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怪古籍中汲取灵感,舞台剧《山海经》呈现想象力盛宴

从志怪古籍中汲取灵感,舞台剧《山海经》呈现想象力盛宴

首页休闲益智山海经怪兽拼图更新时间:2024-04-26

文/木乔

编辑/木乔

前言

《山海经》不仅是一本关于先秦时代的天人合一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本记载了世界上最丰富的神话类典籍。

里面有珍贵的矿石,有神奇的植物,有奇形怪状的动物,有稀奇古怪的人类,还有很多古老的神话和童话;

它们不但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古老而又神奇的画面,更是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和精神财富。

上海戏剧中心(以下简称上话)于2019年度受《大都会》启发,聘请英国擅长身体戏剧的大导演,与“上话”的演员、设计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出将当代上海作为舞台的“大都会”。

该作品在保持了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事件的前提下,将其背景设定为现代。

以颠覆性的表现技巧和富有实验意味的舞台空间,进行了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的艺术的对话。

一、历史与当下的回响

整部戏以“讲述者”的话语为开头:“东面的山上生长着什么样的草木,栖息着什么样的鸟兽,埋藏着什么样的金石矿藏;

南面的山上长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西面有什么样的动物,长者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北面还有没有头而以两乳作为眼睛的怪物。”

随着“讲述者”的声音传来,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国度之中。

但眼前的景象,却是一个阴冷、黑暗、潮湿和充满钢筋、铁桶的外在世界,这样的对比,就是现代故人物和场景的交织。

“讲述者”不仅是戏剧人物,同时也是戏剧叙事的主要人物。

他是整个剧情不断推进的中心,是整个剧情的“叙事者”;

他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引领着人们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的传说与角色,从而引发人们“身在此境而不在此境”的美学感受。

然后,两条剧情线交错在一起,从各个角度向前发展。

第一个线索,就是血脉之力。

一家三口在不同的时空中经历相爱、相知、相守,又在每一世的大洪水中生死相离。

每个时代的父母亲都不能见证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他们将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融入“书”里,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法来伴随、激励着孩子的成长。

“书”作为一条主线,在戏剧中贯穿始终,一方面是对人们自觉地“说出的故事”的一种表述;

这是代表着种族血液的融合和延续。

因此,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以“顺叙”的形式进行的。

从父母的故事开头,到两人为腹中的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再到孩子出生、父母离世。

最后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记忆被唤醒,他们继承了父母对他们的爱,并以自己的力量支撑着大地的缝隙。

在这条以时间导向为主线的叙述主线中,大洪水的爆发是整个剧情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创作者以这个主观时间为基础,展开了多种空间的转移、并置与叠加,将来自于不同空间的人物和事物都融入到了这个时间轨迹中;

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时空中,所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

凸显出了这一种与生俱来的、持续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加深了血脉传承在人类的历史中的意义。

第二条是“继承”,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在这出戏里,主角们身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肩负着同样的任务和职责。

上古时期,“大禹”带领人民奋不顾身,与天灾、洪灾作抗争;现在,当大灾变来临的时候,他会出手相助。

在神话故事里,“女娲”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她不仅创造了世界,还英勇地保护了万物,使其免遭灾难;

而现在,她将会把这个孩子从母亲的怀里抱出来,带到更远的地方。

在远古时期,九尾狐代表着子孙繁衍,可现在,九尾狐却是为了自己的族群而担忧。

而人族的先辈伏羲,更是一直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不断地告诫、启发着世间的一切。

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在传说中,更是真实的生活。

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的行为,在现实中也能找到答案。

古代有大禹治理洪水,但到了今天,人们还要防患于未然;古时后羿为地上万物适宜而射九日。

如今,随着人类的不断扩张,从天上到地上,再到海洋,九尾狐和烛龙在地底的咆哮,就是濒临灭绝的生物的咆哮。

而随着这个故事的发展,古代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地上演着。

而在二次叙述中,时间已非一条直线,而是依照创作人内心的叙述逻辑,将其分割成多段,穿插于各种时空之中。

在妈妈的梦境中,在“书”中,见到了传说中的大禹女娲,并切身体会到了洪灾与生老病死;

父亲在工地、电梯、大厦里遇到为人类和自己种族命运寻求出路的伏羲和九尾狐。

而她的女儿,却在打开了盒子之后,看到了里面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发现了生命的意义。

在这个主题中,它将时间性进行了消解,将真实的空间与虚拟的空间同时放到了一个舞台上;

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与当下、记忆与真相、情与景、物与我的对比式的空间叙述模式,从而带来了超越文字叙述的美感。

通过上述两个主要的故事线索,他把过去、现在的事情以及过去的人都联系了起来,他把这个故事寄托在了现在的人们身上,让他们能够把这个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能是在思考,随着古老的传说渐渐淡去,集体的记忆逐渐淡去,我们的文明会不会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截断?

