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务员考试选岗、报名技巧攻略
想要顺利上岸,实现成公梦,既要学的好,也要报的好,下面整理了选岗报名注意事项和小技巧,供大家参考,为大家上岸助力:
一 要明确自己报名动机
这个很重要。到底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非自己喜欢的岗位不可,亦或是自己因为某原因只想在某指定市、县待着。千万不要稀里糊涂的报名,公考不同于私人公司,一旦初任后再辞职重考,那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自己家一个妹妹学的法律专业,自己的梦强就是进法院拿起神圣的法槌,并且表示,宁可去异地,宁可不当公务员,超龄了去律所工作,也不报考别的岗位。那么,报岗的圈里就只剩下法官助理岗了。大家也可以反问下自己,是不是非某个岗位不可。
一个备考的学生咨询报告岗位时表示,自己也是因为家人催促才报考的,备考过程很煎熬,所以,只要能上岸就行,这样也好,就把重点放在竞争小、易上岸的岗位上。
二 对自己的实力要有全面、客观的认知
选岗涉及运气成分,但是考试却是拼的硬实力,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就是最幸运的那个人”上,也尽量避免让自己还不错的实力进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洼区。根据所选岗位的历史分数参考下,选择一个稳妥的岗位,可以把目标岗位按照省级、市级进行划分,再按照强势单位和其他岗位分类,从中选取稳妥的岗位。
如果自己属于能学、会学、有潜力的考生,可以参考下第三条的建议。
三 选岗尽量保守,力争优先上岸。
如果自己比较有实力,但是又不是十足考霸,建议选岗还是遵循“尽量早上岸”岗位。如果自己真的有信心也有实力争、拼,建议选择先上岸。
如果自己能够严格自律,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上岸后的遴选上,再次改写人生轨迹。最起码,自己先占住了一个岗位,尤其是大龄考生,要在“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中保持头脑清晰哦。
四 优先选择家乡单位
不要听别人念叨什么“考上了再调动回来”等等,导致自己去一个自己压根不想去的异地岗位,然后把希望寄托在调动上。有此想法前,自己先把家族人脉捋一捋,然后就清楚可行性到底高不高了。
别妄自菲薄说自己没什么资源,是本地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且,在异地的难处和困窘,基本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考异地要慎重。但是,如果自己想清楚了,家乡情结也不那么重,可以坚持“上岸优先”原则,选一个竞争小、易上岸的岗位。
五 把视野打开,不要局限家乡
本建议和第三条有点冲突,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有一衡水附属县的考生咨询岗位,我看备选的都是本县、邻县、衡水市的岗位,我说,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考虑下石家庄的岗位呢?他回答说想离家近一点。我说,你最好看一下地图,你家到市里的距离,比到石家庄这几个岗位的距离差不多,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真不差那么几十公里的。
所以,在报考岗位的时候,如果有机会选择省直、市直岗位还是要慎重考虑下的,当然,不想进步,单纯想要一个稳定铁饭碗就行的考生例外。
六 充分发挥应届生身份的作用
在今年的河北省考乃至其他省考职位表中,弱化了“应届毕业生”的作用,更加侧重“2024届应届毕业生”。
如果自己是2024届应届毕业生,而且同时有很多岗位可以报考,建议优先选择限制“2024届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岗位。一来,同为当年的毕业生,就算提前备考,单纯从备考时间上来说不会相差太多。其次,从实力来说,绝大多数的应届生实力都不会差太多,但是,如果一旦放弃应届生身份而和不限应届身份的对手竞争岗位,那就太危险了。试想下,从自己的年龄,到35周岁的年龄,相差了十几岁。这十几岁年龄差可不只是年龄的区别哦,更是实力的区别。要知道,毕业几年后又转头考公的人,并不像大家以为的“毕业太久知识都忘记的差不多了”,相反,很多人经历过社会的锤炼和挫折后,想通过考公上岸的想法更加强烈,动力也更足的哦。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自己除了馒头外还有其他很多食物可以选择,而另一个人只能选择馒头,别无选择。你俩要抢这个馒头,谁会更用力?谁会更拼命呢?不言而喻了吧?
七 善于发挥“其他要求”中的条件作用
在职位表中的“其他要求”一栏,有一些“党员”、“基层工作经历”、“服务基层人员”、“退役大学生士兵”等要求,如果自己符合,也要优先选择,这类条件会屏蔽掉很多竞争对手,限制条件越多,屏蔽掉的人越多,相当于直接提升了你的竞争力哦。
八 优先选专业、其次选大类
有很多同学在筛选岗位的时候,习惯于通过“查找”功能直接输入自己的专业,然后从结果中进行选择。其实,有很人因此错失了很多可以报考的岗位,进而导致措施了最优、最早的上岸机会。
自己要清楚自己的专业是什么,更要去《公务员专业目录》里确认下自己所学的专业属于什么大类。比如,自己学的专业是“民商法学”,自己除了可以报考“民商法学”专业要求的岗位外,还可以报考“法学类”要求的岗位的。
专业和大类相对来说,优先还是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毕竟,一个大类包含太多的专业了,也就意味的,自己如果放弃“专业”而优先“大类”,那么这个大类下所属的其他专业的考生也都成了自己的对手,竞争力自然明显增加很多。
九 选岗要善于发挥自身特殊条件优势
一是优先选择限制条件多,并且自己符合的。
职位表有很多限制条件的,比如性别、专业、基层工作经历、证书、是否党员等。限制条件越多,意味着门槛越高,因为报考限制而刷掉的竞争对手就越多。
二是优先选择招录人数多的。能选招2个的尽量不选招1个的,千万不要自负的认为自己就是那个“1”。要记住一句古语“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报考也是,人越多,也容易出高手、考霸。
招录1人报名50个,和招录2人报名100个,虽然比例相同,还是尽量选后者。
十 要重单位、轻岗位。
在选岗的时候,只要条件符合,岗位所属单位选择要排在岗位前面,前面说了,调动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同一个单位的不同科室调动还是很相对简单的。
如果自己对某个部门是做什么工作的不太了解,建议优先找个体制内的亲朋好友问一问,哪怕是在网上搜一搜了解一下,看部门乃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否大方向与自己是否相符。
但是,不要妄自菲薄说自己不懂。比如,一些学财务的同学,可能毕业很顺利,但是在大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好好学,所以,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个确实有些多虑了,一方面,学校学的和实操有很大区别的,就算大学好好学了,也不一定就能够在岗位上做的很好,入职后好好学、踏实学,没有那么难的;另一方面,只要上岸了,进了自己想去的部门,真的胜任不了,最最最最坏的也不过是多被埋怨几句,或者调科室呗,心里知道底线就不会慌,这个底线是“体制内被辞掉比考进去更难”。
十一 第一次报考考生,尽量在报名结束倒数第二天完成报名
报考岗位都是前期缓慢增长,在最后两天猛烈井喷,导致很多考生在选出几个目标岗位后,一直在持续关注审核通过及报考人数变化、增长速度。但是,个人建议按照自己情况选择具体在哪天提报。
以往熟悉报考的考生,可以把赌注压在最后一天,最好在上午提报比较稳妥。
如果是初次自行报考的考生,因为对一些内容填写以及资料提交不太熟悉,避免不了出现填写失误的情况,所以,给自己留一天的余量,尽量在倒数第二天的下午早点提交,争取在下午晚些时间出审核是否通过的结果。
报考对的岗位,有技巧也有运气成分在里面,但是,最终还是靠的笔试、面试的综合硬实力。希望大家综合考量,都和家人亲朋商议,选出满意且易上岸的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