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用水——治水
潋滟琼州
绕陵水县城而过的海南第四大河陵水河。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实习生 焦晴
编者按:
河流
是人类聚落的起点
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河流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
为无数的农田、城市、工厂提供水源
为人类提供饮食、娱乐等资源
为水力发电提供源源不断的势能
在海南岛3.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大小河流3526条
这些河流是琼州大地的脉络
将淡水从湿地、湖泊运往大海
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营养
而河道是数千个种物种的栖息地
且支撑着价值不可估量的渔业
本期海南周刊
我们一起来梳理海南岛主要河流的
起源和开发利用历史
白沙南开河的河长在保洁巡查。 袁琛 摄
从空中俯拍到的海南岛卫星图,近似椭圆形,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海岛大地上,一条条江河穿越崇山峻岭汇流入海。这些蜿蜒的河流,如树叶上的叶脉,也犹如手掌上的纹路,构成复杂又各有特点,被赋予层次不同、丰富多彩的美丽。
俯瞰保亭南昌水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一般来说,降水是河流最大的补给源,尤其是对于常年高温无降雪、少冰霜的海南岛而言,降雨是主要的水量补给源。
地处热带北缘的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温暖湿润的季风,让这座海岛全年高温,夏季雨量充沛,各地年均降雨量在923毫米至2459毫米之间。
正因为有丰富的降水资源,让海南岛3.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了许多纵横流淌的河流、浩淼秀丽的湖泊和沼泽等潋滟水域。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南岛中部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海南岛的地貌特征:山地位于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环绕四周。海南岛平均海拔1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占三分之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蕴含着一个自然规律,河流的流向是跟山地的走势基本一致的。海南岛山地在中央,丘陵、台地、平原次第环绕,决定了海南岛大小河流,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区向四周分流入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海南降水丰沛,河流众多,大部分的城市、乡村都有河流为伴,可以说,无城不河,无乡不河。
海南岛上有多少条河流?
2017年,我省全面施行河长制管理,对全省大小河流进行调查,统计出全省共有3526条河流,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154条。由于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征,导致平均每条河流的集雨面积有220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有39条,占据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5条,只占全岛面积的15.6%。
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是海南岛的三大江河,其流域面积分别为7033平方公里、5150平方公里和3693平方公里。它们的流域面积广,江河两岸哺育了千万百姓,也曾桀骜不驯给人民带来几多灾难。可不管怎样,人们依然深爱这三大江河,围绕着三条河流创作了许多诗歌、文章和民间故事等。
依据山势,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这三大江河水系的流向基本上发源于中部山区,朝不同方向流入大海。南渡江从霸王岭起源,一路蜿蜒向北,最后经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流入琼州海峡;昌化江从五指山山脉奔出,顺着地势从山区流向西南,在昌江县的昌化镇流入北部湾;万泉河也是从五指山山脉流出,涓涓溪流汇聚成河,向东途经琼海市博鳌镇进入南海。
除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流域面积在1000至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还有陵水河和宁远河,流域面积在5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珠碧江、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藤桥河、春江和文教河。
省会海口投入机械打捞船对河流进行常态巡回保洁。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水利——建成全岛藤瓜式灌溉体系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的河流在分布、流量、流程上有各自独特的区域特点。
海南岛面积相对较小,加上森林覆盖率高,降雨丰沛,海南的河流多是外流河,流径比较短,且河水湍急,少有断流。海南岛仅有5条河流长度超过100公里,其中最长的河流南渡江352.55公里,昌化江243.49公里,万泉河178.14公里,望楼河105.53公里,内流河新吴溪,源于屯昌县枫木镇,流到了定安县定城镇的罗温村附近,长度有113.71公里。
