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先说一下昨天的头条,因为一些原因被删了,很多妈妈在问,我又放在今天次条重新发一次,大家一定记得去看,是数学专家周爷爷的启蒙方法,非常非常实用,建议收藏阅读,并且随时实践操作。
这两天带娃在听我古诗课,娃特别好奇,李白20来岁出蜀,到底是如何游遍名山大川的,都去了哪些地方?问完李白问杜甫,接着又是王维白居易……
老母亲解释的口干舌燥。突然想起来,我有神器啊!当时在写这套课的时候,我就是靠着这个网站和这个地图,找到了不少灵感和史实的。
于是我给娃打开了这个:
我告诉他们:
这些密密麻麻的点,就是诗人们走到过的地方。搜索完以后就会发现,那些走的远,去的地方多的诗人,写下的诗歌,和那些闭门造车的,完全不一样。
而且这些诗人们还一路玩一路写,在所有足迹到达的地方都留下了诗作。甚至有很多地方最初并不出名,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诗歌才变成旅游胜地,吸引了的当时乃至后世无数游客。
娃满脸惊喜,他第一个搜的,是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然后吃惊的发现,骆宾王居然还去过新疆!
骆宾王足迹图
点开地点以后,我们就能看到骆宾王是什么时候到的那里,又写下了什么诗作。37岁的骆宾王当时戍守天山,而边塞生活,让他的诗作风格有了和以往不同的面貌,也奠定了唐代边塞诗的基础。
接下来,娃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位位诗人看下来。我也正好就着地图,帮他把诗人的足迹再捋一遍,串联起来以后,就是一部文学史 地理启蒙课。
李白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说李白是最狂热的旅游爱好者毫不为过。
他出生在碎叶城,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四岁左右,全家人搬到了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
看下这个路途有多遥远,说明李白的父母也是非常有魄力,能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带着这么小的孩子跋山涉水。
李白足迹图
接着可以带娃在地图上找找四川,顺便说下三国时期,蜀国就在这。成都平原富饶和暖,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美称。
这是什么意思啊?因为这一块实在太适宜居住了,要是少年人到这,都舒服的不想走了,也就不去追求什么功名理想了;那老人呢,来着养老就最适合,因为生活舒适啊。
但是李白,就在年轻时离开了家乡。因为他想去看看天下。于是,二十四五岁的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独自坐上小船一路向东,路过重庆、江西、安徽等地,在路上,他看见了秀美灵动的峨眉山、雄伟壮阔的天门山、仙气缥缈的庐山,大自然的风光令这位天才的诗人倾心不已,挥笔写下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接着,李白又来了江南。秀丽的江南美景让李白流连忘返,他在金陵、扬州等地结识了众多好友,与朋友们一起尽情游览江南名胜,互赠诗歌、饮酒唱和。在此期间他还去了一趟长安,受到贺知章的赏识,“谪仙人”之名就此远扬海内。
在他四十一岁那年,李白终于收到了朝廷的召唤,再次来到了长安,任职翰林。帝都的繁华让他赞叹,但因为不愿意趋炎附势,李白在短短三年后就上书请求,离开了京城。
他又一次开始漫游祖国河山,寻访旧友。他在孔子的故乡曲阜缅怀先圣,又到开封洛阳等地参观古迹,也重新回到江南,与旧日的朋友再次畅游山水。
最终,李白在垂垂老矣之时被无辜卷入永王谋反的案件,被流放到了夜郎。但幸运的是,在流放的途中,皇帝的赦免书就送到了他的手中。年迈的李白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返回故乡。乘船返回的途中,李白便写下了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
我们再来放大看看,并且按时间顺序连起来,只能叹服一句:不愧是你,李白!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查完诗仙李白,就开始查诗圣杜甫。读诗的感觉,对杜甫的印象是老成稳重,但一看足迹图才发现,这令人震惊的密集程度,竟然比起李白也毫不逊色!
杜甫足迹图
杜甫的人生分为两段,裘马清狂的青年时期、辗转流离的中老年时期。从地图上的编年表里也可以看出来,彼时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杜甫出身于诗书世家,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家里的大人四处游历。十八岁以后,他告别亲人,开始独自走上漫游的道路。
杜甫在江南登上姑苏台,遥想古人风流;在山东登临泰山,欣赏凌绝顶的磅礴风光。他去过洛阳尚善坊拜访岐王,在他家里听过大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声。还登上过洛阳的北邙山顶,拜谒了新建的玄元皇帝庙。在齐赵大地,和朋友们纵马奔驰,射猎探险!这听着是不是比李白还要浪?
