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思虑会吞噬你的行动力,3个方法,让你停止心理内耗

过度思虑会吞噬你的行动力,3个方法,让你停止心理内耗

首页休闲益智无聊的绵羊更新时间:2024-06-28

根治绝对化思维:学会接受一般化状态

悲观的人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乐观的人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将来会获得怎样的人生。可见,思维模式对我们至关重要。但有些人被自己的绝对化思维困住无法自拔,固执地认为事情就会这样去发展,以致内心衍生出了懈怠的情绪,如反正工作已经完不成了,不如干脆放松一下,晚点再做等。殊不知,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小明和小钱是同一时间进公司的新人,不同的是,小明只干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被经理提拔成了销售主管,而跟他一起进来的小钱,却依然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对此,小钱非常不满,而且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两人的差别究竟在哪儿。为了弄清其中的缘由,小钱走进了经理的办公室。

“经理,同样是做销售,为什么小明升职那么快,而我却得不到重用?”

经理看着小钱,很明白他心里的想法,于是将小明也叫了过来,说道:“我现在交给你们一项任务,那就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对建材市场的调研报告。”

接到任务后,小钱与小明便按照正常的工作步骤,首先制订了一份详尽的计划,然后再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实施。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中,两人的做法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小明一直严格按照计划行动,即便遇到了挫折和难题,他也丝毫不会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就这样,他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任务。

可是小钱在第一次遇到挫折时,便觉得备受打击,虽然他最后努力克服了阻碍,内心却不免产生了沮丧情绪,忍不住开始想:我或许完不成这项任务。当难题接二连三地出现时,无法完成任务的想法也渐渐变得根深蒂固,演变成了一种绝对化思维,这时他已认定了自己完不成任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不再努力地跑市场、收集资料、开展顾客调查等,而是能拖就拖。

一个月后,当小明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放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时,依然没有完成任务的小钱顿时明白了经理为什么会对他们区别对待。

很显然,小钱并不是败给了小明,而是败在了自己的绝对化思维上。简单地说,这种思维就是在经历了挫折和创伤后,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如案例中的小钱便固执地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一旦大脑拒绝接受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就只能被动地按照它的指示去行动。

所以,唯有根治这种绝对化思维,我们才能拿回自己的主导权。

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要想战胜自己的绝对化思维,就必须学会接受一般化的状态。换句话说,即凡事不要想得过于绝对,应当试着从不同角度或多个层面去深入思考,努力找出事物积极的一面,从而让自己积极地去行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1.凡事别想当然地以为

有些人常常喜欢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不肯接受任何人的反驳。殊不知,一个人的眼界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唯有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更快、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所以,凡事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而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稍稍借助一下群体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将我们原本单一的思维模式,变成多维度的立体模式。

2.停止那些无谓的臆想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臆想某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以致内心产生了焦虑的情绪,从而引发了行为上的拖延。例如,跟朋友看电影快要迟到了,其实只要我们动作再快一点,没准就可以赶得上电影开演,可一想到朋友生气的诸多后果,我们的心里就开始慌了,结果越来越慢、越慢越拖延,迟到了半小时。

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保持内心的平静,让自己立刻停止那些无谓的臆想,可以连续做几个深呼吸,也可以闭上眼睛放空一下大脑等。

3.不妨换个角度看事情

对于同一件事情,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想法,也就是说,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可以是多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与其在那些坏的结果上浪费时间,还不如从积极的一面出发,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并立即付诸行动。具体而言,我们...

停止过度思考:没事想太多可能是种病

很多时候,思虑越多麻烦就越多。例如,我们计划减肥,可一想到从此就要跟那些美食划清界限,心里便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再一想就算自己每天吃清茶淡饭,还要花大价钱去上减肥课程,就会彻底打消这个念头。这便是思虑过度带来的危害,它会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执行前,就从心里否定自己的行动,从而导致事情被一再地拖延。可事实上,这件事压根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老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成了一名大家都羡慕的技术员。对于这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老王十分珍惜,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本以为生活会这样毫无波澜地继续下去,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自己快40岁时,却要面临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选择。

原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王身边的很多人都纷纷辞职南下淘金,看着他们每次回家时志得意满的样子,老王也渐渐动了离开的心思。就在这时,跟他一起进厂的另一名同事也选择了辞职。由于这名同事也是个技术员,所以两人的关系较为亲近,他主动叫老王一起出去打拼。可面对邀请,老王却开始犹豫了。

“老哥,你看大家都南下了,你还窝在厂子里干吗呢?”

