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第三招—及时奖励

实现目标第三招—及时奖励

首页休闲益智奶茶能不能送快点更新时间:2024-04-11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很容易沉迷游戏?却很难沉迷学习?

这里的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一点就是游戏能够给玩家及时的奖励

游戏为何能让人上瘾?

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贴上拖延的标签,但是孩子做所有事都会拖延吗?

好像并不是,孩子学习会拖延,打扫卫生、锻炼身体会拖延,但是很少有听到哪个家长说孩子打游戏会拖延的。

仔细想想,要想在游戏中脱颖而出,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提升等级、克服困难,最后才能变强,成为高手。

而学习一门学科、学习一项技能,本质上也是花时间和精力练习,逐渐变强。和游戏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却容易沉迷电脑游戏呢?

因为后者设计得更好。

01/

首先,我们来看看,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游戏设计中很重要的有三点:(1)目标设计,(2)反馈和奖赏机制,(3)心流体验。

目标设计

游戏的终极目标只有最后那一个,但是它会通过拆分终极目标,变成一个个容易上手、阶梯上升的阶段性任务让孩子不断去完成,也就是我们说的「升级打怪」。

而学习的目标也只有最后那一个,顺利通过中高考。教材也将终极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初一、初二、初三,其中每个学科的任务也是容易上手、螺旋上升的。

从目标设计来看,学习似乎和游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反馈和奖赏

游戏之所以能让孩子欲罢不能,是因为其中的奖励机制能促使你产生多巴胺动机。

多巴胺大家都知道,是一种能让我们产生快乐的激素。

如果你把整个游戏化的理解为,获得奖励→产生多巴胺→感到快乐,那你就错了。

心理学家发现,多巴胺的产生并不是在你得到奖励的时刻,也不是在得到奖励之后,而是在获得奖励之前就会产生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动」,孩子沉迷游戏,也是因为游戏时间被控制,一直有“想玩”的冲动,而这“想玩”的冲动,就是多巴胺的主要来源。

比如,双十一买的东西不是你的多巴胺来源,在双十一准备买东西的时候、浏览商品的时候、刷着订单等快递物流信息的时候、拿到快递开包前的那一科,你的大脑产生的多巴胺是远远高于真正拿到商品的那一刻。

很多东西,在购买之前非常期待,买回来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因此,并不是游戏让孩子抓心挠肺不能踏实学习,而是想玩游戏的念想让孩子不想坐在书桌前。

这就是为什么「游戏化学习」好像不管用,因为我们总是把游戏化最后的结果当作奖励。

就像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拿到小红花会开心,但是到了初中,虽然看到的还是小红花,但是已经不起作用了。

所以,想要真正通过「游戏化」来进行正向的自我激励,关键就在于整个奖励机制的设计,是否能够在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动力。

02/

那么如何营造多巴胺动机呢?

这里有两点要和大家分享。

第一,设置奖励预期,也就是提前设定好奖励,让孩子有期待。

第二,强化程序,也就是让孩子在最希望获得奖励的时候得到这些奖励。

你想想,为什么大家在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想完成那些极其艰难的副本任务呢?因为艰难的副本意味着高额的奖励。

就像现在中学生最喜欢的《WZRY》、《HPJY》的排位机制,虽然段位越高难度越大,但是高段位意味着稀有,也意味着自己越「强」。

而且,段位越高,在新赛季结算时的奖励也会越多,也就是说,在游戏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大。

这就是游戏中的设置奖励预期。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设置奖励预期呢?

你可以让孩子列一张奖励清单,把它想要的奖励写下来。

这些奖励并不一定和金钱相关,也可以是孩子想做,但是觉得在学习时不该做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写下来,比如:刷五分钟抖音;发十分钟呆;看一集电视剧;打一把游戏;找同学玩两个小时……

提前设置好这些奖励,就像游戏里提前设置好的段位一样,能让孩子产生多巴胺动机。

更有意思的是,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会让「角色」变得越强,而孩子给自己设定的这些奖励,也会在孩子之后的学习中发挥正向的作用。

因为,当孩子接受认真学习带来奖励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奖励和认真学习的行动练习起来,渐渐地,为了获得奖励而采取的行动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奖励。

这个过程叫做「习得性勤奋」,其实并不仅仅只有知识是可以学习的,快乐地学习也是可以学会的。

当然,这个能力并不会仅仅因为孩子设置了奖励就能学会,孩子可能要不断经历努力—回报—努力—回报这样的周期,在经过数个周期之后,孩子才有可能把良好的体验与努力学会联系起来,孩子慢慢爱上学习。

现在来说说强化程序。

对于游戏而言,光有奖励不够,关键要有一套强化的奖励程序,也就是在什么时候发放奖励。

比如,开宝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每日登录也会丰厚的奖励,甚至有些还会告诉玩家,距离玩家升级角色只剩下几分钟了。

在这样的程序设置下,大家就会乐此不疲地再玩几分钟。这些其实都是奖励程序对玩家的引导。

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应该如何设置奖励程序呢?

其实奖励程序才是重要的,这里需要注意两点:(1)给自己及时反馈;(2)获得的奖励要和对应的任务成比例。

即时反馈,大家都听过。我之前写了文章,探讨了为什么人嗑瓜子嗑两个小时不在话下,但是学习却不行。

因此,想要让孩子在学习中给自己制造快速反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依照提前设置好的奖励预期,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就及时奖励自己。

(2)为孩子的学习设置一个进度表,做完一件事就划掉一段,时刻让自己看到进度条。

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奖励不一定是金钱和物质,不断前进的进度条,也是奖励程序的一部分。

这便是及时反馈。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在奖励程序汇总,一定要合理匹配任务和奖励,也就是说孩子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努力要和他得到的奖励大小成比例。

奖励过小就起不到激励自己的作用,奖励太多、你完成的任务太少又违背了孩子激励自己学习的初衷。

你想想,孩子坚持一周,每天晚上做了一套数学卷子,结果到了周末,你只让他刷20分钟抖音。那么这个奖励就跟没有一样。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提出做一道题就看一集电视剧,那么估计要不了两天,电视剧都要看完了,题才做了两页。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任务和奖励匹配呢?

我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分享给大家。

就是你在匹配的时候,对任务和奖励的衡量要用不同的方法。

什么意思呢?

对于任务,我们要用完成的量来衡量,比如看多少页书,刷多少道题,背多少个单词;而对于奖励,我们用花在这件事情上的时间来做单位,比如看几分钟抖音,打多久游戏。

比如:

孩子做完两页练习题就可以获得半个小时看电视剧的时间;

孩子背会这个单元单词,就奖励他一杯奶茶;

孩子写10道数学题能全对,就让他打半个小时游戏……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孩子钻自己的空子。

因为如果反过来用时间定任务,用数量定奖励,很可能出现做正经事的时候磨洋工,耗到时间就丢掉学习找奖励;

又或者是在享受奖励的时候一玩就没个数了,两把游戏打了三四个小时。

我在之前写过,孩子不愿意学数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用到的原理就是「游戏化」学习。

传送门​:

最近,我也跟家长问了最近孩子的情况,孩子在假期也没有懈怠。

孩子已经养成习惯,各种表扬和鼓励一直激励着孩子,现在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学习内在动机,已经完全不需要家长​操心了。

但是不管如何规划,都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沟通,一起制定计划。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否则,结果只会和你所期待的背道而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