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哥哥”,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会徽展示环节拉开了序幕。
小男孩奔跑着,呼唤着,他叫“左左”,正在呼唤他的双胞胎兄弟“右右”。兄弟俩一个是健全人,一个是残疾人,携手向前。
一位母亲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她右下肢缺失,只靠一只脚撑住身体,怔怔地眺望远方。她的背后,女儿从远处跑来,用手描摹着母亲的轮廓,从头发到肩膀,母亲没有回头似有所觉,脸上又是欣喜又是感动,母女二人紧紧相拥。
这位母亲是由残疾人射箭运动员高芳霞扮演的,她的丈夫董智在另一个故事里扮演的是一名不苟言笑的残疾人体育教练,正在悉心指导他的学生,而现实中,董智是残疾人射箭教练。
最后,年逾七旬的无脚登山家夏伯渝也来了。他手拿登山杖,和一个双臂残疾的小男孩走在一起。小男孩想飞却飞不起来,夏伯渝把登山杖当翅膀,鼓励小男孩展翅飞翔。在爷孙俩的互动中,“左左”和“右右”在一位盲人手心里,画出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会徽。
所有故事的主角聚集在一起,每个人手心里是类似汉字“心”的会徽图案,手手相传。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用一个多月的辛苦排练,呈现出了这场表演。
这一回,主角是残疾人自己。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高芳霞和“女儿”拥抱。受访者供图
来自冬残奥组委的邀请
去年年末,夏伯渝收到了来自北京冬残奥组委的邀请,“您是否愿意参加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式表演?”
夏伯渝是一名无脚登山家。1975年,他作为中国登山队的一员,执行攀登珠峰的国家任务。途中他将睡袋让给了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队员,导致双脚冻伤被截肢。那一年他26岁,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他一直没放弃攀登珠峰。2018年,曾四度遇阻的夏伯渝终于实现了他的心愿,成为中国第一位依靠假肢登顶珠峰的残疾人。
北京冬残奥组委找到他之前,以他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电影《无尽攀登》刚刚上映,夏伯渝正忙着出席全国各地的路演活动,各式各样的采访和演讲把他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
收到邀请,夏伯渝很兴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机会。”他立刻推掉了一些活动,为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排练腾出时间。在加入中国登山队之前,他曾是青海的一名足球运动员。截肢后,他也一直坚持运动,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举重、轮椅篮球、轮椅乒乓球……样样都行,用他的话说,“我是老体育人了。”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夏伯渝就想过如何才能参与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来。年龄大了,做运动员参加比赛不现实,他也想过其他渠道,“如果招募志愿者,我就去报名,但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要我。”
要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夏伯渝有点紧张。他怕自己没有经验,演不好。
与此同时,残疾人射箭运动员高芳霞也收到了同样的邀请。起初,没有表演经历的高芳霞有点犹豫,但朋友们一直鼓励她去试试,“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以后会后悔。”高芳霞鼓起勇气,决定先报名面试。
面试现场,导演们给她出了一道题:表演一名比赛归来,与家中孩子久别重逢的女运动员。
听到考题,高芳霞倒是长舒了一口气。母亲、女运动员,这都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长期在外训练和比赛,不能常常陪伴孩子,这也是她在生活里要面对的苦恼。她设计了一个打开家门拥抱孩子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想念着家中八岁的儿子。
丈夫董智也来了。他本是开车送妻子来面试现场的,被导演邀请参加面试,“导演们说,正好缺男演员。”高芳霞回忆道。
高芳霞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射箭反曲弓银牌和团体金牌得主,她的丈夫董智也曾是残疾人射箭运动员,现在是射箭教练员,两个人曾被誉为射箭场上的“神雕侠侣”。按照导演的要求,董智在面试中表演了一名教导学生的教练员。
2021年12月底,夏伯渝和高芳霞夫妇都收到了来自冬残奥组委的通知,他们即将进入闭环,进行开幕式表演的第一轮排练。
排练间隙,夏伯渝和中戏的学生演员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扮演自己
导演安排夏伯渝和高芳霞夫妇在冬残奥会徽展示这一环节进行表演。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会徽展示是每一届导演组拼智力、拼想法的环节,这次我们将用一个不同于一般而且非常感人的方式,把本届冬残奥会徽展现出来。”
起初,导演让夏伯渝怀揣着一枚枫叶绕排练场地跑半圈,然后将枫叶传递给一位盲童。
高芳霞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夏伯渝。进入闭环之前,她和丈夫董智一起在电影院看了《无尽攀登》。同为肢残残疾人,她很清楚依靠假肢走路有多辛苦。穿假肢的时候,身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残肢末端,走起路来残肢和假肢摩擦得生疼,更何况是登山。“我俩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太不容易了。”
跑步也是如此。跟他们一起排练的还有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学生。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集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表演者,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这体现了残健融合的理念。看着夏伯渝跑步,学生们会拼命鼓掌,“太心疼夏老师了。”一到休息的时候,学生们赶紧给他拿个凳子坐,央求他讲讲登珠峰的故事,争着跟他合影。
高芳霞扮演的是一位残疾人母亲,一名中戏的学生扮演她的女儿。在节目中,她不需要穿戴假肢,而是坐在轮椅上和女儿一起拍照打卡。对高芳霞来说,表演一个母亲问题不大,“除了女儿的年龄有点大,其他和我的生活没什么区别。”排练休息时,夏伯渝还会推着高芳霞到处转转。
董智则扮演了一位残疾人教练员,开始也想过让他本色出演一名射箭教练,但考虑到在开幕式上射箭有一定的危险性,就取消了。他的角色从一名冰球教练,又变化为一名花样滑冰教练。
导演沈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过,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是呈现了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而冬残奥会不同,“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
会徽展示环节的每组表演都只有两个八拍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呈现能打动观众的表演,还是有难度的。排练一星期后,演员们暂时结束了闭环,准备回家过年。正月初八,第二次排练开始了。
导演调整了夏伯渝的动作,让他本色出演一个残疾人登山者,在平地上做登山的动作。
得知表演内容改成了“登山”,夏伯渝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登山是我的本行,我肯定能表演到位。”
这其实不是夏伯渝第一次在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以登山者的形象出现。在去年西安残特奥会的开幕式上,一名九岁的肢体残疾女孩问夏伯渝:“爷爷,你没有腿,怎么能登上珠峰?”