透过一场穿越过去与现在的艺术的对谈,所产生的思维碰撞、延伸和想象,使其呈现出一种真实的美学意义。

二、抽象与诗意的表达

舞台剧《山海经》致力于用高度视觉化和肢体化的方式来逐步构建一幅“未完成的”人类文明的拼图。

正如形体戏剧的精髓,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讲故事的方式。

除了说书人使用了更多的暗示式的话语和对白之外,整个表演还使用了许多形象的肢体动作。

多角度的场景变换,配合音乐、灯光、道具等多种手法,呈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古代和现代的场景,事件,人物。

剧中八位演员扮演了多个角色,他们一会是精卫、怪兽、蝙蝠,一会儿又是小学生、工人,一会儿是躲避大洪水的民众,稍一转身又是神话故事人物。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形象处理,再加上音乐、道具和灯光的巧妙运用,每个场景的变换都显得行云流水,自然,别具一格。

其中有一些精彩的片段,十分引人注意。

例如,妈妈在书海中畅游的那一幕,将每一本书都拟人了,虽然演员们手里还握着一本书,但是他们的动作已经与书融为一体;

他们有节律地改变着自己的姿势和队形,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就像是书籍上的字画,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忍不住想笑。

当母亲选择其中一本打开后,他们又会跟随着母亲阅读时的情绪扭动着身体,将母亲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书中故事或是喜剧或是悲剧。

又比如,在看书的时候,就看到了人们在汪肆的洪灾中努力拯救自己的场景。

演员们以虚化实,选择了一张布来展开一场抽象的演出;

每个人都抓住了布,然后互相拉拽,用地上拖行来代表被洪水冲走,用布上的滚动来代表在落水挣扎,以人手相缠来代表在水中救亡,以搭肩靠背来代表一起相扶;

这样,人和布在空间中的高度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逃生画面,此时的布被赋予了船、水、救命稻草、希望等多重的意境。

上述两个部分,虽然演员们几乎没有任何台词,但是他们的身体动作的抽象与戏剧叙述的明确性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观众们不但可以从他们的动作中了解到剧情,还可以从他们的身体中,体会到他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心情绪;

从而对他们所要表达的故事情境的营造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身体的运动说出一个故事是形态戏剧的优点,它的魅力就是身体的抽象性和诗情画意,剧中“九尾狐”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导演用三人分别扮演狐的头、身体和九条尾巴。

三人合成即成狐,一人独处即为人。

在灯光的辅助下,饰演狐狸的演员对其典型的身态特点进行了精确的把握,并将其展现出来。

比如,他们用四条腿着地,前爪蜷握,轻轻地伸出,肘部和大腿关节都会屈膝。

虽然他们的头部与身体垂直于地板,但是在转身的时候,他们的形态却是非常的妖艳,将自己的风流高贵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身体的其他部分,也都是用得恰到好处,在九尾狐狸所创造的梦幻世界里,少女意外地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双亲。

而面对双亲的男主角则用有限的放慢镜头来表现自己对双亲的想念与爱意。

这一幕仿佛是用慢动作拍摄的,但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既勾起了女孩的回忆,又加深了她对母亲的爱的理解。

从上面的两个肢体演出可以看出,人体有着一种对人内心情绪的揭露和提升的作用,而创作者们对这一点了如指掌,并且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从而让戏剧场景变得具体、栩栩如生,又充满了活力。

三、意在言外的反思

如传统的形态剧场一样,《山海经》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艺术手段,如光影、音效、布景、道具、肢体与舞姿等;

把人与天地连结在一起,既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美学体验,又唤起了当代人对古今、生死、神与人、真与假、爱与恨、虚与实等的人文意蕴进行反思。

使我们从“神话”中悟觉出中华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还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在所有的神话中,主角都是“人”而非神。

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说,最后所传达出来的,是中华人民面对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生活气概。

综观全文,全文从叙述技巧来看,不仅有宏大的笔墨,而且有感人的细节,不过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影片的总体节拍掌握得不到位,导致镜头过度转换,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古代和现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而且各个人之间的内部逻辑并不十分明确。

此外,由于对抽象概念的提炼,使得人体语言的语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升华,从而造成了“以形代质”、“以质代量”,使主体的含义被淡化。

还有《女神庙》中的“水袖”不够充分地体现了她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情绪、动作特点,也不利于推进剧情发展。

形态话剧是一种超越地域、语言、文化的新兴话剧形式,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已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

在此基础上,中外导演将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创造了众多的精品,并获得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好评。

但是,《形体》是一种具有实验性质的艺术。

它除了强调“动作表达”,追求多种表达方式之外,更需要将技术层面、审美层面、精神层面三者联系起来,以防止陷入“形而下”、技术化、贫困化的窘境。

中国形态戏的发展历史虽短,但已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其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参考文献:

[1]姜虹宇《中国传统妖怪形象在动漫中的创新探究》

[2]张公,编著《奇书《山海经》》

[3]田畦耘《《山海经》中变形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袁珂《古神话选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