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王朔与叶大鹰

80年代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王朔与叶大鹰

首页休闲益智炮轰橡皮人更新时间:2024-04-27

如今很少再有人提起叶大鹰的名字,这位“名门之后”没有像他的祖辈那样步入军旅生涯,而是从年轻时就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影视艺术的大潮之中。

当然,叶大鹰的成就也离不开另一位在8、90年代叱刹风云的大人物:王朔。

说起两人的关系,可谓是互相成全,叶大鹰和王朔相识是在1985年,那时候的王朔已经因自己的作品《空中小姐》而小有名气。而叶大鹰当时还在电影学院上学,经朋友介绍,他们在一起吃了顿饭,由于都是部队大院子弟出身,他们很有共同语言,很快他们从“部队大院往事”的话题上升到对未来事业的展望。

叶大鹰

至今叶大鹰都能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见到王朔时的场景,当时王朔身着一件空军式的皮夹克,带了个紫红色的毛线帽,地点是在凤凰餐厅。从那天开始,叶大鹰和王朔就成为了拆不散的朋友。

经过了一段时期的酝酿,1988年,叶大鹰终于将王朔的《橡皮人》搬上了大荧幕,也就是当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电影《大喘气》,虽然这部电影的影响谈不上巨大,并且在今天看来,拍摄技术上还略显生涩,但在中国电影史上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王朔

它几乎是开创了中国先锋电影的先例,你可以称它为中国早期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也可以称它为中国“新浪潮实验电影”,虽然在那个时期这样的电影是小众的,大部分中国观众还未经受过那些外国电影的先锋思潮的洗礼,可能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电影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已经很多让人有些不知所云的情节处理,但今天回过头再去看审视这部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一部走在了时代之前的作品。

两个人对于电影的看法很对路,并且对于第一次合作也都非常满意,并且他们还是要好的朋友,自然合作起来就显得更加得心用手,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电影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工业,也没有今天这样如此大的资本注入,影视这个圈子还很小,互相之间的合作也大多在熟人之间产生。

影片《大喘气》

到了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北京逐渐变为了一个较为时髦的城市,有了些许大都市的影子,人们向往大城市的现代生活,也渴望了解这里每天发生的那些故事,于是都市题材影片开始逐渐成为主流。

西影厂敏锐的洞察到了这一市场现象,也打算迎上这股风头,由于叶大鹰在导演界已经有了很大名气,并且在北京有着厚重的生活经历,于是,西影厂决定约叶大鹰拍摄都市题材的影片。

叶大鹰

接下这个任务的叶大鹰一下就想到了王朔,这样的题材对于王朔来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剧本的创作非他莫属,于是叶大鹰找到王朔来写剧本,他们在复兴路的一个部队招待所里用了几天时间来确定剧本的创作方向。

当时两个人针对故事的题材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叶大鹰眼中,王朔极为擅长刻画男女之间的情感,所以叶大鹰打算让王朔编写一部都市爱情类的剧本。

但王朔有一个特点,用马未都的话说:“王朔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是有现实依据的,绝不是凭空想象的,这是王朔创作小说中的一个秘密”。

也就是说王朔真正的写作天赋体现在他对于事情本身的还原能力,他具备将一个故事,一个场景,高度逼真的再现能力。如果有真实故事作为依照,王朔就能发挥的更好。

影片《永失我爱》

于是王朔告诉叶大鹰,最好能用他自己的故事去改编,叶大鹰想了想,早在1982年,自己得了一种怪病,医学上的名词叫做“格林巴利综合症”,当时他正在和前妻处在热恋过程当中,自然一大堆“狗血”的故事不断的发生了。

王朔一下来了灵感,这个故事被写成了小说《永失我爱》,剧中的男主角患了肌无力,于是他陷入了自卑,他不想让女友知道真相,于是开始故意去做出各种伤害女友的行为,去刺激她,逼她离开自己。但女友对男主不离不弃,因此也就陷入了一个非常虐心的轮回当中。

影片《永失我爱》

这个题材和架构一直被王朔用了很多年,渗透到很多自己的作品当中,除了《永失我爱》之外,还有黄建新的电影《轮回》,电视剧《过把瘾》,甚至多年后的《非诚勿扰2》也借用了一些相关的梗在里面。

小说完成之后,两个人都很满意,连男女主角都选好了,原定的是贾宏声和许晴,结果当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之后,叶大鹰这边却出了差错,厂里因为其他原因将这个项目搁置了,结果这部电影就没拍成,不过这也意外的给冯小刚做了嫁衣,后来这部电影由冯小刚执导,郭涛和徐帆担任主演,最终在1994年顺利上映。

左起:叶大鹰、王朔、英达

心情郁闷的叶大鹰回深圳先科集团做了经理,没想到叶大鹰在管理公司的能力上还有这么高的天赋,公司的发展很快,很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了几千万产值的大企业,尽管在商场上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绩,但在叶大鹰的心中,电影是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有人曾劝过他,你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了,还趟什么影视圈的浑水啊,但叶大鹰却说:“历史上当官当腻了的人有的是,赚钱赚够了的人也不在少数,就是没听说有拍电影拍烦了的”。

