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教育是每个家庭关切的事,“双减”之后,如何让课后服务更有吸引力,成为不少网友关心的话题,两会之际,新华网特别节目《两会青年问答》连线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同时还邀请了一位青年网友快手达人“小一姐姐”参与提问互动,一起来讨论教育相关的热点话题。
以下是采访实录:
如何让课后服务更有吸引力?
主持人:如何让课后服务更“贴心”?更有吸引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周洪宇:课后服务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有了更快的发展。这些课后服务主要是非学科类的,像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从目前课后服务推出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在社会上,这种非学科类的课后服务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
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所以我建议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可以积极探索与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周边专业场馆等的合作,让多种“课后服务”模式并存。很多培训机构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艺术类、素质类内容完全可以纳入校内“课后服务”。
如何关切教师的关切?
主持人:合理减轻教师负担,怎样才算“合理”?又该怎么“减”?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周洪宇:“双减”政策强调,学校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就当下而言,建议切实关切教师的关切。比如依据校情,试行“弹性上下班制”;建议校社合力,探索“延时服务”的多元模式等。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书育人,要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做到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关注教育本身。无意义的活动不开展,意义不大的少开展。帮教师做好“减”法,给教师营造一个不浮躁的、安静的工作环境,这样教师才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为何要重温陶行知的理念?
“小一姐姐”:对于学生家长的焦虑,你有什么建议?
周洪宇: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适当的增加一些文体类的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校的学科课程,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非学科类的学习内容增加之后,也会反过来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在做生活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把陶行知的思想理念运用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当中。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倡导即知即行,鼓励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掌握了生活、文体知识,所以学生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策划:钱彤 周红军
监制:朱永磊 邱小敏
统筹:商亮
执行策划:李由
主持人:关心
记者:袁晗
剪 辑:刘厦
海报设计:程媛媛
实习生:张译丹 张博识
新华网新闻中心
出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