“我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万一他们生病了怎么办?”

“你媳妇不是在家吗?再说了,你不还有个妹妹吗,她会看着不管?”

“可我的孩子年纪还小,没有爸爸在身边,会不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你这出去打工不就是为了孩子吗?等你混好了,直接把他接过来!”

“一旦辞职,我就没有回头路了,要是南下不顺利,这一大家子人……”

“我说老哥呀,你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干吗,别人不都已经挣着钱了吗?”

……

同事见劝不动老王,便独自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几年后,老王再见到那位同事时,对方已经在大城市买了房,将自己的父母和老婆孩子都接过去住了。

俗语有云,机会不等人,老王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拖着不肯行动才白白错过了改变人生的机遇。有人或许会笑老王愚昧,可反观自身,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老王?想换一份让自己舒心的工作,却被房贷、车贷、奶粉钱等压得动弹不得;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却被资金、项目、人脉等问题捆住了手脚。虽然做事需要三思而后行,但过度的思虑会束缚我们,令我们变得拖延、懈怠和懒惰。

可见,过度思虑常常会吞噬我们的行动力。实际上,思虑太多会消耗掉我们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精力,一旦我们把精力都放在了犹豫上,那工作时自然就会精力不足、时间不足,从而养成拖延的坏习惯。若你现在仍陷于过度思虑而无法快速行动,那不妨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地做出改变。

1.必要时对自己狠一点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有时,我们越是犹豫不决、胆小怕事,就越容易被思想的包袱所累,最终落得个一事无成的下场。对此,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不妨对自己狠一点,抛开脑海里的一切杂念,孤注一掷地快速做出决定。注意,这里并不是提倡盲目冲动,而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适当地放手一搏,让自己先占据事件的主导权,然后再慢慢地想办法去解决。

2.要善于快速抓住机会

很多人都认为,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不够保险,因为它潜藏着犯错的危险,但跟犹豫不决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相比,它能让我们快速地抓住良机。对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遇事冷静的性情,学会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能够随时掌控大局的能力等。唯有在具备足够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可能养成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否则,盲目地开始行动,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3.学习一点取舍的智慧

在面对取舍时,人们的内心常常是痛苦的,因为无论是得到了,还是不小心失去了,我们都会陷入患得患失中。生活中,不少人会因一时的得失而迷失自己,让自己整天都活在焦虑和忧愁里,将时间全浪费在了担惊受怕上,以致最后一事无成。我们不妨学习一点取舍的智慧,对于该坚持的事就坚持到底,而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也果断放弃,从而让大脑失去胡思乱想的机会。

逆转反事实思维:别让“原本可以”占据你的脑海

所谓“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并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例如,完成某项工作后,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如果当时自己听了同事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做得更好?实际上,究竟会不会更好,谁也不敢保证,我们却会因此而陷入反事实思维,从而导致对接下来的工作心不在焉。倘若你还不能理解,那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带来的启示。

阿牛是个非常实在的老实人,正因为实在,他常常希望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天,阿牛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可他刚坐在办公桌前工作不久,就开始纠结起昨天交给上司的那份报告。他觉得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如可以在报告里多加一些数据,以增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等。正当他想得入神时,耳边传来了一位同事的牢*声:“唉,这活怎么做得完啊?下午又要让孩子等了!”

