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出击——1.7战斗

“黑豹”出击——1.7战斗

首页休闲益智炮击目标射击更新时间:2024-08-03

编发:拂晓哨位(fxsw2021)

来源:《番号镌刻在那拉》

二营四连的出击作战,面对国旗宣誓:奋勇*敌,完成任务

一进老山战区,四一七团就接受了两项任务:第一,坚守那拉,完成防御作战任务;第二,实施出击拔点作战,检验“夜老虎团”的攻击能力。因此,当一九八六年四月中旬,部队全面接防,经过“四·二六”、“四·二八”等战斗,基本稳定了那拉地区的防御态势后,四一七团首长和司令部就开始酝酿出击拔点方案。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黑豹”出击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一、“黑豹”计划

(一)酝酿方案,碰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拔哪个点?

那拉地形,整体是敌高我低的状态。越军大、小青山不仅距离近,而且可以居高俯瞰、控制整个战场。加之敌我阵地相互紧贴,犬牙交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般的阵地,我兵力、火力都很难展开,弄不好,还可能出现“敌人哨位没打掉,自己的哨位倒丢掉”的糟糕局面。经过反复侦察、讨论,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敌425阵地上。

与敌人其他阵地相比,打425有三个有利条件:

1.425阵地位于我475阵地东南约30米处,西距我431阵地约80米,所处位置比较前出孤立。若攻击该阵425阵地,攻击分队可以依托我现有防御阵地,且易于得到我火力的支援与掩护。

2.据我抵近侦察、各观察所观察和“4. 28”战斗情况综合判断,425号阵地有敌约一个加强步兵排的兵力组织防守。东南侧有敌迫击炮阵地,西侧配置有机枪,东北侧有枪榴弹发射工事。根据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原则,我出动一个步兵连即可全歼守敌,符合上级关于战斗规模的要求。

3.该阵地曾受到过我友邻部队的攻击,有拔点成功的先例。

但不利条件也很明显:

1.由于该阵地曾遭到过我军打击,因此,敌人对该点非常警觉,防御工事和火力配系均比较完善,工事防炮能力较强。

2.由于该阵地较为前出孤立,且地势较低,因此,越军很重视其周围火力配置。425号阵地左、右、后三个方向均可以得到敌395高地、423高地、354高地、544高地、-429号阵地东侧、424号阵地、424号阵地北无名高地等火力的有效支援,并有可能得到424号阵地北无名高地敌兵力的直接支援。

3.425高地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70米,宽约140米。其东北部,向我方一侧为土质结构。西侧和东南侧,向越军一侧为乱石山,石缝、洞穴较多,是敌部署兵力的天然工事,易守难攻。

4. 425号阵地与我475号阵地之间有约百米宽的开阔地,杂草丛生,敌火力对该地域十分敏感,控制严密。是425的一道天然屏障。

“两害相权,取其轻”,反复权衡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打425于我比较有利。只要我方采取的战术手段得当,就有可能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1986年12月,军长钱树根、师长黄俊杰与团长多次调研后,在制定“奇袭”出击作战方案

(二)第二个问题,“仗该怎么打”?

在老山战区,我军出击拔点多采取强攻的方式。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在火力配置上,我方整体处于绝对优势;其次是拟攻击的敌阵地多数海拔低于我方,攻击分队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这两点在那拉地区却都颠倒了过来。特别是对于425阵地,不仅敌大、小青山的火力完全控制了该阵地表面,仅就我475号阵地与敌425号阵地之间的开阔地,就是攻击分队强攻时难以逾越的“死亡陷阱”。

在那拉,打425号阵地,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奇袭”。即以秘密接敌的方式,在战斗打响前,我攻击分队即全部运动到敌洞口,一旦发起攻击,在最短时间内,将洞炸毁,消灭敌人于猝不及防之中。只有达成了战斗的突然性,425号阵地于我方的不利条件,才能或减弱、或消失。首先是当敌我双方处于紧贴胶着状态,425号阵地左、右、后方的越军炮火就失去了作用。唯有敌424阵地(即长形高地)可出动兵力进行增援。只要我方炮火封锁住该通道,即可形成对425之敌的合围态势。其次是425阵地之敌据守的西侧和东南侧的石洞、石缝,虽有便于防御之优势。可当我军堵住洞口后,其优势就成了无处退却的劣势。三是425与我475之间的开阔地,在“奇袭”达成后,就失去了其屏障作用。