说起来,除了昆汀说过,他一生只打算拍十部电影,但是他说的话谁能信呢,何况就算他真不拍了,观众们也不能答应啊,还不得集体排队到他家砸玻璃。

王朔

九三年,叶大鹰不顾他人的劝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北京,下了飞机,他直接就奔王朔家去了,准备和他再合作个电影,而此时的王朔却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期,据王朔自己的回忆,当时自己的文学动机无非就是“名利”二字,一向躲避崇高的王朔坦言自己当时拒绝不了类似的诱惑。

王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叶大鹰,他非常想要成立一个公司,叶大鹰一听就乐了,他和王朔开玩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最不负责任的,一种人是流氓另一种人就是艺术家。”以大家对他的了解,他两者都够格。

话虽然这么说,但叶大鹰还是掏钱和王朔合伙办了这个公司,按照叶大鹰后来的说法:“我和王朔是好朋友。好到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会站在他那一边。这句话今天回想起来都令人极为感动。

叶大鹰

两人的公司取名为《北京实事文化咨询公司》,叶大鹰任董事长,王朔任总经理。公司一度也经过了一段火爆期,尤其是在九三年到九五年间的时间,很多影视圈的大人物都在他们公司里混过。

而那段时间,叶大鹰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电影艺术的不懈追求,在1994年,他开始筹备《红樱桃》,先去俄罗斯取景,又在日本制作后期,而九六年当叶大鹰回到国之后,发现王朔不见了,按照北京话说:这小子“颠儿了”。

王朔这个人有大才,这是人们公认的,但是他却是个崇尚自由散漫的人,一旦觉得所谓的“事业”对于他已经乐趣不大的时候,他会毫不吝惜的抛弃这一切,当时他和冯小刚的《好梦公司》也宣告解散,王朔在国内待的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选择跑到美国休养生息,对待事业和爱情,他仿佛向来如此。

影片《红色恋人》

几年后叶大鹰又找到了王朔,此时的王朔又有了新点子,他觉得吃过喝过,阔气过,纸醉金迷的生活也过腻了,认为赚钱也就那么回事,不如接着回去搞文艺。王朔这次在美国那半年是算没白待,他很快洞悉到互联网在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趁着中国的互联网时代还没到来,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时候将电影和文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这个新型媒体去达成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结果半年后,网站就*了,虽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不可否认,王朔算的上是真正的“自媒体先驱”,他大概是中国第一个正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作品的作家。

影片《红色恋人》

后来,网站没做成,哥俩一合计,又在三里屯开了一间酒吧,那些各行各界的名流人士常常过来捧场,从此,他们又开始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那段时间,“江山美人”皆得的王朔没有了太多的人生追求,已很少插手影视圈的事了,但叶大鹰却仍然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做着自己的影视梦,那段时间他完成了《红樱桃》、《红色恋人》等影视作品。

叶大鹰与徐静蕾

唯一能够在影视方面间接沾到王朔一次光的时候,还是得从徐静蕾的《我和爸爸》说起,当时徐静蕾拿着这部剧本找到叶大鹰,希望能请他来主演自己的这部电影,当时叶大鹰是一边看剧本,一边掉眼泪。他从这部电影的剧本当中看到了太多王朔的影子,叶大鹰明白,这部电影其实拍的就是王朔,只不过王朔自己不愿意演,所以徐静蕾才找到了和王朔“惺惺相惜”的叶大鹰,他很感激徐静蕾给了自己这样一次机会,那是一种信任,一个付托。
2003年之后,叶大鹰的作品产量开始减少,原因就在于他开始对自己热爱的事业产生了怀疑,那些年叶大鹰的名字能够出现在媒体上更多是因为他口无遮拦的言论,而不是自己所带来的作品。

影片《我和爸爸》

他曾在博客上怒批《满城尽带黄金甲》,将其定义为“邪恶、弱智、扭曲、病态、反道德、反人类外加丧心病狂的集合体”。他坦言自己从没有对张艺谋不敬的意思,但就事论事,他不会因为对方是张艺谋而容忍这样一部不堪入目的片子。

他还曾炮轰过刘伟强使用小鲜肉去饰演历史中的民族英雄的行为,换来的是刘伟强一句:“我不认识这个人是谁”的回应。

叶大鹰

对于叶大鹰的言论,很多人认可,也有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叶大鹰就是叶大鹰,他有那个时代人们的显著特征,他纯粹,单纯,干净,真实,执着,他和王朔这些人既不会攀炎附势,也不会落井下石,他们敢爱敢恨,仗义执言,对于他们认可的价值,他们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而面对那些他们看不惯的东西,也绝不留一点面子,人们质疑叶大鹰对影视圈那些的大不敬的言论,但没人能怀疑叶大鹰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

对于自己欣赏的人他会倾尽全力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哪怕与主流文化为敌,也要坚守自己的立场,这就是一个有些莽撞,又有些可爱的王朔与叶大鹰,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具备那一代人所共有的特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