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开放的20个博物馆!

今年新开放的20个博物馆!

首页休闲益智人猿逃逸3D更新时间:2024-07-04

01

广西博物馆新馆

南宁市民族大道34号

11月29日,经过近四年改造,广西博物馆新馆重装开放!

走进新馆,观众仍然可以看到外墙上的“刀片式”结构和壮锦元素暗刻浮雕,陈列大楼里从20世纪70年代保存下来的、高达三层楼的大王椰和木棉树瓷片壁画,以及文物苑中原汁原味的风雨廊桥、吊脚楼群等民居。

这些景致不仅“建新如故”,还与周边升级和开放的空间相得益彰。新馆集经典怀旧景观、休闲文化空间与现代科技设计于一体,将焕发文博综合体活力,再度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展厅面积都大大增加,面向游客开放的空间布局也更加多元,分为陈列展示区、互动服务区室内外休闲文化区等,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首批推出的5个馆藏文物展览展出文物近2000件(套)。

改扩建后的广西博物馆展厅面积从4000多平方米增加至1万平方米,构建了更完善的展陈体系,从多角度系统呈现广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发展之道。

基本陈列由“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两个部分组成。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是第一个以通史体例讲述广西历史的陈列展览,展览汇集了近年来广西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出文物达988件(套),从社会发展的多种角度,讲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波澜壮阔的广西古代历史发展进程和成就,展现广西历史“悠久、多元、融合、开放、同心”的文化内涵。

“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则通过馆藏革命文物,再现历史事件,讲述英雄事迹,诠释革命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地展现1840-1949年广西近现代革命的壮丽史诗,凝聚起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广西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系列专题展览,深化拓展历史主题的表现空间。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注重对近年文物科技检测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吸收与转化,以见微知著的形式讲述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独特历史地位,诠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丝路精神。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以“釉” 和“彩”为主线,聚焦于馆藏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类瓷器,展现其艺术之美与历史文化内涵,进而反映社会审美变化与文化交流交融,充分展示中国瓷器延续至今的深远影响。

“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遴选从宋代到民国时期的馆藏工艺美术文物珍品,如玲珑剔透的玉器,巧夺天工的竹木牙角器,墨朱流韵的漆器,流光溢彩的珐琅器,无釉窑变的坭兴陶等,展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

02

成都自然博物馆

成都市成华区成华大道十里店路88号

11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馆面向社会开馆试运行。作为成都重大文旅项目和成都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旨在夯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极核地位。

成都自然博物馆场馆占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自然馆以“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重点展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矿产资源与保护利用、生命起源及进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共有6个常设展厅,分别为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以及2个临设展厅。成都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近7万件,陈列展品约1万件,包括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大竹重庆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具有极高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珍贵展品。

未来还将有两个临设展厅,围绕自然科学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举办具有巴蜀特色的临设展览。

作为城市重要公共文化旅游设施,为体现学科特色,建筑体形态的构思起点,源自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脉相交所形成的独特地貌。建筑体呈现了山体发生破裂移动的形态。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山体的间隙形成开放公共空间,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设计将山间栈道的行走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悬挑的玻璃长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景观设计将都江堰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人工湿地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蜀山、蜀道、蜀水”——建筑以艺术抽象的方式,再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03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杭州望江路北、中河中路东,方志馆东北侧
11月18日,南宋博物院(一期)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依托德寿宫遗址原址,以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收藏和展示为主,同时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共设5大展区,分别是重华宫正殿复原陈设展区、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以及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区本体展示区

项目充分展有龙泉窑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官窑粉青釉鹅颈瓶、龙泉窑粉青釉长颈瓶等文物190余件(组),布设有纪录片、建筑模型、场景再现等各种形式的展项,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氛围,创新叙事方式和传播语言,丰富展陈结构和观展体验。

