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要说什么运动在中国最火,相信很多人都能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跑步。
01
中年人,跑者中的主力军
马拉松在中国到底有多火,我们用几组数字为你解答。
根据中国田协发布的2018年田径产业及马拉松工作报告,马拉松参赛人次已达530万。
报告指出,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全国共举办了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预计年底将接近600万人次;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10场,参赛人次320万;协会认证赛事中,协会共办赛事243场,协会赛事57场。
目前中国马拉松位居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总数第一。
另据《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跑步已成为“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而曾经令人厌烦的马拉松赛事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并成为全民健身平台。
数据来源:近三年中国田协备案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数据显示,2011 年国内共举办 22 场马拉松赛事,到 2015 年已达到 134 场,较 2014 年增加了 83 场,增幅超过 160%。从2014年到2016年的短短3年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长率达到543%。
2011年到2018年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从22场急剧增加到1581场。最多时,甚至同一天全国各地有多达43场马拉松赛事同时开赛,有超过26万人一起奔跑,这在当时也创下了国内一天之内举办马拉松数量的纪录。
可以说,马拉松是办一场火一场,办一场满一场。
马拉松赛事火爆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跑步人口的急剧增长,而这其中又以中年人参与跑步的热情最高。也就是说,近几年加入跑步大军的中年人占的比例最高。
2017年北京马拉松赛完赛选手中男性平均年龄已经达到39岁,女性平均年龄已经达到37岁,相比2016年,北马参赛选手平均年龄又大了两岁。
2017北马各年龄段完赛人数
图片来自北京马拉松官网
另有数据表明,目前美国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中,有三分之一处于40到49岁之间,这是十年来赛事中最大的群体,也是最有竞争力的一群。波士顿马拉松中,中年参赛者也很活跃,8200名四十多岁的选手完成了比赛,比例超过31%。
2017年的纽约马拉松赛事中,40到44岁之间的人数比例最大,而2015年的伦敦马拉松上,40到49岁的参赛选手平均速度比20到29岁的选手还快。
根据《2017年度马拉松赛事白皮书》的相关数据显示,从年龄特征看,参加全马比赛的选手数量和成绩都是中年人占据优势,以2017年杭州马拉松为例(数据源自杭马组委会):2017杭州马拉松完赛人数最多的是,男子44岁(314人)和女子45岁(61人)年龄段。
运动员的记录没有那么详细,但是过去十年中,随着赛事数量的增加,中年人的参赛比例也越来越大。霍夫曼和福加德的研究报告指出,100英里超级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平均年龄是44岁。
图片来自悦跑圈
这些数据无不证实,中年人,是跑者队伍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这一现象乍一看虽有些意料之外,但细想之下便知乃是在情理之中。
02
跑步,能拯救“中年危机”吗
多数人认为之所以中年跑者如此之多,是因为老年人不适合跑步这样的激烈运动,而年轻人则不喜欢枯燥的跑步,所以自然中年跑者最多。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这只不过是表象,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这个本质就是:跑步更像是中年人面对所谓“中年危机”的一场自我救赎。
在1957年,加拿大心理学家雅克在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上递交了自己的论文, 文中第一次提及“中年危机”,直到1965年文章才正式发表。雅克的理论是:人到中年,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然后,我们就受到惊吓。
从科学角度上看,中年危机是否存在且值得探讨,但是从直觉出发,却非常合理。变老的过程中,人们会开始自省,反思时间的流逝,这个过程容易让人焦虑,再加上抑郁、压力和对生命的倦怠感,压力不断累积。
一般来讲,步入中年后的人大都已成家立业、工作繁忙且上有老下有小。尽管年龄并不大,但由于长时间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运动量的急剧减少,步入中年后的很多人往往都呈现出一副“大肚便便的中年油腻男”形象。
于是,在工作压力与健康压力的双重“压迫”下,他们便想到了运动,开始了跑步。慢慢地,跑步成为这些中年油腻男们恢复身材、重获健康、舒缓压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不少人更是因此减肥成功,并且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从一名减肥者成为一名马拉松热爱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中年跑者都是为了减肥。事实上,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是从未有过的轻松畅快感。这是因为,跑步除了可以健身,也能治愈心灵。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讲过,跑步可以改善焦虑和抑郁。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企业家毛大庆,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毛大庆曾一度心情抑郁,身体状况糟糕,医生甚至给他开了六种精神类药物,他过上了以药物为伴的生活。后来在朋友的陪伴帮助下爱上了跑步,他很坦率地说,马拉松或长跑,对治疗抑郁症确实有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 20% 的全科医生会在治疗抑郁症时,推荐跑步作为替代药品进行辅助治疗。而且跑步在心理层面上,也能够为抑郁症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2013 年发表在‘运动与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也表示,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替代疗法。
而且跑完后,你还会发现自己轻松了许多,不良情绪也得到了极大缓解,而长期坚持跑步,你的心理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当大脑和身体细胞释放出足够多的快乐分子时,跑者就会感受到良好情绪的迸发,并最终产生跑者的愉悦感。同时,跑者的大脑还会释放另一类化学物质内啡肽,它可以缓解跑步的痛苦感,并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就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很多中年人从跑步到跑马拉松,还认识了更多同样生活积极的朋友,也从跑马的成就感中获得对自己的很大认同和鼓舞。此外,很多中年人不光自己运动,也带动了整个家庭运动,这样不仅带来更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也本身有助于增进与家人的交流。
此外,除了缓解所谓的“中年危机”以外,中年跑者同样也是跑马圈中最认真、严肃的一群跑者。
这可能是因为,中年人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并且有相当的经济基础。他们一旦跑马拉松,一般不是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认真和严肃的,相反,可能年轻人受马拉松热潮的影响更多。而且,中年人一般很少感情用事,他们不会盲目追潮流,不过一旦决定,也很少放弃。
也许只有跑过马拉松的人才能明白,跑马对于中年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正如作家尼采所说的那样:“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同样,知道为何而跑的人,便能抵达终点。
你,是为何而跑呢?
(来源:跑步学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