可是,要达成“奇袭”之企图,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攻击分队的冲击距离。理想的方案,就是我攻击分队预先秘密运动至425高地,隐蔽待命。可425高地,有我攻击分队的藏身之地吗?抵近侦察中,发现425高地西北侧下方有个石洞,但不知是否有越军防守。团司令部随之命令各观察哨加强对该洞的监视。经过连续五天观察,各观察哨均报告,未发现该洞有人员活动的迹象。又派侦察兵摸上去,实地勘察,确实无人防守,且洞内较大,可容纳十人左右。听完侦察兵的报告,刘团长兴奋地连声说:“天助我也,天助我也,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208阵地。一份代号“天狼行动”的“出击425号阵地方案”在绝密状态下形成。该方案分为:(一)敌情判断:(二)决心:(三)战斗编成及任务区分;(四)各种保障;(五)指挥编成。之后,根据上级要求和敌情、我情变化。该方案细节不断精确、完善,但基本要素再未变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四日,团司令部第一次用“黑豹”取代“天狼”,成为“1. 7战斗”代号,并沿用至轮战结束。

钱树根军长深情凝望黑豹突击队战旗

(三)明确任务分队

方案再好,也必须靠勇士去完成,闻到点“火药味”的营、连长们纷纷找团首长打探消息,争抢任务。但团首长考虑再三,决心让四连扛起这面关乎全团荣誉的大旗一一出击敌425号阵地。四连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一九三八年一月八日成立于山西省崞县,隶属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二营建制。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一九四五年九月,四连所在部队到达东北,改备号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二营四连”,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东北剿匪,生俘土匪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和车扎衍等四个股匪头目和土匪三百五十余人,全歼该匪。一九四七年九月十日,四连所在部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步兵第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二营四连”。在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四连坚守101高地三昼夜,一排副排长李永发在弹尽粮绝的生死关头,毅然抱起爆破筒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四连一排被十纵命名为“李永发排”。全国解放后,四连一代代官兵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断争取新的荣誉,先后获得“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夜间训练先进连队”等光荣称号。

“好钢用在刀刃上”,让越军再尝尝四连的厉害。

任务明确后,正在大坪休整的四连立即转入了临战状态。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班、排,深入每一个战士的床头。决心书、请战书很快就堆满了指导员的床铺。连、排干部带头表态,争着到突击队去,班长骨干也不示弱,主动和连队干部“拉关系”。争取参加突击队的资格。一时间,四连上下热气腾腾,炽热的求战*让每个人都激动起来。与此同时,团里成立了以副团长梅企东、政治处主任岳齐、二营营长曹虎前等组成的团前进指挥所,梅企东全权指挥,负责该次战斗的临战训练和作战中的靠前指挥。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四连及其配属分队离开大坪,进驻麻栗坡县城附近的新发寨地区,在模拟阵地上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出击拔点训练。“黑豹”出击,自此由计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

师长黄俊杰、政委刘冬冬为突击队员壮行

二、“黑豹”行动

(一)

在四一七团,梅副团长抓训练的狠劲“赫赫有名”,连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宋时轮将军也到部队了解过他的“光辉业绩”。其实他的狠劲说穿了就两条:一是身先士卒,要求战士达到什么水平,他自己首先做到,二是严格,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现在,这个前指总指挥望着战士雅嫩脸庞上信任的目光,突然感到肩头格外沉重。这可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要和敌人拼命前的“淬火”。稍有懈怠,就是对战士的犯罪。