德寿宫最大的一件展陈品,是一座“复刻版”的重华宫,其正殿在建造时以全榫卯结构搭建,通过复原陈设,沉浸式还原了南宋重华宫大殿和“两宫”并立的历史情景。

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约900平方米,展览名称为“从杭州看见南宋——南宋历史文化陈列”,共分背海立国、盛世繁华两个版块。从南宋发展历史,经济文化成就,科学技术与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解读南宋文化。

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面积约1150平方米(含遗址本体及周边廊道),主要内容为中区大殿遗址本体的展示、重要遗址点的解读、德寿宫四次考古发掘过程及考古成果。依据遗址相关复原研究成果,辅以沉浸式CAVE影像体验空间,提高遗址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展示面积约206平方米,展览名称为“都城纪胜”,主要内容为南宋临安城考古发掘成果,以及临安城的城市格局解读。其中巧妙设置临安城模型沙盘,辅助多媒体,动态展示临安城的厢坊布局和城市功能区块。

复原后的慈福宫

建成的博物馆,是国内首次在充分复原研究基础上,有机融合遗址原址和数字化手段,沉浸式互动解读展示遗址信息,再现南宋建筑之美和园林之美。

借助数字化技术丰富遗址的可看性,在遗址面不宜设置设备的制约条件下,布设11个数字化“打卡点”,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交互AR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科技赋能展示不同时期的德寿宫遗迹和皇家宫殿建筑园林风貌,营造出原真性、即时性和沉浸式的观展效果。

去杭州,一定要去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感受宋韵文化踪迹。

04

中国航天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1号

中国航天博物馆前身为中华航天博物馆,是国内成立最早、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天科技专业展馆,202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博物馆。今年7月,该馆选定新址并启动了展厅升级改造工程,并于11月16日正式开馆。

此次改造,中国航天博物馆系统梳理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展陈内容包括中国航天历史和精神、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人物、未来展望、天问书苑、多功能厅十大板块。

首次全系统展示中国航天全貌。以中国航天事业组织机构沿革和重要历史成就为时间轴,系统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管理机构和工业部门的组织实施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把中国航天历史纵深和时代经纬直观呈现在观众眼前。

“东方红一号”的备份星

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逃逸塔

首次全方位展示航天历史与成就。展示内容力求从航天历史、航天组织机构、航天产品、航天人物、航天精神文化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中国航天各相关方及各业务领域。创新采用“历史变迁表和重大成就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示机构发展过程,又展示历史阶段成就,使观众“立体化”感受中国航天全貌,让大家全景式、沉浸式感受航天发展。

首次全景式展示。通过丰富的实物、模型、文献、音视频等方式,采用多媒体、VR体验、互动设备等多种手段,增强展示效果,确保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常展常新,最大限度同时满足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观展需求。

中国火星探测和探月工程展示

首次举航天全领域之力。展陈方案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等多家单位和科研机构的鼎力支持;航天系统多家研究院、公司、协会捐赠了大量珍贵文物、档案;数十位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对展示内容贡献智慧力量,提出了数百条修改完善意见。可以说,博物馆的开馆,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体现了航天系统工程方法。

博物馆还以沙盘的形式,搭建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转运发射模拟平台,配合大屏演示长五火箭出厂、转运、发射各个环节,沉浸式体验火箭发射现场,感受发射带来的震撼

观众通过VR技术“进入”空间站

此外,还设置了航天服及数字交互系统、中国空间站VR漫游系统、太空生活展(含工作服、可试穿的睡袋等航天员生活用品,太空自行车),为社会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中国空间站VR漫游系统和太空生活展(含工作服、可试穿的睡袋等航天员生活用品,太空自行车)。

中国航天博物馆作为航天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为展示我国航天科技成就、传播航天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支撑。

05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南苑街道人民广场北侧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人民广场,历时三年的改扩建,于今年5月全新面貌亮相,对外开放。升级改造后的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展陈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5000余件。

