的工作而蜚声国际。通过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作品,胡塞尔对主观经验的关注影响了存在主义的各个方面。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由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开创的结构主义试图通过分析符号系统所限制和使之成为可能的话语来阐明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符号被系统中的所有其他符号所界定,而思想不能先于表达思想的语言结构而存在。这使得欧洲大陆的思想远离了人文主义,走向了所谓的“人的脱离”:语言不再被人用来表达真正的内在自我,而是语言在说人。

结构主义寻求一个硬科学的领域,但它的实证主义很快受到后结构主义的攻击,后结构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思想家领域,其中一些人本身就是结构主义者,但后来开始批评它。例如,结构主义者认为他们可以从外部、客观的立场来分析系统,但后结构主义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人们不能超越结构,因此分析本身是由它所检查的东西决定的。当能指与所指的区别被结构主义者视为水晶般透明的时候,后结构主义者断言,每一次把握所指的尝试都会导致更多的能指,所以意义总是处于一种被延迟的状态,使得最终的解释不可能。

结构主义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主宰了欧洲大陆的哲学,包括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罗兰·巴特和雅克·拉康等形形色色的思想家。后结构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占主导地位,包括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吉尔·德勒兹甚至罗兰·巴特等思想家;它包含了对结构主义局限性的批判。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一种始于1870年左右的美国哲学传统。它断言,信念的真理在于它们的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它们与现实的一致性。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Charles Sanders Peirce)和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是它的共同创始人,后来被约翰·杜威 (John Dewey)修改为工具主义。由于任何信仰在任何时候的有效性都可能取决于环境,皮尔斯和詹姆斯将最终真理概念化为只有未来才能建立的东西,所有意见的最终解决。

实用主义试图找到一种科学的真理概念,它不依赖于个人的洞察力(启示)或参考一些形而上学的领域。它根据一项声明的接受将对实践产生的影响来解释它的意义。因此,深入探究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对皮尔斯来说,探究对真理的发现至关重要,这体现在探究不是没有结果的理念和希望上。这些原则的解释一直是讨论的主题。皮尔斯的实用主义格言是:“考虑一下,我们设想的概念的对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具有实际意义。”那么,我们对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们对对象的整个概念"

批评人士指责实用主义沦为一个简单谬论的受害者:因为某件东西是真实的,就证明它是有用的,所以有用性是它的真实性的适当基础。实用主义思想家包括杜威、乔治·桑塔亚那和C.I.刘易斯。

实用主义后来由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希拉里·帕特南(Hilary Putnam)、昆恩(W.V. Quine)和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研究,罗蒂是在他的《哲学与自然之镜》(1979)中发展新实用主义哲学的第一个人。新实用主义被描述为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之间的桥梁。

过程哲学

过程哲学始于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他于1924年加入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开始教授和撰写有关过程和形而上学的文章。这个传统把形而上学的现实与变化联系起来。

过程哲学有时被认为比分析哲学更接近大陆哲学,因为它通常只在大陆的院系教授。然而,其他资料表明,过程哲学应该放在当代哲学中分析方法和大陆方法的两极之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