“使出全身解数,让战士多练几招,争取都能活着回来”这就成了支撑梅副团长狠抓临战训练的唯一信念。

能否秘密到达425高地,并在敌人眼皮下隐藏起来,是“黑豹”出击成败的关键,也是战前单兵训练的重点。每天凌晨一时五十分,起床;两点,(作战计划中的突击队出发时间)每个战士背上六十斤重的装具,在模拟阵地上开始爬行,向各自的目标接近。假想敌则拿着手电筒和哨子,站在各自的哨位上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发现动静,吹响哨子,拿手电筒照到爬行的战士。垂头丧气的失败者就要返回原地,重新开始。直到早晨七时,战士们才披着露水,疲惫地回到营地。早饭半个小时,然后背着六十斤重的装具,又开始冲山头,假想敌手拿秒表,计算时间:在这中间,要完成抵进射击,投弹、爆破、排雷、通信、自救互教等技术课目。午饭后,休息半个小时,以突击队各班、组为单位,熟悉作战方案和地形、敌情,进行沙盘推演,处置突发情况。晚饭后,背上六十斤重的装具,又开始演练秘密接敌。

一天训练下来,干部战士人人都是精疲力竭,有些战士发牢*,“干脆上阵地死了也比受这份罪强。”但说归说,训练中却没有一个人偷懒耍滑。大家都明白,现在训练的一切都是为了战斗胜利,为了凯旋而归。

副团长梅企东靠前指挥,与战友结下了生死之交

出击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每个人既是战斗员,也必须成为指挥员,随时处置好突发情况。实行军事民主,让每个人都熟悉作战方案,熟悉地形、敌情,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你问我答,一人问多人答;沙盘推演中,每个人都开动大脑,唯恐自己设置的情况,处置不好或不完整,将来战场上吃亏。用哨子联络,用麻栗坡县城里卖的棒棒冰解决喝水问题…… 就是战士们在推演中提出的建议,被补充到了作战方案中。

日子在紧张、严酷的训练中一天天过去。四十八个训练日的“淬火”,让四连这把钢刀更加锋利,出鞘之日,任何敌人都将无法阻挡。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十时,208高地。四一七团刘团长、唐政委、董参谋长共同签署了“出击425号阵地战斗命令”。

一九八七年元月一日,正当举国上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四连及配属分队在新发寨举行了出击425号阵地誓师大会。面对军旗,全体官兵庄严宣誓:“为了全局,为了胜利,宁可牺牲自己。主动配合,密切协同,永葆革命气节,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变节。打出国威、军威,打出“夜老虎团”的威风。”铿锵坚定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青山峡谷中。

突击队队长 郭继额

(二)

一月六日夜晚,天似乎格外的黑,雾也格外的大。凌晨四时,第一突击队副队长张怀恩看了看在洞口待命的工兵班长严树军,又望了望已经整装待发的第一突击队三班的马玉革、都延成、侯争锁、韩永明、李秀栋、杨志清、霍卫军、李向前、冯延河、王新华。“出发”,话音刚落,他便跟在开辟通道的严树军身后,冲进了浓浓的夜色中。

从突击队待机的屯兵洞,到敌425号阵地,先要下一个约七十度的陡坡,经过约百米宽的开阔地,接近敌方时又要爬约八十度的陡坡,才能到达隐蔽藏身的425号阵地一、二号洞,在严树军的引导下,突击队员隐身草丛中,身背六十多斤重的装具,艰难地向前摸进。遇到陡坡时,只能坐在草上,两手紧紧抓住草根,一点点向前挪。前进不到五十米,就花了近一个小时。敌人的冷枪冷炮,让他们格外小心,不得不时常要停下来隐蔽。到了425高地脚下,八十多度的陡坡,爬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还是严树军灵机一动,用“叠罗汉”的方式,搭成人梯才爬了上去。

左:第一突击队队员侯争锁,右一:第一突击队队员李秋平

清晨五点五十分,指挥部终于收到了第一突击队三班发来的“安全到达”的信号,各级指挥员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十二名突击队员硬是忍着饥饿、干渴,成功地隐蔽了二十七个小时,直到一月七日凌晨三时三十分,又向自己的任务区——四号区摸去……