以玉琮造型为原型设计的西馆区主要用于展示地方历史

西馆区一层为临展厅、影院,二层和三层为本地历史文化展区

而以江南民居为主题元素的东馆区用于展示江南水乡文化

东馆区为新建馆区,建筑设计灵感取材于吴冠中的江南水乡题材画作粉墙黛瓦充满了诗情画意,室外环境与人民广场衔接正门的镜面水域与绿树相映成趣将整个博物馆环抱,其中,周围设有静谧的休闲连廊供观众休憩。

室内造型源于乌篷船的棚顶曲线,暗含江南水路的波光粼粼,多处空间以原木色为基调,尽显江南文化的清丽雅致。
东馆区地下一层为江南水乡文化展区、一层为临展厅和文创商店、二层为水乡工坊及办公区、三层为学术报告厅及江南文献研究中心。

06

中国文字博物馆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11月16日,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项目总占地面积389.4亩。整体建筑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创新的时代特征,整体建筑俯视效果如同汉字“合”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

续建工程包括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文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等三部分,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功能需要,是对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按照整体规划,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体馆,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于2009年11月16日震撼开馆。开馆近13年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围绕陈列展示、文物收藏等功能发挥,结合实际全面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接待水平,累计接待参观观众近1500万人次,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二期工程也是续建工程主要包括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文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等三部分,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功能需要,完善文物库房和安防设施,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字文化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

两期工程建设将促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功能更加完善,教育更加系统,服务更加高效,特色更加鲜明,成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馆命名为“宣文馆”。主体馆为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陈展,展示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少数民族文字等,全面呈现汉字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字体系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彰显中华文明的伟大生命力。
“宣文”二字来源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宣文馆之名,既体现主体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又是对黄帝之史仓颉造字、文字学首部经典《说文解字》的一种历史记忆和推崇。

续建工程东馆命名为“徽文馆”。“徽”字为美善之意。有文字发明才有典册问世,中华典册历史久远。《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文字与典册记载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历代诗文美轮美奂,都渊源自文字之美。
续建工程东馆东馆设有三个专题展厅,分别是“字书琼林”“书苑英华”“汉字民俗”。字书是历代汉字研究成果的精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创造,汉字民俗体现日常生活中的汉字魅力,都是汉字之美的升华,故命名为“徽文馆”。

续建工程西馆命名为“博文馆”。“博文”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文”通常也指通晓古代文献。续建工程西馆设“字里乾坤”互动体验展,展现汉字中的历史文化,以声光电和互动项目为主,主要是通过普及汉字文化,以推行汉字教育,故定名“博文馆”。

续建工程陈展有“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涉及青铜器、拓片、墓志、瓷器、书法作品等各类展品600余件套。专题陈列立足新时代,以文字为媒介,侧重文字应用体验,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形式进行展陈设计,多维度、深层次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核心价值,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是对主体馆基本陈列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将与基本陈列共同构建起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

07

洛阳古墓博物馆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6号

9月29日,世界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国内第一座古墓葬类专题博物馆,邙山上唯一实地发掘的帝王陵,洛阳古墓博物馆重装归来!

这是世界首座古墓博物馆、中国最大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

洛阳古墓博物馆是原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现正式更名为“洛阳古墓博物馆”。

经过此次整体提升改造,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21567平方米,按照展陈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洛阳北魏帝王陵》《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其中《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分为《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三个展览。

《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检索四位一体的展陈方式,通过解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洛阳重大考古发现向观众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门,让观众通过古人对墓葬营建的执着和重视,去解读不同时期墓葬中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铭文背后产生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

《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将原有陈列中的九个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时代顺序分为青阳古冢、荆棘铜驼、烟云邙岭和古墓丹青四个篇章,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向观众讲述洛阳古代墓葬的演变发展以及墓葬中蕴藏的时代信息和文物故事。

《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共展出河南地区从两汉至民国时期18组65幅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画。

