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的国民爸爸“死灰复燃”?现在全网群嘲喊他“道歉”?

九年前的国民爸爸“死灰复燃”?现在全网群嘲喊他“道歉”?

首页休闲益智时间倒带更新时间:2024-07-26

“爸比~”

“你会唱小星星吗?”

九年前,这首歌曾经响彻大街小巷。

九年后,这档掀起过风暴的国综似乎“死灰复燃”。

Sir当然明白。

怀旧,是这个凋零时代的一片安全自留地。

一如《甄嬛传》《武林外传》与周杰伦。

可仅仅如此吗?

Sir总感觉这次有些不一样。

这仿佛是一次大型的社会实验。

节目里的人,节目外的人,从未离场。

以爱之名欠下的“债”,从未还清。

01

被抵制的“父爱”

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实:

《爸爸》开播前几乎无人看好。

甚至节目开播前一个星期,一家本已谈好的品牌赞助临阵脱逃,因为内部分歧严重,认为节目不会火的占了上风。

谁能想到

开播后,豆瓣评分9.1,收视率破3。

一句句无忌童言成为年度热梗;嘉宾微博粉丝从十几万涨到千万,商业身价几何倍数叠加。

接着,网友给那个临阵脱逃的品牌建了个微话题:

#XX,你哭了吗#

哭没哭Sir不知道,但观众们确实乐坏了。

Kimi从不想与爸爸分开到“打起精神”……

王诗龄“傲娇”的公主范儿……

森蝶看到田亮落水时那“幸灾乐祸”的表情……

两个词:

萌与真实。

Kimi哭闹;王诗龄耍浑;Grace和Joe闹市吵架;诺一和夏天同吃一根棒棒糖;康康霸气;轩轩贪吃;安吉接地气

孩子的不可控在“剧本”外随机碰撞。

张亮手足无措、林志颖手掏剩饭、王岳伦发火、吴镇宇耍赖以及刘烨的孩子气

明星的尴尬瞬间躲无可躲。

时代也在悄悄助推:

那一年,王菲李亚鹏离婚、王力宏与小女友结婚、张艺谋被曝超生、冯小刚大骂影评人……还有一个因轮奸被判刑十年的李某某,娱乐圈一片灰暗。

人们在那些年被各种狗血与虚假折腾得没了力气。

需要真实,需要治愈,需要一出“楚门秀”,最好可以参与其中。

因此节目的“第六人”出现了:

云·家长。

第一季。

石头闹情绪,郭涛直接将儿子推出门外,播出当晚便吵疯了。

第三季。

大竣偷吃点心,林永健大声责骂,自己一人离去,留孩子在原地,网友又激动了。

当然“家长们”很公平。

不好的批评,好的就夸。

张亮&天天父子的相处模式羡煞旁人,网友甚至为妈妈寇静颁发外号“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女人”。

为什么?

比起其他父子的立威式教育。

显然张亮跟天天的关系更趋近于照顾与合作。

满目的“父爱”

唯独他俩,能看到“反哺”。

可你看出问题了吗?

“参与度”的无限延伸,逐渐让节目偏离“观察”的初衷,沦为一场立场分明的集体监视。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多多说英文。

随之一些“过于懂事”的举止,被网友抨击为“不够童真”、“假”、“做作”;在闹市事件中因为冤枉Joe,偏袒Grace;指责贝儿偷钱,舆论升级为网暴。

被骂的是多多,“连坐”的是黄磊。

此后。

吴镇宇、曹格、邹市明,甚至节目外的妈妈们……无人幸免。

直到五位爸爸联名发声《微博静默——五位老爸的态度:以沉默之名守护爱》,事态才稍加缓和。

事情结束了吗?

不,刚刚开始。

那些年的《爸爸去哪儿》,不光是一档亲子节目。

是一代人的综艺回忆;

是内娱真人秀的教科书模板;

是发轫于阶级,普通民众对娱乐圈生活的管中一窥;

也是大众面对明星的一次。

从里到外,从“大”到“小”,浩浩荡荡的凝视、挑剔与舆论出警。

02

被扭曲的“崇拜”

Sir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爸爸”是内娱那个时代的“楚门秀”。

“楚门秀”最恐怖的地方不在于被凝视,而在于,楚门得按照观众心目中的样子成长,单纯、美好,不容许出现一丝杂质。

这真的存在吗?

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

《爸爸》此后便已名存实亡了。

吊诡的是

观众并未离场,“演员”依然就位。

前几天,第三季中的“蓝宇”CP突然上了热搜,无数CP粉对着刘烨和胡军在节目中的表现疯狂嗑糖。

争议再来

有人表示嗑同性CP不该扯到孩子,这是对双方家庭的不尊重;有人反驳,“嗑CP就是嗑CP,谁管ta有无家室”。

俩人孩子,康康和诺一因此被拉进台风眼。

考古行动持续升级。

康康的近照被扒出——喊着“姐姐再等你十年”、“妈粉变质”、“我可以”。

天天与小女友的亲密照曝光——讨伐早恋,怀疑过早有性生活,荡妇羞辱的……当然最大的呼声还是隔空喊话张亮:

“管管你儿子吧!”

