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总是喜欢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
我的朋友小漫最近很纳闷,她儿子两岁多了,她是小学老师,所以他和她老公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里买进了不少儿童绘本,按照她的计划,她要通过每天的亲子阅读,陪伴孩子全部读一遍。
刚开始她还能按照计划进行,可是,最近几个月,孩子就喜欢读同一本书—《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颗星星》,她儿子都让她读了无数遍了,其实儿子对里面的对话,每一幅图片,甚至角角落落的小细节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每次都是她还没有读,儿子就知道下面的内容了。但是现在每天晚上吃了饭,坐到沙发上,她儿子仍然会拿着这本书满怀期待地让她读。
虽然她想尽办法诱导孩子读其他绘本,均都以失败告终。小漫说,她读这本书读的都快没耐心了。
其实小漫儿子的这种行为是儿童成长阶段一种常见的行为,也是儿童成长阶段的一个典型心理特点。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因为儿童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复练习”,而“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爸爸妈妈要从根本上深入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从而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心智成长锻炼的关键阶段。
02怎么理解“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利梭对儿童反复操作做了深入研究,并得出来了一个结论:“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这也是孩子特定年龄段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
具体来讲就是,儿童在特定的年龄段,喜欢反复练习同一件事情,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孩子智力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比如:喜欢反复玩一个玩具或者做同一件事情,喜欢反复读同一本书,儿童在这种反复练习中,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满足。如果孩子能把关注点集中到一件事情上反复操作,说明孩子专注度较好,注意力比较集中,有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控能力养成的前提。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有:有的孩子喜欢把一件玩具拆了重装,装了又拆,这样的行为能重复很多遍;还有的孩子喜欢把门打开关上,然后再打开等等;他们可以从这种反复练习中获得别样的独立感和成就感,在越来越熟悉的动作中获得一种安全感,并慢慢形成一种自觉和自制能力。
蒙特梭利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和智力的发展,这也是儿童意志力形成的首要阶段。
03在实际生活中,大人对待孩子反复操作这个动作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力和做事的专注度。
1、
我家二宝艾米两岁半,现在也处于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年龄阶段,她最近喜欢阅读《玛蒂娜——乘热气球旅行》,对立面插图的小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每次我刚翻页,她就很兴奋地说出里面的内容,并因此很满足。
除此之外,艾米还迷上了爸爸给她买的玻璃球。每当姐姐不在家,没人和她玩的时候,她就喜欢抱着装满玻璃球的瓶子到家里她最喜欢的榻榻米一角,把玻璃球倒出来,然后再一个一个装进去,每装进去一个,她听到悦耳的玻璃球发出的声音后,再继续装下一个,然后这样的动作能重复好多次也不厌烦。
我发现,艾米从刚开始把玻璃球装进玻璃瓶时候非常缓慢的动作,到现在已经非常娴熟,手指非常灵活,并且每次都非常迅速利索地装进去,每装进去一个,她都会面露喜悦,从这些我们大人看似重复无聊的动作中,她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对于艾米的这种行为,在我的解释下,家人都比较理解和支持。我明显感觉到她的专注力非常好,有时候转眼找不到她人,喊也不回应,我会发现她一个人正拿本书坐在书房墙角,在煞有介事地阅读。同时,艾米的耐力也很让我惊讶,她每天可以和我一起走很长的路也不喊累,她双臂拉着健身器材做悬空动作,累的小脸通红也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我知道,这些都我们平时比较保护和配合她反复练习一件事并很少打断她有一定关系。
2、
我同事小双家儿子球球今年幼小衔接班,从她儿子入园开始,老师经常说她儿子坐不住,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做事没耐心,怀疑她儿子有多动症。小双也带球球去儿童医院看了大夫,但是没有多少效果,再过一个多月球球就要进入小学了,小双非常担心球球进入小学后仍是这种状态该怎么办?
反观同事小双儿子球球的成长经历,小双和她老公工作都比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基本上孩子从出生就是奶奶带。小双说,奶奶是个话痨,在家里话不断,根本不让球球单独玩一会,球球玩积木,不到两分钟,奶奶一定会凑过去和球球一起玩,即使不一起玩,也一会儿让喝水,一会儿让吃东西,所以,球球已经养成了干什么事都让人陪伴,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小双说她说了婆婆很多次,婆婆嘴上答应,却还是一如既往。
从球球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球球这种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从小很少一个人集中精力玩耍,更没有自己反复练习一件事情的机会,这种经常性被打断和强行参与,破坏了球球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以至于现在被老师认为有“多动症”。
其实,我们大人会感觉重复一个动作是一种折磨,而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在反复操作中,他们的手脑得到锻炼,他们从重复的动作中不断发现新的乐趣,这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内在力量。其实这种内在力量在不断的摸索中会逐渐泛化为孩子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并且在特定年龄段被大人支持这种行为的孩子,他们的意志力,专注力和自控能力长大后也会比较好。
面对孩子乐此不彼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家长做到这几点,可以因势利导。
1、如果孩子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可以趁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时候,家长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顺势根据孩子感兴趣的方面,给孩子购买一些其他绘本或者儿童书籍,过段时间孩子就会对其他绘本感兴趣。
我周围有一些爸爸妈妈偶尔会抱怨,自己家孩子怎么就培养不了爱阅读的习惯?借的书也不少但是都是翻一次就不看了,纳闷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喜欢阅读呢?
和他们交谈后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虽然也知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重要,也在为此努力,但是他们觉得现在儿童阅览室和图书馆借书很方便,没有必要花钱给孩子买书,担心花不少钱给孩子买书,买回来孩子不看岂不是浪费了?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虽然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是这个理念对孩子并不适用。
孩子喜欢反复阅读一本书,但是她们的书借了还,还了再借其他的,书籍不断换新,也错过了孩子从反复阅读同一本书中获得的乐趣,从而减弱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除了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外,家里必须有一定量的书籍,并且是孩子经常看到的熟悉的书籍,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2、孩子喜欢反复操作一件事时,家长千万不要打断,让孩子专心去操作,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
像上面我同事小双的婆婆就是,如果球球一个人玩积木或者小汽车,她就感觉孙子一个人玩很没意思,非要参与进去和孙子一起玩;当她看到球球总是玩同一个玩具,她就觉得孙子这样委屈,会赶快拿新的玩具让球球玩。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已经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探索和“反复操作”,不给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机会。
如果孩子喜欢玩同一个玩具,或者喜欢做同一件事情,家长不要干预,让孩子自己专心去玩。即使孩子在独自玩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家长也静观其变,让孩子自己解决。
再比如:如果孩子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反复玩一个小游戏,那么爸爸妈妈就让自己投入进入,和孩子一起体验亲子玩耍中的乐趣,千万不要感觉无聊或者重复次数太多而表现的很不耐烦。
所以,在孩子成长阶段,全家人态度要达成一致,给孩子独立、集中精力反复做一件事的机会,保护并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心理。
05正如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
其实,“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是每个儿童都会经历的成长阶段,儿童的这种行为,心理学家称为儿童特有的“常同行为”。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或者阅读同一本书时候,我们大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打断孩子,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孤独症”或者其他问题,而应该庆幸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好。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种喜欢重复做事的行为,爸爸妈妈一定不要着急,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让孩子充分地去体验,去成长,孩子也会在这种体验和成长中,智力得到锻炼,心灵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