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小房子
脱口秀达人奥普拉说:
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低微,但时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讲了一个女孩追梦的故事。
伊希娅出生在印度一个小镇上,她的爸爸非常重男轻女,并且对女性极其不尊重,动辄就家暴她的妈妈。
在她妈妈怀着她的时候,检查发现是个女孩。家里所有人都认为女孩不值得出生在世界上,让妈妈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
妈妈费尽千辛万苦留下了伊希娅。
6岁时,妈妈偷了爸爸钱包里的钱,给伊希娅买了一把吉他,她从那一刻开始更加爱音乐了,经常拿着吉他,弹唱自己做的词和曲。当她沉浸在音乐中时,她整个人在闪闪发光。
可爸爸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爸爸不支持的事情,伊希娅很难实现。
伊希娅的妈妈,尽管她想支持女儿,可是因为没有财政大权,她从来不敢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女儿想参加唱歌选秀节目,因为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妈妈明白一旦这件事被爸爸发现,结果不堪设想,就阻止了伊希娅。
妈妈给卖掉自己嫁妆,给女儿买了电脑,满足了她小小的愿望。之后女儿想在Youtube上上传她自己唱歌的视频,可是又有各种担心,于是晚上一个人在卧室里生气。
妈妈告诉她,别做梦了,睡觉吧。
伊希娅发疯的说:
你让我睡觉,却不让我做梦。人睡觉的时候怎么能不做梦呢。你告诉我,人睡醒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梦想,一切都没有意义,是睡是醒,是生是死,都没有意义。
最后她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我想让全世界听到我的声音。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最棒的歌手。
妈妈给她找到了罩袍,让她盖上头发和脸颊,之后再录视频,传到网上。
她在网络上传的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就连街坊邻居的孩子都在听她的歌,后来她被阿.米尔汗饰演音乐导演夏克提.库马尔发现了,并且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她冒着逃学的风险,独自乘飞机去孟买去找了夏克提.库马尔录歌,她唱的非常走心,嗓音又很独特,这首歌发布后她便一举成名了,成为了神秘巨星,获得了最佳女歌手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不让女孩有梦想和*,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辛芷蕾在《星空演讲》里的题目特别扎眼,叫《为什么我有张“写上*”的脸》。
在那段演讲里,她讲述了自己对于事业,爱情,亲情,金钱等的*,她不想过退而求其次的人生,于是她选择主动追逐*。
她说她想红,她想演好的角色,她想做一个有更多选择权的优秀演员,而不是只是不重要的女鬼的恐怖角色。
她讲了一段自己主动追求男孩的故事,尽管女生朋友都告诉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对方不会珍惜的,可她依然发了表白信息,并且男孩也同意了和她在一起。
尽管最终分手了,她仍然不后悔自己主动的追求对方,因为她想主动选择她爱的人,而不是在不喜欢的人中选择。
她曾经带着姥姥姥爷一起去吃饭,因为拮据,那顿饭吃的不开心。在她爸爸临终时,想要一台电脑,因为经济情况不够好,所以也没买。她希望未来的日子,她再也不要因为缺钱,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于是她开始主动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她在三年前碰到一部非常喜欢的戏,当时她就感觉这剧本是给自己写的,她利用自己能利用的资源,找到了去面试的机会。
在面试过程中,她讲了自己的经历,说出了自己有多想演这部戏,导演同意让她试戏,试完之后让她回去了。当时她失望但却不甘心,她依然选择去争取这部戏女主的机会。
后来她又找到剧组,表明自己想再次试戏的意愿。到了现场发现,很多女演员都在准备试戏,当时她很着急,因为她太想演这部戏了,之后她便当着导演和制片人,以及很多演员的面,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她说:我一定要演。她能感觉到旁边人异样的眼光。又过了好几天,她才被通知这个角色最终由她演了。
在之后和导演的交流中,导演才说,就是因为辛芷蕾的这份坚持,以及她讲的那些自己的经历,打动了自己,所以最后这个角色才落在她身上的。
许多人在《演员的诞生》中都评价她,太爱争太想赢,难道女孩就要无欲无求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替自己争,那么人拥有的会越来越少。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有句台词:
有*并不可怕,敢于直面自己的*,并愿意拼尽十二分的努力去实现它,才是最重要的。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能去争取机会,积极行动,而不是表现得什么都不想要,等着别人塞在你手里。任何人都明白,如果想要的东西自己不去靠近它,那么最终一定是得不到的。
别让刻板印象,阻碍了女孩们的梦想很多女孩,从小都被告知不用太努力,只要平平淡淡的,未来找个好对象,生个孩子,人生就很圆满了。
这其实是典型的刻板印象,社会上多数人都习惯把男性和事业、聪明、高难度的学科连结在一起,而对于女孩,会认为学点唱歌跳舞、做点轻松容易的工作,要以家庭为主。
刻板印象,对于女性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曾经发表过一个论文,研究结果发现:大概从6岁开始,孩子就学习到了性别的刻板印象,而这种印象对孩子以后的兴趣选择有直接的影响。
在我儿子上科学实验课的地方,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班里女孩真实少的可怜。可是在一层楼中,舞蹈班或是绘画班里,女孩的占比明显要高很多。