阿牛平时热心惯了,见同事这么说,不忍心让孩子在幼儿园等爸爸,于是自告奋勇地提出了帮忙。同事见状,对他千恩万谢,还许诺明天一定请他吃饭。下班时,大部分同事收拾好东西便回家了,只剩下阿牛和其他几个人还在默默地加班,他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得帮那位同事完成当天的任务,所以到最后便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可怜的阿牛熬了大半宿,才终于弄完了那堆数据。

第二天一早,领导黑着一张脸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阿牛昨晚帮同事做的那份数据报告。只见领导气冲冲地吼道:“谁做的这份报告?给我站出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鸦雀无声。领导见状将报告往桌上一扔,再次喊道:“谁?立马给我站出来!”这时,那位同事才小声回答:“这……这是我的报告!”

领导愤怒地说:“数据统计你都能弄错小数点,赶紧给我重做一份!”

看着领导离去的背影,阿牛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份数据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无端地让别人背了黑锅。正当他想要向那位同事道歉时,对方却走过来安慰他:“小事情,不要放在心上,昨天要不是你帮我,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接孩子呢!”然而,这件事却成了阿牛心里的坎儿,时不时地就会蹦出来刺激他一下。他每次都会想到那份报告原本可以做好的,只要自己当时再认真一点,那样同事就不会挨批评,自己也不会那么愧疚。这种想法充斥着他的大脑,以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频频出错,最终被要求严格的领导给开除了。

通过阿牛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反事实思维的危害,它会令我们陷入自责无法自拔,就像阿牛那样因自责而整天神情恍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模式主要针对的往往是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些人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常会不自觉地让“原本可以”占据大脑。而现实结果与期望之间的反差会使他们的内心衍生出诸多负面情绪,以致对接下来的事丧失专注力。

实际上,反事实思维并非只有坏的一面,它还可以给予我们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例如,对于某些事情我们会想:幸亏当时这么做了,不然也无法获得现在的成绩等。换句话说,即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也有弊,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它好的一面,那么不但能赶跑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杂念,还能有效克制自己的拖延。

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逆转反事实思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1.赶走荒谬的消极心态

当我们陷入反事实思维中时,往往会衍生出一种消极的心态,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赶走这种荒谬的心态。对此,我们需要创造一点轻松的氛围,让大脑清空那些“原本可以”的念头。例如,我们可以找到一面镜子,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现在做得就已经足够好了!”然后开心地笑一笑。

2.不要纠结已经完成的事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纠结那些已经完成的事情,若是积极正面的还好,可一旦被“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念头侵蚀,便会陷入无止境的假想中,白白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有些事情做完了就应该放下,不必再去思考自己做得对不对或好不好,因为这除了会让我们分心,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已做完的事情,试着清空自己的大脑,让自己轻装上阵,重新再出发。

3.放过曾经的那些错误

很多人喜欢揪着过去的错误不放,可错误已经造成,无论我们再怎么胡思乱想,也于事无补。错了就错了,只要保证日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即可,没有必要因此拖延接下来的工作,给自己引来更加严重的不良后果。面对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承担责任,不要有任何的犹豫,因为错误已经是事实了,我们可以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但不能揪着错误不放。

尝试倒推策略:从源头纠正错误的认知

什么是倒推策略呢?它是指对事物进行反向思维,由结果去推演过程和寻找源头。很显然,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拖延症患者。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自己有拖延的坏毛病,却并不清楚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唯有找到自己拖延的源头,才能够彻底地做出改变。

接下来,就看看下面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用倒推策略战胜拖延的。

珍珍自从换了新公司以后,便整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一上班就是接二连三的工作,而一下班则要面对家里的琐事,甚至连节假日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在她的生活里,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正因如此,她曾一度想要逃避现实,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结果却将要做的事情拖得越来越多。

珍珍忽然意识到,这样既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状,还会让生活变得一团糟。于是,她采取了倒推策略,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先休闲娱乐再来安排工作。

这个周末,珍珍决定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只见她拿出当天的任务清单,首先将自己的娱乐活动填了上去,她把敷面膜安排在了早餐之后,把去超市购物放在了下午的所有事之前,把刷微博、浏览新闻等挤在了工作与家务的间隙之中。于是,这一天她的确是如此度过的:上午美美地敷完了一张面膜后,再去做那些琐碎的家务事,下午先去超市疯狂购物一番,然后再回家开始工作。

