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逐年递减 老师却坚定留下 百年村小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逐年递减 老师却坚定留下 百年村小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启示?

首页休闲益智奇妙小家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16

新学期一年级只有三个孩子报名

学生逐年递减 老师却坚定留下

百年村小如何想办法突破困境?

斯民小学建于1905年,学校位于浙江诸暨东白湖镇的山里。其所在的村子叫斯宅村,学生来自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三个村庄。过去近四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中国许多乡村一样,斯宅村的适龄儿童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逐渐离开村庄,斯民小学的生源日益萎缩。目前全校六个年级共有学生64名。

一年级有八名学生,

每天早晨八点左右是早读时间。

一年级隔壁的二年级总是热气腾腾,尽管这里只有九名学生。刚来时,记者发现好几个年级的学生都在背诵《诗经·采薇》,等到了周四,才明白为什么。

三年级学生最少,同班同学五名,数学课由校长亲自上。

十三名同学的四年级很神奇地迅速和摄制组成员混成一片,摄制组结束十一天拍摄时,去过这个班十名孩子的家。四年级不仅有一群有故事的孩子,还有一位会讲故事、会写故事的班主任,教语文的吕老师。

百年楸树见证百年校史

斯民小学的校园中有一棵和学校年龄相仿的楸树,一百多年来,年年花开花落。在斯民小学,师生们一直习惯用楸树植物学的属性:梓属来称呼它,叫它梓树,每到花开盛时,吕老师都会在某个课间带班上的孩子们来玩花。这是一幅让斯民校友心心念念的梓树花开时刻……

吕老师:这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情景,把它记在脑子里面,每年的这一天是最好的,在最好的时候来看它……

吕老师习惯用手写文字记录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并为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文字档案”,记录他们成长的故事……

《螃蟹天敌》吕老师笔下的蔡杭剑

——蔡杭剑是班里的宝贝,班里一旦需要出力干活的时候,他的手总是举得最高。干完活了满头满身大汗。真是有使不完的力量,出不完的汗。

《骄傲的小孔雀》吕老师笔下的斯嘉俊

——嘉俊是我的课代表,这家伙真的是人见人爱。嘉俊有一张像显示器一样的脸,开心、失望、专注、分神通通写在脸上。

吕老师曾在诸暨东白湖镇中教了十七年的初中语文。十年前,偶而来到斯民小学。

吕老师:

我是2010年的时候来的,惊呆了。当时那个连廊处,我说校长那个地方喝茶真好,喝起来,以后我每星期一趟,在精神上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学校了。

十年前的邂逅,斯民小学在吕老师的心中终是挥之不去,经过数年坚持不懈地来这里喝茶写字,四年前,吕老师终于成功地把自己从初中老师变成了小学老师。而十年潜心写字也让吕老师同时成为斯民小学的书法老师。书法是斯民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必修课,每周两节。

每天,学生进校门在回廊转弯处都会遇见金老师在《每周一诵》橱窗栏书写的一幅《诗经》篇目。前不久,金老师在老师们的书画群中晒出一副她最近创作的国画:一片青葱的山脚下,一所安静的山村学校。

金老师绘制的这幅图画中的山村学校正是斯民小学初创时的校址——华国公别墅,它距离今天的斯民小学五百米。

华国公别墅建于1840年,为斯氏子孙追念笃学重教的父辈华国公而造,前为私塾,后为家庙,因别墅坐落于象山之麓,称“象山学塾”。庚子之变后,在外求学经商的斯氏族人洞察时事,服膺教育救国之论,“保国在革命,革命在储人,储人莫重于乡学”,确信改学塾为新式学校为急务。1905年,办学者胸怀“为培养国民起见,不分畛域”之志,将新式学校定校名为“斯民小学”,敞开校门迎接外乡子弟……

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1929年编制的《斯氏宗谱》和《斯民校志》,记录了这所学校初创时的故事。从1915年开始的最初几届毕业生名单中,已经能看见那些从外乡慕名而至的异姓子弟的名字。

家族宗祠很快难以容纳新学堂学生,创办学校的乡贤们用他们的智慧和魄力,以给祖先修宗祠的提议选地、筹资建设新校舍,获得全族支持。1919年,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在诸暨山中拔地而起,康有为题写了“汉斯孝子祠”匾额。校舍前后三进院落,之间皆廊庑回环,既浑然一体又可为师生遮风避雨。建校时,先贤们在校园中栽种了一棵楸树和一棵梧桐,寄予后代学子殷殷期望。