夏伯渝回答道:“爷爷没有腿,但我有信念。一次次挑战,一次次失败,但我从没想到过放弃,因为登顶珠峰是我的梦想。”
不同的是,那一次是由杂技演员代替夏伯渝再现他登山的场景,然后由夏伯渝在场内展示当初他带上珠峰的五星红旗。而这一次,夏伯渝要亲自“登山”。
夏伯渝让家人捎来了他日常用的登山杖,“平时锻炼登香山,我都是靠这根登山杖,没有登山杖我就登不了山。”
他拿着登山杖,一步一步艰难攀登,这段表演即将结束时,从怀里拿出枫叶。在这一刻,他回忆起自己登山的往事,就好像他又一次登上了珠峰,登上了那座他用一生攀登的高峰。
在鸟巢,夏伯渝和雪容融合影。受访者供图
家人的支持与祝福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排练,这意味着他们得离开家一阵子。
夏伯渝心里有点愧疚。前些年他为了实现登珠峰的梦想,经常出远门,没法多陪伴家人。这一次,家人都特别支持他,嘱咐他在闭环里好好排练,照顾好自己。
高芳霞的婆婆听说他们夫妻俩都要去参加开幕式表演,高兴坏了,“你们俩从前就一起比赛,现在又要一起参加开幕式表演,多难得啊,也算是留个纪念。”
临走时,高芳霞的婆婆反复给两人加油打气,叮嘱他们好好表现,“好好听导演的话,开幕式就等着看你俩了。”高芳霞的婆婆是个体育迷。平时,如果儿子儿媳的比赛有电视转播,她一定不会错过。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每一天,她都守在电视前准时看比赛。
高芳霞看着八岁的儿子,心里有点酸酸的。他们夫妇俩长期在外训练或者比赛,儿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他心里,无非就是“爸爸妈妈又出门了,一出门又是几个月不能回来”。残疾人射箭比赛很少被转播,导致儿子对爸爸妈妈出门做什么并无清晰的概念。但这次不一样,高芳霞告诉儿子,“到时候你就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爸爸妈妈了。”
排练间隙,高芳霞和丈夫董智合影。受访者供图
2月20日,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第二天,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团队就前往鸟巢进行了第一次联排。
高芳霞不是第一次到鸟巢参与残奥会的开幕式。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高芳霞作为东道主中国的运动员随队入场。她印象很深刻,当时鸟巢有八万观众,他们一入场,就成了全场的焦点,被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淹没,“我和我身边的人都沸腾起来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结束后,高芳霞还带父母去参观过鸟巢,也到鸟巢看过演唱会,“但其实都没有好好欣赏过鸟巢。”
这次再到鸟巢,身份经历了从运动员到表演者的变化,心情也不同,“这一次我有很多时间好好观察鸟巢,我发现它是那么美,那么大,充满了高科技的设计,也终于感受到,在鸟巢举办一次运动会开幕式,原来要凝聚这么多人的力量,耗费这么多人的心血。”
而对于夏伯渝来说,这次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冬残奥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四十多年前的记忆一下子清晰起来,那时候他还没有截肢,正在青海踢球。每到冬天,都会和朋友们一起滑野冰,他忍不住想念那种在冰面上自由徜徉的感觉。
多次排练后,因为场地变化等因素,夏伯渝和高芳霞夫妇的表演内容又发生了变化。表演中,夏伯渝带着一个双臂残疾的小男孩,小男孩想飞却飞不起来。夏伯渝挥舞着他的登山杖,把登山杖当成翅膀,鼓励小男孩展翅飞翔。高芳霞则是一名右小腿残缺的肢残母亲,和归家的女儿紧紧拥抱在一起,互诉着思念。董智的表演则淡化了他所执教的具体体育项目。
他们铆足了劲儿,要在3月4日晚上,呈现一场完美的开幕式表演,不留遗憾。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