《洛阳北魏帝王陵》集中展示北魏洛阳时期帝陵的陵寝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

《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展》展出106块宋金雕砖,分为永为供养、大善至孝、美好祈愿三大类别,通过参观能够系统了解中原地区宋金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精神追求。

08

平湖博物馆新馆

平湖市胜利路南侧的金平湖广场

9月24日,平湖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位于金平湖广场的西北角,东与平湖城市展示馆相邻,南与平湖市文化馆相望。新馆的建筑造型灵感来源于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两件表面有刻画符号和早期文字的良渚石钺,以“千年石钺,文明曙光”为设计理念。外观以白色和暖灰色系为基本色,主立面以扇形的钢架结构镶嵌玻璃,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层叠式的大理石组成的背景墙,仿佛东湖之水荡漾,将金平湖“平和报本”的湖文化和“勇猛精进”的海文化进行了艺术化的诠释。

金平湖——平湖历史文化展

庄桥坟遗址考古展

御侮抗敌——平湖三次抗击外敌专题展

基本陈列厅的主题是“金平湖”,分五个单元,全面记录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清末民国平湖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六千多年前的璀璨文明,自汉代开始的筑塘捍海、兴修水利,到明清时期的繁华城邑、市镇崛起,再到士风彬彬、悠悠文脉,讲述着金平湖这座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

平和报本——报本塔天宫出土文物展

博物馆新馆共有五个常设展览,分别是金平湖——平湖历史文化展、御侮抗敌——平湖三次抗击外敌专题展、庄桥坟遗址考古展、平和报本——报本塔天宫出土文物展和金平湖里的自然课。还设置了少儿互动区、少儿文博书吧、文博主题餐厅、志愿者活动室等公共活动空间,整体配置向现代博物馆所需的教育互动、公共服务、休闲娱乐职能倾斜。

博物馆除了设计有艺术场景、雕塑、模型等展览方式,还引用了沉浸式、弧幕投影等多媒*互技术,包围式的影像内容搭配立体环绕的音效,能让市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展项所要传达的平湖文化信息。

09

梅里遗址博物馆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梅里中路

9月23日,梅里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梅里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41平方米,共设置6个板块,分别为“序厅”“吉光片羽”“泰伯奔吴”“至德名邦”“沧海桑田”“遗址现场”。

通过实物展览、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现了考古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学基本原理、遗址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区域考古文化的比较、运河与原始瓷、礼教文化的传播与泰伯对后世的影响。目前馆藏陶器、瓷器及金属器物共355件。

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在原址上建造,文物藏品与出土地点关系清晰,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物与遗址的原真性。

博物馆中保留了两个约500平方米的遗迹发掘现场,有灰坑、灰沟、建筑基址以及遗物等,让参观者能“走”进历史,沉浸式体验。吴悦雯表示,今后将依托遗址展示区开展更多社科类活动,让青少年走进真实的遗址现场,穿上专业的考古服装,用探铲、刷子等考古工具进行体验,在沉浸式活动中感受历史、感受文化。

10

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

历经五年修缮之后,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的北京艺术博物馆于2022年9月16日起恢复对公众开放。

开放区域主要为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以及东路方丈院,方丈院为腾退修缮后首次对公众开放。观众们可以看到经过修复的山门殿顶彩绘“洪福齐天”,以及慧日长辉殿内原状陈列的佛像等万寿寺重要历史文物遗存。

目前,博物馆新设基本陈列为: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吉寿文物专题展、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以及中国传统家具展。展览展示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各类文物精品3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

其中,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近五年万寿寺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在修缮过程中发现的祭孝惠章皇后的疏文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佛教造像艺术展分别展示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

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期盼以及儒家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

清代皇室书画展,通过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清晰的反映清皇室书画艺术及其传承面貌;

