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年轻学生下午茶,指挥余隆为他们答疑解惑

和年轻学生下午茶,指挥余隆为他们答疑解惑

首页休闲益智脑洞宗师更新时间:2024-09-22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上海乐队学院是连接音乐院校和职业乐团之间的桥梁,学院里的学生则是“准职业乐手”。

作为上海乐队学院院长,指挥家余隆并不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但他一直想和这些即将迈入职业乐团的年轻人,有一些像朋友、像家人一样的交流——尤其是今年,疫情给演艺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年轻人对未来更加忐忑。

11月26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咖啡厅,余隆和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们,喝起了下午茶。一个半小时的欢声笑语里,大家边喝咖啡,边聊专业,余隆希望,帮助年轻人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关于技术的,还是关于未来的。

不要害怕犯错和失误

大提琴学生吴孟锜问,跟乐队合奏时,自己特别怕拉错,这也问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余隆说,犯错的过程,才是学习的过程,不要害怕失误,“宁可犯一个错误,你马上就知道,原来是起步晚了,或者是抢了。一定要通过乐队实践,找到你和乐队之间的节奏感。”

而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修正自己,“出问题,是因为你还在找跟人家的距离,路在自己脚下,把路走好,就追上了。”

还有学生问,职业教乐团排练作品,往往只有三天甚至更少的时间,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有一句老话叫‘笨鸟先飞’,成熟的演奏员用一个星期准备,你就用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去学习。你只有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人,你才会站在高点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

余隆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成正比,但事业一定成正比,你付出几分就还给你几分,“就跟锻炼一样,你想拥有马甲线,你就得锻炼,不是睡一觉就出来了。”

提高自己的过程中,有人速度慢,有人马上就有了结果,“就像金庸小说,有些武功悟了三五年还没悟出来,有一天脑洞一开,他就成了一代宗师。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慢。”

要有想象力和好奇心

怎么才能听懂音乐?这不只是在场学生的疑惑,也是很多爱乐者的疑惑。

余隆拿水和容器做比:音乐是水,观众是容器,水流到不同容器会变成不同现状,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想象力。

“音乐看不清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来感受,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同一个曲子听两次感受也不一样,要尊重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力。”他强调,没有懂不懂一说,只有有没有想象力的问题。

同时他认为,想象力也是可以培训出来的,“小孩子听音乐,当他告诉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一定要说太棒了。你不断鼓励他,你对他充满欣赏,他会不断给你讲故事,他的想象力是不断拓展的。”

在他看来,音乐最可贵的地方,是给人提供想象的空间,有想象力的人,才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才有竞争力。

“你希望我们业余时间做些什么?”余隆笑说,这个问题很有趣,“如果想全面发展,你应该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比如爵士、摇滚,甚至是网络、文学、语言,我希望你们有很大的兴趣,但专业也要有规划。”

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对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是开放的,他建议学生们多看排练,带着疑问,解决问题,进步也会随之而来,“所有的进步一定是滴水穿石的,不要指望一夜颠覆,像买了乐透,第二天就成了幸运儿。”

余隆希望,上海乐队学院的两年里,学生们带着无数疑问,走的时候能解决大部分疑问,以后也应该把疑问带到工作中去。同时,永远保持好奇心,“你会发现,好奇心带给你们的回馈,难以想象。”

要对标准有认知和尊敬

余隆还记得,1990年代,前中央乐团用了两周时间排练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大家奔走相告,觉得排练效果显著,放到今天,上海交响乐团排同样一部作品,只需两天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中国交响乐的排演水平飞速进步,中国交响乐团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达到惊人的68支。

“我很怕事情没有标准,无论是演奏方法还是行政工作,最重要的是标准。”余隆说,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全国乐团的一面旗帜,给同行建立了标准的尺度和参照物,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身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会埋下种子,要对标准有认知和尊敬。

作为国内古典行业的领军人物,余隆管理着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六七个音乐机构,除了排练和演出,还有开不完的会,基本没什么日常生活。

如果不当指挥家,会想做什么?“我特别想当乐务,至少在中国是最牛的,我肯定可以把乐务管得非常好。”

早年,余隆还一心想当画家,“我家人都是搞音乐的,逼着我学,结果我基础没打好,后来只能改指挥了。”余隆笑说,参照他在指挥行业做出的成绩,他的画一定也能卖个好价钱,“今天,我觉得做指挥很幸福,因为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