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谭sir遇上“版权刺客”,版权保护的边界在哪里?

当谭sir遇上“版权刺客”,版权保护的边界在哪里?

首页休闲益智冒名者刺客更新时间:2024-08-02

“你这腿一抬,你就过去了嚎……”

谭乔用小沈阳的腔调拦下翻越围栏的市民,把《吉祥三宝》改编成“危险三宝”,唱给载着一家三口的超载电动车主。

《谭谈交通》在播出的十三年里,创造了很多经典的段落。

7月10日,谭乔发微博称,“《谭谈交通》被全面下线并可能面临数千万的巨额赔偿。”

随后,“谭乔称谭谈交通视频被下架”“谭乔称或将面临千万索赔”“谭乔求助罗翔出手”等话题连续登上热搜榜。

弗兹杰罗说:“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结果没想到,在资本面前,“谭sir最后可能真赔得裤子都没了。”

“版权刺客”碰瓷《谭谈交通》?

按照谭乔的说法,《谭谈交通》节目相关视频的下架,是一家名为“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企业提起的版权争议所致。

天眼查显示,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目前 “起诉他人或公司的开庭公告”共有61条,B站、抖音、咪咕、小红书、爱奇艺、腾讯、快手、百度、搜狐、乐视网、优酷、华为等皆为被告。

在此之前,还有其他自媒体因发布《谭谈交通》相关视频被游术起诉,最终不得不选择赔偿5000元和解。

这样的“履历”,不由得让人质疑这家公司是“专业碰瓷版权的公司”。

自“黑洞照片”事件引发“视觉中国版权门”以来,通过诉讼索赔“发家致富”,利用著作权登记制度进行牟利的“版权流氓”一直存在。

冒名登记他人权利,获取真实的权利证书,通过向相关平台发起侵权“投诉”,最后迫使被投诉人“花钱消灾”。

社交账号发布的内容涉及平台、用户和投诉者三方时,通常会导致投诉信息的不透明。

按数字产权有关法律规定,用户的账号属于平台所有,个人只拥有使用权。

投诉者一旦向平台举报,平台倾向于掌握免责的主动权,会优先对用户进行封号、下架处理。

作为被投诉者,最多只能知道是谁投诉的,至于投诉的理由、侵权的范围都无法得知。

话再说回来,游术称已从成都广播电视台获得了《谭谈交通》的节目版权,“维权于法有据”。

成都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回应,电视台长期以来没有对《谭谈交通》节目主张版权权利,“并不代表着任何个人可以随便侵权”。

然而,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零员工社保缴费,它是如何拿到在2005年开播的国营单位的节目著作权,甚至有没有资格获得这一授权呢?

根据凤凰财经获得的《关于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红绿灯>栏目进行版权服务的策划方案》,“维权”所得款项35%归成都广播电视台,65%归游术。

作为一档公益的普法节目,《谭谈交通》也是成都电视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节目的传播自然是越广越好。

本来合作共赢的事,却为视频收益眼红,找来第三方公司“维权”,这番操作,很难让人不感叹“吃相太难看”。

版权归属如何界定?

创作者因为不懂版权相关法律,而被伤害的事情并不罕见。

很多人担心谭乔会成为“第二个李子柒”。

李子柒与杭州微念公司共同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公司,其中李佳佳持股49%,微念持股51%。

账号的创作、推广、运营等全部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所有收入自然也归这家公司。这样一来,李子柒获得的只有打工的收入,公司卖货赚的钱一分也拿不到。因为只要大*微念不同意就没法分红,李子柒也就无法拿到公司的利润。

想要单干也不行,因为与李子柒品牌现在全部归四川子柒文化,并不是她个人的,所谓的决策权力根本无从谈起。

如今,李子柒已经停更近一年之久。

但“李子柒”早已成为田园生活,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全球粉丝总数近1.15亿,创下“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吉尼斯世界纪录,登上央视舞台数次……

仍有许多人在期待她的更新。

断更四年之久的《谭谈交通》却在谭乔的创作下有幸得以再续。

自2021年以来,谭乔对曾在节目中引发关注的“福贵大爷”“二仙桥大爷”“气球哥”等拍摄了回访视频,并把这些视频发到网上。

连带着《谭谈交通》以前的视频存货,让早已停播的节目再度“出圈”,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这档节目的生命。

据谭乔表示,当年以交警身份录制节目时,各方都未对节目版权做任何约定,也未签订过任何收取报酬的协议。

即没有对视频中肖像进行约定,也没有对人物表演权利进行约定。

一旦职务行为难以界定,那么节目的著作权归属就会更加难以界定。

而在离开交警队后,他也没有签约任何公司,只是和摄像拍一些段子制作发布。

内容平台给的流量激励收益除了正常生活、工作开销以外的部分,也都分批分次全部转入了公益机构。

如果按照谭乔的说法,节目的选题、策划等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主导独创的。

据此,他坚持,《谭谈交通》权利人应归其本人,录制者不享有原始版权的权利。

但接下来还需拿出更多的证据,才能在法庭上站住脚跟。

而现在,吸粉无数、单集播放量高达2000万的《谭谈交通》全部消失不见,还有上万个二次创作者编辑的爆款视频也被投诉下架,令人惋惜不已。

“走法律途径”,为何成了资本的挡箭牌?

《谭谈交通》系列栏目的版权归属仍需法律判定,但这件事却实实在在给大家上了一课。

提高版权意识,不仅是在被侵权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要主动对作品进行版权保护,以免陷入被动。

新《著作权法》对短视频、直播进行了规范,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受法律保护。

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并不是比底线高就是合义。

著作权保护初衷是鼓励创新,激励原创者创作热情。

但过度地“维权”又会产生抑制创新的悖论。

努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子柒,和做大公益普法的谭乔,两位优秀的视频创作者却都被钻营者钻了空子。

看着《谭谈交通》热火朝天,就见财起意,却忽视了,一档优秀的公益节目,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私权。

直接向公益节目中的灵魂人物“维权”,令人大跌眼镜,更令大众产生对《著作权法》的误解。

看似手续齐全,于法可依,但于理不通。老百姓对版权相关法律不了解,不应该成为摆弄“法律武器”的借口。

当维权异化为变相抢钱的“套路”,该反思的,是声称具有“法律权利”却“践踏”社会大众“道德和正义底线”的资本,和人。

文|董君颖

编辑|波 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