虽然珍珍要做的事还是那么多,能休息的时间也依然那么少,可是经过这样的变换以后,她的心情已经变得截然不同,即便是曾经让她厌恶不已的事情,她现在也能哼着小曲儿去干完。就这样,她逐渐恢复了自己的神采,每天都精神抖擞地迎接生活,工作起来更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拖延的恶习也不自觉地消失了。

是不是被珍珍聪明的想法给惊着了呢?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她一样,利用倒推策略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也许,在有些人的眼里,倒推策略就应该是找出拖延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这种做法的确是逆向思维的常规做法,但我们也可以像珍珍这样反其道而行,在日程表上先写出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再填上我们需要完成的工作。当然,前提是要符合实际的情况。

实际上,推倒策略的核心还是为了解决逃避现实的问题。不少人一看见日程表上满满的工作安排,心里就会下意识地想要退缩,因为这让他们想起了工作时的压力与疲惫,内心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往往会本能地选择抵抗或拒绝。于是,他们便在拖延中享受“美好”的时光。所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就要从源头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1.认清拖延浪费时间的本质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拖延的危害很大,但让他们具体说明时,他们却一个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拖了就拖了,哪里会产生什么危害,可实际上,拖延最大的危害就是浪费了时间。对此,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分别记录自己拖延与不拖延的区别。相信通过最后的实验结果,我们势必能看清拖延会浪费时间的本质,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

2.不要用逃避来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如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便将其放置在一边,美其名曰想到办法再处理,于是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才不情愿地开始行动。要知道,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唯有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地去思考,努力地去行动,才能及时、正确、顺利地解决问题,否则便只是在浪费时间。

3.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对任何人来讲,无论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因为前者会让我们身心俱疲,而后者会令我们一事无成。唯有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效率。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作息。即便工作再多,也要给自己适当的休息时间,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行;若事情较少,我们则可以做些原本计划明天要做的事情减轻明天的负担。

锻炼反省思维:迅速转弯,别在错误里不断拖延

反省是一种检查自己思想的行为,我们能通过反省找出自身的错误,从而及时地去纠正它。人活一生,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若我们任由这些错误发展下去,常常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因犯错而不得不拖延,或为了改正错误推倒重来等。可见,我们若想戒掉拖延的坏习惯,就必须锻炼自己的反省思维,让大脑学会迅速转弯,这样才能避免在错误里不断拖延。

李玺是某汽车配件制造厂的车间主任,刚刚30岁出头的他之所以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他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便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作为一名车间主任,李玺每天都要面对诸多的工作,但他依然雷打不动地在每个星期一进行自省。通常,他会在这一天拿出自己的记事本,先将自己这周处理过的大事、要事写下来,再逐一地进行检查和筛选,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例如,他会询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这件事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错?”

“小王与小张的事情,我这样处理对不对?”

“这项工作为何迟迟没有进展,问题出在哪里呢?”

……

不仅如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只要李玺遇到了需要自省的事情,他都会立刻采取行动。这不,在今天召开的每月例会上,他便这样做了。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很简单,那就是请你们给工厂提出宝贵的建议。”

“主任,是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吗?”有名员工起哄道。

“对,只要是对咱们厂有益的,什么意见都能提!”李玺笑着回答。

“那我给主任提个意见吧!”一名年轻的新进员工怯怯地说。

“好啊,我非常欢迎!来,别害怕,我又不会吃了你!”

“我觉得……你以后还是不要在仓库门口吸烟了。”

李玺一听这话,顿时有点蒙了,因为他压根就不抽烟。

“李主任不吸烟的,你肯定是看错人了!”有一名员工当即大声喊道。

“呵呵,他的确看错了人,但这个意见提得非常好!”李玺稍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之所以会看错人,说明我平时跟大家联系得还不够,所以有的人对我还不太熟悉。今后我要多下车间,多接触你们,以便听取意见,了解情况。”

李玺的这番自我批评,获得了员工的一片掌声,也赢得了他们的心。

很显然,李玺已经将反省刻进了骨髓里,他从别人失实的批评中,都能够做到深刻的自省,并由此找到了改进工作的途径。每个人都难免会做错事,有些人像案例中的李玺那样,通过自我反省等手段,改进了问题,消除了内心的内疚感,可有些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内疚感而丧失了生活的激情,患上了拖延症。

多进行一些反省,就会少出一些差错。其实,反省就是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把自己变成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这一过程能让人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帮助我们将愧疚、自责等消极情绪,逐渐转变成追求进步的动力,以避免自己在错误里不断拖延。

可是,我们要如何锻炼反省思维,战胜拖延呢?别急,答案马上揭晓!