张亮事后发文,表示理解孩子青春期的这份懵懂。

呵呵。

九年前,他的这份“换位思考”还被夸;

九年后,行不通了。

这几乎是“楚门”逃出那扇门后的寓言:

没有了更新的流行文化,娱乐载体与爆款文艺作品。

于是明星。

乃至童星的私生活,成了真人秀的未完待续。

很难说现在骂的和当年夸的是否是同一批人。

但被骂的,与被夸的,肯定是同一批人。

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黄磊的女儿多多,黄忆慈,关于她的争议好像从未停歇。

当年被指责太过懂事的她,现在美甲、打耳洞、化妆染发,以及自导自演微电影,出演话剧。

桩桩件件,都能成为质疑与批评的客体。

更过分的。

去年甚至被网友造黄谣,黄磊只好报警处理。

何至于此?

在Sir看,不仅因为时代不同了,更因为“需求”不同了。

当年“真实”足以治愈;

现在,只有“正确”的真实才能提供足够安全感。

03

爱自己,可以吗?

当观众开始“遗弃”《爸爸》时,一个词被频繁提及:

“演”。

真实与虚假往往是我们评判一档综艺“好看”与否的标准。

《向往的生活》,假。

《欢迎来到蘑菇屋》,真。

某相亲节目,假。

某聊天节目,真。

但,对于节目外那些活生生的“人”呢?

关于《爸爸去哪儿》的经典争议:这些孩子会不会从此就生活在聚光灯下,丧失这个年纪该有的某种真实?

幸运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孩子因节目“塌房”。

不幸的是,如同每一次大型社会实验,我们看到了结果,却没有重来的余地。

今天这篇。

不为某一方“翻案”,只是Sir感叹着一档国民神综,十年前后,最初赞扬的东西,竟成了束缚我们的枷锁。

《爸爸》曾让我们看见真人秀的另一种可能性。

真实、趣味、温情……以及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是成年人用剧本难以体现的一种原始状态。

如今内娱进入“再创造”的真空,大众只能选择怀旧,通过反刍以往的美好来进入情感舒适区。

可这样的“美好”只是暂时性。

要是时间倒带,节目只言片语都会在当下触犯禁忌。

贝儿比多多小三岁,正处在一种奇怪的敏感期。

有一天村长正在正儿八经宣布分房纪律,天气有点热,外套脱下来系在腰间。Feynman走过来,莫名其妙掀起来看了看。村长问:“你看啥?”Feynman还没说话,贝儿替他抢答:“他在看你有没有小鸡鸡!”

有其女必有其父,陆毅不仅丝毫不尴尬,还很开心“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李锐《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一再强调“真实”的我们,终于走到“真实”的死胡同,企图抓住“怀旧”这最后一张遮羞布。

这个问题严重到,明星们什么时候发言,发什么样的言,都需按照我们的“脚本”来走。

真实的本意被禁锢,被扭曲。

以至于每个聚光灯下的人,每个公开发言的人,都变成“演员”。

这个时候再回望起当年《爸爸去哪儿》带给我们的快乐。

心境,已和当年有太大的不同。

被指责娇气的王诗龄

有一次她也这样专注地望着我,我心花怒放又不敢相信,试探着问她“Angela,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呢?”她答:“村长,我有个问题想了很久。为什么我和爸爸的脸都是圆圆的,你的脸却那么长呢?”

Joe和杨阳洋喜欢的女孩,多多。

杨阳洋也是,多多姐姐就是他心目中的女神啊。

将来有了钱, 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多多姐姐买条花裙子,还对着天边的彩虹许愿:多多一定要嫁给我!

被骂的最惨的爸爸,曹格。

曹格还是一如既往地不会讲话。

尽管他见到偶像吴镇宇大哥特别开心,但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仰慕,只好说了句最俗的:“我是看你电影长大的。”显得自己很年轻似的。

这也罢了,镇宇大哥不跟他计较,哪知他还补充一句:“包括限制级哦。”

△ 以上片段皆摘自李锐新书

再回到眼下热火朝天的话题。

当网络一边倒地骂着天天早恋,叫嚣“如果是女儿会不会这么冷静”。

殊不知这个问题早有了答案。

黄磊在2016年的采访中就曾表态:这很正常。

“她有她的人生”。

一句父亲的磊落,足以卡住一切恶言。

当然,过去的便已经过去了。

现实继续,这些孩子们的人生也在继续。

舆论和价值倾向我们通通无法改变。

只是。

当我们在怀念节目时,要记得

怀旧可以,消费就不必了。

当我们再看这些孩子时,要记得

关注可以,指导就不必了。

还记得那首歌是怎么唱的吗?

这是第一次 当你的老爸
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
你拼命发芽 我白了头发
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他们,自有他们的人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