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是谭嗣同”:一场跨越百年的追星之旅

“我的偶像是谭嗣同”:一场跨越百年的追星之旅

首页休闲益智我雕塑贼6更新时间:2024-0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很多人都有过追星的经历,面对银幕前光鲜亮丽的明星疯狂无比。

但是,很少有人听过,尘封在故纸堆中的历史人物也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张维欣就是其中一个粉丝。

而她最喜欢的“偶像”,是谭嗣同,那个在戊戌变法后死去已经120年的人。

谭嗣同的粉丝张维欣。 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了偶像,去湖南

张维欣现在在北京从事编辑的工作。

但每年,她都会抽几次空闲时间回谭嗣同的故乡浏阳看看。

15年前,正在上初中的张维欣在历史课本上看到了谭嗣同的故事。在她的描述里,照片上的谭嗣同穿着一身武士装,手叉腰站挺,“非常潇洒”。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有心*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个甘愿为维新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让刚接触中国近代史的张维欣内心触动不已。

上高中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在网上搜索与谭嗣同有关的信息。她发现,同课本上刚烈的人物形象相比,他在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一面:

谭嗣同擅长写诗,创作过大量诗作,而且喜爱各类花木,几乎逢花为诗;

谭嗣同爱哭,“他对美很感性,对痛苦也很感性”;

谭嗣同很“讲究”,在意自己的形象,那张历史课本里的照片,在大多数人都穿着长衫的时候,他穿着武士服,显得“特立独行”。

“他这个人有很大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很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来自山西的张维欣,把一本到三本的所有志愿,都报到了谭嗣同的家乡湖南。

她成功考入湖南大学。从长沙到浏阳的谭嗣同墓,车程大概两个小时,在湖大的七年,她跑到浏阳祭扫的次数,自己都数不过来。

湖南浏阳的嗣同路与才常路。 来源:受访者供图

也是在那里,张维欣接触到更丰富的谭嗣同史料,“偶像”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

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博学、敏感、浪漫、豪爽,描述谭嗣同时,“迷妹”张维欣总能说出很长一串形容词。

对于这个历史人物,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慷慨就义。但在他的研究者们看来,这一形象太过单薄,他作为文人的才情和个性,也有值得被看到的一面。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他出生于仕宦家庭,条件优渥,因在家排行老七,人称“七公子”。

喜欢谭嗣同的粉丝们发现,他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他擅长古琴、昆曲,少年时期,还跟着多位有名的师父学习武术。

谭嗣同的“崩霆”琴。 来源:受访者供图

他喜欢诗歌,也喜欢研究天文、物理、地理、数学等知识,曾倡导筹建金陵测量学会。

他对朋友热情仗义,结交了很多挚友。他的社交圈里,有朝廷的高官,和家庭条件比较贫寒的朋友,他也能平等相处。

投入维新运动的谭嗣同,创办浏阳算学社,还参与创办湖南第一所新式学堂——时务学堂,办《湘报》,发文倡导修铁路、开矿山,致力于改变当时积弱的局面。

“视荣华为梦幻,视死辱为常事。”这是谭嗣同写的家书,他就义后,谭家人把它当成了家训。

“他让我觉得很感动,就是跟我年纪相仿的人,他的人生追求是改变当时中国那样一种局面,把眼光投射的是整个社会。”张维欣说。

谭嗣同致夫人李闰家书。来源:受访者供图

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的行动和“追星族”没什么不同:

与“爱豆”有关的新书上架,她会去买;有“爱豆”的戏剧上演,她会去刷;对于“爱豆”的爱好,都会去尝试学习,读研时,她从新闻学跨到了建筑学。

浏阳的谭嗣同故居附近,有一个谭嗣同铜像纪念广场,张维欣跟着导师柳肃一起参与设计。

谭嗣同铜像广场 来源:受访者供图

她在设计中努力践行谭嗣同“仁通”的理念。广场放置了很多座位,正中是谭嗣同的塑像,周围有一圈雪松,旁边的石碑上,刻着他的诗句。

张维欣希望,那个广场能成为当地人互相交流沟通、缅怀先贤的空间。

“不仅是热爱,也是传承”

毕业后,张维欣来到北京,工作之余,她希望为谭嗣同修一个年谱。

“我写这个年谱长编,就像是给他补日记,做基础史料的整理工作。”

英年早逝,谭嗣同的生活碎片散落在周围人的书稿中。张维欣笑称自己像是“蓝翔优秀学员”,“挖掘”与谭先生相关的几乎一切事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