1.抽出固定的时间反省

有些人觉得,不就是自我反省吗?那还不简单,今天便可以完成任务。要知道,反省并不只是走个形式,它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不断进步,这显然不是一次或几次反省便能够做到的。为此,我们应当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反省,如可以学习古人每日三省吾身,也可以每个星期或每个月进行一次反省。至于具体的时间,只要我们有空闲,能抽得出时间即可。

2.借助必要的工具来反省

俗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反省,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如笔、记事本等。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个专门的记事本,最好是带日期的那种,然后在固定的反省时间写下自己这段时间里做过的事情,再逐一地对这些事进行检查,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某件事过后,立刻就进行自我反省,以免遗忘。

3.牢记结果,及时地执行

反省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只是我们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所以,要想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我们还得牢记反省的结果,并且及时地执行。我们可以将一些经常会犯的错误写下来,张贴在自己时常能看见的地方,如写在便利贴上,并将它粘在自己电脑的一角;或写在一张白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等。总之,只要是放置在较为显眼的位置,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即可。

ABCDE思维框架: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

“ABCDE思维框架”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提出,它又被称作“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即通过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劝导和干预,来纠正自身的错误或不理智的行为习惯。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最难克服的便是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不安等,该思维模式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多说无益,下面就让我们从案例中去体会ABCDE思维框架的作用。

欣欣是某公司的一位会计师,虽然平日里的事情不多,但每到年底便会忙得晕头转向。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师,她倒是不怕那些细小的工作,可一想到又要撰写年度财务报告,她便会一个脑袋两个大。因为这项工作既复杂又难受,复杂是由于需要整理出一年的财务收支,难受则是因为要长时间面对那些冰冷的数据。虽然她按时完成过类似的报告,但每次做心里还是会不由得打鼓。

正因如此,每每到这个时候,欣欣都会陷入无尽的焦虑中。上班时她还能够尽量克制,但一回到家里,她便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甚至宁愿将时间用在聊天、做家务等琐事上,也不愿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去完成年度财务报告。她深知若自己继续这样下去,很可能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于是这一次她下定了决心要做出改变,而改变的方法便是朋友推荐的ABCDE思维框架。

首先,欣欣针对自己“以后再做”的想法,采取了一些对策。

一是通过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以后再做”的思维进行隔离处理。

二是从“立刻行动”与“以后再做”正反两面,让自己意识到拖延的巨大危害。

三是通过客观地看待撰写报告这件事,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感受。

通过对自己思维模式的改变,欣欣终于暂时克服了自己的拖延症。随后,她继续根据ABCDE思维框架的指导,将自己的问题都写了出来,如她的自我怀疑、期待过高、逃避现实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给次年撰写年度财务报告的任务制订了一个简单的计划:她先设置了一个较早的开始日期,然后在中间增加了一段休息时间,最后她又将完成的期限稍稍往前提了提。

第二年,在欣欣的不懈努力之下,她的上司终于第一次提前收到了报告。

相信通过欣欣的这个案例,我们已经对ABCDE思维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看上去有点神乎其神,但本质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情绪疗法”,即通过改变拖延患者的情绪认知,来达到纠正他们错误行为的目的。经过这样一番解释,你是否会觉得恍然大悟呢?没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拖延症作为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在解决了情绪的问题后,自然便能治愈。

只不过,像所有治疗拖延症的方法一样,这种思维模式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需要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意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否则,一旦我们的思想或情绪遭到侵蚀,拖延症便会一次又一次地卷土重来。所以,倘若我们不想让自己的努力都白费,对有时间限制的任务,我们就要既做到提前开始,又要确保能够有始有终,这样才能击败拖延思维。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深入剖析ABCDE思维框架,以便能更好地去运用。

