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读书,也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是我们的先辈种下的因缘。”这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敏强与25位湄潭学生共读经典的开场,这段开场,牵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往事。
80年前,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为了尽力保存战时学术力量,时任浙大校长的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率领浙大师生,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长的西迁之路,行程2600公里,历时两年多,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文军长征”史。
80年后,2020年10月19日,“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携手浙江大学,走进贵州湄潭浙大小学,5位来自浙大的教授,与25名当地小学生共读人文经典,以学术初心,启蒙新一代。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敏强在分享月诗)
孙敏强和孩子一起分享了“唐宋诗词中的月光世界”。他主要选取了《静夜思》《月下独酌》《鸟鸣涧》《山居秋暝》《从军行》五首古代月诗,分析了月光意象,在唐诗宋词里的丰富情感内涵。
古人爱极了月光。李白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里,用月光衬着切切思乡情。他也把看似热闹的孤寂和怀才不遇,嵌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月光在王维笔下,成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自在心境,成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里,自然灵性的光辉;到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高高秋月照长城”,月光又揉成挥之不去的绵绵边愁。
孙敏强表示,来到贵州湄潭,与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读几首古代月诗,是很美好的事情。“如同音乐无国界一样,诗心,也不分老幼。读一些诗词,如共对清风明月,我们和孩子们的心是相通的。”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跳跃的诗思与艺术跨度,让孙敏强称赞,他们像诗人一般。
“今天读书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和老师讨论‘唐宋诗词中的月光世界',老师仿佛把我带到了唐宋诗词的所描绘的情境中,让我比较深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我以后也想成为一名诗人,把我身边的人,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都写在诗中。还有,我今天学会了情景结合,我希望能用在我的诗里。”10岁的周雨涵说。
看着孩子们在休息间隙也在翻阅书籍,孙敏强回忆起自己的儿时经历,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书、刊、还是画报,自己逮到什么就读。街头小巷的书摊上,一两分可租到连环画,自己常常读得忘了时间。“那时所读所感,很多需要我用一生去消化。”
孙敏强表示,我们要睁开眼晴看世界,“看”就包括读书,阅读是读书之人的福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感受到这份幸福。
据了解,旨在助力大众读好书、好读书,抖音、今日头条、番茄小说、西瓜视频联合8所211高校、30家文化机构共同发起了“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计划吸引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历史学家阎崇年等60多位作家、学者、文化文艺名人加入并担任“领读人”,以抖音短视频、直播或微头条、头条号文章的形式,发布读书建议、读书感悟,与阅读者广泛交流、帮助阅读者深入阅读。
来源: 消费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