在夏天和秋季多台风季节,降雨量大,海南岛的河流流量也大,但由于河道普遍呈狭长状,平均宽度小,难于留住降雨带来的水量。河流短急,暴涨暴落,难以调蓄,这样的河流特点,决定了海南虽然降雨丰沛,但是自然水系蓄水能力弱,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年内、年际丰枯差异,丰枯来水相差3.3倍。
陵水本号镇大里瀑布。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上帝关闭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幸运的是,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等主要河流,沿岸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地和峡谷相间,有利于建设水库大坝蓄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解决海南人守水“喊渴”的关键措施。从古代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社会,海南岛的水利开发建设历史没有间断。
海南最早的水利开发可追溯到唐代。据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韦氏族谱》记载,唐代贬琼的宰相韦执谊所修建的岩塘陂,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水利灌溉工程。明代,韦执谊的后人又修建了亭塘陂。这两个水利灌溉工程被当地人称为“新旧沟”,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变化,依旧发挥着灌溉作用,滋养着这里的万亩良田。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岛的水利开发迫在眉睫。1955年,当时的广东省热带、亚热带资源开发委员会制定了海南岛三大河流开发计划,选定在南渡江上游建设第一个梯级水库,也就是松涛水库第一期工程,被誉为开发海南岛的“第一把钥匙“。
松涛水库大坝位于南渡江上游的亲足口峡谷,集水面积1496平方公里,总库容达到33.45亿立方米。建设松涛水库的目的,主要是跨流域引南渡江水解决海南岛北部的海口、澄迈、定安、临高、儋州等5个市县的灌溉用水问题。
此后,昌化江上的石碌水库、望楼河上的长茅水库、太阳河上的万宁水库、美舍河上的永庄水库……在河流狭口或山沟,建起了一座座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按照地形地貌搭建蓄水、引水和田间水利工程三级架构,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海南工程性缺水难题。
航拍松涛水库。 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保护——四级河长制保护河湖生态
河流及其支流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营养,是数千种物种的栖息地。河流也是人类社会的命脉,给城市提供水源,是物资的水运通道,为人类提供发电、蓄水、运动和游玩资源。
然而,河流还是许多工业、城市污染物和废水的汇集地,下雨时,住宅区和农业区地面上的化肥和动物废物会流入溪流和其它水体中,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和水生物种数量减少。近十来年的河流水质调查数据传递出一个信号,海南的江河污染治理仍不容乐观。省环科院有关专家分析称,主要还是人类的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用水等污染,导致了江河水质下降。
受污染的河流,失去了往日美丽面貌,河水浑浊发臭,流速缓慢,就像生了病的人,走不动路。更让人要警惕的是,对河流砂石的开采,河岸生态的破坏,会导致河流失去了堤岸防护,在雨季来临时,连续的暴雨会让河流“发怒”,爆发洪水、滑坡等次生灾害。
“百姓河长”李海华和邱爱兰在巡查海口美舍河。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2000年10月13日至14日,海南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南渡江、万泉河水位严重超过警戒线,导致海口、琼海、万宁、定安等市县变成一片泽国,南渡江上的铁桥垮塌,不少房屋在洪灾中倒塌。
河流的保护刻不容缓!2017年3月30日,海南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底前,建立各级河湖名录,每一条河(湖)都有河长,全省所有河湖实行河长制。
——2018年底前,城镇内河湖及流经城镇河段消除劣Ⅴ类水体,城镇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前,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0.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以上,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列入国家地表水考核的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省级地表水考核的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以上,县城以上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到100%。
河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的责任体系,由各地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统筹各方行政力量开展河流专项治理行动,同时也担负着河流生态保护的责任。目前,海南有18位省级领导担任50条省级河流河长,省、市、县、乡四级河长2048余名,村级河长(含巡河员、护河员)5858名。
3526条河流,琼州大地之脉,有的平静,有的奔腾,从微生物到浮游物,再到水中游鱼、水草,总有看不够的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流生机勃勃,一幅幅白鹭戏水、鸥鸟齐飞的河流生态图景,正在海南岛徐徐展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