中国传统家具展,借助馆藏明清至民国的40余件家具,展现中国传统家具不同时代之美。

除了展厅内部的重新改造,经过五年修缮的万寿寺院落干净整洁、服务设施齐全,新增了院落中树木、大殿以及石碑的说明牌,为公众参观增加了便利性。除此之外,馆内增设了数字放映厅、学者书屋、文创空间、以及“万寿邮局”“斫木堂”“锦绣坊”等多个观众互动休闲区域,形成一个多展示、多体验的艺术博物馆。

11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

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7月26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自2021年12月19日开放试运营至2022年2月28日闭馆提升,期间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支持与好评,两馆整合各方意见并根据展馆实际对设施和展览进行整体提升,于7月26日正式开馆。

1961年,郑州商城遗址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商都遗址考古公园内,是一座专题遗址博物馆,综合展示郑州商城考古科研、保护历程、文化阐释的专业平台。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分为文明摇篮、玄鸟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极、生生不息、守望保护七个单元,展示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遗址保护成果、让观众了解郑州商代都城建都背景、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生业百态及商代地域控制、城市生生不息等内容,感受商都郑州的文化魅力。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藏品丰富,种类多样,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并充分利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技术等辅助手段丰富展示内容,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内容,向世人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余年都城的神秘面纱,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正式开放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展厅面积2100平方米,重点展示了郑州市考古发掘重大成果,主要包括“郑州百年考古”“郑州旧石器文化”“中华牙璋”“百年泰斗——中国考古家展”等内容。

“郑州百年考古”以郑州考古与中国现代考古相启始为脉络,引领公众从考古的视角来参观、认识郑州作为八大古都的前世今生。展览分为郑州百年考古史、郑州地区不同时期考古、创新发展和光辉历程四个部分,展示了郑州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区,从1921年以来百年考古的重要成果及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一脉相承、链条完整、内涵丰富、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遗存。

“郑州旧石器文化”展示了郑州作为全国旧石器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从人类演化与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背景,从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郑州地区旧石器文化,郑州旧石器文化的发展特色、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呈现了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丰硕成果和重大价值。其中李家沟遗址被学术界认为是一个期待已久的重大发现,为东亚现代人的起源提供了重大学术价值。同时,展览复制了大量颅骨,使观众能够宏观地了解从人猿相别到万年来的人类颅骨演变,并穿插展示冰河时代艺术,体现当时的审美高度及精神世界。

“中华牙璋”展是以单一器物来进行展示的专题展览。以少量真实、珍贵文物为基础,以大量高新图片及实物复原为主要手段,全面收集历史上的研究成果,解决文物少、难聚集的问题。展览共分为起源与传播、历代牙璋及海外流散牙璋、形制与技艺、学术研究四部分,展示了中国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牙璋的分布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展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12

西藏博物馆新馆

拉萨市罗布林卡附近

7月8日,历时5年多建设的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西藏博物馆新馆项目总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3层,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保管区、公共服务区、文物保护研究区等,新设儿童体验馆、文创体验馆、4D影院、观景平台、茶坊等教育和服务设施。

西藏博物馆藏品总数多达 52 万件,馆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主要有印信封诰、古籍文献、瓷器玉器、唐卡造像、牙雕漆器等类别藏品,其中珍贵文物达4万余件套。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含“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成就展”)展览位于主馆二层,面积6327平米,展品近2000件(套),同时辅以图文展板、场景复原、沙盘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该展览属于通史性质陈列,纵向上涵盖数万年的西藏地方发展史,横向上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多个维度。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览位于主馆一层,面积2700平米,展品近700件(套)。同时辅以图文展板、场景复原、沙盘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该展览通过衣食住行、生产、节日文化阐释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态,表现西藏民俗的地域性、民族性、互融性和时代性特征,解读西藏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和今天美好生活场景。