斯民小学组成了校董事会,村民不分贫富,捐出银圆、山林、水田,学校拥有的丰厚校产支撑着它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曾就读于斯民小学。今天,斯霞奶奶的雕像每日在校园中迎接老师和孩子们的到来。

下午是四年级的美术课,孩子们要画校园静物写生,创作地点是这幢建于1919年的老教学楼内的任何场景。

很快,十三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地方。这桩老教学楼的二层用作书法和美术课教学,一层陈列着学校的百年往事。

斯民小学老师

来了就不想走

教一至六年级美术的兰老师是斯民小学孩子们共同喜爱的老师,蓝老师201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美术学国画专业。

老师:

当天我来了,我很郁闷,我哭了一整天。你觉得一个人来工作的,有闲心来关心这里很美吗?心很浮躁,我就想着有没有什么路子,可以把我带出山村。

如今,蓝老师坚决地留在了斯民小学。

老师: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可以沉淀下来,好好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发现来了就不想走”好像是斯民小学老师共同的故事。

教一年级语文和数学的班主任陈老师,来时怀着孩子,孩子生完不走了。

邱老师是教二年级语文和数学的班主任,2014年她来斯民小学支教两年。

斯校长:

在这么安静的一个学校里做一个安静的教育,我觉得是学校这种文化去吸引他们。

对斯民小学近些年学生人数逐年锐减状况的感受没有人能超过斯剑光。斯校长是目前在校教师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员工。

斯校长:(全校)以前是10个班,然后9个班、8个班,越来越少,后来到6个班。

2005年,在斯民小学即将迎接百年华诞之际,斯剑光竞聘担任斯民小学校长。七十年代出生的他当年从斯民小学毕业。

斯民小学是斯剑光担任的第三所村小的校长。另外两所都已先后关闭。

斯宅村位于诸暨东白山区,村庄沿着清清的上林溪缓缓铺开。由于地处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东白湖上游,因此,这里的经济活跃程度受到限制。山上覆盖着毛竹和茶叶,盛产一种叫“香榧”的坚果。

斯宅村保留了大量清代古宅,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三处。留在村里的老人,从自家的老香榧树和茶叶中获得一些固定收入。

记者在村里工作的这些日子,遇上几场婚礼。回斯宅村办婚宴的新郎新娘自己的小家早已安在了城市中。

婚宴散去,这里又恢复了宁静。

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的蔡梓轩最让老师操心的是他的吃饭问题。

学校午餐时,老师会先给孩子们盛好饭菜,午餐的标准是一荤两素,有时遇到喜爱的菜也可以自己去添加。在老师的督促下,蔡梓轩最近吃饭已经很有进步了。

每周一到周四,有四位老师轮流留校值班,陪伴住校的25名孩子,今晚吕老师值班。

这天下午,吕老师给六年级的黄铭霞发了一个小礼物,奖励她最近的表现。原来墙上的这幅字是黄铭霞五年级时的作品。

每周三晚上,吕老师专门为住校学生开设了一堂中国文字演变课。

吕老师:

我的词汇里从来没有留守儿童,我就把他们称作最可爱的孩子。这些孩子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校歌里有一个觉字,启我本能,迪我心,先辈他们办学的理念就是启迪。我们教育的本质就是觉,去觉醒孩子的求知欲,我们自己也在觉醒。我是这个学校的受惠者,是他们觉醒我的活力。

斯嘉俊是吕老师的语文课代表。嘉俊的妈妈在村里的一家民宿工作,妈妈的老家在江苏徐州。

嘉俊妈妈:

他们责怪我,你怎么把他弄到一个小山村,把一个人浪费掉了,城里小朋友整天都写作业,他成天都在玩,我以前说把他带走,他半夜都会哭醒。

嘉俊写了一首诗送给吕老师——

《白月光》

静静的森林白月光,

悄悄地照在大地上。

夜儿熟睡思故乡啊,

回家的月夜满身伤。

《骄傲的小孔雀》吕老师笔下的斯嘉俊:

嘉俊告诉我,吕老师,我这是最后一次玩花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下半年要去徐州上学。我愕然,心里不是滋味。

和学生人数逐年递减相反的是,斯民小学的老师们都坚定地要留下来。

斯校长:

除非他们不让我干,不然的话,我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

邱老师:如果

要减撤老师到别的学校,我不去,要去你们谁先去。比如我调走了,过三五年,我突然听到这个消息,说学校没有了,我会受不了。

仅3名新生的斯民小学该怎么办?