在这样度过了”的青年时期之后,杜甫来到了长安,做了一个小官。“开元盛世”下物阜民丰,杜甫也在繁华的都城安定了下来。
但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下了都城长安,唐玄宗和大臣们落荒而逃。杜甫也只能四处漂泊。
他曾经被叛军困在断壁残垣的长安,好不容易脱困之后就不远万里去投奔宁夏朝廷,然而朝廷的举动让他失望至极,只好放弃官职前往四川、投奔自己的朋友严武。
到四川之后,杜甫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个草堂居住,起名为“浣花草堂”。
严武去世后,杜甫又只能离开四川,在湖南湖北一带辗转不定。在五十九岁那年,在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因为常年贫病交加、身体虚弱,最终离开了这个他所深爱的世界。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说起王维,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悠然闲雅的士人,但别忘了,王维可也是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苍茫辽阔的西北风光的。来看看王维的足迹地图吧:
他向北到达过草原苍茫的准格尔旗,向南欣赏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向西见过武威城中巍峨的边塞堡垒,向东也曾沉醉于金陵城的温柔水乡。
王维出生在蒲州(今天的山西永济),十四岁那年就离开家乡来到长安。他不仅诗歌出色,还工于书画,雅善音律,立刻就成为了京中人追捧的对象。
这段时间,王维便四处游历,曾经奔赴洛阳献诗于张九龄,也一度隐居于嵩山。三十六岁那年,王维到凉州河西节度幕上担任监察御史,就是在那里,他见到了雄浑的边塞风光,他的诗歌也开拓出新的境界。两年以后,王维又前往南方,经过了襄阳、郢州、夏口,最南走到了岭南。
当然,要说这些足迹中王维停留最久的,还是要数长安南部的终南山了。
就是在终南山中的辋川别业,王维写下了《山居秋暝》《鹿柴》《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等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辋川别业
这片远离尘嚣的山水最终成为了他心灵最终的栖息地,也留给后人无穷的追慕和向往。
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到喜欢四处游览山水的古人,那肯定还少不了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他的足迹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甚至是我们现代人都难以企及的,看这密密麻麻的……
苏轼二十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前往都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从此一举成名。
但苏轼的仕途非常坎坷,曾经从京城贬到了黄州。回京后没多久,又被派到杭州、扬州等地等地担任知府。后来又被贬到了惠州、儋州。总之是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荒僻。
看上面这张地图就能知道,古代的文人一般最南也就走到岭南地区,哪会像苏轼一样把海南都走了个遍呢。
但对苏轼来说,一次次被贬谪、被发配却也动摇不了他乐观潇洒的天性。每到一个贬所,他都自得其乐,在当地一边工作一边欣赏山水,干脆把这些经历都当做旅游。
在当时遍布瘴气的惠州,他写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即使是在当时条件艰苦的儋州(今天的海南岛),也依然不妨碍他和当地的老书生结伴夜游,大笑归来。
苏轼曾经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然是自嘲之语,但能把如此坎坷的生活变成一场充满诗意的旅行,世界上除了苏轼,还能有几个人呢?
杨万里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杨万里是南宋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当时长江以北都是金国的土地,宋人一般是去不了的。但这样也完全不妨碍杨万里四处游赏的兴致,来看他的足迹地图吧:
这几乎是把江南走了个遍啊。
杨万里早年任职于朝廷,但因为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来,他又提出了很多关于江南盐铁事务的主张,也没有被采纳,失望之下,便辞官而归,隐居乡里。
杨万里对江南风光怀着深厚的眷恋之情,虽然仕途不顺,总是走在失意的途中,却也打消不了他欣赏美景的兴致。就拿述职的路途来说吧,别人都紧张不已,生怕准备不好皇帝不满意,杨万里却悠闲自在,还能饶有兴致地看客栈边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抓蝴蝶玩。
正是如此,杨万里的诗篇中充满了江南的诗情画意,读他的诗,总能觉得自己仿佛和诗人一起行走在江南的美景之中。
带娃玩这个地图,是可以从人物到诗词,从历史到地理都讲个遍的。
而且每次查找都有新内容,甚至可以透过地图和足迹去揣测诗人的生活,想像古人的生活状态。所以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件有趣的事情。
顺便和孩子聊聊,古人为什么这么爱旅游呢?这其实是当时“游学”的风尚。“游学”就是边游边学,在四处游历的同时,增长见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他们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不是一句空话。
这个地图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里查到,搜索:“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即可,进去以后,点击网页版。全免费,内容相当全。
当然啦,还可以把自己家里的地图也拿出来,让孩子在地图上标出去过的地方,或者未来想去的地方,结合诗人的足迹,和孩子们一起聊一聊这些地方的景观和人文历史。
最后的最后,提醒大家去看看今天的另一篇,是数学专家周爷爷的分享,相当实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