“黑豹”行动第一步成功了。

一月七日凌晨三时三十分,第一、二突击队(欠第一突击队三班)共三十七人分五批逐次沿我工兵秘密开辟的一、二号通道向425阵地一号区摸进。六时三十七分,第一突击队二班二组组长马治军将电话线拉至425一号洞,向团前指报告“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六时四十分,第一突击队各班分别向自己目标区摸进。

一班任务是占领主峰,消灭敌机枪工事和其他哨位,掩护其他各班肃清残敌,占领表面阵地。六时五十分,正当一班按照连开耀、王全有、李秋平、郗文华、董永安、董永贵、张怀恩、刘志强、庞龙贵的顺序,成一路纵队向主峰摸进时,越军三发迫击炮弹突然落在了队伍中间,李秋平、郗文华当场牺牲,董永安负重伤,陷入昏迷。其他人停了下来,望着牺牲的战友,没有哭泣,没有惊慌,默默地等待着班长王全有的命令。剧烈的疼痛让昏迷中的董永安醒了过来,忍不住地哼了几声。可是他马上意识到,绝对不能暴露目标。他费力地挥手阻止住抢救他的战友,艰难地从身上掏出一块手帕,塞进嘴里。可是手帕太小,堵不住,他一咬牙,掏出随身携带的“光荣弹”,用手帕包住,硬塞进了嘴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战后在处理烈士遗体时,董永安口中的手榴弹上深印着两排牙印,他也没喊出一声,挪动一步。这位“邱少云式”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钢铁战士董永安

六时五十八分,第一突击队各班(组)按照作战方案秘密进至敌洞口,控制了425号表面阵地。

六时五十五分,已多日没有合眼的团前指总指挥梅副团长拿起电话筒。

“现在对表,六点五十五分”

“六点五十五分”……

电话听筒里传出的一连串命令复述声,让听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突击队背后力量的强大与威严。

“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地向一月七日晨七时逼近。

“开始!”梅副团长话音刚落,数百门火炮的射击声瞬间震撼了整个那拉地区,炮弹出膛的火光映红了已经破晓的夜空。除了425外的越军阵地全部陷入了猛烈的炮火硝烟中。

“111”、“111”,随着电台里传来第一突击队队长郭继额苏北口音呼叫的暗语,埋伏在洞口的突击队员一跃而起,勇猛地扑向各自的目标,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的爆炸声和越军绝望的喊声交织一起,奇藏成功了。

左:第二突击队班长 李玉山,右:火力队队员 陈喜明

一班长王全有,这时身边只有配属的工兵连战士董永贵,他朝夕相处的四连战友李秋平、董永安和“兰州老大”郗文华牺牲在了潜伏途中。“为战友报仇”、他俩满腔怒火地扑向主峰上敌人的机枪工事,在副队长张怀恩的支援下,连续炸毁了敌五号洞和十一号洞,占领了主峰表面阵地。

二班长兼一组组长李国胜率领着马占福、李源玺、任建庆、肖一波沿425右翼向主峰攻击前进。爆破手马占福在炸毁敌洞时,被右侧的敌人暗火力点机枪击中腹部。他醒过来后,艰难地用急救包把流出的肠子塞了进去,拿起爆破筒向刚出现的暗火力点爬去。他再一次被敌人机枪击伤了头部。鲜血模糊了双眼,他没有退缩,继续向敌人爬去。在距火力点二三米的时候,马占福猛地跃起,将爆破筒塞进了敌人工事的射击孔。可没等他松手,敌人将爆破筒推了出来,望着“咝咝”冒烟的爆破筒,马占福拼尽全身力量,将爆破筒塞了进去,并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顶住。“班长”,马占福喊声未落,一声巨响,敌人的暗火力点上了天。英雄马占福。这个回族战士也被气浪冲下山坡,壮烈牺牲。

马占福

被我奇袭打懵了的越军,一阵慌乱之后,开始了疯狂的反扑。

密集的炮火将475和425高地之间的开阔地,炸得千疮百孔,土石乱飞。我增援部队前进受阻,烈士和伤员后送通道被切断。

从敌424北无名高地和429阵地东侧增援的越军六批次约三百人次向占领了425高地的我突击队员扑来。

郑武军,第一突击队指挥组的通信兵。在向主峰冲击时,炮弹将他的腿部,头部炸伤,电台也被炸毁。当他看到队长和另一名战友被炸昏过去,他顾不上包扎自己的伤口,以顽强的毅力向顶峰爬去。当见到副队长,报告了队长负伤的消息后,便昏了过去。当炮火将他震醒后,郑武军艰难地站了起来,拔出腰间的指挥旗,用旗语向连指挥所报告战场情况。最终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

