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新一阶段扫雷展开仪式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该地段扫雷行动在暂停11个月后再次展开,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一队的67名官兵受命挺进雷场,展开扫雷行动。
“起爆!”27日10时许,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位于中越边境的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八里河东山老母弄雷场里,“轰、轰、轰”,爆炸响彻山谷。
扫雷一队教导员殷炳汉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个老母弄雷场有0.21平方公里,当天要扫除这片雷场中的一块三角形的地带,“这里是以前战时的一个主要防御阵地,各种爆炸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
扫雷战士们穿戴防护装置和手拿扫雷仪器,准备开赴雷场。 本文图均为郝琎 张峻森 图
先进排雷设备用不上
27日10时20分,扫雷一队67名官兵全副武装挺进雷场。位于中越边境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老母弄雷场被繁茂的杂草覆盖,雷场从一座小山腰处延伸到山脚,四周山峰林立。扫雷官兵们此行任务艰巨。
这里四周都是雷区,除左侧山峰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一、第二次大面积排雷行动中已经排除外,其余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排除。
澎湃新闻看到,山坡上除竖立有“雷区”字样的警示牌外,战士们还用警戒线围出了一条通道。据扫雷官兵介绍,这次扫雷将采取把爆破筒首尾相接,逐次爆破推进的方式进入雷场。
为了确保安全,进入雷场前,官兵们被要求再次仔细检查防护装备。只见他们脚穿防护鞋、头戴钢盔,看上去,像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变形金刚。据带队人员介绍,这些装备都通过了爆破实验,能有效防止触雷后引发截肢性损伤。
中越边境云南段现存雷场几乎都处在山势陡峭、谷深林密的地方,地雷和各种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且埋设时间长、性能极不稳定。在这些复杂地势上排雷,先进的设备根本用不上,只能通过人工扫排的方式进行排雷。而人工排雷,危险系数也最高。
官兵们采用把扫雷爆破筒首尾相接、逐次爆破推进的方式进入雷场。
半小时内发现爆炸物
只见战士们进入雷场后,猫着腰,手持扫雷仪小心翼翼在地面上移动。几分钟后,走在前面的一名战士迅速匍匐在地上,用随身携带的小铁铲,慢慢拨开草丛中的泥土,他挖出了一个看上去像萝卜一样的爆炸物。“这是一枚迫击炮弹。”随后,这名扫雷战士仔细探测周围没有其它爆炸物后,他将挖出的这枚迫击炮弹转移到了旁边的临时存放点,等待集中销毁。
半小时不到,参与扫雷的官兵们就在雷场发现了铁壳地雷、塑壳地雷和手榴弹、子弹等爆炸物,其中,手榴弹和塑壳地雷大都战斗性能完好。
为安全考虑,扫雷战士发现爆炸物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向现场指挥员报告,由指挥员作出“先做标识,再自行排除”的指示。
挖出的地雷等爆炸物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将进入爆破处置程序。随着指挥员一声“爆破”指令,山间林里顿时传来“轰、轰、轰”爆炸声,浓烟滚滚。
随后,战士们将再次进入雷场。
将发现的爆炸物集中后,等待统一销毁
一年内排除38平方公里雷区
澎湃新闻从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一队了解到,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已扫除雷区18.4平方公里,其中云南红河州的雷区扫除任务全部完成,占整个任务量的三分之一。此前,扫雷部队从云南省军区转由南部战区陆军指挥。扫雷行动重启后,官兵们将在一年时间里彻底排除近38平方公里雷区,同时协助雷区所在地政府对24平方公里雷区进行永久性封围。
扫雷一队教导员殷炳汉介绍,整个老母弄雷场有0.21平方公里,27日进入的这片雷场中,有一块为三角形地带,这里曾经是战时的一个主要防御阵地,各种爆炸物种类和数量都多。此外,由于地表岩石多、泥土少,开辟通路时爆破损伤地雷和爆炸物的效力被削弱,官兵们进入雷场搜排时显得格外小心。
“不管扫雷有多危险,我们也是值得的。”扫雷一队五班班长吴高健说,此前,大家在其他地方排雷过程中已积累了经验,对完成此次任务充满信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