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拢共分几步?云南西畴县这样回答

脱贫拢共分几步?云南西畴县这样回答

首页休闲益智脱贫奔小康更新时间:2024-05-11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这是云南省西畴县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20世纪80年代末,西畴县处在温饱线以下人口占到总人口80%以上,食不果腹、房不遮雨是普遍现象。

岩头村、木者村、江龙村……这些村寨都有一个共同外号“三光村”——“树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

为了摆脱“三光村”这个不光彩的外号,西畴人使出了自力更生的“洪荒之力”。

岩头村:要致富先修路

西畴县的岩头村从前真穷:嫁进来的媳妇儿熬不住,偷偷跑了6个;村民卖头猪,光雇工把猪抬出去,就得花去猪价的四分之一。

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决心改变现状。2003年开始,他带着15户村民,自筹资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这一干就是12年!

千难万险为什么要修路?李华明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两尺宽的悬崖路,走了八代人,有些80多岁的老人有20年没出过村。我们要修路致富!

修路期间,村民们卖猪卖牛、外出打工自筹经费;劳力不足,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2014年1月,进村路终于修通。2015年,当地政府补助资金16万元,把毛路浇筑成水泥路。

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岩头村村民历经千难万险凿开山路,这在西畴县不是个例。好多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千难万难也要打通脱贫路。

路通了,仅是帮助村民走上脱贫的第一步。那何以致富呢?当地政府换思路,找出路,在当地炸石造地解决村民温饱、大力推广瓜果种植增加村民收入……

木者村:炸石造地解决温饱

26万人口的西畴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人均耕地仅0.78亩,曾有国外地质专家认定“这是一个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要有粮,必须种粮;要种粮,必须有地。西畴县木者村最穷,炸石造地的第一炮就从这里打响。在这里,造一亩地,最少要翻动石头200立方米,回填泥土20立方米,投工200多个,投资800多元。炸药用完了,老百姓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撬开大石。

多年来,依靠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西畴县建造石漠梯田24.4万亩,垒起来的田埂长度已经达到了5万多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了0.4亩。

路通了,山上地多了,接下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就成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江龙村:产业敲开致富门

大力推广种植猕猴桃、柑橘、蔬菜……一个个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这几年,江龙村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在村里引进适合种植的柑橘,年产量可以达到300多吨。

现在,江龙村的1100亩柑橘已经成熟,虽然还没有大客户前来收购,但是一些村民已经开始采摘,运到就近的市场进行销售。村民姚万金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我收入一亩多点,一斤卖5、6元。”

与江龙村邻近的三光村,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猕猴桃的致富路。当地政府引进企业,流转5000亩土地,集中种植猕猴桃。村民土地流转后,每年每亩有800块钱的土地费,大家还可以在种植基地务工,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穷山恶水逼出了西畴人的自力更生精神,持之以恒的“西畴精神”与精准扶贫的求实精神交织共鸣,谱写出一首壮丽史诗,美了山水富了民。

30年绿化了石漠化土地,20年来减少贫困人口20万。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宣布,西畴县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5元,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跨越。

制片人丨温露 张鹏军

记者丨刘文杰陶世飞申泷洋

编辑丨刘虔 任乐天

视频编辑丨扬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