儿童体验馆

文创体验馆

13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建成开馆仪式,并于7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筑包括七层,地下一层用来举办教育活动;地上一层包括演讲厅、活动室、商店和餐厅等;二层可观赏香港天际线,港岛景观一览无遗;四层中庭可欣赏大屿山景观,众多展厅则围绕中庭布置安排,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博物馆形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设九个展厅,总面积为7800平方米,每期展出800多件(套)故宫文物。其中五个展厅定期轮换展出故宫精选藏品,涵盖故宫文化的不同面貌,包括紫禁城建筑、清代宫廷生活和文化传承工作等主题。另有四个展厅则展出香港文物收藏、艺术体验互动等专题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拥有优秀艺术人才与国际策展团队,成为香港将故宫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优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后,每日接待观众不超过1万人次。吴志华馆长期待,故宫文化从“馆舍文化”走向“大千世界”,将观众群从香港本地700多万人口,扩大至粤港澳大湾区7000万人口,进而走进世界各国民众的文化生活。

2022年6月9日,记者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拍摄

2022年6月17日拍摄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展出的展品

2022年6月17日拍摄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展出的展品

14

湖北考古博物馆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畔

湖北考古博物馆也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木兰湖考古整理基地,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木兰湖基地现已收藏有文物标本2万多件,它们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发掘的200多处湖北考古遗址。

湖北考古博物馆现有三个基本陈列:

1. 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

展览分为“人类起源”“文明之路”“夏商南土”“周之南国”“江汉入秦”五个部分,时间线自距今200万年左右的湖北建始人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止,通过选取典型遗存出土的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成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等展品1000余件,揭示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呈现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汇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在传承中弘扬荆楚文化,赓续千年文脉。

2. 世纪工程——三峡考古湖北成果展

展览分为“大江之中”“巴楚之地”“千年走廊”三个部分,选取陶、瓷、铜器及石刻拓片近百件,概要介绍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巴楚文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后的文化面貌,通过扎实而丰富的考古成果,历时性展示这一区域在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长江文明展(数字)

展览分为“文明之光”“金道锡行”“礼乐中国”“异彩纷呈”“交融和合”五个单元,选取长江沿线各大博物馆各时段的化石、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漆木器、竹简木牍等100余件藏品进行数字化展示。这是先秦时期长江文明的第一个数字展览,也是湖北省博物馆第一个手机端的数字展览,可以让大家对长江文明有更多的认识,对全面了解中华文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此外,该馆还打造了一个室外阳光展厅,展出距今7500年~8000年的关洲遗址出土石器和距今4500左右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器。

透明玻璃房中海量摆放的陶器和石器标本营造一种田野考古氛围,仿佛置身于考古现场。

15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苑南路与终南大道交汇处东北侧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国内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于2022年4月28日开始试行开放。这里的展览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其中,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部分,展出文物5000余件。

临时展览主要用于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此外,室外还有历代砖砌、石刻文物、陶瓷标本等专题展示区。

这里展出的文物中,90%以上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包括石峁遗址的石雕、壁画、乐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具有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图,颜真卿书的《罗婉顺墓志》等“明星文物”。

16

河湟文化博物馆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海东大道文教路东侧

投资3.01亿元,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铜器、金器、银器等17大品类近1180件(套)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建筑面积21199平方米,展陈面积10000平方米,3月31日,河湟文化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河湟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是一座以展示河湟文化为主题的大中型现代化、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河湟文化博物馆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01亿元,建筑面积21199平方米,展陈面积10000平方米。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将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现河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览将有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料器、纺织、纸质等17大品类、近1180件(套)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

博物馆展陈分“序厅”“四大展厅”“十三个单元”设计,内容包括河湟文明展、民族民俗展、红色文化展等。

第一展厅主题“河湟文明·源同九州”,第二展厅主题“河湟古道·交融天下”,第三展厅主题“河湟家园·和美向荣”,第四展厅主题“河湟筑梦·创建辉煌”。在展览形式上,博物馆创新融合了文物、雕塑、图表、油画、沙盘、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现场演绎以及观众互动参与等多种方式,整体提升展览效果。

