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儿子顺利升入了我们当地最好的初中,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让儿子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他也带我们一起走进了他的“叛逆”期,真真切切的给我们上了一课,而且这一课上得非常的深刻。
随着儿子个子的长高和力量的增长,受青春期影响性格也大变,非常容易激动,他不再遵守原有的规则,什么规则计划,什么道理,什么理想在他面前统统都是唠叨和废话,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蛮不讲理,以自我为中心,乱发脾气,易怒易激动、喜怒无常,那种对父母的敬畏感荡然无存,让我感觉非常陌生。
手机管控用小学的那套明显不适用了,他不再遵守什么约定,手机不给就动手抢,严重的时候抢到手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游戏到半夜,从而导致休息不好,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学习热情也随之下降。对于这种突然的状况,我明显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无计可施,于是向老公求援。
因为山东是考试大省,内卷非常严重,初中的学习不容松懈,中考分流升高中的比例只有50%多,我们都意识到初中的重要性。经过一番思考老公毅然放弃在外地的高薪工作,回来自己开了工程设计公司,时间比较自由,这样每天早晚接送儿子上下学,全身心的陪伴儿子。
然而由于不懂孩子,也没有学习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陪伴也只是单纯的司机罢了,与儿子相处得并不融洽。
因小时候爸爸陪伴的少,亲子关系比较疏远,而且在儿子心中一直是个严父的形象,儿子考不好就是训斥和批评,小学的时候儿子抄作业爸爸还动手打了他,语言加行动的粗暴,儿子一直很惧怕爸爸,在他上锁的日记本中记录了爸爸打他的次数和时间,他说等到他长大了,爸爸老了,他也要这样对待爸爸。爸爸知道后说,即使让他恨我,也要打,不打不成材!
老公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他是当时村里唯一考出来的大学生,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不好,他很羡慕现在的学习环境,而且看到儿子在学习上非常有天赋,所以对儿子的期待很高,希望儿子能考上清北,把当初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认为儿子比他聪明有天赋,并且现在学习资源好,智商也高,要求儿子考试必须是班级第一,第二都不行。
在这种期待下,老公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把成绩和排名看得非常的重要,班级有什么样的荣誉都希望是儿子的,哪怕只有一个名额也应该是儿子。
刚上初中的时候儿子还是很努力的,第一次月考儿子考了班级第七名,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兴高采烈的与我们分享时,爸爸却很生气的说:“我不需要第七名的儿子,我要第一名的儿子,说完转身就回房间了。”
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哭着对我说:“考第七名都不要,那后面学习不好的孩子人家爸妈都不要了呗?”爸爸说:“反正我不要,我只要第一名的儿子。”这一次对儿子的伤害很大,在他心中埋下了厌学的种子。
很快就到了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儿子考了班级第五名,又前进了2名,可爸爸表现还是很不满意。爸爸的脸就是成绩的晴雨表,考得好时家里就是晴空万里,考得不好就是阴雨连绵。
儿子放学后不愿意回家,说不愿意看到爸爸那张阴沉的脸。这又一次让儿子感受到了学习没有成就感,家里没有温暖。
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成就感,儿子开始在虚拟世界里找存在感,他慢慢的开始迷恋手机游戏,一步一步的封闭自己。
此时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第一次面临生理、心理上的剧变,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却依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说教和镇压,他自然是对抗和愤怒的。我们没有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改变教育模式,致使儿子越来越叛逆。
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考了12名,我焦虑地说你班***之前成绩还不如你,现在都排到你前面了,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呢?
班主任找他谈话,问为什么成绩下降这么厉害,他说:爸爸要求他考第一,妈妈要求他每次考试排名都要比上次进步,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完成爸爸妈妈的期待,他太累了,不想学了。这时儿子已经有了厌学的情绪,但是我们并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