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史鉴:兄弟只能“怡怡”,不可“切切偲偲”!

论语史鉴:兄弟只能“怡怡”,不可“切切偲偲”!

首页休闲益智武士刀切切切更新时间:2024-05-08

第十三篇第28章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切:形声兼会意字,从刀七声,会用刀砍断之意。

切的原义就是用刀把东西截断、分开,切也是加工珠宝玉器的一种工序,如《论衡》:“切磋琢磨,乃成宝器”。

“切磋琢磨”是加工珠宝的四个工序,后延伸为学问、道德上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如《诗经》:“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文的“切”即指相互切磋学习,如《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切读成第四声时,指贴近、靠近,如“切近”、“切肤之痛”,也延伸指符合,如“不切实际”、“切中要害”,还表示急迫、紧切,如“迫切需要”等。

偲:读作cāi,形声字。《说文》:“偲,强力也。从人,思声。”

思是“腮”的简省,“人”与“腮”省联合起来表示“长着络腮胡须的美男子”。延伸指有才能。如《诗经·齐风·卢令》:“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偲读作sī时,意思是相互勉励、督促。如明代唐顺之的《与项瓯东郡守书》:“求如古人切切偲偲,讲学辅仁,则未也。”

又如清代陈康祺的《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本文的“偲”即此义。切切偲偲就是相互批评、勉励、规正、责善(责成向善)。

怡:形声字。从心,台声。本义为和悦。《说文》:“怡,和也。”《玉篇·心部》:“怡,悦也。”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怡由和悦引申为喜悦、快乐,如“心旷神怡”,又如《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又如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全文理解为: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关于“士”,孔子的另一个得意弟子子贡曾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得非常清楚了:士分为三种:一,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二,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三,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再问这个问题时,孔子觉得没必要再说了,所以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针对性地提醒他与朋友、兄弟之间的相处之道。

子路耿直好勇,鲁莽而武断,孔子提醒他要与朋友互相学习、互相勉励、互相指正、互相提高,以友辅仁。

和兄弟相处为何只是“怡怡”,不需要“切切偲偲”呢?因为朋友是选择而来的,而兄弟是天生的。朋友可以绝交,而兄弟则血脉相连,无法割舍。

切切偲偲是儒家提倡的择友之道,如果善意的提醒和批评都接受不了,那就不能做朋友了。

朋友以义和,兄弟以恩合,朋友的性格和追求都很接近,兄弟则不同,性格和追求都有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对于兄弟,只要和睦就可以了,不该有过多的要求。

有一定阅历的人都知道,兄弟最好不要住在一起,更不能一起共事,因为,只要在一起,就难免会对对方有要求,一旦有了要求,就很容易伤感情,而且这样的伤害很难愈合,谈不上“怡怡”了。

孟子曾说:“古者易子而敎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认为,连父子之间都要保持距离,不然就难免会“责善”,一“责善”感情就容易受到伤害,这样就“不祥”了。

父子之间都忌讳“责善”,何况兄弟?《诗经》有云:“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朋友是可以相互鼓励、支持、责善,帮助自己成长,帮助自己成就梦想的人,而兄弟,除了“怡怡”,不能有更多要求了,最好不要有任何瓜葛。

兰陵王高长恭

古往今来,兄弟之间,因为利益、权势而反目成仇的事例不胜枚举,每天都在上演,有些智者深谙兄弟相处之道,成为古今美谈。

如面对王位的继承,泰伯主动让出,远赴太湖流域从新创业,泰伯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无得而称”。

泰伯的后人季扎也曾主动让国,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孔子的先祖弗父何让国,被称为“圣人”。

如果不肯相让,那么,手足相残就难以避免了。历史上,有的国家、朝代虽然手足相残,但*人甚少;有的国家、朝代则动辄血腥屠*,宗室几乎殆尽。

以春秋时为例,晋国手足相残最为惨烈,献公大诛群公子,宗室子弟要么被*,要么飘零在外,这就导致国君身边没有亲人,只好任用外人,这就为“三家分晋。”埋下了种子。

而楚国的手足相残稍微文明一些,出身王族的令尹斗越椒造反被*,楚庄王仍然为斗氏立后,不使其断绝祭祀。

由此看来,中原上国的晋国在“亲亲尊尊”方面还远远赶不上蛮夷之邦的楚国。楚国的寿命也就远远长于晋国。

北齐也是个因为手足相残而亡国的典型。被称为历史上“四大美男”之一的高长恭被*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不久就为北周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高长恭(541~573),鲜卑族人,是北齐世宗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

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为人残暴,不把皇帝元善见放在眼里,甚至当面训斥、打骂皇帝。

高澄于29岁时,囚禁了皇帝元善见,准备登基自立的时候,被自己长期欺压的厨师*死,丢下六个嗷嗷待哺的儿子,第四子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位,高洋更加残暴,登基不久就逼皇帝元善见禅位,自己称帝,东魏灭亡,北齐建立。

高家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算是比较另类: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他自己是个美男,但不好色,但若拒绝皇帝则会使皇帝有失颜面,遂只挑选了一个。

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而且歌唱得很好。

据说高长恭因为长得太美,打仗时为了显得威风,他喜欢戴上面具。有一年,北周军大举进攻,包围洛阳,高长恭为齐军中军统帅,他率五百骑冲入周军,直至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之城)下。

城上人不识,高长恭摘下面具,乃得进城,高长恭作战勇猛,解除包围之后。和武士们共歌《兰陵王入阵曲》。

高长恭后当上了太尉,在讨柏谷,攻定阳等战争中立不少战功。

由于高长恭的功劳很大,且威望很高,担心被皇帝猜忌。他学会了西汉时期萧何的“自污”,他故意给自己弄些污点出来以求自保。

高长恭担任司州牧、青瀛州牧的时候,收受了很多财物。这一点被他门客尉相愿看了出来。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答。

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听后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

尉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处于半隐退状态。

高洋只做了9年皇帝,因为饮酒过度暴毙,年仅34岁。他的儿子高殷继位,高洋临终前嘱托弟弟高演和高湛帮忙照顾高殷,没想到,第二年,高演就把高殷囚禁,高演自己称帝,一年后,高演派人把年仅17岁的高殷*害。

高演登基称帝不到二年,就病死了,年仅27岁,临死前,因为害怕悲剧重演,不敢立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皇帝,只好立弟弟高湛为帝,希望高湛能放过自己的儿子。

高湛在位期间,宠信奸小,淫乱嫂子,肆意诛*宗室以及大臣,高百年当然也不放过,导致朝政日益混乱,社会处于动荡,国势日益衰败。

公元565年,高湛害怕自己死后,悲剧再次上演,儿子被宗亲*害,所以提前传位于年仅10岁的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目的是盯着儿子把皇位坐稳,可是,仅3年后,高湛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高纬在位期间,更加荒淫无道,任用奸佞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宠幸冯小怜,*死叔叔、兄弟、丞相斛律光等人,自毁长城,使北齐政治腐败,军力衰落,国势摇摇欲坠。

武平七年(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东征,大败齐军,攻破邺城。577年2月4日,高纬传位于皇太子高恒,并带领幼主高恒等人准备投降陈朝,行到青州,为周军所俘虏,降封温国公。

同年十月,被诬参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安德王高延宗、高恒等人一起被赐死,年仅22岁。

高纬*害高长恭的理由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有一天,他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难道你把北齐当成是你家的?

于是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高长恭痛哭流涕地对自己的妃子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他没有要求见自己的堂兄皇帝申述,就饮药自尽了。

高长恭死后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在这个充满血腥*戮的家族中,高长恭没有远离他们就是他最大的错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