有个姐姐,她学习很好,本科毕业时候,她的老师建议她考研究生。当她回家跟父母商量时,她的父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现在也老大不小了,毕业之后工作一段时间就该找对象了。
这个姐姐听了父亲的话,工作,谈对象,结婚生子。
可是无意中聊天,她告诉我,她心里其实都有一丝怨恨父亲,因为她本可以学的更多,过的更好,可是这条路中间被阻断了。
女人貌美如花,男人赚钱养家,听起来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可在这种对女孩的根深蒂固束缚下,掩藏着多少心酸和不甘。
其实女孩不比男孩差,也不比男孩笨,是刻板印象禁锢了很多女孩的梦想。让原本想做宇航员的女孩,学了医学。让原本想成为物理学家的女孩,学了表演。让原本想成为孙悟空的女孩,成为了在家做饭的妈妈……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标签之下,无人自由。同样的,在刻板印象影响之下,束缚了女孩儿太多的可能性。
女孩要摆脱束缚,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斯坦福大学研究领导力和组织行为的教授德博拉·格朗菲尔德(Deborah Gruenfeld):
“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将男性与领袖特质相关联,将女性与抚育特质相关联,并且让女性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于是,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号召所有的女性向前一步,不要挑选轻松的适合照顾家庭的工作,而是勇敢的去挑战自己喜欢的或是能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工作,不用非要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做到完美,只要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好。
如果你有女儿,一定要从小就预防刻板印象对她的影响,具体可以做以下几点:
首先,保护女孩,别让她受刻板印象的影响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知不觉中会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父母要时刻警惕,识别出其中是否有对性别有差别对待的问题。
如果有人在女儿面前说,女孩子,不用太聪明,只要勤劳善良就好。你一定要当面反驳,并且告诉女儿,女孩也要聪明,也要努力,也要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马伊琍在《朗读者》节目中曾经说过一段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她的父亲从来没有把她当作柔弱的女孩子,他一直希望女儿也能做到不必男孩差。
因为马伊琍从小喜欢舞蹈,他的父亲一看到有招生的艺术团,就会带着她去考试,最终考入了上海电视台的综艺舞蹈队。
只要父母保护好孩子不被刻板印象影响,做女孩最强有力的支持,女孩就有更多勇气去追逐梦想。
其次,给女孩提供更多元的支持环境
父母给女孩买玩具,不要只买娃娃,也要买汽车和空间搭建类的玩具,让孩子能够过家家,也可以做个工程师。
给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时,要体验舞蹈,也要体验科学实验,数独等逻辑思维很强的课程,让孩子自己体会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鼓励女孩和男孩作朋友,和男孩一起游戏,这种男女孩搭配的游戏,可以帮助女孩提升自信和力量,如果实在没有,那么爸爸就可以是女孩最好的男孩朋友。
给女孩看《海的女儿》,也给她看《神奇女侠》的电影,让女孩可以柔软,也可以坚毅,可以烧菜煮饭,也可以保护地球,给女孩更多选择空间。
最后,给女孩读名人传记,特别是女性的
畅销书作家王潇曾经多次说过,她就是一个传记爱好者,她建议:
你要早一点打开传记,早一点见到里面像等他一样的那个主人公,因为她(他)会引领你,激荡你。
女孩不仅要广泛阅读,还要多读读伟大女性的传记。从小就告诉孩子,女孩根本不比男孩差,可以像居里夫人一样做科学家,也可以像弗里达一样做个伟大的画家,也可以像杨绛一样做杨绛先生。
另外,如果你是妈妈,请不要总是沉溺于家务和琐事中,要勇敢的走出去,追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女孩会根据妈妈的样子幻想未来自己的模样。
著名的作家、编剧廖一梅曾说:
我不认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务,我就不会做饭,但我自信我代给家人的东西比做饭更重要。
写在最后:
《2018年中国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显示:
2018年,女性平均工资是男性的84%,而2016年这个比例是77%,薪酬差异的缩小,主要因为女性行业选择的变化,以及学历含金量提升带来的,可是之常性别不平等现象本身没有获得同等幅度的改善。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并且随着女性到了婚育年龄,职业晋升和连续性的挑战受到威胁,薪酬差距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扩大。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因性别产生的薪酬差异状况一定会改善,改善过程一定充满了艰难险阻。
《养育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孩的性情和行为方式,不仅仅来自父母的遗传,还有社会的塑造。
由此可见,想要打破对女性的束缚,让女孩可以自由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努力,不断奋斗,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世界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