去年暑假前,当获知新学期一年级本村只有三名孩子报名时,斯民小学的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够拼尽全力留住他们的学校。

斯校长:

我们作为诸暨学校的一个源头,我们必须让他活下去,变成一个活的小学,不要把人数都没了,以后就只有一个名字了。

诸暨市东白湖镇中心学校校长 朱华儿:

我们觉得还是靠我们自己强大吧,自己强大起来,把外面的学生能吸引进来,争取一些外面政策的支持,我们大家商量了之后给我们的主管部门汇报。

斯民小学希望把招生范围扩大到整个诸暨的想法获得了诸暨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

去年秋天,有十四名家在诸暨的孩子来到斯民小学,这十四名孩子全部住校。

为了配合去年的外招计划,诸暨市教体局为斯民小学增设了校车。每周五下午和周一早晨,校车接送14名家在诸暨的孩子。斯民小学到诸暨市区有40分钟车程。

斯民小学去年外招的一批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都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外打拼多年。或许正因为有了斯民小学,他们不必把再孩子送回遥远的家乡。

吕老师:

有的老师说你写写校长吧,我想了半天说,真想不出怎么写校长,去年校长评职称,他评分数比不过别人,因为所有荣誉都给到老师身上,你会被他的亲和力吸引。特别包容,他会把所有的人都聚在我们学校身边。我们有一个好的想法,你想出来,成熟的,我来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他是不要求这个功劳是我的。

五一

”过后,斯校长告诉记者,二年级新转来一名学生李庸妍,家在杭州,来这里已经两周了。

记者:

这边的老师你有喜欢的吗?

李庸妍:

校长!校长也喜欢我。我叫他老斯,他叫我小李,叫我妹妹小小李。

斯民小学为教育带来了这些思考

春节过后,斯民小学新开了一门课,《诗经》里的植物。一周一首诗经,一个植物。

承担这堂课的小丸子老师林捷在诸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任职,是一位植物学爱好者。

课程的第一个目标任务是找到几种代表“

”的豆科植物。走进大自然,孩子们的兴趣立刻就放飞了!

在小丸子老师眼里,植物世界到处都是美的使者和信手拈来的玩具。用看麦娘做的口哨、用拉拉藤做的植物勋章……

小丸子老师:我希望他们从小培养正向的兴趣爱好,更好地融入自然。

从大自然回来,每个同学都收获满满。这堂课的另外一个任务是用采集回来的“薇”和其它植物制作植物拓印手袋。

每周四是斯民小学的教学开放日,过去的五年间,诸暨滴水公益组织的老师每周一次来给这里的孩子送课。本学期的课程包括:一二年级联合上的美术课、五年级的魔方课、四年级的戏剧课,还有三年级五位同学的形体课。

在学校的这些天,记者发现斯民小学的身边有很多静静的守护者………

每天下午放学后,村里不住校的孩子会三三两两去找图书馆阿姨。从上海来的凌放阿姨在学校附近开始了一间小小图书馆,每天下午在这里等着孩子们来写作业,做游戏。

六年前,长期做教育研究的王丽老师偶然来到这里,从此开始用镜头记录这所学校,至今已经长达6年。

王老师的镜头恰好记录了今年毕业的六年级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日子。

梓树花盛开的那几天,校园不时有专程来看花的朋友。绍兴大学文理学院的周一农教授是斯民小学的老朋友。

周一农:

真正的教育一定在钢筋水泥楼房里吗?几十年之后,最后对你思维腾跃飞跃的那点东西,触发点,是在水泥森林中还是大自然中,真的非常难说。

为了能够留住斯民小学,几年前开始,诸暨市教体局在各项政策上创造条件,希望探寻一条乡村小学的生存和发展道路。

诸暨市教体局

副局长胡伟霞:

我们也是要通过斯民小学这个点,以点带面,找到一条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以点带面辐射到其他的乡村小学,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希望给其它乡村小学一个信心,斯民小学能做好的,其他乡村学校也是能做好的。

对整个中国来讲,毕竟乡村占了大半,如果乡村学校振兴了,能够带动乡村的家庭,所以教育能够带动其他社会的一切。

小丸子老师:

很多人不是说它是一棵梓树吗?实际上它是一棵楸树,其实楸树是属于梓属的。因为诗经里面有桑梓桑梓,就是代表家乡的意思,所以古人栽这棵树他是有意味的,把它当作梓树了,“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就是,你回到家乡,代表祖先和教育。

斯民小学校歌:

五指峥嵘太白东,上林文化孕育中,我辈同到光明地,快乐真无比。

启我本能迪我心,自勉自尊万事成,愿我少年振振振,努力向前进。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