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基本完成

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基本完成

首页休闲益智收纳梦之岛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5-09

南湖公园周边风光

台海网12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墨涵)昨天上午,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导报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厦门市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和《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I级标准相关考核指标要求,并于9月30日前向住建部报送推荐函及有关申报材料。厦门四十载潜心耕耘,春风化雨,白鹭飞翔,凤凰涅 ,炼成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称赞厦门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并赋予诗一般的语言:“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

厦门各项城市市政设施、配套功能、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持续提升,市民群众在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今的厦门,草木常青,鲜花常开,令人心旷神怡,一年四季都是“最美人间四月天”。

生态修复臭水湖变成了“城市客厅”

厦门的生态修复起步早,早在 1985 年,**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起,厦门大规模、高速度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就是依托这份发展战略,并引领着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

上世纪60 至70 年代,筼筜湖污染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84 年始,开启筼筜湖生态治理工程。1988 年 3 月 30 日,时任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打响了厦门整治环境污染的一场大硬仗。会议明确建立综合整治机制,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 字方针。30 多年来经过四次大规模的艰巨治理历程,湖区生态平衡已得到修复,如今的筼筜湖“岸边花红树绿鸟语花香,湖面碧波荡漾白鹭低飞”,实现了“治理筼筜湖,保护西海域”的目标。从臭水湖变成“城市客厅”,成为市内一颗绿色明珠、群众喜爱的文化休闲中心;湖区周边也成为厦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成为广大市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

城市宜居度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管理精细

如今的厦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水治理适度超前,文化保护持续加强。

近年来,厦门大力拓展城市空间,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现代化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仅2017年完成固投826亿元,新城基地建设加快,电力、供水、燃气、学校、医院等配套加快完善。环东海域新城和现代服务业基地206个公建项目全面推进,滨海旅游浪漫线加快建设。马銮湾新城146个公建项目进展顺利,三横三纵骨干路网实现通车。

《回家》摄于湖滨北路筼筜湖边侧人行道 黄启勇/图

园林绿化增添“颜值”用心扮靓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用心提升城市的“颜值”。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厦门倾力“五化”建设,扮靓城市,精心呵护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

据统计,2013-2017年城市园林绿化财政资金投入约55.92亿元,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198.2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从37.34%提升至40.92%,绿化覆盖率从41.84%提升至43.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47平方米提升至14.09平方米。

按照“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的目标,厦门市贯彻“适种、经济、美观”的绿化理念,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重要原则,以乡土树种、大花乔木为主,突出“绿化、彩化、花化、香化、变化”,坚持为民惠民,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作,提升城市的绿量和整体景观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行业管理创新园林绿化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扎实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管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管考核机制,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监管。

建立园林绿化信用评价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成为福建省在绿化施工领域最早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城市,成为住建部的试点城市之一。

建立背街小巷卫生保洁专项考评机制,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城市道路绿地养护专项考评机制,实现道路绿化巡查工作的系统化、独立化和常态化,建立权责统一、分工明确、管理规范、反应迅速、监督有力的绿化养护监督管理制度,以专业化考评促进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持续打造厦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建立燃气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厦门市已成为全国第二个实施瓶装燃气实名制销售的城市,全市瓶装燃气实名制销售达到100%,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实施;建立燃气安全保险制度,燃气行业统保模式属于全国首创。

规范共享自行车管理,2017年就指导施划自行车停放点约6000个,开展共享自行车清障整治,共清理收纳58246辆。市民所反映的共享自行车乱停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试点建设高起点规划探索“厦门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国第一,以国家试点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探索形成了“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厦门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全国上游。此外,厦门也是国家第五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省首部),建立分类直运模式,引入“互联网 ”技术;建成全省首个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动民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有序推进。

试点改革多部门使用“同一张蓝图”

厦门市作为全国“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多规合一”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紧密结合,注重改革的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着力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提升效能,有效促进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2017 年,厦门市政府颁布政府规章《厦门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管理办法》,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协同平台,实现建设项目、规划、国土资源管理信息,以及环保、海洋、林业、水利等部门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实现各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

目前,平台已纳入“一张蓝图”、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等11 大专题52 子专题162 个图层的空间规划数据及业务数据,并根据规划修订情况实现即时有效的更新。平台接入市、区级部门、指挥部共计 243 个部门,依托平台实现各部门规划信息的协同管理、动态更新,确保各部门使用“同一张蓝图”。

弘扬传统文化建园追求品质之美

文化建园是厦门城市变迁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路径与模式,从清时的“筼筜渔火”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围港成湖”,再到 20 世纪 90年代的筼筜湖污水治理与 1993 年厦门白鹭洲“梦之岛”建设,直到 2003年后开始文化建设白鹭洲公园、园林博览苑,以及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等。

通过文化建园,开创了一种城市文化建设的模式。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彻追求“品质之美”的园林建设理念,让这座城市不断刷新“高素质”、“高颜值”的标准。

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遗存遗迹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和展示的关系,突出公园文化性。通过“文化建园”,既起到强化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又起到展示文物古迹遗风和文化价值。

截至 2017 年,厦门市已有 9 批 226 处(262 个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处(34 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9 处(45 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0 处(113 个点),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0 处(70 个点)。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划定保护范围。

【创建背景】

追寻“品质之美”

《福建省“十三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力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新突破。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有关要求,厦门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落实《关于新时代新起点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意见》精神,推动厦门市园林绿化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持续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追寻“品质之美”的发展理念,更让这座城市不断刷新“高素质”、“高颜值”的标准。*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在厦门工作期间,亲自抓制止乱砍滥伐树木、乱采砂石,强调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曾经的臭水湖变为如今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繁花似锦的“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

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三年的创建工作规划,市政府下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提出了创建的总要求,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经费保障和督查考核机制,为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工及保障措施,并要求相关部门对照责任分工和指标要求,完善绿化管理措施、加强绿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市政设施、促进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指标的要求,把厦门建成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市民参与】

“人人动手”美化身边环境

普通市民有哪些形式可以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伟军回答导报记者提问时说,欢迎市民朋友们跟政府互动起来,积极参与,形式有多种。

王伟军说,厦门也在号召“人人动手”,在庭院、办公室栽花种草,布置起来,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市民绿化活动,比如参与最美小区绿化、评选最满意的公园等活动。

王伟军表示,“市民园长”模式,也鼓励市民积极参加公园的管理,比如筼筜湖、仙岳山、松柏公园、江头公园就有这样的创新机制,督促不文明遛狗、噪音等问题。

据导报记者了解,厦门市大力推广“市民园长”模式,广泛征集、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让市民参与到公园管理中,公园的温馨度和市民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其管理模式也在2017年中国公园协会年会上介绍推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