河湟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海东市文化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对于挖掘和整理河湟流域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研究发展河湟文化,讲好海东故事、河湟故事具有里程碑意义。新馆试运行期间,将对场馆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消安防、展陈等系统进行联调联试,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陈列布展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社会各界宝贵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查漏补缺,不断整改完善,确保博物馆开放运行的科学性、规范性。

17

揭阳市博物馆新馆

揭阳市榕城区京冈街道市文化中心广场

10月1日,揭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馆整体建筑造型与文化广场内的各座建筑物交相辉映,成为揭阳市政建设和文化设施的显著标志和文化地标。

揭阳市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43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92平方米,设置有“揭阳通史陈列”“揭阳革命史陈列”“揭阳名人展”“揭阳民俗展”等4个基本陈列展厅。

现有文物藏品11224件/套,涵盖石器、陶器、瓷器、铜器、木雕、书画、古籍等众多类别,其中属珍贵文物有1145件/套。这些文物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榕江流域文明的历史进程。

18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滨河北路与新伊大街交叉口东100米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经过18个月的建造,于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放。展厅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基本陈列展厅,展出了近400件(套)大运河相关文物精品,包括西周回字纹青铜鼎、唐三彩天王俑、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

此外,该馆临时展厅开设了“洛阳考古百年成果展”,精选出百年来洛阳各时期的城市考古、重点墓葬等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期新馆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

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在经历四年建设后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日新疆博物馆推出全新的 “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主题系列展览”——《新疆历史文物陈列》。

展览由“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辽、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朝时期”七个部分组成,展览以中国通史、新疆地方史为脉络,通过文献史料、最新考古发现及大量文物系统展示宣传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现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展出了先秦至清代的各个时期精品文物1570件/组(较从前展出文物增加了一倍),其中包括珍贵的锦绣毛纺织品、多民族历史语言文字的简牍和纸质文书、精美的壁画雕塑和艺术品,罕见的服饰、珠宝、金属器、皮革制品等国家宝藏。

20

萧山博物馆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山南路651号

8000前制作独木舟的马尾松、五代的化度院陀罗尼经幢、明清时期萧山北海塘的木桩、萧山城墙的基石......许多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2月8日,阔别已久的萧山博物馆正式宣告“回归”。经过全方位提升的

萧山博物馆主展馆面向社会试运行,全新的基本陈列盛世永兴——萧山历史文化陈列及临时展览潮上风华——海上四任人物画特展以全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

此次陈列改造提升,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了萧山历史脉络,深入挖掘萧山特色,吸收近十余年考古发掘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化展陈手段,紧扣萧山“一江一湖”的地理基因与“萧山精神”的文化基因,打造总领萧山文化设施的气质博物馆。

通史陈列以“盛世永兴”为主题,取自萧山三国时期的地名“永兴”,反映历代萧山人开拓进取、建设家园的心愿与精神,这既是对萧山辉煌过去的回望,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以“潮”文化串联起萧山五大文化:生生不息、润泽惠世的湘湖文化;卧薪尝胆、重整河山的古越文化;大气包容、互通共享的运河文化;救亡图存、敢于牺牲的革命文化;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钱塘江文化,整体叙事及展示采用戏剧化手段,营造跌宕起伏的观展感受。

曙光现 一叶扁舟开先河

窑烟起 十年生聚谋复兴

江河治 百舸争流筑繁荣

人文兴 千古流芳载史册

薪火传 万夫莫当闯前路

潮头立 手把红旗争先锋

通史陈列中加入了近十年来考古发掘及研究新成果,陈列文物总数近500件(组),为广大观众奉上一批此前从未亮相的、实证萧山历史文化的新文物,其中包括多件大体量文物,如八千年前制作独木舟的原料马尾松、五代时期的化度院陀罗尼经幢,明清时期萧山北海塘的木桩、明清时期萧山城墙的基石等,为文字记载的历史提供更多真实细节、信息和证据。

文博事业正在蒸蒸日上

每年新增或重装的博物馆还有很多

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