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5岁了,全家就他一个孩子,这段时间经常听到他家时不时传来哭声,有次下楼拿快递在电梯间碰到他妈妈,问起原因才知道,原来妈妈不想给他看太多电视,为了让他安宁,大家想着办法陪他玩游戏。
但是,玩的过程中,只要赢了,他就非常地开心,一旦输了,就哭得满地打滚,怎么哄都没有用,直到家长退步让赢为止。
浩浩的这种现象不止一两天了,之前每次看到他跟小区别的小朋友玩,也是这样,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就生气,不跟别人玩。
不少人对孩子只想赢这种心态,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一心只想赢,不认输,这是件好事,说明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
第二种观点:这说明孩子的个性太过于固执了,过于固执也就会变得很顽固,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对以后的成长不利。
第三种观点:说明孩子很追求完美,做事力求做到最好。
孩子输不起的心理来源
- 过去不好的情感体验
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通常是因为过去面对失败时,有了一次不好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被受嘲笑、责骂、批评甚至挨打等,因而会害怕失败,害怕输,害怕再次受伤,不敢去尝试突破。
要相信,孩子对成长路上的每一个第一次尝试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
- 被保护得过度
孩子输不起,通俗点就是心理脆弱,父母过多的保护也会造成孩子变得更脆弱。
鹏鹏是大宝的好朋友,以前经常在一起玩,孩子之间会有打闹,是很正常的。但每次只要鹏鹏哭了,鹏鹏的妈妈就特别紧张,甚至会因此而责备别的小朋友。
鹏鹏妈妈说,看到自己儿子哭,心里很难受,觉得是自己儿子吃亏了,后来索性不再带儿子下来玩了。
她的这种做法看似保护了孩子不受伤害,实则错失了真正锻炼孩子的机会,慢慢的鹏鹏也越来越害怕与其他的小朋友交往,偶尔下来玩,哪怕跟比他年龄小的孩子玩,他都很容易因为气馁而哭。
孩子输不起,掌握游戏4步走,在家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输不起,借助游戏就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强大心理,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游戏是最能开发孩子天性的。《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写道:通过游戏,人类增强了韧性、行为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强壮,这使得他们能够生存下来。
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玩游戏的方式和开导性的语言都很重要。
以和孩子下棋为例,正式开始之前,先与孩子定好规则,三个回合为一局。
- 第一步 赢-赢-输的方式让孩子赢
第一回合:这是孩子初次玩,大人能力肯定比孩子更强,孩子想赢,先让孩子有个好的体验,大人先让他赢,孩子通常会很开心。
第二回合:还是让孩子赢,因为怕输的孩子,受挫能力弱,先让他累积更多愉快的体验。
第三回合:大人赢,这时孩子肯定会不开心,哭闹,大人可以这样开导孩子:“你看,我们三个回合为一局,你赢了两局,我只赢了一局,我们2:1,所以还是你赢的。”这样的结果孩子通常能接受。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受挫败,但不明显。
- 第二步 赢--输--赢的方式让孩子赢
第一回合:开始还是让孩子赢,让他对后续的游戏有期待和拼劲。
第二回合:大人赢,孩子肯定又会不开心了,这时应该这样开导孩子:“你刚赢了一局,我也只是赢了一局,我们现在是持平的,还有一个回合,下一个回合要是你赢了,那结局还是你赢。”
第三回合:孩子赢,这时孩子也会开心,游戏最终结果还是他赢。
这是孩子第二次接受挫败,比上一次要来得早一点,孩子会有情绪波动,语言开导帮助孩子过渡到后面的游戏。
- 第三步 输--赢--赢的方式让孩子赢
第一个回合:大人赢,这时孩子的情绪反应会比较激烈,这种受挫的体验比之前的两次都要强烈了一点,孩子可能会接受不了,不愿意玩了。
大人开导孩子:“这还只是刚开始,后面还有两局,如果你赢了,那游戏还是你赢。”
有了前面两次赢的经历,孩子通常能接受接下来的挑战。
第二、三回合:孩子赢,连续两次的“险赢”既能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的刺激,挑战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更有信心。
- 第四步:赢--输--赢--输的方式打成平局
这次开始之前,要提前申明,游戏分为4个回合。
第一回合:孩子赢。
第二回合:大人赢,有了前面的体验,孩子这时的情绪反应不会那么大,会更能接受一点,如果有情绪反应,鼓励孩子,“我们后面还有两局。”
第三回合:孩子赢。
第四回合:大人赢,这时孩子肯定不会开心,但反应不会那么激烈了,大人可以这样说:“你看,你赢两局,我也是赢两局,我们俩是平局,都没有输,也没有赢,是一样的。”
这样的比赛,差距不大,即使是平局,孩子也比较能接受。经常锻炼,孩子慢慢也就能接受别人赢过我,抗挫心理也会变得更强。
不要说孩子的坏话
当孩子输了的时候,千万不要嘲笑或者揶揄孩子,这会让孩子顿失信心,以后不再相信你,也不会轻易去尝试了。
游戏规则定好了,不要让步
当孩子输了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让步,耐心开导他,鼓励他,继续往下走。
,乐欢妈妈有话说:很多孩子有输不起这种状态,我们父母不要忽视,也不用太过于紧张,多陪孩子玩,多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多锻炼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