1.“A”(Activating)——事件

这里的事件是指导致我们拖延的事,即诱发性事件。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我们因经受不住火锅的诱惑而不断推迟自己的减肥计划,那么,这里的事件便是吃火锅。

2.“B”(Believe)——信念

这里的信念是指我们在遇到诱发事件后,对这件事所产生的看法、解释、评估等。其中,既包括积极的情绪,也包括消极的情绪。如吃完火锅后,我们可能会为了弥补这次的错误而下定决心更努力地去执行减肥计划,还可能会因此陷入自责、焦虑、挫败等不良情绪中,从此变得一蹶不振,加重自己的拖延。

3.“C”(Consequences)——结果

这里所谓的“结果”,是指在特定情景下,我们在情绪的引导下做出的行为结果。还是上面那个减肥的例子,面对两种不同的情绪,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结果去引导自己培养积极情绪,如我们可能会因吃火锅而使体重增加,这里的体重增加,便是我们应该引导自己看到的结果。

4.“D”(Disputing)——干预

这里所指的干预,就是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或干预。接着上面减肥的例子,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吃火锅的后果,但拖延思维还是会不断地为我们找借口。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情绪来干预自己的拖延想法。例如,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己曾经苗条时的照片,以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从而坚定自己减肥的信念。

5.“E”(Effect)——效果

这里所指的效果,是我们在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获得的成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次的成功,来逐渐纠正自己拖延的恶习。例如,当我们成功减掉了5斤后,可以将其中的经过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自己能时不时地翻看,从而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帮助自己进步。

小测试:你是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很多时候,改变思维常常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如当我们因焦虑而拖延了工作时,只要我们能想明白,拖延只是在浪费时间,唯有消除焦虑的情绪,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那么,我们必然不会再拖延,而是会去想办法缓解自己的焦虑。可见,思考能力对于拖延者也至关重要。你是否也想知道自己的思考能力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测试来检查你是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吧。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地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答案。

1.你是否会凭直觉来判断问题的错与对?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2.你是否善于分析问题,但不擅长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提炼?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3.你是否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因而不愿提出新的建议?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4.你是否会总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5.你是否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6.你是否觉得,获得他人的认可比做正确的事重要得多?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7.在新事物面前,你需要的刺激是否要比别人的多?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8.在面对难题时,你是否无法坚持不懈地去解决?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9.在闲暇时,你是否只能无聊地“数绵羊”?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0.在解决问题时,你是否会经常跟着感觉走,而不是积极地去思考?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1.对于现在的规则,你是否从没有想过将其打破?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2.对于实际工作者和探险家,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3.你是否觉得书中、专家或权威的答案就一定全是对的?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4.你是否不太热衷于幻想,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15.生活中,你是否不太会对事物产生联想?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如果肯定的答案占多数,那便表示你的思考能力较差;如果否定的答案占多数,那就说明你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如果你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不确定,那只能说明你的思考能力一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对答案的具体分析吧。

A选项较多:很遗憾,你是一个思考能力较差的人。

或许是因为懒得去动脑,所以你变成了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你非常珍惜自己的脑细胞,所以,经常喜欢去做一些不费脑子的事情。也正因如此,你往往很难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倘若你继续这样下去,保不齐哪天你的脑子就会生锈,要知道,脑子越动才能越聪明,别再犯懒了,赶紧训练一下自己的思考能力吧!

B选项较多:虽然你的思考能力一般,但只要稍加训练还有得救。

在你看来,脑子要用在正确的地方,所以你经常会有选择地去思考。一般来说,对于那些感兴趣的事物,你可以费尽自己的脑细胞,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你通常懒得去思考。殊不知,勤于思考才能勇于创新,你若想获得一定的成就,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好好地训练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吧!

C选项较多: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你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越是刁钻的难题你越喜欢,因为它能给你带来思考的乐趣。正因如此,你看问题的角度常会与众不同,总能够发现事物不同的一面,也经常可以更立体地去分析问题,并且每每都能获益良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