王新华,六连卫生员,战前被抽调到四连第一突击队三班二组。在配合战友炸毁了敌四号区七、八号洞后,看到阵地上负伤的战友痛苦的神情,王新华整了整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班长,我去救伤员,”未等班长回答,他便爬起来向负伤的战友跑去。一个、两个、三个…… 当抢救完第六个伤员时,一发空爆弹在他的头顶炸响,卫生员王新华牺牲了。

战勤队队员赵神州感伤离别现真情

连续六次反扑失败的敌人,恼羞成怒,使出了狠毒的一招——用炮火向425号表面阵地实施覆盖射击。刹那间,425阵地表面硝烟弥漫,空爆弹像炸雷一样,在突击队员头顶响成一片。伤亡迅速增加。而由24名官兵组成的战勤队此时已大部分负伤,工兵排长连开耀,战勤队员徐明为了抢救战友也牺牲了,情况变得异常严峻。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同时掩护战勤队员抢救伤员、烈士,我突击队员停止了后撤,利用石洞、石缝,就地转入防御。第一突击队二班班长李国胜望了望身边的马治军、侯炳勤、李秀栋,语气坚定地说:“咱们都是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顶住。都检查一下自己的弹药、准备反抗。记住,要给自己留颗手榴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当俘虏,不能给家里找麻烦。”

一月七日的白天似乎格外地长。

为了抢救烈士、伤员,战勤队上去了、预备队上去了,连火力队的部分官兵也冲上去了。为了突击队员安全后撤,我炮兵采取了突然全线停止射击,转移炮击目标给敌人造成错觉等战术手段,给突击队员后撤创造了短暂而宝贵的时间。

下午四点半左右,军、师首长要求清点人数,确保无人员武器滞留在425阵地。在团前指隐蔽部的团政治部主任岳齐说了声,“我上去”,便向洞口冲去。副团长梅企东急忙拦住岳齐,“你没有我熟悉情况”,拿起钢盔,带着公务员王献武,冲进了漫天的炮火中。

左:战勤队队员 罗正宏,中:火力队队员 任艾兵,右:战勤队队员赵儒

下午五点半,得到梅副团长从四连指挥部发出的“人员全部撤离”的报告后,我炮兵发射的扫雷弹震惊了整个战场。我防御分队的战士向团长报告,越军是不是狗急跳墙,向425扔了原子弹。

扫雷弹撕心裂肺的爆炸声后,那拉战场突然安静了。没有枪声、没有炮声。只留下了遍地被炸得粉碎的石头和被翻了数遍的红土地。

三、“黑豹”胜利

“黑豹”行动即“1. 7”战斗的胜利,不仅震惊了老山战区,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月九日,“美国之音”电台报道“一月七日,在中越边境爆发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一月八日晚,越南河内广播电台称:“一月七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地区发动了两个团规模的进攻。”一月十日晨,这家电台又声称:“一月七日,中国军队向我边境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被我击退”等等。越南外交部还就此向我外交部提出了所谓的“严重抗议”。一月九日,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郑重声明:“最近越南军队在中越边境进行挑衅,遭到了中国边防部队的有力还击。越南方面宣布的战果完全是吹牛,其目的是为了欺骗越南人民和国际舆论。”“黑豹”行动,即“1. 7”战斗,共击毙、击伤越军九百九十五人,其中俘虏两人(一人伤重死亡,另一人后送途中遭炮击死亡)。缴获敌六0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一挺,四0火箭筒两具,冲锋枪五支,子弹、炮弹一批。我方负伤二十人,牺牲十四人,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

左:战勤队队员张建武,中:战勤队队员岳炳信,右:火力队队员苏宏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